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這邊的情況要比沛公嚴峻得多。秦軍的主力都在巨鹿,救趙的各路援軍也陸續抵達。一場舉世矚目、名揚千古的巨鹿之戰即將開打。我們先來對比下雙方的參戰兵力及部署情況。


    秦軍方麵,章邯有二十萬大軍,大致是從驪山組建,一路打出關中的中堅力量,駐紮在巨鹿城以南大約80—100公裏左右的棘原一帶。王離和蘇角、涉間率領的長城兵團,是從河套一帶調撥來的精銳之師,兵力大約也有二十萬,章邯分配給長城軍團的任務是包圍並拿下巨鹿城。


    聯軍方麵,巨鹿城中的趙軍數量約三至五萬,巨鹿北邊趙國大將軍陳餘約有數萬兵力。據史書記載,“燕、齊、楚聞趙急,皆來救。”其中,有趙國的相國張耳的兒子張傲,帶著從代地征召來的一萬軍隊趕來救援,有項羽帶來的五萬楚軍主力,還有燕王廣派燕將臧荼,帶領兩萬大軍。


    另外,齊將田安帶著一支隊伍和糧草,投奔項羽。田安是前齊國亡國之君齊王建的孫子,他的勢力範圍在濟水下遊鄰近渤海的平原地區。要論起血統,田安是嫡傳王孫,比起田儋、田榮、田假等,王族的血緣更純正。


    現在,巨鹿城外,聚集了不少的聯軍。


    不少是多少?不知道。


    這方麵的記載要麽有出入,要麽不詳。總之,聯軍方麵的兵力,要以萬為單位的話,約莫也有十來萬。但麵對四十幾萬秦軍,力量懸殊不言而喻,大概勝負的天枰幾乎是向秦軍傾斜了。


    章邯以王離的長城兵團為主力,圍困巨鹿城,自己則派人修築甬道與黃河相連,源源不斷地給王離提供糧草。這個甬道修築得像隧道,裏麵可以安安穩穩地運送軍用物資,外麵則由章邯親自率軍保護。在王離凶猛的進攻下,巨鹿城逐漸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趙王歇與丞相張耳隻能不斷派人四處求援。巨鹿周圍倒是有不少各國派來的援軍,剛開始有的援軍很勇敢,他們殺入秦軍陣地,試圖打通救援通道,但都如石牛入海,杳無聲息。


    各路反秦武裝見秦軍勢大,都不敢主動進攻,他們在巨鹿城北,緊靠著陳餘的營地,安營紮寨,但都隻作壁上觀。


    進,打不過王離;撤,又擔心各國軍隊嘲笑。所以,名義上來救援,實際上大多做好了城破後如何逃跑的準備了。


    都不要說各國援軍了,在危機時刻,即便是趙國的大將軍陳餘,在收到“刎頸交”張耳的多次求救信後,同樣不敢出兵。陳餘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钜鹿北邊,稱作河北軍。盡管張耳再三催促,陳餘仍舊裹足不前。


    張耳見陳餘按兵不動,非常惱怒,他派張黶、陳澤二將溜出城外,到城北趙軍營地斥責陳餘。張耳稱,之前我與你結為刎頸之交,如今趙王與我眼看就要死了,你手握數萬大軍,卻不願意前來援助,你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情義去哪裏了?如果真的守信義,為什麽不與秦軍決一死戰,這樣還有一點機會保全自身性命。


    陳餘回答說,我認為即便是大軍前去也救不了趙軍,隻能白白損失軍隊,更何況我之所以不想跟張耳同歸於盡,是因為想消滅秦軍圍趙王與你報仇,如今一同赴死,豈不是把肉放到餓虎麵前,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呢?


    張黶、陳澤二將堅稱;事情緊急,隻有同歸於盡,才能建立信用,不要想別的了。陳餘見拗不過兩位,隻好撥五千名士卒,讓張黶、陳澤為先鋒,衝進王離的陣地,結果如泥牛入海,全軍覆沒。


    陳餘看來看去,隻有項羽這一路楚軍相對比較有實力,於是多次派人請求項羽出兵幫助解圍。


    說的也對,拍馬趕到的最大力量就是項羽率領的楚軍了。


    不過,他手中隻有五萬餘人,麵對四十萬虎狼之師,不僅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能否保住自己都難說。


    客觀地評價陳餘,此刻他確實辦法不多。如果匆忙前往救援,無異羊入虎口,這一點從張黶、陳澤率領五千士兵衝殺的後果就可以看出,魯莽衝動於事無補。


    聯軍雖說來了幾支部隊,但數量有限且各自為陣。他充其量隻能起到協調作用。作為趙國大將軍,陳餘在巨鹿是主人,對各路援軍還得盡地主之誼,聯絡各路援軍,商討作戰方案。對於遲來的楚軍,陳餘知道這是解救巨鹿最大的希望。從陳勝、吳廣到項梁,楚軍是第一個打響反秦第一槍,也是戰鬥力最強的隊伍。陳餘把希望寄托在項羽身上,項羽也的確沒有讓陳餘失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