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皇後嚇了一跳,官家今日是瘋魔了嗎,怎麽連她弟弟也一起罵了呢。
她忙阻攔趙宗全,“官家,今兒也鬧了一上午了,您還沒用膳呢,要不就先到這兒,讓朝臣和百姓都散了吧。”
趙宗全頓時瞪起眼珠子,“吃吃吃,你跟個飯桶似得就知道吃,你看看你弟弟都成什麽樣子了。”
沈皇後一愣,她懷疑是不是自己耳朵出毛病了,皇上怎麽連她也罵呢。
當年小鄒氏差點害得張氏難產而亡,張氏是汴京城的貴女,英國公獨女,就這官家都未曾怪罪。
她不過脫發下跪,這還是在盛明蘭的勸說下,用了一顆珠子就讓官家對她百般憐惜,將此事輕拿輕放,今日怎會因這點小事就罵她呢。
隻見官家青筋暴起,眼神中情緒複雜,似是不舍與心疼,說出的話語卻如利劍一般。
“看什麽看,還不跪下。”
沈皇後驚愕不已,汴京的百姓在此,朝臣官員在此,官家一點臉麵都不給她留,她是皇後啊!
沈皇後不情不願的跪了下來,皇帝就開始了他的訓斥。
“朕這些年就是太縱容你們兄妹了,你看沈從興都成什麽樣子。”
皇後雙眼含著淚,不可置信的看著官家,她和趙宗全是少年夫妻,相濡以沫二十幾年。
趙宗全那方麵需求不大,對她又很疼愛,這些年幾乎從沒說過一句重話,別說妾室了,通房也就兩個。
即便稱帝後也是如此,後宮高位少的可憐,零星幾個妃嬪也就是做做樣子,很少寵幸。
一個月內他們至少有二十天宿在一處,不像是君臣,倒像是尋常的夫妻。
對她更是言聽計從,隻要她想要的,官家都會滿足她。
她弟弟妹妹出身低微,她妹妹胸無點墨,自小長在禹州那種窮鄉僻壤之處,但隻她一句話,全天下什麽樣的夫婿都能找到。
那風光霽月的小鄭將軍和張氏有婚約又如何,聖旨一出誰敢違抗。
她抬起倔強的臉龐,不願在眾人麵前失了麵子,拿著架子說,“從興自小由官家帶著騎馬射箭,讀書習字,即便有不是,官家也難辭其咎。”
工具人趙宗全怒道了一聲放肆,“忤逆君上,你哪有半點皇後的樣子。你出身微賤,別說是為皇後,就是王妃也擔不得。當年你在禹州時,連府上內務都要交予你娘家弟妹處理,可見你見識短淺,德不配位,即便是為正妻都勉強。”
沈皇後宛若晴天霹靂,她不敢相信這是從她相伴多年的丈夫口中說出的話,待她反應過來後,頓時淚如雨下。
趙宗全指著她鼻子,“你還有臉哭,自從你當上皇後,生怕別人不知你身份貴重,整日顯擺你手中的權力。看誰都想給人家賜婚,想方設法給你娘家謀好處。你捫心自問,你那上不了台麵的妹妹,配得上人家小鄭將軍嗎?”
沈皇後瞪大了眼睛,真是莫名其妙,當初的婚事官家明明說好極了,這會兒又發什麽瘋。
她剛要辯駁,工具人趙宗全繼續輸出,“朕還沒恩封父母呢,你先把你弟弟妹妹都安排好了。你那弟弟,朕都不好意思說,三十歲的鰥夫,子女好幾個,非要娶英國公家的獨女,還整日一副極不情願的樣子,你們配嗎?就沈從興的才學和相貌,若非朕當了皇帝,他連五品官的庶女都攀不上。”
沈皇後也顧不得旁的,當場和趙宗全爭辯起來,“官家當初一心想促成和勳貴聯姻,何必將此事怪在臣妾身上。”
“若是聯姻,大可將你那妹妹嫁娶英國公家中的子侄,何必破壞了張氏和小鄭將軍的婚事。還將小鄒氏封了誥命賜給你弟弟當妾,你在惡心誰呢。”
沈皇後一噎,她自然也知道可以這樣聯姻,可她不願。
從前她跟還是團練使的官家來汴京,官家不受先帝看重,連帶著她也被這些貴女輕視,見麵隻打個招呼就不再和她攀談。
如今身份劇變,這些女眷還不是跪在她麵前俯首稱是,誰敢不從。
正好她弟弟成了鰥夫,她想將哪家貴女賜婚給弟弟,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那張氏身份貴重,又一臉傲氣,她早就看不慣了,正好放在她弟弟院裏讓她懂懂規矩。
她讓小鄒氏做妾又封了個誥命自然不是報恩那麽簡單。汴京這些貴女手段頗多,她也是為了避免幾個大鄒氏留下的孩子被張氏磋磨。
更重要的是,一個誥命的妾氏,從小在丈夫身邊長大,中間還有大鄒氏以往的情分擺在這兒。
她就不信惡心不了張氏。
這樣一來,還能讓天下人覺得她重情重義,不忘大鄒氏以命相救的恩情,一舉三得。
當著朝臣和百姓的麵,沈皇後自然不能說實話,想了想,便將大鄒氏拉了進來。“臣妾是為了報恩罷了,大鄒氏為臣妾而死,臣妾想讓自己的弟弟照顧小鄒氏又有何錯。”
工具人趙宗全輕哼一聲,似是看出了她的小心思,“報恩,朕看你是報仇,你明知大鄒氏的弟妹品行有差,卻從不約束。如今小鄒氏被趕去了莊子,兄長一個被流放,一個打了板子罰沒了家產,這就是你的報恩?”
