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你可真敢說
一時間林家村和上水村裏對於林家和張家的事情展開了熱烈的議論,上工時議論,下工時議論,晚上出來納涼的時候也在議論。
而不管村裏村外的人怎麽議論,林茵全都不插嘴,一句話都不說。
賀勳當初叮囑過的,讓她隻管看熱鬧就好,一句話都不要說。
說起來也巧,當初張家向林家送彩禮,為了讓事情絕對的保密,不傳出一點風聲到林茵的耳朵裏,所有的事情從頭到尾都做的非常隱秘。
那張家又不傻,知道林茵在林家村裏是個能耐人,若是讓林茵事先聽到了風聲,這門婚事肯定連坐下來談的餘地都沒有。所以從湊錢辦彩禮,到將彩禮送到林家,除了自家的幾個大人,家裏的孩子和旁人全都不知情。
即便是現在張有財被逮走,張家人為了自家人的名聲,又或者暗地裏受到了什麽威脅,找到林家來的時候隻說是討債,旁的一個字都不敢提!
林家這邊也生怕風聲傳了出去引起林茵的警惕,林茵要將事情攪黃掉,也是從頭到尾都做得很隱蔽,甚至為了讓事情絕對的保密,連林建軍都給瞞了。
所以現在兩個村的人不管怎麽猜,都猜不透其中的緣由。
林茵樂得當個看熱鬧的。
並且趁著身邊的人都隻顧著看熱鬧的當口,和林二叔一起趕了牛車去了趟鎮上。
有了鎮上的那處房子做庫房,很多事情就方便的多,事先從空間搬了兩麻袋的糧食和兩麻袋的蔬菜放在房間裏,然後再請了二叔進來院子,叔侄倆將四個麻袋給抬到牛車上,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氈布在牛車上蓋了,遮掩一下。
之後林二叔趕著牛車回村,林茵在鎮上住了下來,等著向紅軍過來提貨。
村裏麵的鄉親們最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張家和林家的事情上,應該無暇關注林二叔用牛車拉回去的東西,所以林二叔那邊林茵暫時不用去費心。
接下來林茵要做的,就是順利的將大棗給出貨了。
今天已經是月底的最後一天。
向紅軍今天不來,明天一定會來,林茵決定在鎮上住一晚看看情況。
崔老師家,林茵是不敢去的,倒不是和崔老師生分了,而是她的第六感告訴她,得防著董暉。
董暉歸家之前,林茵就被董暉暗地裏跟蹤過,還有她遇上張有財那天,為啥那麽巧的她剛一呼救董暉就出現了?很有可能那天董暉就是在跟著她!
這麽一想,林茵哪裏還敢往崔老師家跑,還是乖乖的住在她買下的這個小院裏吧!
幸好是夏天,住宿方麵很容易就能應付。
拖幾個裝滿幹棗的麻袋在地上並排放好,鋪一塊空間出品的厚實的棉布在上麵,這便勉強算是個床。
林二叔趕著牛車離開之後,林茵便將院門關好,在存放大棗的庫房裏做了這麽個“床”,之後就在“床”上躺了睡了一覺。
一覺醒來,已經是傍晚。
林茵從空間裏麵拿了些瓜果出來填了下肚子。
肚子吃飽,天色也暗了下來,這便出門去溜達了。
表現上是溜達,實則是去找向紅軍。
私底下的買賣,屬於這個年代裏嚴格打擊的投機倒把,白天肯定不方便運貨,最好是晚上天黑了路上沒人了,才好行動。
今晚是這個月底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而向紅軍在信裏約定的來提貨的時間是這個月的月底,如果中間沒有出什麽岔子的話,向紅軍今天晚上肯定會出現。
所以林茵也不著急回去,在鎮上溜達了一遍之後找個地方歇歇腳,之後再溜達一遍。
向紅軍不知道她新買的房子的地址,所以今晚隻能是她去找向紅軍。
而向紅軍的信裏沒有明確提出說交貨的地點,所以林茵今晚上隻能在鎮上多溜達幾遍了……
夜,一點點的加深,在街上溜達了數遍的林茵累得開始犯困,正想著要不要回去休息的時候,遠遠的看到進鎮子的那條路上打過來兩道車燈。
那車燈讓林茵眼前一亮,向紅軍來了!
