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大學生來了
“向秋?”林茵那個名字默念了一遍,然後又看了眼向秋簡曆上的祖籍。
祖籍竟然是寧北省!
一股很異樣的心情從心底裏升起,這個向秋,該不會和向玉一家有什麽關係吧?
林茵穿越一世,重生一世,所認識的姓向的人就都隻有向玉一家。
於是林茵決定了:“將這個向秋還有這個女生放在服裝店,其他的兩個女生還放在飯店去。”
吳茼可能是因為欠了她五百塊錢,所以對飯店裏麵的工作很用心,多大的工作量也不嫌累,可是她林茵不能不明不白的占人便宜。
一下子調過去四個大學生當會計,多少總能讓吳茼和殷小五輕省一些吧?
韓麗麗應道:“這個簡單。我約了這六個學生明天來店裏,明天問問他們的意願,如果他們同意,就這麽安排吧。”
林茵道:“明天我也去店裏,看看這六個大學生。”
第二天,林茵早早的來到服裝店,先是跟店員了解了一下最近哪些款式的衣服比較好賣,之後又去總店樓上的製衣作坊裏看了一下工人們的工作進度。
因為服裝店裏麵的收入遠遠的高於紡織廠裏的工資水平,所以這些來自紡織廠的女工全部都在廠裏辦理了停薪留職。不在廠裏拿工資,隻保留廠裏的工作崗位,萬一哪天服裝店倒了,還能回廠裏去上班。
曹秀雲就沒有這些顧慮,她本來就是臨時工,林茵這邊需要人手,她就帶著大丫過來了。母女兩個一起練手藝。
看完製衣作坊裏麵的工作之後,林茵下了樓來,剛進來一樓的店麵,韓麗麗就領了六個年輕的帶著書卷氣的大學生走了進來。
韓麗麗衝著林茵介紹道:“這六個人,就是我從財經大學挑選來的高材生。”
然後又向那六個大學生介紹:“這,就是我們店的老板,我們店裏出售的所有服裝都是她設計的。”
眼下已經是一九八一,隨著經濟環境的日益開放,有因著林茵的帶動,老板啊,經理啊這樣的詞匯在服裝店和飯店裏麵已經不是稀奇稱呼。
以前殷小五還稱林茵為東家,現在也已經改口叫了老板……
林茵想著,過兩年經濟環境再好一些了她就去注冊個公司,將手裏的這些人全都收進公司來,編上相對應的職位,省得那些幹活的做工的都不把她的店子當成長期買賣,總擔心店子沒有國營廠子牢靠。
一邊想著這些,林茵一邊讓了幾個大學生來到店鋪套間裏來。
這個套間是店員們的臨時休息的地方,不算大,擺著一張桌子若幹把椅子,正好可以容納七八個人。
林茵請了六個大學生坐下,直接談了一下薪水。考慮到他們這樣的學生隻是來做兼職,薪水可以周結,也可以月結。一周的薪水二十塊錢,工作幹得好了,另外有獎金。
一周就能拿到二十塊錢!
這讓他們想起來班裏的一個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還沒正式畢業,就已經走後門將工作分配好,很不錯的工作了,一個月才五十多塊的工資。竟然在這個個體戶的店裏,一個星期就能有二十多塊!而且表現的好了還能有獎金!
這麽算下來,一個月少說也能賺到一百塊錢!
一百塊錢啊!都夠得上國營單位裏麵的大領導的工資了!
這麽優厚的待遇,這六個學生腦子有病才會拒絕。
幾個人相互間對視了一眼,之後一起點頭,答應下來:“這工作我們幹了。”
“好。”林茵應了下來,“下麵我來說一下你們的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其實很簡單,和他們大學裏學得專業很對口,記賬算賬,整理賬目,隻要賬麵不出錯,隻要不動歪心思,這就夠了。
談完工作和每個人被安排的去處之後,這次的談話就算是完成了。
向秋和一個女生留在了服裝店當會計,另外四個學生則被韓麗麗領著去了飯店。
韓麗麗走開之後,林茵擺出一副閑聊的姿態問向秋:“你是寧北省的人?”