她忙阻攔趙宗全,“官家,今兒也鬧了一上午了,您還沒用膳呢,要不就先到這兒,讓朝臣和百姓都散了吧。”
趙宗全頓時瞪起眼珠子,“吃吃吃,你跟個飯桶似得就知道吃,你看看你弟弟都成什麽樣子了。”
沈皇後一愣,她懷疑是不是自己耳朵出毛病了,皇上怎麽連她也罵呢。
當年小鄒氏差點害得張氏難產而亡,張氏是汴京城的貴女,英國公獨女,就這官家都未曾怪罪。
她不過脫發下跪,這還是在盛明蘭的勸說下,用了一顆珠子就讓官家對她百般憐惜,將此事輕拿輕放,今日怎會因這點小事就罵她呢。
隻見官家青筋暴起,眼神中情緒複雜,似是不舍與心疼,說出的話語卻如利劍一般。
“看什麽看,還不跪下。”
沈皇後驚愕不已,汴京的百姓在此,朝臣官員在此,官家一點臉麵都不給她留,她是皇後啊!
沈皇後不情不願的跪了下來,皇帝就開始了他的訓斥。
“朕這些年就是太縱容你們兄妹了,你看沈從興都成什麽樣子。”
皇後雙眼含著淚,不可置信的看著官家,她和趙宗全是少年夫妻,相濡以沫二十幾年。
趙宗全那方麵需求不大,對她又很疼愛,這些年幾乎從沒說過一句重話,別說妾室了,通房也就兩個。
即便稱帝後也是如此,後宮高位少的可憐,零星幾個妃嬪也就是做做樣子,很少寵幸。
一個月內他們至少有二十天宿在一處,不像是君臣,倒像是尋常的夫妻。
對她更是言聽計從,隻要她想要的,官家都會滿足她。
她弟弟妹妹出身低微,她妹妹胸無點墨,自小長在禹州那種窮鄉僻壤之處,但隻她一句話,全天下什麽樣的夫婿都能找到。
那風光霽月的小鄭將軍和張氏有婚約又如何,聖旨一出誰敢違抗。
她抬起倔強的臉龐,不願在眾人麵前失了麵子,拿著架子說,“從興自小由官家帶著騎馬射箭,讀書習字,即便有不是,官家也難辭其咎。”
工具人趙宗全怒道了一聲放肆,“忤逆君上,你哪有半點皇後的樣子。你出身微賤,別說是為皇後,就是王妃也擔不得。當年你在禹州時,連府上內務都要交予你娘家弟妹處理,可見你見識短淺,德不配位,即便是為正妻都勉強。”
沈皇後宛若晴天霹靂,她不敢相信這是從她相伴多年的丈夫口中說出的話,待她反應過來後,頓時淚如雨下。
趙宗全指著她鼻子,“你還有臉哭,自從你當上皇後,生怕別人不知你身份貴重,整日顯擺你手中的權力。看誰都想給人家賜婚,想方設法給你娘家謀好處。你捫心自問,你那上不了台麵的妹妹,配得上人家小鄭將軍嗎?”
沈皇後瞪大了眼睛,真是莫名其妙,當初的婚事官家明明說好極了,這會兒又發什麽瘋。
她剛要辯駁,工具人趙宗全繼續輸出,“朕還沒恩封父母呢,你先把你弟弟妹妹都安排好了。你那弟弟,朕都不好意思說,三十歲的鰥夫,子女好幾個,非要娶英國公家的獨女,還整日一副極不情願的樣子,你們配嗎?就沈從興的才學和相貌,若非朕當了皇帝,他連五品官的庶女都攀不上。”
沈皇後也顧不得旁的,當場和趙宗全爭辯起來,“官家當初一心想促成和勳貴聯姻,何必將此事怪在臣妾身上。”
“若是聯姻,大可將你那妹妹嫁娶英國公家中的子侄,何必破壞了張氏和小鄭將軍的婚事。還將小鄒氏封了誥命賜給你弟弟當妾,你在惡心誰呢。”
沈皇後一噎,她自然也知道可以這樣聯姻,可她不願。
從前她跟還是團練使的官家來汴京,官家不受先帝看重,連帶著她也被這些貴女輕視,見麵隻打個招呼就不再和她攀談。
如今身份劇變,這些女眷還不是跪在她麵前俯首稱是,誰敢不從。
正好她弟弟成了鰥夫,她想將哪家貴女賜婚給弟弟,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那張氏身份貴重,又一臉傲氣,她早就看不慣了,正好放在她弟弟院裏讓她懂懂規矩。
她讓小鄒氏做妾又封了個誥命自然不是報恩那麽簡單。汴京這些貴女手段頗多,她也是為了避免幾個大鄒氏留下的孩子被張氏磋磨。
更重要的是,一個誥命的妾氏,從小在丈夫身邊長大,中間還有大鄒氏以往的情分擺在這兒。
她就不信惡心不了張氏。
這樣一來,還能讓天下人覺得她重情重義,不忘大鄒氏以命相救的恩情,一舉三得。
當著朝臣和百姓的麵,沈皇後自然不能說實話,想了想,便將大鄒氏拉了進來。“臣妾是為了報恩罷了,大鄒氏為臣妾而死,臣妾想讓自己的弟弟照顧小鄒氏又有何錯。”
工具人趙宗全輕哼一聲,似是看出了她的小心思,“報恩,朕看你是報仇,你明知大鄒氏的弟妹品行有差,卻從不約束。如今小鄒氏被趕去了莊子,兄長一個被流放,一個打了板子罰沒了家產,這就是你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