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印記二一:象牙龍簡
宰相有令!我帶公主走遍大唐河山 作者:竹筍包子超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怎麽辦?”李川問道,“這金鈴是用於出價的事物,我們總不能硬搶吧。”
“搶來做什麽?”雨林伸了個懶腰,“最好淹死李隆基個撲街仔,哼。”
“先看看吧,而且我們說不定要加價了。”南音抬起手示意雨林和李川不要說話,司儀開始查看第二個夢箱。
出價的是一個身形感受佝僂的老人,臉上裹著黑布,看不清麵容,老人的夢箱打開,裏麵的一串佛珠發出光亮,一段經曆展現在月光之中。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兩名僧人在禪房中閉目打坐念經,一名年紀比較大的中年僧人約四十多歲,另一名較為年輕的不到三十,兩名僧人都披著金絲袈裟。
窗外月明如鏡,竹影婆娑,有一陣風吹進禪房中,那年輕的僧人睜開眼睛,驚訝的發現此時月光照著供桌上的佛象牙,而象牙竟然在牆上映照出了一幅古怪的圖案。
圖上有一條金龍遊在雲端,它身上站著一隻奇獸,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生有雙翅,身披翡翠青麟,是一隻麒麟,一隻爪子踩著金龍的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年輕僧人見此情景十分驚訝,不由自主想要上前去拿起佛象牙,可是他的手剛剛一碰到佛象牙,那牆上的雙龍便消失無蹤了。
“辯機,不專心念經,在做甚?”中年僧人開口問道。
“師父,弟子方才見到……”年輕和尚稍微有些猶豫,“見到這象牙之中似乎有一幅畫。”
“畫……”中年和尚睜開雙眼,隻見他生得頂平額闊,天倉飽滿,目秀眉清,法相莊嚴,正是大唐玄奘法師,“你不是眼花將那竹影看成了龍?”
“弟子可以肯定絕對不是眼花。”辯機雙手合十道,回憶著方才所見的畫麵,將其描述給玄奘法師聽。
“金龍,麒麟,”玄奘法師喃喃道,“原來竟是應在此處啊,終究還是來了……”
玄奘法師似乎陷入了思考之中,許久沒有再說話,辯機也不敢開口詢問,隻是站在一旁等待。
“唉,這大概就是天命,”過了一炷香的功夫,玄奘法師才歎了一口氣道,“辯機,你以為大唐如何?”
“大唐……”辯機沒想到師父會突然問這個問題,愣了一下,隨即答道,“太宗開疆擴土,北定蠻夷,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舉國得以休養生息,國泰民安,自然是中興之象。”
“那你呢,”玄奘法師看著辯機,眼中竟然滿含悲傷之色,“你十五歲出家,五年前跟隨於我身邊,在我的九名綴文大德中,唯有你最是風韻高朗,文采斐然,為師實在是不忍心……”
“師父,弟子不明白,”玄奘法師極少誇獎自己的弟子,辯機也是第一次知道師父對自己的評價如此之高,卻從他的話裏聽出了別的意思,“還請師父明示。”
“事到如今,為師也隻能對你說實話了,這佛象牙並不隻是佛門法器,還是一副龍簡,”玄奘法師說道,“預示著大唐國運氣數,隻有同命之人才能看到其中的龍形。”
“那弟子所見的金龍與麒麟該做何解?”辯機想起自己剛剛所見的場景,“而且這所謂的同命之人是指……”
“每個朝代建立之初,同年便會誕生與國同命之人,這個人不一定生於皇室,有可能隻是山野村夫,販夫走卒,”玄奘法師解釋道,“而你就是與大唐同命之人。”
“如今龍簡所示,有金龍本是入主天下者,即為大唐,而翡翠麒麟踩龍頭,預示著將有他朝取而代之,如今陛下抱病,也意味著此兆。”
“改朝換代,伴隨著必定是戰場狼煙,腥風血雨,而大唐如今正是繁盛……”
“師父,需要弟子怎麽做?”辯機聽了玄奘法師的話,似乎毫不驚訝,十分平靜的問道,“弟子既與大唐同命,是否可以替大唐擋此災劫?”
