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印記十三:嫣然
宰相有令!我帶公主走遍大唐河山 作者:竹筍包子超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師,聽花媽媽說你是有錢人家的姑娘,可會彈琴?”屋外下起大雨,嫣然領著南音穿過花廳,來到一間書房中,布置的極雅致,書案上擺著筆墨紙硯,窗前擺著一把古琴。
“不會。”南音老老實實的搖頭道。
“那弈棋呢?”嫣然又問。
“也不會。”嫣然所指的自然是圍棋,那確實會不了一點,小時候學過一些規則,也基本忘光了,如果是五子棋還差不多……南音心裏嘀咕著。
“丹青呢?”嫣然的脾氣很好,繼續問道,語氣溫柔。
“……還是不會。”南音繼續搖頭,心裏默默歎氣,李師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自己這可怎麽整?
“那可讀過書,能識字嗎?”嫣然還是不死心。
“認得。”南音點頭道,還好這個是自己拿手的。
“那你看看這個。”嫣然遞過一張信紙,紙質已經有些泛黃,卻保存的很好,紙麵平整,沒有一絲褶皺,南音小心翼翼的接了過來。
“玉漏迢迢盡,銀潢淡淡橫。夢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鄰雞催起怕天明。臂上妝猶在,襟間淚尚盈。水邊燈火漸人行,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南音念道,覺得十分熟悉,“……《南歌子》,這是秦觀的詞?”
“……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識得少遊的詞。”嫣然聽南音念得入神,眼睛明亮起來。她看起來三十出頭,很有成熟的風韻魅力,此時提到秦觀,臉上卻泛起了少女般的神采。
“秦少遊詩字婉美蕭散,體製淡雅,氣骨不衰,有晉人之風,清麗中不斷意脈,讀來令人齒頰留香,自然一眼便認得了。”南音看著嫣然的樣子,心裏有了主意,將秦觀一通猛誇。
之前已經捋清了所處的年代,徽宗已經即位,年號是三年,那大約就是1104年左右。此時的秦觀已經故去四年,看來野史所傳的李師師與秦觀的事情必然不可能了,不過應該也並不全是杜撰。
李師師名滿天下,李嫣然既然是李師師的師父,後人將嫣然的事情移植到李師師身上,也是很正常的。
“好孩子,當真有眼光。”果然聽了南音的話,嫣然笑得更開心了。
“嫣然姐姐,您可是認識秦大人嗎?”南音趁她心情好,想要套些信息。
秦觀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直到徽宗即位,才得以召回,卻在複命途中中暑而死,享年五十一歲。
他的死本來就很古怪,而且他死之前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自作了《挽詞》一首,看來印記極有可能就與他有關。
嫣然既然是秦觀的紅顏知己,自己又以李師師的身份來到此處,說不定就是秦觀留下了什麽東西在嫣然手中,看來要多與她親近才是。
“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剛剛滿十八歲掛牌,少遊進士及第,初入京城。我們第一次見麵,是在七巧節時……”嫣然陷入回憶,訴說著與秦觀相識的經過。
二十年前,那這麽說如今嫣然已經三十八了,那保養的可真不錯。秦觀中進士的時候,也有三十七八了,這老小子還挺風流,南音心裏想著。
隻不過嫣然回憶的大多是他們之間那些風流韻事,秦觀是婉約派詞宗,豪放俊秀,慷慨之情溢於文詞之間,嫣然自然對他傾慕不已,死心塌地。
“我聽聞秦大人走前,自作《挽歌》,其中說道‘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殯宮生蒼蘚,紙錢掛空枝。無人設薄奠,誰與飯黃緇。亦無挽歌者,空有挽歌辭。’想必他是不知嫣然姐姐情深義重……”南音作惋惜狀,想要將重點轉移到秦觀留下的遺物上。
“哎,人在風塵,身不由己……”嫣然歎息道,坐到書案邊,“沒能見少遊最後一麵,是我終身之憾。不過他托人將這方硯台帶來給我,說明他心中一直記著我……”
南音朝桌案上看去,那方硯台石質堅實潤滑,細膩柔和,定是端硯無疑。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出產於唐代初期的端州,曆來皆為貢品。
再仔細看去,南音不禁心中十分吃驚,這方端硯似乎曾經見過,雕刻精美,其紋樣為重明合璧,五星聯珠,那分明是唐代宮廷匠人技法。
且合璧寓意日月同升,除了武後掌權時期,還有誰敢刻這紋樣?秦觀死前將此硯送給嫣然,想必不隻是簡簡單單送給情人的禮物。
若是皇上知道他身上藏著這東西,怕要抄家誅九族了。看來嫣然也並不知道這硯台的來曆,否則哪裏敢就這樣擺在桌子上?
“師師,你也喜歡這硯台嗎?這硯啊,研墨不滯,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無論寒暑,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不幹。你來試試,我也看看你的字。”嫣然見南音盯著端硯半晌沒有說話。
南音並沒有推辭,過去研墨,其實她一直不喜歡做這事兒,覺得累得慌。不過這端硯果然不同,手感極好,發墨快,墨質細膩,如果能用王羲之送的韋誕筆配這硯台寫字,必是一種享受。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南音提筆寫下了秦觀最有名的《鵲橋仙》,相傳這首詞就是他寫給李師師的,那既然與他有情的其實是嫣然,剛才嫣然又提到他們相識於七夕,看來詞的對象是嫣然才對。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嫣然低聲念道,眼中似乎泛起水光,“師師,以你的資質和基礎,隻要專心與我學習,將來這煙雨樓的頭牌之位必然是你的。”
“謝謝嫣然姐姐。”南音乖巧的點頭道,心裏琢磨著要找機會好好看看那方端硯。
“丫頭嘴真甜,不過我這年紀做你姐姐不合適,今後叫我姑姑吧,”嫣然掩嘴笑道,“時辰已晚了,我帶你回房間休息,從明日開始上課。”
“不會。”南音老老實實的搖頭道。
“那弈棋呢?”嫣然又問。
“也不會。”嫣然所指的自然是圍棋,那確實會不了一點,小時候學過一些規則,也基本忘光了,如果是五子棋還差不多……南音心裏嘀咕著。
“丹青呢?”嫣然的脾氣很好,繼續問道,語氣溫柔。
“……還是不會。”南音繼續搖頭,心裏默默歎氣,李師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自己這可怎麽整?
