原來田儋是以前齊國的王室宗親,他的堂弟田榮、田橫都是一方豪傑,在齊地很有號召力,能夠招攬人心。


    魏相周市帶領軍隊收複魏地全境後,向東擴展,到達狄城(今山東高青縣)。


    田儋假裝把自己的奴仆綁起來,領著一群年輕人到縣衙,想要謁見縣令,要求把奴仆殺掉。


    在當時,奴仆雖然沒有人生自由,但不能擅殺,須經縣官審判才能處死。縣令不知有詐,打開縣衙大門後,田儋一刀結果了縣令,然後召集當地豪俠及官吏子弟,稱各路諸侯紛紛反叛秦廷,作為齊王後裔,田儋理應自立為齊王。


    在田氏兄弟及豪強的支持下,田儋集結軍隊反攻周市,等打跑了周市後,他又向東收複了齊國的故地,就這樣,齊國也複國了。


    (張良其人)


    抗秦鬥爭正進入困難時期,秦軍反擊勢頭正旺,各國還在勾心鬥角,好不容易形成的統一戰線,被扯成一張漁網。


    當時楚國在江北除了沛公外,景駒是最大的一支反秦武裝。沛公遲遲拿不下豐邑,幾個人一合計,便領著一些部屬到留縣投奔景駒,希望景駒看在同是楚國人的份上,借點兵力給他,好從魏國手裏收複豐邑。


    在前往留縣的途中,偶遇另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也是要投靠景駒的,為首的叫張良。


    沒錯,就是那個被後世稱為“聖謀”的帝王之師。


    張良是韓國人,他的父親,父親的父親都曾經做過韓國的國相,是個地地道道的韓國貴族子弟。


    秦統一六國後,張良年方二十出頭,麵對從貴族淪落到亡國奴的身份落差,張良的痛苦和怨恨同所有貴族一樣,是不言而喻的,他曾經密謀暗殺秦嬴政,失敗後匿名逃亡。


    這段故事說起來還有點搞笑。由於一心要為韓國報仇,張良變賣家產,遍遊世界尋找機會。功夫不有心人,終於讓他找到一個大力士,他想當然地要以一己之力刺殺秦始皇。


    張良讓人造了一個120斤(相當於現在60斤)的大鐵錘,打聽到秦始皇東遊要經過陽武縣,張良便和大力士埋伏在大路旁,準備讓始皇帝吃他一錘子。


    可是當秦始皇的車隊到來時。大力士卻傻眼了。幾十輛馬車浩浩蕩蕩地疾馳過來,秦始皇乘坐的究竟是哪一輛?來不及多想,大力士照著一輛華麗的馬車,猛地甩出大鐵錘。


    不料擊中的卻是一輛隨從副車。秦始皇死裏逃生,龍顏震怒,急令搜捕刺客,張良僥幸逃脫,從此隱姓埋名躲到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帝師學藝)


    在逃亡期間就發生了給老大爺撿鞋子的這檔子事情。據說有一天張良在下邳城郊的一座小橋邊上悠閑地散步,忽然橋上有個穿褐色布衣的老頭在喊他:“喂,小子過來。”


    張良往橋上看去,隻見那個老頭衝他招手:“小子,叫你呢。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


    張良本是個貴族出身,盡管是逃難到此,也經受不起這等無禮的吆喝。他本想發火,但見這位老者年事已高,可是雙目卻炯炯有神,臉上充滿了堅毅和自信。於是他就跳到橋下幫老人家撿起了那雙鞋子。


    本以為老人家至少會表達一下謝意什麽的,誰知他把兩腳一蹬,眼睛都不眨一下,以命令的口吻對張良說:“幫我穿上。”張良猶豫了一下,心想,反正好事做到底,就幫老人家一把又有何妨。


    等張良幫老人穿好鞋子後,原本還想等著他道謝呢,誰知老人微笑著捋了捋胡子,笑嗬嗬地頭也不回就走了。


    留下張良一人在小橋上淩亂。


    不知過了多久,那老人家又折回來對張良說:“五天後的清晨,到這裏找我。”說完徑直往前走了。


    五天後,張良早早來到橋上,遠遠看見老人已經站在了橋上,他見張良劈口便說:“與老年人會麵遲到是什麽道理?”說完轉身就走。


    張良正想追問,老人家擺擺手:“五天後的早晨再來。”


    五天後,張良起了個大早,當他緊趕慢趕地趕到橋上時,發現老人家早到了。見張良到來,老人家轉身就走,邊走邊說:“又是遲到。這什麽情況?五天後再來。”


    其實張良兩次都是按老人家的要求早晨到的,見老人如此刁專古怪,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第三個五天後,張良幹脆三更半夜就再橋上等候。不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這次老人家很高興,咧著嘴笑了。


    他從懷裏取出一本書,鄭重其事地對張良說:“好好讀此書,日後可成帝師。”他見張良還沒反映過來,又叮囑了一句:“十年後,無論你是否讀懂此書,你都必須出山,十三年後,可來濟北的穀城山下找我,那塊黃色的大石頭就是我。”


    老人家說完便大步流星般地走了。張良捧著那本書一看,是失傳的《太公兵法》。從此,張良便潛心學習、研究這部兵書,終得薑太公真傳,為將來輔佐沛公爭奪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