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朱元璋像一個老農,在和鄰居炫耀兒孫後代的孝敬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善長和胡惟庸頓時都有點疑惑。
他們往常來見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從來都是身形筆挺,正襟危坐。
今天這是怎麽啦?難道身子不舒服嗎?也沒聽說啊。
兩人來到禦前,躬身行禮,一邊偷偷觀察著。
朱元璋抬眼看到是他們,就嗬嗬笑了起來,然後繼續看奏疏,口中隨意地說:“來了。”
兩人便應聲。
李善長道:“臣有事啟稟陛下,禦史孟豪等人彈劾燕王殿下,強買駿馬……”
朱元璋眼皮都不抬,哦了一聲,說:“知道啦,得空把這小子揍一頓。”
兩人心中一陣無語。
靜默片刻,胡惟庸開口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元璋突然抬眼,瞥著他,露出了笑容。
這笑容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他的心情似乎很好,甚至連帶著,搖搖椅都晃得更加厲害了。
胡惟庸被皇上這目光看的莫名其妙,正要開口說事。
朱元璋笑嗬嗬的打斷他道:“你不必說了,自行處理吧。”
這話讓敏銳的李善長心中微微凜然,然而看朱元璋的神色,沒有絲毫怒意,笑盈盈的。
胡惟庸也是微微一愣,但隨後便反應過來,再次啟奏道:“臣不敢擅自決斷,特來請示陛下。”
朱元璋依然滿臉是笑,心裏卻越發的冷,好一個胡相國,未經請示擅自決斷的事還少嗎?
最可笑的是,旁人都知道這種處境極為危險,偏胡惟庸自己不知道。
或許不是不知道,而是自信,他相信凝聚淮西朋黨的力量,能夠和皇權抗衡。
——今天早上,朱元璋收到了鄧姑姑送來的第一份陸府情報,說了許多事,其中便有陸知白對胡惟庸避之不及,連他的親戚都不想沾。
朱元璋發覺,這個女婿,或許比他之前想的還要聰明些。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如此強的政治敏感性,更知曉明哲保身的道理。
更難得的是,陸知白還惦記著他的大舅哥在應天府做事,想著下次碰麵,一定要提醒一聲。
朱元璋將這事說與朱標聽。
朱標也是一陣感動,已是把陸知白當做自己親兄弟了。
所以,今天又見到胡惟庸這個笨蛋,朱元璋隻想笑。
他不是沒有辦法整治胡惟庸。
隻不過,其中牽扯到不少的文臣武將、利益糾葛。
還是要再布局一段時間啊……
朱元璋手指輕輕敲打著搖搖椅的扶手,悠然之下,心中自有計較。
胡惟庸第三次開口:“陛下,平陽、太原等地……”
朱元璋不緊不慢的說:“咱說了,不想聽。你自己處理。”
他並沒有動怒,場麵卻有些尷尬了。
李善長心中越發凜然,卻無可奈何,因為他不能代胡惟庸做決定。
如果是他,情況根本不會到如今的局麵。
胡惟庸麵上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拜道:“臣謹遵陛下旨意,務必兢兢業業,辦好賑災事宜。”
朱元璋嗯了一聲。
李善長正打算找個理由告退。
朱元璋突然望向他,笑嗬嗬的道:“百室啊,咱這椅子如何?”
李善長仔細打量了一番,才回答:“這椅子非常精巧,前所未見,似乎可以搖擺,想來用著非常舒服。”
朱元璋悠悠的晃著,笑道:“這是咱一個後輩送給的,叫搖搖椅,剛研究出來沒多久呢。”
他臉上的表情,就像一個老農,在和鄰居炫耀兒孫後代的孝敬。
李善長年紀更大,對此感受更深,一副羨慕的語氣道:
“陛下的這後輩真是孝順,知道陛下辛苦,特意送來這搖搖椅,讓陛下能夠得到一些休息。”
一旁的胡惟庸神色自若,沒有絲毫尷尬,接口道:
“陛下有這樣心思細膩的後輩,真是令人羨慕。”
朱元璋微笑著點頭,說:“是啊,朕很滿意。這椅子就是太舒服了,躺得總想睡覺。”
這般嘮了幾句家常,朱元璋又說:“好啦,沒什麽事,你們就回去忙吧,咱還得看折子呢!”
