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桃花洞
宰相有令!我帶公主走遍大唐河山 作者:竹筍包子超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桃花穀位於安陽市林州石板岩鎮,距離安陽還有一段距離,不過若是走國道可以直接開車到桃花穀附近。
照時間算,下午就可以到達,於是決定直接出發。雨林吃飽了就開始犯困,很快就抱著瓜子在副駕駛座睡著了,南音則翻閱著在當地買的旅遊手冊,試圖了解更多信息。
“你在做幹什麽,坐車不習慣?以前也沒看出來呀。”南音嫌棄的說道,她和李川坐在後排,李川正不停的回頭張望。
“後麵好像有車跟著我們。”李川又回過頭去,“那輛黑色的,還有隔壁銀色的那輛。”
“什麽,不會是齊懷德吧?”南音也連忙從車窗看出去,果然看到李川說的兩輛車。
“沒事,我解決,”年十九看了看後視鏡,十分淡定的開口道,“坐穩了。”
他猛的一腳油門,車子迅速開始加速,而李川說的兩輛車似乎也察覺到了,很快就跟著提了速,果然有問題。
當時車子正開在209國道上,周圍的車輛說多不多,但也不算少。當前路段隻有三條車道,車子是開在中間的車道上,前方也有車輛行駛。
年十九在快要跟上前麵的車時,才猛的上左道超車,然後迅速回到右邊車道,拐進了一條岔路之中,這一套操作行雲流水,南音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
再去看那兩輛跟在後麵的車,已經錯過了岔路口往前開去了,身後再無車輛跟著。
“這條路也可以繞到桃花穀,沒事了。”年十九看了一眼導航。
“哎喲,年兄好車技啊。”李川忙鼓起掌來。
“沒什麽,也多虧李先生發現了他們。”年十九客氣道,真是少見,而雨林睡得正香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這時南音的手機收到一條信息,竟是李川發來的,“真的是齊懷德派人在跟蹤我們?”
“不然呢?”
“如果狄光昭與他一夥的,肯定知道我們的目的地,何必跟蹤?”
南音看著李川的這條信息也愣了一下,說的很有道理啊,桃花穀的線索沒有瞞著文老板,那狄光昭八成會知道,他們直接去守株待兔不就好了嗎?
莫非真的想錯了,誤會了狄光昭?不過眼下尋找印記最重要,反正也甩掉了,於是回了李川一條,“靜觀其變。”
因為下了高架路,比預計的時間稍晚一些才到桃花穀,不過天還沒黑。進到山裏,群峰拱翠,流泉碧潭,有北方九寨溝之稱。如今身臨其境,確實當的上“步隨景移,百裏畫廊,人間仙境”。
“哇塞,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麵對這美景,雨林十分激動,“姐夫,你當年是真的進過桃花源嗎?”
“當然是真的了,”李川點頭道,“不過那是在南方,如今瞧這北方的桃花穀,倒也是不遑多讓。”
“那你真的見到了先秦後人嗎?”雨林眼睛發亮。
“這個可說來話長,等有空了我慢慢給你們說嘛。”李川笑道,“現在當然要先欣賞當前美景對不對。”
“那好吧,”雨林點了點頭,“瓜子瓜子,快來拍照了!”
