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和大清結盟,難道是因為義氣嗎,難道是因為自家姑娘嫁到了大清,為了自己姑娘的愛情所以才一心一意幫扶大清嗎?
先搞清順序好吧,是先有的利益,才有的聯姻。
重生複仇小說看多了,把手握大權的人和小說裏女主識人不清的爹媽看成一類人了吧,都以為老丈人是因為女兒的愛情才扶持女婿登帝的。
大清和科爾沁部本來就是互相幫扶,又不是大清靠著科爾沁發家,幹嘛搞得福臨像個贅婿一樣。
當年科爾沁部跟著林丹汗,後因想獨立政權,而林丹汗想要統一蒙古,打破各自為政的狀態,科爾沁被林丹汗排斥,這才和後金示好。
林丹汗痛恨科爾沁的不忠,曾試圖親率騎兵一舉殲滅科爾沁部,還是他皇瑪法努爾哈赤擊退林丹汗,拯救了科爾沁部落。
福臨仰頭無奈的看著天,明明是科爾沁為了自保投入大清的懷抱,避免了被滅族的慘劇,大清為了逐鹿中原用利益同科爾沁結盟。
蒙古的代表部落是科爾沁,但蒙古又不是科爾沁部說的算,後期喀喇沁部,紮魯特部等許多部落歸順大清。
科爾沁部落是最早投靠大清的,再加上站位先帝有功,所以才被看重。
而且科爾沁部支持福臨當皇帝難道隻是因為親情嗎,隻是為了當時還是六歲孩子什麽都不懂的福臨嗎?
下一個皇帝身上如果留著的不是科爾沁的血脈,科爾沁部還能在蒙古諸多部落中最得大清看重嗎?
科爾沁難道沒有因為大清得到好處嗎?大清沒有處處優待科爾沁嗎?
他一個皇帝,不想讓科爾沁的女人站在他頭頂拉屎,就是忘恩負義了嗎?
一個是為了自保給自己找了個能帶自己飛的大哥,一個是想收服周邊的小弟和他一起打天下。
明明是雙贏,為什麽會有人覺得福臨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一樣。
福臨歎息一聲,後世人隻想看到白富美帶著豐厚的嫁妝嫁給窮小子,幫窮小子奪皇位打天下,最後窮小子移情別戀拋棄了白富美。
所以但凡和故事沾點邊的都得被她們魔改一遍,把白富美塑造成完美的人物,把窮小子形容的十分不堪。
至於是“白富美”一家要依附“窮小子”一家才能在蒙古坐穩一把手的交椅,“白富美”每天指著“窮小子鼻子罵。
這算什麽,你別管我們家有沒有得好處,我支持你了,你就得看我臉色。
嫌棄我太瘋,嫌棄我給妃嬪下墮胎藥,嫌棄我推有孕妃嬪入水,別鬧,我那是因為太愛了。
反正世界上,人命算什麽,真愛最大咯。
至於真相是什麽,誰在乎呢,替白富美不值就對了。
皇後拿著筷子,朝著外頭咒罵起皇帝,“你也太摳了,還不如我在科爾沁呢,金碗都不讓用,這叫什麽日子,你也算是個皇上。”
福臨捧著還沾著飯粒的金碗,仍心有餘悸。
都是錢啊,都是錢啊。
如今南邊打仗,整天跟燒錢一樣。還有多地處於饑荒,水患之中,哪兒都需要錢。
這次大婚又花費不少,內務府都快虧空了,就連國庫都隻有二十萬兩銀子,和他兒子晚年的七百萬兩和他孫子晚年的六千萬兩比,實在是不夠看的。
朝堂中,老牌家族得優待,打敗的蒙古各部的家眷得優待,還有宗室一些八旗子弟,有一大部分是不幹活,整天拎個籠子逗鳥的,都坐等著發錢呢。
一個個的仗著身份一邊張嘴要錢,一邊又想方設法的貪汙。
這皇帝當的,愁死他得了。
幸好他剛入關沒幾年,後宮的人不像後期那麽多,要不然花銷更大。
不過說起來,宮裏頭的人雖不算太多,但卻很雜,宮女太監通常是換了好幾個地方當差,指不定從前是哪個主子的人。
看來得先放出去一批人,既能節省開銷,又能免去禍患。
不然像是上次那個嫉恨皇後打罵她的奴才那樣,偷偷在皇後給他的靴子裏放錐子,戳傷了自己的腳,又想嫁禍皇後的事,以後還會發生。
福臨回到了乾清宮,拿起手邊的一個奏折,又是南方出了水患。
吳良輔呈上來一個折子,“萬歲爺,這是內務府呈上來的佛堂的樣式,您瞧著,還有什麽指示?”
福臨眼睛都沒抬,“朕說過要修佛堂嗎?”