她今天晚上在鎮上逛了這麽多遍,自行車看見過好幾輛,汽車根本沒有。這樣的深夜,有汽車進來鎮子,不出意外,那汽車肯定是向紅軍的解放牌貨車!
林茵朝著那輛車跑了去。
許是瞧見了林茵,那車子緩緩的停了下來。
然後車門被推開,駕駛室裏跳下來一個人。
看清楚那人的模樣之後,林茵不由笑了出來,開口打了聲招呼:“向叔!好久不見!”
向紅軍應道:“茵子,對不住,讓你久等了。本來想早點來,可最近幾天活兒太多,耽擱到現在才趕來。”
林茵:“現在時間剛剛好,夜深人靜,所有人都睡下了,正好搬貨。”
聽到搬貨兩字,向紅軍眼睛一亮:“貨都齊了?”
林茵道:“那是當然,向叔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可不能讓你跑空。”
向紅軍笑著調侃:“是不想讓錢跑空吧?”
林茵很是坦然:“可不是,誰還嫌錢紮手啊。不是我吹,隻要有人買,我就能想辦法賣,致富奔小康不丟人,努力賺錢最光榮!”
向紅軍驚道:“丫頭,你可真敢說!”
林茵意會,向紅軍說的是敢說,而非敢想,也就是說,其實很多人心裏都想多賺錢,隻是礙於眼下的經濟體製不敢在嘴上說出來罷了。
生活是什麽,說白了,就是生下來活下去,而一個人要活下去,肯定離不了各種生活物資,有了對各種生活物資的需求,就產生了買賣。對各項物資需求的越多,買賣就越必要越迫切。
如若不然為什麽會有所謂的黑市的存在?
想起來黑市,林茵便又想起來上次見麵時向紅軍給提到過的寧北省的黑市大哥“華哥”。
若說林茵是個嘴上敢說的,那華哥絕對是行動上敢做的。
想想那華哥,應該是個人物,在這樣保守的計劃經濟年代裏都能混得這樣牛,真要是等到日後改革開放了,那不得賺得盆滿缽滿富甲一方?
一時間林家村和上水村裏對於林家和張家的事情展開了熱烈的議論,上工時議論,下工時議論,晚上出來納涼的時候也在議論。
而不管村裏村外的人怎麽議論,林茵全都不插嘴,一句話都不說。
賀勳當初叮囑過的,讓她隻管看熱鬧就好,一句話都不要說。
說起來也巧,當初張家向林家送彩禮,為了讓事情絕對的保密,不傳出一點風聲到林茵的耳朵裏,所有的事情從頭到尾都做的非常隱秘。
那張家又不傻,知道林茵在林家村裏是個能耐人,若是讓林茵事先聽到了風聲,這門婚事肯定連坐下來談的餘地都沒有。所以從湊錢辦彩禮,到將彩禮送到林家,除了自家的幾個大人,家裏的孩子和旁人全都不知情。
即便是現在張有財被逮走,張家人為了自家人的名聲,又或者暗地裏受到了什麽威脅,找到林家來的時候隻說是討債,旁的一個字都不敢提!
林家這邊也生怕風聲傳了出去引起林茵的警惕,林茵要將事情攪黃掉,也是從頭到尾都做得很隱蔽,甚至為了讓事情絕對的保密,連林建軍都給瞞了。
所以現在兩個村的人不管怎麽猜,都猜不透其中的緣由。
林茵樂得當個看熱鬧的。
並且趁著身邊的人都隻顧著看熱鬧的當口,和林二叔一起趕了牛車去了趟鎮上。
有了鎮上的那處房子做庫房,很多事情就方便的多,事先從空間搬了兩麻袋的糧食和兩麻袋的蔬菜放在房間裏,然後再請了二叔進來院子,叔侄倆將四個麻袋給抬到牛車上,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氈布在牛車上蓋了,遮掩一下。
之後林二叔趕著牛車回村,林茵在鎮上住了下來,等著向紅軍過來提貨。
村裏麵的鄉親們最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張家和林家的事情上,應該無暇關注林二叔用牛車拉回去的東西,所以林二叔那邊林茵暫時不用去費心。
接下來林茵要做的,就是順利的將大棗給出貨了。
今天已經是月底的最後一天。
向紅軍今天不來,明天一定會來,林茵決定在鎮上住一晚看看情況。
崔老師家,林茵是不敢去的,倒不是和崔老師生分了,而是她的第六感告訴她,得防著董暉。
董暉歸家之前,林茵就被董暉暗地裏跟蹤過,還有她遇上張有財那天,為啥那麽巧的她剛一呼救董暉就出現了?很有可能那天董暉就是在跟著她!