在雨林的吵吵鬧鬧中,來到懸崖邊上,順著鑲嵌在山體中的鐵梯爬上去,就看到了黃龍懸潭。懸潭四周皆是高崖圍合,潭水清澈見底,秀麗神奇。
桃花洞就在懸潭之後,洞上方是萬丈懸崖,洞四周山崖上長著數棵桃樹,因為此時是夏季,並不能看到三九花開的奇景,所以本就遊人稀少,加上天色漸晚,已經看不到其他人了。
而那些桃樹此時都掛了果,樹下就是洞口,裏麵一片黑暗,南音從旅遊手冊上看到,關於這桃花洞自古就有一個傳說。
在南北朝時期,東魏高歡篡權,兵敗林濾山蟻尖寨,率領眾將士退到桃花洞附近。時值數九寒冬,冰天雪地中難以行軍,高歡隻能下令駐洞紮營。
可此時後有追兵,且糧草匿乏,不知還能支撐多久。有一天夜裏,高歡夢到一名白發老翁,告訴他桃花盛開時就是他們拔營出發之日。
但是這隆冬季節,寒風怒號,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如何會有桃花盛開?每日高歡派出一名士兵外出觀望桃花,得到的答案都是桃花未開。
高歡盛怒,下令將士兵斬首,日日如此。直到第十一日,高歡派的是一名中年士卒出洞察看。
這名土卒想到自己死後,家中老母妻兒無人供養,不禁慟哭失聲,仰天哀求,求桃花盛開。其哭聲感動上天,於是玉帝命桃花仙子下凡,為人間解難降福,頓時滿山桃花怒放。
高歡知道後激動萬分,立即下令拔營,班師行軍,離開了桃花洞。而從此以後,每當三九寒冬,這裏便會出現桃花綻開的奇觀。
“哼,我可不信這傳說,”雨林聽完後撇著嘴道,“高歡和宇文邕都是鮮卑小兒,卑鄙無恥,老天爺怎麽可能幫這種人。”
“宇文邕……喔,就是先前你們提過害死孝敬皇帝李弘的元凶麽,”李川想了想道,“雨林還對此事耿耿於懷嗎?”
“當然了!”雨林提起宇文邕就來氣,“弘……李弘多好的一個人啊,不信你問師父。”
“陛下曾經說過,弘其實並不適合生在帝王家,他的心太軟,又深信著這個世界的美好,或許做燕青更適合他呢。”南音拍了拍雨林的肩膀,“那隻是傳說,無需太在意,走吧,咱們進洞去看看。”
桃花洞有一大一小兩個山洞,大的深三十米,寬十米,小的深十六米,寬六米。洞中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景色,不過在小洞之中有石臼一個,保存完好,年代久遠已不可考。
四個人舉著照明設備轉了一圈,最後紛紛來到石臼附近。石臼上沒有文字圖案,也看不出有什麽特別。
南音抬起左手,輕輕放在石臼之上,湖絲手套發出金光,順著石臼遊走,竟然形成了一組繁複細密的花紋,覆蓋了整個石臼。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照時間算,下午就可以到達,於是決定直接出發。雨林吃飽了就開始犯困,很快就抱著瓜子在副駕駛座睡著了,南音則翻閱著在當地買的旅遊手冊,試圖了解更多信息。
“你在做幹什麽,坐車不習慣?以前也沒看出來呀。”南音嫌棄的說道,她和李川坐在後排,李川正不停的回頭張望。
“後麵好像有車跟著我們。”李川又回過頭去,“那輛黑色的,還有隔壁銀色的那輛。”
“什麽,不會是齊懷德吧?”南音也連忙從車窗看出去,果然看到李川說的兩輛車。
“沒事,我解決,”年十九看了看後視鏡,十分淡定的開口道,“坐穩了。”
他猛的一腳油門,車子迅速開始加速,而李川說的兩輛車似乎也察覺到了,很快就跟著提了速,果然有問題。
當時車子正開在209國道上,周圍的車輛說多不多,但也不算少。當前路段隻有三條車道,車子是開在中間的車道上,前方也有車輛行駛。
年十九在快要跟上前麵的車時,才猛的上左道超車,然後迅速回到右邊車道,拐進了一條岔路之中,這一套操作行雲流水,南音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
再去看那兩輛跟在後麵的車,已經錯過了岔路口往前開去了,身後再無車輛跟著。
“這條路也可以繞到桃花穀,沒事了。”年十九看了一眼導航。
“哎喲,年兄好車技啊。”李川忙鼓起掌來。
“沒什麽,也多虧李先生發現了他們。”年十九客氣道,真是少見,而雨林睡得正香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這時南音的手機收到一條信息,竟是李川發來的,“真的是齊懷德派人在跟蹤我們?”
“不然呢?”
“如果狄光昭與他一夥的,肯定知道我們的目的地,何必跟蹤?”
南音看著李川的這條信息也愣了一下,說的很有道理啊,桃花穀的線索沒有瞞著文老板,那狄光昭八成會知道,他們直接去守株待兔不就好了嗎?