吳良輔諂媚的笑容凝滯,他眨了眨眼睛,是他耳朵出問題了記憶出問題了,萬歲爺沒說過嗎?
那前陣子萬歲爺又是鬧著要出家,又是讓太後太妃們給萬歲爺籌集的兩萬五千兩銀子的,銀子還放在萬歲爺的小金庫呢, 難道是他記憶出問題了嗎?
吳良輔剛要詢問,就見萬歲爺睜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看著自己。
福臨想起,這位他身邊的總管太監,經常和奴才們要銀子收保護費。
他還沒兒子呢,吳良輔膝下已經認了好幾個義子了。
他權力大的很,連選秀的事都能參與,朝臣家想讓自己姑娘進宮都得走他的門路。
這位在將來還會給他戴綠帽子,在順治十年還會提議他設立十三監,又貪贓枉法,勾結百官,和什麽南黨北黨勾結。
儼然是將明朝那一套搬用了過來。
想到他從自己登基以來的貪贓枉法,福臨此時看他已經不是個人,而是渾身上下冒金光的金幣。
“你叫什麽來著?”
吳良輔一愣,他明白了,不是他失憶了,是皇上失憶了。
他頓時滿臉的焦急,“萬歲爺,奴才吳良輔啊,您這是把奴才忘了嗎,你還記得太後和皇後主子嗎?”
誰料皇帝啪的一聲拍到桌子上,“朕叫福臨,你名字中卻有輔字。你你你……真是大逆不道。”
吳良輔滿臉的震驚,“萬歲爺,這名字是您賜給奴才的啊。”
“住嘴,還敢狡辯,朕年紀小,你也小嗎,你犯了此等大罪,朕看在你這麽多年伺候的份上就不對你上刑了。”
吳良輔這邊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福臨叫了侍衛進來,“將他全部財產沒收,趕出宮去,別在朕麵前礙眼。”
“皇上,皇上,奴才是做錯了什麽事啊……”
不到兩個時辰,侍衛就將吳良輔在外頭安的家抄了個遍。
碎銀,銀票,各種擺件以及黃金地契等加一塊兒居然有三萬多兩。
“嘖嘖嘖,朕登基才幾年啊,他仗著伺候朕,奴才們都得孝敬他,可真能貪啊。”
封建社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解決百姓的糧食問題,沒有袁爺爺的時候,就算是盛世都會發生百姓餓死的情況。
尤其現在還要打仗,民生問題一定要保障。
先搞清順序好吧,是先有的利益,才有的聯姻。
重生複仇小說看多了,把手握大權的人和小說裏女主識人不清的爹媽看成一類人了吧,都以為老丈人是因為女兒的愛情才扶持女婿登帝的。
大清和科爾沁部本來就是互相幫扶,又不是大清靠著科爾沁發家,幹嘛搞得福臨像個贅婿一樣。
當年科爾沁部跟著林丹汗,後因想獨立政權,而林丹汗想要統一蒙古,打破各自為政的狀態,科爾沁被林丹汗排斥,這才和後金示好。
林丹汗痛恨科爾沁的不忠,曾試圖親率騎兵一舉殲滅科爾沁部,還是他皇瑪法努爾哈赤擊退林丹汗,拯救了科爾沁部落。
福臨仰頭無奈的看著天,明明是科爾沁為了自保投入大清的懷抱,避免了被滅族的慘劇,大清為了逐鹿中原用利益同科爾沁結盟。
蒙古的代表部落是科爾沁,但蒙古又不是科爾沁部說的算,後期喀喇沁部,紮魯特部等許多部落歸順大清。
科爾沁部落是最早投靠大清的,再加上站位先帝有功,所以才被看重。
而且科爾沁部支持福臨當皇帝難道隻是因為親情嗎,隻是為了當時還是六歲孩子什麽都不懂的福臨嗎?
下一個皇帝身上如果留著的不是科爾沁的血脈,科爾沁部還能在蒙古諸多部落中最得大清看重嗎?
科爾沁難道沒有因為大清得到好處嗎?大清沒有處處優待科爾沁嗎?
他一個皇帝,不想讓科爾沁的女人站在他頭頂拉屎,就是忘恩負義了嗎?