這麽一想,林茵哪裏還敢往崔老師家跑,還是乖乖的住在她買下的這個小院裏吧!
幸好是夏天,住宿方麵很容易就能應付。
拖幾個裝滿幹棗的麻袋在地上並排放好,鋪一塊空間出品的厚實的棉布在上麵,這便勉強算是個床。
林二叔趕著牛車離開之後,林茵便將院門關好,在存放大棗的庫房裏做了這麽個“床”,之後就在“床”上躺了睡了一覺。
一覺醒來,已經是傍晚。
林茵從空間裏麵拿了些瓜果出來填了下肚子。
肚子吃飽,天色也暗了下來,這便出門去溜達了。
表現上是溜達,實則是去找向紅軍。
私底下的買賣,屬於這個年代裏嚴格打擊的投機倒把,白天肯定不方便運貨,最好是晚上天黑了路上沒人了,才好行動。
今晚是這個月底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而向紅軍在信裏約定的來提貨的時間是這個月的月底,如果中間沒有出什麽岔子的話,向紅軍今天晚上肯定會出現。
所以林茵也不著急回去,在鎮上溜達了一遍之後找個地方歇歇腳,之後再溜達一遍。
向紅軍不知道她新買的房子的地址,所以今晚隻能是她去找向紅軍。
而向紅軍的信裏沒有明確提出說交貨的地點,所以林茵今晚上隻能在鎮上多溜達幾遍了……
夜,一點點的加深,在街上溜達了數遍的林茵累得開始犯困,正想著要不要回去休息的時候,遠遠的看到進鎮子的那條路上打過來兩道車燈。
那車燈讓林茵眼前一亮,向紅軍來了!
她今天晚上在鎮上逛了這麽多遍,自行車看見過好幾輛,汽車根本沒有。這樣的深夜,有汽車進來鎮子,不出意外,那汽車肯定是向紅軍的解放牌貨車!
林茵朝著那輛車跑了去。
許是瞧見了林茵,那車子緩緩的停了下來。
然後車門被推開,駕駛室裏跳下來一個人。
看清楚那人的模樣之後,林茵不由笑了出來,開口打了聲招呼:“向叔!好久不見!”
向紅軍應道:“茵子,對不住,讓你久等了。本來想早點來,可最近幾天活兒太多,耽擱到現在才趕來。”
林茵:“現在時間剛剛好,夜深人靜,所有人都睡下了,正好搬貨。”
聽到搬貨兩字,向紅軍眼睛一亮:“貨都齊了?”
林茵道:“那是當然,向叔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可不能讓你跑空。”
向紅軍笑著調侃:“是不想讓錢跑空吧?”
林茵很是坦然:“可不是,誰還嫌錢紮手啊。不是我吹,隻要有人買,我就能想辦法賣,致富奔小康不丟人,努力賺錢最光榮!”
向紅軍驚道:“丫頭,你可真敢說!”
林茵意會,向紅軍說的是敢說,而非敢想,也就是說,其實很多人心裏都想多賺錢,隻是礙於眼下的經濟體製不敢在嘴上說出來罷了。
生活是什麽,說白了,就是生下來活下去,而一個人要活下去,肯定離不了各種生活物資,有了對各種生活物資的需求,就產生了買賣。對各項物資需求的越多,買賣就越必要越迫切。
如若不然為什麽會有所謂的黑市的存在?
想起來黑市,林茵便又想起來上次見麵時向紅軍給提到過的寧北省的黑市大哥“華哥”。
若說林茵是個嘴上敢說的,那華哥絕對是行動上敢做的。
想想那華哥,應該是個人物,在這樣保守的計劃經濟年代裏都能混得這樣牛,真要是等到日後改革開放了,那不得賺得盆滿缽滿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