莫非真的想錯了,誤會了狄光昭?不過眼下尋找印記最重要,反正也甩掉了,於是回了李川一條,“靜觀其變。”
因為下了高架路,比預計的時間稍晚一些才到桃花穀,不過天還沒黑。進到山裏,群峰拱翠,流泉碧潭,有北方九寨溝之稱。如今身臨其境,確實當的上“步隨景移,百裏畫廊,人間仙境”。
“哇塞,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麵對這美景,雨林十分激動,“姐夫,你當年是真的進過桃花源嗎?”
“當然是真的了,”李川點頭道,“不過那是在南方,如今瞧這北方的桃花穀,倒也是不遑多讓。”
“那你真的見到了先秦後人嗎?”雨林眼睛發亮。
“這個可說來話長,等有空了我慢慢給你們說嘛。”李川笑道,“現在當然要先欣賞當前美景對不對。”
“那好吧,”雨林點了點頭,“瓜子瓜子,快來拍照了!”
在雨林的吵吵鬧鬧中,來到懸崖邊上,順著鑲嵌在山體中的鐵梯爬上去,就看到了黃龍懸潭。懸潭四周皆是高崖圍合,潭水清澈見底,秀麗神奇。
桃花洞就在懸潭之後,洞上方是萬丈懸崖,洞四周山崖上長著數棵桃樹,因為此時是夏季,並不能看到三九花開的奇景,所以本就遊人稀少,加上天色漸晚,已經看不到其他人了。
而那些桃樹此時都掛了果,樹下就是洞口,裏麵一片黑暗,南音從旅遊手冊上看到,關於這桃花洞自古就有一個傳說。
在南北朝時期,東魏高歡篡權,兵敗林濾山蟻尖寨,率領眾將士退到桃花洞附近。時值數九寒冬,冰天雪地中難以行軍,高歡隻能下令駐洞紮營。
可此時後有追兵,且糧草匿乏,不知還能支撐多久。有一天夜裏,高歡夢到一名白發老翁,告訴他桃花盛開時就是他們拔營出發之日。
但是這隆冬季節,寒風怒號,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如何會有桃花盛開?每日高歡派出一名士兵外出觀望桃花,得到的答案都是桃花未開。
高歡盛怒,下令將士兵斬首,日日如此。直到第十一日,高歡派的是一名中年士卒出洞察看。
這名土卒想到自己死後,家中老母妻兒無人供養,不禁慟哭失聲,仰天哀求,求桃花盛開。其哭聲感動上天,於是玉帝命桃花仙子下凡,為人間解難降福,頓時滿山桃花怒放。
高歡知道後激動萬分,立即下令拔營,班師行軍,離開了桃花洞。而從此以後,每當三九寒冬,這裏便會出現桃花綻開的奇觀。
“哼,我可不信這傳說,”雨林聽完後撇著嘴道,“高歡和宇文邕都是鮮卑小兒,卑鄙無恥,老天爺怎麽可能幫這種人。”
“宇文邕……喔,就是先前你們提過害死孝敬皇帝李弘的元凶麽,”李川想了想道,“雨林還對此事耿耿於懷嗎?”
“當然了!”雨林提起宇文邕就來氣,“弘……李弘多好的一個人啊,不信你問師父。”
“陛下曾經說過,弘其實並不適合生在帝王家,他的心太軟,又深信著這個世界的美好,或許做燕青更適合他呢。”南音拍了拍雨林的肩膀,“那隻是傳說,無需太在意,走吧,咱們進洞去看看。”
桃花洞有一大一小兩個山洞,大的深三十米,寬十米,小的深十六米,寬六米。洞中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景色,不過在小洞之中有石臼一個,保存完好,年代久遠已不可考。
四個人舉著照明設備轉了一圈,最後紛紛來到石臼附近。石臼上沒有文字圖案,也看不出有什麽特別。
南音抬起左手,輕輕放在石臼之上,湖絲手套發出金光,順著石臼遊走,竟然形成了一組繁複細密的花紋,覆蓋了整個石臼。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