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忽悠陸知白,陶成道入彀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天之後的吉日吉時,春和商業區正式開工建設。
這個商業區從春和大學門口開始,先修了一條寬有三丈的道路,直通公主府附近。
定好道路的位置之後,兩邊的一些商鋪、停車位、公廁等基礎設施,也將會同步開始建設起來。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片野地上的建設區域,總共有超過兩千個工匠在忙碌,還有數不清的民夫等等,可謂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甚至是販夫走卒,都來往如織。
而前一晚,陸知白收到消息說,浙江金華的陶成道已經到了京城,正在休息,明天便會來拜訪。
今天,陸知白到工部點了個卯。
等了一會兒,朱元璋並沒有召見他。
於是果斷回家了。
家中已是準備了小宴,為陶成道接風洗塵。
陸知白到家的時候,得知陶成道已經來了,正在花廳等候。
他不由得眼睛一亮,腳下的步伐都加快了幾分。
就見一位身著道袍,仙風道骨,兩頰紅潤的中年人端坐在椅子上。
此人雖已經年過五十,卻目光炯炯,透著睿智與果敢,正是陶成道。
陸知白連忙拱手,臉上堆滿了笑容,道:
“陶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以相見,實乃陸某平生之幸。”
陶成道亦是立刻起身,打了個稽首,回禮道:
“駙馬客氣了,接到您的信,老道便日夜兼程趕來,實在是對您所說的能載人升空的火器充滿好奇。”
陸知白請陶成道坐下,親自為他倒了一杯茶,眼睛微微眯起,笑著道:
“陶先生,我在信中所提,不過是一些初步的想法。知曉您精通火器一道,所以特地做請,與您探討一番……”
這陶成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戶!
明朝有那麽多個萬戶,但最後隻有他留名青史。
他是世界航天第一人,有月球環形山以他命名。具體事跡,就是坐在椅子上,想使用火箭把自己送上天,結果被焚燒而死。
雖說聽起來有些好笑,但細細想當時的時代背景,隻會感到深刻的敬佩。
他對天空深切的渴望與好奇,更願意為自己的夢想而獻身。
文明的進步和飛躍,離不開這樣敢犧牲敢流血的殉道者。
所以,陸知白的敬佩之色也絕非做作。
陶成道本身喜愛道術,在煉丹炸爐的時候發現了火藥,很感興趣,就加以改進。
後來他製造的火器,幫了朱元璋大忙,所以朱元璋賜名為“成道”。
這都是明朝快要建立時候的事了。
陶成道聽陸知白這般謙虛,他也放低了姿態,沒有絲毫老前輩的架子,道:
“駙馬在信中提及一些想法,老道我實在是心癢難耐,願聞其詳啊。”
陸知白為了把他騙過來,自然是在信中誇下了海口,透露了一些載人火箭的想法,還附了簡單的圖紙。
陶成道看了,自然是驚為天人,瞬間被勾起了萬分的興趣,所以匆匆而來。
陸知白便與他長談,反正主打一個忽悠。
想法他是有的,但如果造不出來,跟他又沒有關係,一定是工匠太菜了~
陶成道聽得不時點頭,雙目越來越亮,看向陸知白的眼神,也越來越幽深。
其實他對陸知白的目的心知肚明,也在考慮。
但這一番話聽下來,陶成道心中對陸知白已經有了判斷。
外邊那些傳言不可盡信,這駙馬爺明顯是有真東西的。
他所建設的那大學,必然也不是花架子。
午宴之後,兩人又聊了好幾個時辰,直到黃昏時分。
陸知白已經困得頭昏腦脹,強撐著精神,這場會麵務必善始善終。
陶成道卻神采奕奕,神色凝重,一副思索之色。
他道:
“今天和駙馬長談,實在是受益匪淺。駙馬有種種奇思妙想,皆是聞所未聞,給了老道極大的啟發……”
說著,他索性挑明了:
“駙馬的意圖,老道也猜到了幾分。您這春和大學,究竟是何等打算?”