“臣告退。”
李善長和胡惟庸再次向朱元璋行了一禮,退出了禦書房。
兩人對視一眼,都是一頭霧水。
搞不懂朱元璋為什麽突然提起搖搖椅,還有那個後輩。
到底是哪個?是誰?
這有什麽不能說名字的,又不是不得了的大事。
一直到下了值,離開皇宮,四下無人,才在馬車中交談。
李善長皺著眉頭,一臉憂慮之色,道:“子中啊,你還是小心一些吧,皇上似乎有所不滿。”
胡惟庸哼了一聲,眼底透出幾分桀驁之意,說:“他早就不滿了,那又如何?不過,我確實不懂,提這搖搖椅,是什麽意思。”
“唉,君心難測……大概隻是人倫之情吧。”李善長歎氣,又對胡惟庸深感憂慮。
胡惟庸是他舉薦的,而且他的侄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兩人算是兒女親戚。
李善長也不再多勸,現在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隻希望胡惟庸離他遠一些,將來如果被砍頭了,血不要濺到他身上。
不過。
皇上躺在搖搖椅上,滿臉悠閑的樣子,倒是讓兩人心中都有些好奇。
實在是想知道,像皇上那樣躺著,是什麽感受?
既然是造出來的,那就肯定不止一件。
這念頭剛一起,李善長心底就一個激靈,趕快掐滅了。
皇上特意說了,“剛研究出來沒多久”。
就算他想試,也不必急於一時,且等一段時間吧。
胡惟庸卻不一樣。
他已經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家財何止萬貫,什麽奇珍異寶、山珍海味沒見過?
家中甚至養著一隻猴兒,給它穿戴官帽、官服,就圖個樂。
貴的東西已經不能吸引他了,他要的,就是個新奇。
當晚回到家中。
胡惟庸就派人,上市麵上打聽,有沒有這種椅子,或者有沒有什麽作坊,可以做的。
價格都不是問題,要的就是一個搶先嚐鮮!
胡府的人打聽了一晚上,也沒打聽出來。
隻打聽到,近來京城裏的確是出現了這種新東西,外頭有好些人都在議論呢。
第二天開始。
一些夥計、閑漢,在扯閑話的時候,就有了新的話題:
“這東西可太妙了,妙在哪兒?相府都派了人在打聽呢!”
他們往常來見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從來都是身形筆挺,正襟危坐。
今天這是怎麽啦?難道身子不舒服嗎?也沒聽說啊。
兩人來到禦前,躬身行禮,一邊偷偷觀察著。
朱元璋抬眼看到是他們,就嗬嗬笑了起來,然後繼續看奏疏,口中隨意地說:“來了。”
兩人便應聲。
李善長道:“臣有事啟稟陛下,禦史孟豪等人彈劾燕王殿下,強買駿馬……”
朱元璋眼皮都不抬,哦了一聲,說:“知道啦,得空把這小子揍一頓。”
兩人心中一陣無語。
靜默片刻,胡惟庸開口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元璋突然抬眼,瞥著他,露出了笑容。
這笑容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他的心情似乎很好,甚至連帶著,搖搖椅都晃得更加厲害了。
胡惟庸被皇上這目光看的莫名其妙,正要開口說事。
朱元璋笑嗬嗬的打斷他道:“你不必說了,自行處理吧。”
這話讓敏銳的李善長心中微微凜然,然而看朱元璋的神色,沒有絲毫怒意,笑盈盈的。
胡惟庸也是微微一愣,但隨後便反應過來,再次啟奏道:“臣不敢擅自決斷,特來請示陛下。”
朱元璋依然滿臉是笑,心裏卻越發的冷,好一個胡相國,未經請示擅自決斷的事還少嗎?