“辯機,你……”玄奘法師的手略微有些顫抖,深吸了一口氣,“你果然心思玲瓏剔透,若是能繼續修行,將來必有大成……”
辯機坐在一個木台之上,身著白色僧衣,閉目念經,玄奘法師帶領一百零八名僧侶圍坐於四周,前方供奉著佛象牙。
有一輛玄黃馬車緩緩駛來,停在一旁,玄奘法師走到車前行禮。
“法師,咳咳……準備的如何?”馬車中人問道,聲音有些沙啞虛弱。
“回稟陛下,一切準備妥當。”玄奘應道。
“朕感念辯機法師大義,你們一定要……”馬車中人說話十分吃力,“咳咳咳咳……”
“阿彌陀佛,釋迦摩尼割肉喂鷹,舍身飼虎,最終方成正果,辯機是為了大唐千萬百姓而死,功德無量。”玄奘行了一禮道,“時辰馬上要到了,陛下是否回避……”
“不必,咳咳……”馬車中人拒絕了,“朕要在此送辯機法師……”
兩名身穿黑衣,係著紅腰帶的劊子手走到木台上,辯機並無半點反抗,隻是默默念著經。玄奘法師走到台前,取下自己胸前的佛珠,掛在辯機的脖子上。
辯機輕輕撚動佛珠,隻覺得溫暖圓潤,心中非但沒有恐懼與難過,反而是平和安詳,明鏡如水。
正午陽光正好,照在佛象牙上,隨著劊子手大刀一斬,辯機並未感到疼痛,反而是機又一次看到了象牙中映照出的那幅圖畫,這一次金龍昂首雲端,而翡翠麒麟則往下跌落。
辯機再次睜開眼睛時,自己正行走於一片黃沙之中,看不到邊際,天空也是晦暗陰沉。前麵帶頭的是一名穿著黑衣,腰掛長劍的少年,身邊跟著不少和自己一樣身穿白衣低頭行走的人。
就這樣不知走了多久,終於見到了黃沙中立著一座小樓,抬頭望去,看到二樓的窗台上擺著一個花盆,盆中有一棵花苗,是這八百裏黃沙中唯一能見到的色彩。
“姐姐,今日的魂魄帶到了,該出來幹活兒了!”帶頭的黑衣少年在門口喊道,“唉,你怎麽又沒有熬湯呢?”
“搶來做什麽?”雨林伸了個懶腰,“最好淹死李隆基個撲街仔,哼。”
“先看看吧,而且我們說不定要加價了。”南音抬起手示意雨林和李川不要說話,司儀開始查看第二個夢箱。
出價的是一個身形感受佝僂的老人,臉上裹著黑布,看不清麵容,老人的夢箱打開,裏麵的一串佛珠發出光亮,一段經曆展現在月光之中。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兩名僧人在禪房中閉目打坐念經,一名年紀比較大的中年僧人約四十多歲,另一名較為年輕的不到三十,兩名僧人都披著金絲袈裟。
窗外月明如鏡,竹影婆娑,有一陣風吹進禪房中,那年輕的僧人睜開眼睛,驚訝的發現此時月光照著供桌上的佛象牙,而象牙竟然在牆上映照出了一幅古怪的圖案。
圖上有一條金龍遊在雲端,它身上站著一隻奇獸,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生有雙翅,身披翡翠青麟,是一隻麒麟,一隻爪子踩著金龍的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年輕僧人見此情景十分驚訝,不由自主想要上前去拿起佛象牙,可是他的手剛剛一碰到佛象牙,那牆上的雙龍便消失無蹤了。
“辯機,不專心念經,在做甚?”中年僧人開口問道。
“師父,弟子方才見到……”年輕和尚稍微有些猶豫,“見到這象牙之中似乎有一幅畫。”
“畫……”中年和尚睜開雙眼,隻見他生得頂平額闊,天倉飽滿,目秀眉清,法相莊嚴,正是大唐玄奘法師,“你不是眼花將那竹影看成了龍?”
“弟子可以肯定絕對不是眼花。”辯機雙手合十道,回憶著方才所見的畫麵,將其描述給玄奘法師聽。
“金龍,麒麟,”玄奘法師喃喃道,“原來竟是應在此處啊,終究還是來了……”
玄奘法師似乎陷入了思考之中,許久沒有再說話,辯機也不敢開口詢問,隻是站在一旁等待。
“唉,這大概就是天命,”過了一炷香的功夫,玄奘法師才歎了一口氣道,“辯機,你以為大唐如何?”