見他神色嚴肅,陸知白也坐直了身子,誠懇地道:
“我們的宗旨是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目的就是聚攏一批有誌於做實事的人才。
再邀請像您這樣專精某道的優秀老師,教學相長,讓各種技藝發揚光大。”
陶成道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已經明白了,又問道:
“那駙馬現在請到了哪些人任教?”
陸知白笑了一笑,這個話題倒是有些尷尬了。
但他麵不改色地說:
“眼下倒也有些想法,一些人還在接洽之中。不知名的,有一些老練工匠,知名的便如葉神醫,您,還有郭守敬的後人。”
時間緊迫,他實在來不及找更多的人了,本來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先把原始的班子拉起來再說吧。
陶成道一聽就明白了,捋著胡須說:
“郭守敬的哪個後人?”
陸知白道:“是郭伯玉的孫子郭雄文。”
陶成道點了點頭,道:
“他家學淵源,積澱甚深,這一招走得妙。”
說著就歎息起來:
“實不相瞞,這大學,引起了種種爭議,老道也有所耳聞。原本不應該摻和這趟渾水,但是這載人的火器……
實在是撓到了我的心坎上啦。若是要培養一批人專精此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遲早是可以做出來的。”
陸知白微微一笑,試探著道:
“那麽道長的意思是……”
陶成道灑脫地笑了笑,道:
“那些反對的聲音和載人的火器,如何能夠相提並論?駙馬若是不嫌棄我老朽,在下便腆顏在大學中任教。”
陸知白頓時大喜過望,起身拱手道:
“先生大義,以後必成大學的頂梁之柱。這火器,以後打仗用處可大了,咱們說不定還能掙掙軍功~”
雙方愉快地達成了合作。
接下來,陶成道表示,他多年未到南京,要走親訪友一番。
這也是向外麵放出願意任教的消息,希望能夠在輿論上有所助力。
送走了陶成道,陸知白站在門口,看著暗沉下來的黃昏,微微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
“有些時候想做一些實事,就是這般困難……但沒有關係,吾道不孤!”
接下來,時間平靜的滑過,一連七八天過去了。
這一天。
總算是又有一件好事臨門。
這個商業區從春和大學門口開始,先修了一條寬有三丈的道路,直通公主府附近。
定好道路的位置之後,兩邊的一些商鋪、停車位、公廁等基礎設施,也將會同步開始建設起來。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片野地上的建設區域,總共有超過兩千個工匠在忙碌,還有數不清的民夫等等,可謂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甚至是販夫走卒,都來往如織。
而前一晚,陸知白收到消息說,浙江金華的陶成道已經到了京城,正在休息,明天便會來拜訪。
今天,陸知白到工部點了個卯。
等了一會兒,朱元璋並沒有召見他。
於是果斷回家了。
家中已是準備了小宴,為陶成道接風洗塵。
陸知白到家的時候,得知陶成道已經來了,正在花廳等候。
他不由得眼睛一亮,腳下的步伐都加快了幾分。
就見一位身著道袍,仙風道骨,兩頰紅潤的中年人端坐在椅子上。
此人雖已經年過五十,卻目光炯炯,透著睿智與果敢,正是陶成道。
陸知白連忙拱手,臉上堆滿了笑容,道:
“陶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以相見,實乃陸某平生之幸。”
陶成道亦是立刻起身,打了個稽首,回禮道:
“駙馬客氣了,接到您的信,老道便日夜兼程趕來,實在是對您所說的能載人升空的火器充滿好奇。”
陸知白請陶成道坐下,親自為他倒了一杯茶,眼睛微微眯起,笑著道:
“陶先生,我在信中所提,不過是一些初步的想法。知曉您精通火器一道,所以特地做請,與您探討一番……”
這陶成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戶!