最可笑的是,旁人都知道這種處境極為危險,偏胡惟庸自己不知道。
或許不是不知道,而是自信,他相信凝聚淮西朋黨的力量,能夠和皇權抗衡。
——今天早上,朱元璋收到了鄧姑姑送來的第一份陸府情報,說了許多事,其中便有陸知白對胡惟庸避之不及,連他的親戚都不想沾。
朱元璋發覺,這個女婿,或許比他之前想的還要聰明些。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如此強的政治敏感性,更知曉明哲保身的道理。
更難得的是,陸知白還惦記著他的大舅哥在應天府做事,想著下次碰麵,一定要提醒一聲。
朱元璋將這事說與朱標聽。
朱標也是一陣感動,已是把陸知白當做自己親兄弟了。
所以,今天又見到胡惟庸這個笨蛋,朱元璋隻想笑。
他不是沒有辦法整治胡惟庸。
隻不過,其中牽扯到不少的文臣武將、利益糾葛。
還是要再布局一段時間啊……
朱元璋手指輕輕敲打著搖搖椅的扶手,悠然之下,心中自有計較。
胡惟庸第三次開口:“陛下,平陽、太原等地……”
朱元璋不緊不慢的說:“咱說了,不想聽。你自己處理。”
他並沒有動怒,場麵卻有些尷尬了。
李善長心中越發凜然,卻無可奈何,因為他不能代胡惟庸做決定。
如果是他,情況根本不會到如今的局麵。
胡惟庸麵上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拜道:“臣謹遵陛下旨意,務必兢兢業業,辦好賑災事宜。”
朱元璋嗯了一聲。
李善長正打算找個理由告退。
朱元璋突然望向他,笑嗬嗬的道:“百室啊,咱這椅子如何?”
李善長仔細打量了一番,才回答:“這椅子非常精巧,前所未見,似乎可以搖擺,想來用著非常舒服。”
朱元璋悠悠的晃著,笑道:“這是咱一個後輩送給的,叫搖搖椅,剛研究出來沒多久呢。”
他臉上的表情,就像一個老農,在和鄰居炫耀兒孫後代的孝敬。
李善長年紀更大,對此感受更深,一副羨慕的語氣道:
“陛下的這後輩真是孝順,知道陛下辛苦,特意送來這搖搖椅,讓陛下能夠得到一些休息。”
一旁的胡惟庸神色自若,沒有絲毫尷尬,接口道:
“陛下有這樣心思細膩的後輩,真是令人羨慕。”
朱元璋微笑著點頭,說:“是啊,朕很滿意。這椅子就是太舒服了,躺得總想睡覺。”
這般嘮了幾句家常,朱元璋又說:“好啦,沒什麽事,你們就回去忙吧,咱還得看折子呢!”
“臣告退。”
李善長和胡惟庸再次向朱元璋行了一禮,退出了禦書房。
兩人對視一眼,都是一頭霧水。
搞不懂朱元璋為什麽突然提起搖搖椅,還有那個後輩。
到底是哪個?是誰?
這有什麽不能說名字的,又不是不得了的大事。
一直到下了值,離開皇宮,四下無人,才在馬車中交談。
李善長皺著眉頭,一臉憂慮之色,道:“子中啊,你還是小心一些吧,皇上似乎有所不滿。”
胡惟庸哼了一聲,眼底透出幾分桀驁之意,說:“他早就不滿了,那又如何?不過,我確實不懂,提這搖搖椅,是什麽意思。”
“唉,君心難測……大概隻是人倫之情吧。”李善長歎氣,又對胡惟庸深感憂慮。
胡惟庸是他舉薦的,而且他的侄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兩人算是兒女親戚。
李善長也不再多勸,現在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隻希望胡惟庸離他遠一些,將來如果被砍頭了,血不要濺到他身上。
不過。
皇上躺在搖搖椅上,滿臉悠閑的樣子,倒是讓兩人心中都有些好奇。
實在是想知道,像皇上那樣躺著,是什麽感受?
既然是造出來的,那就肯定不止一件。
這念頭剛一起,李善長心底就一個激靈,趕快掐滅了。
皇上特意說了,“剛研究出來沒多久”。
就算他想試,也不必急於一時,且等一段時間吧。
胡惟庸卻不一樣。
他已經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家財何止萬貫,什麽奇珍異寶、山珍海味沒見過?
家中甚至養著一隻猴兒,給它穿戴官帽、官服,就圖個樂。
貴的東西已經不能吸引他了,他要的,就是個新奇。
當晚回到家中。
胡惟庸就派人,上市麵上打聽,有沒有這種椅子,或者有沒有什麽作坊,可以做的。
價格都不是問題,要的就是一個搶先嚐鮮!
胡府的人打聽了一晚上,也沒打聽出來。
隻打聽到,近來京城裏的確是出現了這種新東西,外頭有好些人都在議論呢。
第二天開始。
一些夥計、閑漢,在扯閑話的時候,就有了新的話題:
“這東西可太妙了,妙在哪兒?相府都派了人在打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