向秋點頭:“是啊,我是寧北省省城的。”
林茵又閑聊著問:“你這也是這幾年裏頭的第一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了,畢業之後肯定能分配個好單位,你爸媽養了你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挺省心的……對了,你家一共姊妹幾個?”
向秋見林茵長得漂亮,很有才華,還很有親和力,一點架子都沒有,所以林茵問什麽,她便答了什麽:“我家姐弟好幾個,我爸媽這兩年身體不好,是我大姐和我大姐夫在顧著家裏。”
林茵順著這話又問:“你大姐叫什麽名字?”
“向玉。”向秋答。
林茵心頭一震,果然是一個人這輩子遇到些什麽人,都不是偶然,都是有著定數的。
去年她和賀勳去林家村時經過寧北省省城,想起來向玉,因著自己換了模樣,沒辦法去找她敘舊,沒想到老天並沒有讓她和向玉斷了聯係,這不就把向玉的妹妹給送來了?
林茵端詳了一下向秋的長相,隱約記起來,當年自己去省城找向玉,去向玉家裏吃飯,當時的那個聰明可愛的向小妹,應該就是眼前的向秋了。
林茵想說,向秋啊,當初我跟著你姐去你家吃飯,還給了你一塊餅呢,那時候你還隻是個黃毛小丫頭……
這話肯定是沒辦法說出來的,隻能在心裏默默的想個兩遍。
同向玉聊了幾句之後,林茵又同留在服裝店的另外一個女生閑聊了幾句。
閑話聊得差不多了,林茵這才放了她們去熟悉店裏和樓上作坊的環境。
去年去林家村時,林茵說要讓幾個大學生給自己打工,賀勳還不信,這不,大學生不就已經來了?
林茵坐在店麵套間裏,閑閑的想著,過不了幾年國營工廠開始改製,大批的工人要下崗。大學生固然是個金疙瘩,可一味的守在國營廠子裏蹉跎時光,待到人才市場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想要重新找出路就難了。
“向秋?”林茵那個名字默念了一遍,然後又看了眼向秋簡曆上的祖籍。
祖籍竟然是寧北省!
一股很異樣的心情從心底裏升起,這個向秋,該不會和向玉一家有什麽關係吧?
林茵穿越一世,重生一世,所認識的姓向的人就都隻有向玉一家。
於是林茵決定了:“將這個向秋還有這個女生放在服裝店,其他的兩個女生還放在飯店去。”
吳茼可能是因為欠了她五百塊錢,所以對飯店裏麵的工作很用心,多大的工作量也不嫌累,可是她林茵不能不明不白的占人便宜。
一下子調過去四個大學生當會計,多少總能讓吳茼和殷小五輕省一些吧?
韓麗麗應道:“這個簡單。我約了這六個學生明天來店裏,明天問問他們的意願,如果他們同意,就這麽安排吧。”
林茵道:“明天我也去店裏,看看這六個大學生。”
第二天,林茵早早的來到服裝店,先是跟店員了解了一下最近哪些款式的衣服比較好賣,之後又去總店樓上的製衣作坊裏看了一下工人們的工作進度。
因為服裝店裏麵的收入遠遠的高於紡織廠裏的工資水平,所以這些來自紡織廠的女工全部都在廠裏辦理了停薪留職。不在廠裏拿工資,隻保留廠裏的工作崗位,萬一哪天服裝店倒了,還能回廠裏去上班。
曹秀雲就沒有這些顧慮,她本來就是臨時工,林茵這邊需要人手,她就帶著大丫過來了。母女兩個一起練手藝。
看完製衣作坊裏麵的工作之後,林茵下了樓來,剛進來一樓的店麵,韓麗麗就領了六個年輕的帶著書卷氣的大學生走了進來。
韓麗麗衝著林茵介紹道:“這六個人,就是我從財經大學挑選來的高材生。”
然後又向那六個大學生介紹:“這,就是我們店的老板,我們店裏出售的所有服裝都是她設計的。”
眼下已經是一九八一,隨著經濟環境的日益開放,有因著林茵的帶動,老板啊,經理啊這樣的詞匯在服裝店和飯店裏麵已經不是稀奇稱呼。
以前殷小五還稱林茵為東家,現在也已經改口叫了老板……
林茵想著,過兩年經濟環境再好一些了她就去注冊個公司,將手裏的這些人全都收進公司來,編上相對應的職位,省得那些幹活的做工的都不把她的店子當成長期買賣,總擔心店子沒有國營廠子牢靠。
一邊想著這些,林茵一邊讓了幾個大學生來到店鋪套間裏來。
這個套間是店員們的臨時休息的地方,不算大,擺著一張桌子若幹把椅子,正好可以容納七八個人。
林茵請了六個大學生坐下,直接談了一下薪水。考慮到他們這樣的學生隻是來做兼職,薪水可以周結,也可以月結。一周的薪水二十塊錢,工作幹得好了,另外有獎金。
一周就能拿到二十塊錢!