明朝有那麽多個萬戶,但最後隻有他留名青史。
他是世界航天第一人,有月球環形山以他命名。具體事跡,就是坐在椅子上,想使用火箭把自己送上天,結果被焚燒而死。
雖說聽起來有些好笑,但細細想當時的時代背景,隻會感到深刻的敬佩。
他對天空深切的渴望與好奇,更願意為自己的夢想而獻身。
文明的進步和飛躍,離不開這樣敢犧牲敢流血的殉道者。
所以,陸知白的敬佩之色也絕非做作。
陶成道本身喜愛道術,在煉丹炸爐的時候發現了火藥,很感興趣,就加以改進。
後來他製造的火器,幫了朱元璋大忙,所以朱元璋賜名為“成道”。
這都是明朝快要建立時候的事了。
陶成道聽陸知白這般謙虛,他也放低了姿態,沒有絲毫老前輩的架子,道:
“駙馬在信中提及一些想法,老道我實在是心癢難耐,願聞其詳啊。”
陸知白為了把他騙過來,自然是在信中誇下了海口,透露了一些載人火箭的想法,還附了簡單的圖紙。
陶成道看了,自然是驚為天人,瞬間被勾起了萬分的興趣,所以匆匆而來。
陸知白便與他長談,反正主打一個忽悠。
想法他是有的,但如果造不出來,跟他又沒有關係,一定是工匠太菜了~
陶成道聽得不時點頭,雙目越來越亮,看向陸知白的眼神,也越來越幽深。
其實他對陸知白的目的心知肚明,也在考慮。
但這一番話聽下來,陶成道心中對陸知白已經有了判斷。
外邊那些傳言不可盡信,這駙馬爺明顯是有真東西的。
他所建設的那大學,必然也不是花架子。
午宴之後,兩人又聊了好幾個時辰,直到黃昏時分。
陸知白已經困得頭昏腦脹,強撐著精神,這場會麵務必善始善終。
陶成道卻神采奕奕,神色凝重,一副思索之色。
他道:
“今天和駙馬長談,實在是受益匪淺。駙馬有種種奇思妙想,皆是聞所未聞,給了老道極大的啟發……”
說著,他索性挑明了:
“駙馬的意圖,老道也猜到了幾分。您這春和大學,究竟是何等打算?”
見他神色嚴肅,陸知白也坐直了身子,誠懇地道:
“我們的宗旨是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目的就是聚攏一批有誌於做實事的人才。
再邀請像您這樣專精某道的優秀老師,教學相長,讓各種技藝發揚光大。”
陶成道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已經明白了,又問道:
“那駙馬現在請到了哪些人任教?”
陸知白笑了一笑,這個話題倒是有些尷尬了。
但他麵不改色地說:
“眼下倒也有些想法,一些人還在接洽之中。不知名的,有一些老練工匠,知名的便如葉神醫,您,還有郭守敬的後人。”
時間緊迫,他實在來不及找更多的人了,本來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先把原始的班子拉起來再說吧。
陶成道一聽就明白了,捋著胡須說:
“郭守敬的哪個後人?”
陸知白道:“是郭伯玉的孫子郭雄文。”
陶成道點了點頭,道:
“他家學淵源,積澱甚深,這一招走得妙。”
說著就歎息起來:
“實不相瞞,這大學,引起了種種爭議,老道也有所耳聞。原本不應該摻和這趟渾水,但是這載人的火器……
實在是撓到了我的心坎上啦。若是要培養一批人專精此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遲早是可以做出來的。”
陸知白微微一笑,試探著道:
“那麽道長的意思是……”
陶成道灑脫地笑了笑,道:
“那些反對的聲音和載人的火器,如何能夠相提並論?駙馬若是不嫌棄我老朽,在下便腆顏在大學中任教。”
陸知白頓時大喜過望,起身拱手道:
“先生大義,以後必成大學的頂梁之柱。這火器,以後打仗用處可大了,咱們說不定還能掙掙軍功~”
雙方愉快地達成了合作。
接下來,陶成道表示,他多年未到南京,要走親訪友一番。
這也是向外麵放出願意任教的消息,希望能夠在輿論上有所助力。
送走了陶成道,陸知白站在門口,看著暗沉下來的黃昏,微微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
“有些時候想做一些實事,就是這般困難……但沒有關係,吾道不孤!”
接下來,時間平靜的滑過,一連七八天過去了。
這一天。
總算是又有一件好事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