“大唐……”辯機沒想到師父會突然問這個問題,愣了一下,隨即答道,“太宗開疆擴土,北定蠻夷,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舉國得以休養生息,國泰民安,自然是中興之象。”
“那你呢,”玄奘法師看著辯機,眼中竟然滿含悲傷之色,“你十五歲出家,五年前跟隨於我身邊,在我的九名綴文大德中,唯有你最是風韻高朗,文采斐然,為師實在是不忍心……”
“師父,弟子不明白,”玄奘法師極少誇獎自己的弟子,辯機也是第一次知道師父對自己的評價如此之高,卻從他的話裏聽出了別的意思,“還請師父明示。”
“事到如今,為師也隻能對你說實話了,這佛象牙並不隻是佛門法器,還是一副龍簡,”玄奘法師說道,“預示著大唐國運氣數,隻有同命之人才能看到其中的龍形。”
“那弟子所見的金龍與麒麟該做何解?”辯機想起自己剛剛所見的場景,“而且這所謂的同命之人是指……”
“每個朝代建立之初,同年便會誕生與國同命之人,這個人不一定生於皇室,有可能隻是山野村夫,販夫走卒,”玄奘法師解釋道,“而你就是與大唐同命之人。”
“如今龍簡所示,有金龍本是入主天下者,即為大唐,而翡翠麒麟踩龍頭,預示著將有他朝取而代之,如今陛下抱病,也意味著此兆。”
“改朝換代,伴隨著必定是戰場狼煙,腥風血雨,而大唐如今正是繁盛……”
“師父,需要弟子怎麽做?”辯機聽了玄奘法師的話,似乎毫不驚訝,十分平靜的問道,“弟子既與大唐同命,是否可以替大唐擋此災劫?”
“辯機,你……”玄奘法師的手略微有些顫抖,深吸了一口氣,“你果然心思玲瓏剔透,若是能繼續修行,將來必有大成……”
辯機坐在一個木台之上,身著白色僧衣,閉目念經,玄奘法師帶領一百零八名僧侶圍坐於四周,前方供奉著佛象牙。
有一輛玄黃馬車緩緩駛來,停在一旁,玄奘法師走到車前行禮。
“法師,咳咳……準備的如何?”馬車中人問道,聲音有些沙啞虛弱。
“回稟陛下,一切準備妥當。”玄奘應道。
“朕感念辯機法師大義,你們一定要……”馬車中人說話十分吃力,“咳咳咳咳……”
“阿彌陀佛,釋迦摩尼割肉喂鷹,舍身飼虎,最終方成正果,辯機是為了大唐千萬百姓而死,功德無量。”玄奘行了一禮道,“時辰馬上要到了,陛下是否回避……”
“不必,咳咳……”馬車中人拒絕了,“朕要在此送辯機法師……”
兩名身穿黑衣,係著紅腰帶的劊子手走到木台上,辯機並無半點反抗,隻是默默念著經。玄奘法師走到台前,取下自己胸前的佛珠,掛在辯機的脖子上。
辯機輕輕撚動佛珠,隻覺得溫暖圓潤,心中非但沒有恐懼與難過,反而是平和安詳,明鏡如水。
正午陽光正好,照在佛象牙上,隨著劊子手大刀一斬,辯機並未感到疼痛,反而是機又一次看到了象牙中映照出的那幅圖畫,這一次金龍昂首雲端,而翡翠麒麟則往下跌落。
辯機再次睜開眼睛時,自己正行走於一片黃沙之中,看不到邊際,天空也是晦暗陰沉。前麵帶頭的是一名穿著黑衣,腰掛長劍的少年,身邊跟著不少和自己一樣身穿白衣低頭行走的人。
就這樣不知走了多久,終於見到了黃沙中立著一座小樓,抬頭望去,看到二樓的窗台上擺著一個花盆,盆中有一棵花苗,是這八百裏黃沙中唯一能見到的色彩。
“姐姐,今日的魂魄帶到了,該出來幹活兒了!”帶頭的黑衣少年在門口喊道,“唉,你怎麽又沒有熬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