“那可讀過書,能識字嗎?”嫣然還是不死心。
“認得。”南音點頭道,還好這個是自己拿手的。
“那你看看這個。”嫣然遞過一張信紙,紙質已經有些泛黃,卻保存的很好,紙麵平整,沒有一絲褶皺,南音小心翼翼的接了過來。
“玉漏迢迢盡,銀潢淡淡橫。夢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鄰雞催起怕天明。臂上妝猶在,襟間淚尚盈。水邊燈火漸人行,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南音念道,覺得十分熟悉,“……《南歌子》,這是秦觀的詞?”
“……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然識得少遊的詞。”嫣然聽南音念得入神,眼睛明亮起來。她看起來三十出頭,很有成熟的風韻魅力,此時提到秦觀,臉上卻泛起了少女般的神采。
“秦少遊詩字婉美蕭散,體製淡雅,氣骨不衰,有晉人之風,清麗中不斷意脈,讀來令人齒頰留香,自然一眼便認得了。”南音看著嫣然的樣子,心裏有了主意,將秦觀一通猛誇。
之前已經捋清了所處的年代,徽宗已經即位,年號是三年,那大約就是1104年左右。此時的秦觀已經故去四年,看來野史所傳的李師師與秦觀的事情必然不可能了,不過應該也並不全是杜撰。
李師師名滿天下,李嫣然既然是李師師的師父,後人將嫣然的事情移植到李師師身上,也是很正常的。
“好孩子,當真有眼光。”果然聽了南音的話,嫣然笑得更開心了。
“嫣然姐姐,您可是認識秦大人嗎?”南音趁她心情好,想要套些信息。
秦觀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直到徽宗即位,才得以召回,卻在複命途中中暑而死,享年五十一歲。
他的死本來就很古怪,而且他死之前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自作了《挽詞》一首,看來印記極有可能就與他有關。
嫣然既然是秦觀的紅顏知己,自己又以李師師的身份來到此處,說不定就是秦觀留下了什麽東西在嫣然手中,看來要多與她親近才是。
“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剛剛滿十八歲掛牌,少遊進士及第,初入京城。我們第一次見麵,是在七巧節時……”嫣然陷入回憶,訴說著與秦觀相識的經過。
二十年前,那這麽說如今嫣然已經三十八了,那保養的可真不錯。秦觀中進士的時候,也有三十七八了,這老小子還挺風流,南音心裏想著。
隻不過嫣然回憶的大多是他們之間那些風流韻事,秦觀是婉約派詞宗,豪放俊秀,慷慨之情溢於文詞之間,嫣然自然對他傾慕不已,死心塌地。
“我聽聞秦大人走前,自作《挽歌》,其中說道‘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殯宮生蒼蘚,紙錢掛空枝。無人設薄奠,誰與飯黃緇。亦無挽歌者,空有挽歌辭。’想必他是不知嫣然姐姐情深義重……”南音作惋惜狀,想要將重點轉移到秦觀留下的遺物上。
“哎,人在風塵,身不由己……”嫣然歎息道,坐到書案邊,“沒能見少遊最後一麵,是我終身之憾。不過他托人將這方硯台帶來給我,說明他心中一直記著我……”
南音朝桌案上看去,那方硯台石質堅實潤滑,細膩柔和,定是端硯無疑。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出產於唐代初期的端州,曆來皆為貢品。
再仔細看去,南音不禁心中十分吃驚,這方端硯似乎曾經見過,雕刻精美,其紋樣為重明合璧,五星聯珠,那分明是唐代宮廷匠人技法。
且合璧寓意日月同升,除了武後掌權時期,還有誰敢刻這紋樣?秦觀死前將此硯送給嫣然,想必不隻是簡簡單單送給情人的禮物。
若是皇上知道他身上藏著這東西,怕要抄家誅九族了。看來嫣然也並不知道這硯台的來曆,否則哪裏敢就這樣擺在桌子上?
“師師,你也喜歡這硯台嗎?這硯啊,研墨不滯,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無論寒暑,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不幹。你來試試,我也看看你的字。”嫣然見南音盯著端硯半晌沒有說話。
南音並沒有推辭,過去研墨,其實她一直不喜歡做這事兒,覺得累得慌。不過這端硯果然不同,手感極好,發墨快,墨質細膩,如果能用王羲之送的韋誕筆配這硯台寫字,必是一種享受。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南音提筆寫下了秦觀最有名的《鵲橋仙》,相傳這首詞就是他寫給李師師的,那既然與他有情的其實是嫣然,剛才嫣然又提到他們相識於七夕,看來詞的對象是嫣然才對。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嫣然低聲念道,眼中似乎泛起水光,“師師,以你的資質和基礎,隻要專心與我學習,將來這煙雨樓的頭牌之位必然是你的。”
“謝謝嫣然姐姐。”南音乖巧的點頭道,心裏琢磨著要找機會好好看看那方端硯。
“丫頭嘴真甜,不過我這年紀做你姐姐不合適,今後叫我姑姑吧,”嫣然掩嘴笑道,“時辰已晚了,我帶你回房間休息,從明日開始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