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四川盆地裏,每年春季來臨之際,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海便會如詩如畫般鋪展開來。


    這些絢爛奪目的花朵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盛宴,更成為了蜜蜂們的天堂。


    而由它們采集釀造而成的油菜花蜜,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當之無愧的主角。隻要沒有下雨,蜜蜂就在辛勤的工作,它們是油菜籽豐收的希望,是蜂蜜的采集者。


    長久以來,當人們提及蜂蜜這個詞時,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往往就是那濃鬱醇厚、帶著淡淡花香的油菜花蜜。它仿佛已經成為了蜂蜜的代名詞,承載著無數人對甜蜜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大了才知道,還有槐花蜜、荔枝蜜等各種花蜜。


    但其他品種花蜜,在四川盆地甚為少見,相信絕大多數四川人說起蜂蜜,幾乎第一反應想起的,應該還是油菜花蜜。


    蜂蜜,四川方言多發音為“豐咪”,更地道的方言稱謂,是“蜂糖”。


    糖類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稀罕品。精加工的糖類,我印象中特別深主要是:水果糖、酥心糖、奶糖這三種,以及家庭日常用的白糖。


    酥心糖和奶糖都算是高級貨了,屬於送禮的級別。平時小孩饞糖了,有顆1分錢1顆的水果糖就非常不錯了。條件稍好的家庭,老人備的,是葡萄糖。


    粗加工或幾乎不用加工的糖類,就是家庭日常用的黃糖(即蔗糖粗加工的紅糖)和蜂糖,加上白糖,這三種就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常見種類了。


    蜂糖略微帶有補品的意味了,普通家庭一般買的少,屬於嚐鮮型消費。在炎熱的夏天,喝一碗冰涼冰涼的蜂糖水,那是真的爽到心裏去了的哦。


    白糖屬於蔗糖精加工了,所以價格要比黃糖貴。再精加工的冰糖,自然更貴。


    老百姓日常買的更多的,還是黃糖。


    黃糖,有些地方稱紅糖。煮醪糟蛋、黃糖鍋盔、熬黃糖水、用黃糖做湯圓心子等,都是黃糖的各種廣泛用途。


    四川話過去很少用“餅”來稱呼具體的實物,一般把“餅”作為量詞在使用,例如:一餅火炮ㄦ,以及衍生的方言詞匯“一餅粘”等。


    含糖的各種酥餅,過去的稱謂,習慣稱為“饃饃糖”。月餅是個例外,但過了八月十五,也當“饃饃糖”賣,哈哈。


    普通話的餅(非酥餅),四川話一般都說“饃饃”。這幾年餐飲開始懷舊複古,農家樂到處開始流行“鍋邊饃饃”,就是這個稱謂延續的體現。


    四川農村民間還流行做“艾饃饃”。母親在世的時候,最愛給女兒做的零食,就是艾饃饃了。


    說蜂糖,不知不覺又展開了。不過,也算大體總結了過去的糖類食物的實際情況,供懷舊的人懷舊,供年輕人了解過去年代的真實情況。


    四川盆地的鄉村、城鎮,時不時還會響起小販的叫賣聲:舀蜂糖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