這讓他們想起來班裏的一個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還沒正式畢業,就已經走後門將工作分配好,很不錯的工作了,一個月才五十多塊的工資。竟然在這個個體戶的店裏,一個星期就能有二十多塊!而且表現的好了還能有獎金!
這麽算下來,一個月少說也能賺到一百塊錢!
一百塊錢啊!都夠得上國營單位裏麵的大領導的工資了!
這麽優厚的待遇,這六個學生腦子有病才會拒絕。
幾個人相互間對視了一眼,之後一起點頭,答應下來:“這工作我們幹了。”
“好。”林茵應了下來,“下麵我來說一下你們的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其實很簡單,和他們大學裏學得專業很對口,記賬算賬,整理賬目,隻要賬麵不出錯,隻要不動歪心思,這就夠了。
談完工作和每個人被安排的去處之後,這次的談話就算是完成了。
向秋和一個女生留在了服裝店當會計,另外四個學生則被韓麗麗領著去了飯店。
韓麗麗走開之後,林茵擺出一副閑聊的姿態問向秋:“你是寧北省的人?”
向秋點頭:“是啊,我是寧北省省城的。”
林茵又閑聊著問:“你這也是這幾年裏頭的第一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了,畢業之後肯定能分配個好單位,你爸媽養了你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挺省心的……對了,你家一共姊妹幾個?”
向秋見林茵長得漂亮,很有才華,還很有親和力,一點架子都沒有,所以林茵問什麽,她便答了什麽:“我家姐弟好幾個,我爸媽這兩年身體不好,是我大姐和我大姐夫在顧著家裏。”
林茵順著這話又問:“你大姐叫什麽名字?”
“向玉。”向秋答。
林茵心頭一震,果然是一個人這輩子遇到些什麽人,都不是偶然,都是有著定數的。
去年她和賀勳去林家村時經過寧北省省城,想起來向玉,因著自己換了模樣,沒辦法去找她敘舊,沒想到老天並沒有讓她和向玉斷了聯係,這不就把向玉的妹妹給送來了?
林茵端詳了一下向秋的長相,隱約記起來,當年自己去省城找向玉,去向玉家裏吃飯,當時的那個聰明可愛的向小妹,應該就是眼前的向秋了。
林茵想說,向秋啊,當初我跟著你姐去你家吃飯,還給了你一塊餅呢,那時候你還隻是個黃毛小丫頭……
這話肯定是沒辦法說出來的,隻能在心裏默默的想個兩遍。
同向玉聊了幾句之後,林茵又同留在服裝店的另外一個女生閑聊了幾句。
閑話聊得差不多了,林茵這才放了她們去熟悉店裏和樓上作坊的環境。
去年去林家村時,林茵說要讓幾個大學生給自己打工,賀勳還不信,這不,大學生不就已經來了?
林茵坐在店麵套間裏,閑閑的想著,過不了幾年國營工廠開始改製,大批的工人要下崗。大學生固然是個金疙瘩,可一味的守在國營廠子裏蹉跎時光,待到人才市場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想要重新找出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