一個是為了自保給自己找了個能帶自己飛的大哥,一個是想收服周邊的小弟和他一起打天下。
明明是雙贏,為什麽會有人覺得福臨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一樣。
福臨歎息一聲,後世人隻想看到白富美帶著豐厚的嫁妝嫁給窮小子,幫窮小子奪皇位打天下,最後窮小子移情別戀拋棄了白富美。
所以但凡和故事沾點邊的都得被她們魔改一遍,把白富美塑造成完美的人物,把窮小子形容的十分不堪。
至於是“白富美”一家要依附“窮小子”一家才能在蒙古坐穩一把手的交椅,“白富美”每天指著“窮小子鼻子罵。
這算什麽,你別管我們家有沒有得好處,我支持你了,你就得看我臉色。
嫌棄我太瘋,嫌棄我給妃嬪下墮胎藥,嫌棄我推有孕妃嬪入水,別鬧,我那是因為太愛了。
反正世界上,人命算什麽,真愛最大咯。
至於真相是什麽,誰在乎呢,替白富美不值就對了。
皇後拿著筷子,朝著外頭咒罵起皇帝,“你也太摳了,還不如我在科爾沁呢,金碗都不讓用,這叫什麽日子,你也算是個皇上。”
福臨捧著還沾著飯粒的金碗,仍心有餘悸。
都是錢啊,都是錢啊。
如今南邊打仗,整天跟燒錢一樣。還有多地處於饑荒,水患之中,哪兒都需要錢。
這次大婚又花費不少,內務府都快虧空了,就連國庫都隻有二十萬兩銀子,和他兒子晚年的七百萬兩和他孫子晚年的六千萬兩比,實在是不夠看的。
朝堂中,老牌家族得優待,打敗的蒙古各部的家眷得優待,還有宗室一些八旗子弟,有一大部分是不幹活,整天拎個籠子逗鳥的,都坐等著發錢呢。
一個個的仗著身份一邊張嘴要錢,一邊又想方設法的貪汙。
這皇帝當的,愁死他得了。
幸好他剛入關沒幾年,後宮的人不像後期那麽多,要不然花銷更大。
不過說起來,宮裏頭的人雖不算太多,但卻很雜,宮女太監通常是換了好幾個地方當差,指不定從前是哪個主子的人。
看來得先放出去一批人,既能節省開銷,又能免去禍患。
不然像是上次那個嫉恨皇後打罵她的奴才那樣,偷偷在皇後給他的靴子裏放錐子,戳傷了自己的腳,又想嫁禍皇後的事,以後還會發生。
福臨回到了乾清宮,拿起手邊的一個奏折,又是南方出了水患。
吳良輔呈上來一個折子,“萬歲爺,這是內務府呈上來的佛堂的樣式,您瞧著,還有什麽指示?”
福臨眼睛都沒抬,“朕說過要修佛堂嗎?”
吳良輔諂媚的笑容凝滯,他眨了眨眼睛,是他耳朵出問題了記憶出問題了,萬歲爺沒說過嗎?
那前陣子萬歲爺又是鬧著要出家,又是讓太後太妃們給萬歲爺籌集的兩萬五千兩銀子的,銀子還放在萬歲爺的小金庫呢, 難道是他記憶出問題了嗎?
吳良輔剛要詢問,就見萬歲爺睜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看著自己。
福臨想起,這位他身邊的總管太監,經常和奴才們要銀子收保護費。
他還沒兒子呢,吳良輔膝下已經認了好幾個義子了。
他權力大的很,連選秀的事都能參與,朝臣家想讓自己姑娘進宮都得走他的門路。
這位在將來還會給他戴綠帽子,在順治十年還會提議他設立十三監,又貪贓枉法,勾結百官,和什麽南黨北黨勾結。
儼然是將明朝那一套搬用了過來。
想到他從自己登基以來的貪贓枉法,福臨此時看他已經不是個人,而是渾身上下冒金光的金幣。
“你叫什麽來著?”
吳良輔一愣,他明白了,不是他失憶了,是皇上失憶了。
他頓時滿臉的焦急,“萬歲爺,奴才吳良輔啊,您這是把奴才忘了嗎,你還記得太後和皇後主子嗎?”
誰料皇帝啪的一聲拍到桌子上,“朕叫福臨,你名字中卻有輔字。你你你……真是大逆不道。”
吳良輔滿臉的震驚,“萬歲爺,這名字是您賜給奴才的啊。”
“住嘴,還敢狡辯,朕年紀小,你也小嗎,你犯了此等大罪,朕看在你這麽多年伺候的份上就不對你上刑了。”
吳良輔這邊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福臨叫了侍衛進來,“將他全部財產沒收,趕出宮去,別在朕麵前礙眼。”
“皇上,皇上,奴才是做錯了什麽事啊……”
不到兩個時辰,侍衛就將吳良輔在外頭安的家抄了個遍。
碎銀,銀票,各種擺件以及黃金地契等加一塊兒居然有三萬多兩。
“嘖嘖嘖,朕登基才幾年啊,他仗著伺候朕,奴才們都得孝敬他,可真能貪啊。”
封建社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解決百姓的糧食問題,沒有袁爺爺的時候,就算是盛世都會發生百姓餓死的情況。
尤其現在還要打仗,民生問題一定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