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明征君碑
宰相有令!我帶公主走遍大唐河山 作者:竹筍包子超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你們描述的情況,國師是追上你們之後,才現出帝夋真身,也就是說在那之前排骨就已經受傷了,”雨林分析道,“我不認為以國師凡人之身能夠將排骨傷成那樣,一定是內鬼也出了手。”
“當時受了傷的幾個人可能性很小,那麽唯一沒有受傷的,”雨林眯起眼睛,“如果不是十九哥,就隻剩下龐醫生了。”
“果然是他!”李川聽到雨林此言猛的站起身來,臉色陰沉得可怕,“不好,那鬼帥大人留在他身邊,豈不是很危險……”
“這些隻是我的猜測,也並沒有證據,”雨林淡淡的說道,“而且,龐醫生與賀老師的關係,他又如何忍心犧牲賀老師的一隻手呢?”
“你連你的兄長都忍心下手,他怎麽就舍不得一隻手了,”李川嘴角掛起冷笑,嘲諷道,“你現在開始為內鬼開脫了是吧?”
“我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龐醫生雖然嫌疑最大,但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年十九依舊十分冷靜,“也許這其中還有其他的隱情,或者有什麽我們忽略的細節。”
“隻要排骨能蘇醒過來,內鬼是誰就一清二楚了,”雨林並不理會李川的冷嘲熱諷,“有蘇姐姐在,不會有人能傷害排骨。如今我們要去尋找最後一個印記,尋回師父的魂魄要緊。”
年十九定了最早的航班是當天晚上,所以一行人收拾好後就出發去了機場。這是李如意第一次乘坐飛機,感到非常新鮮,其他也並沒有發生什麽特別的事情。
抵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經是夜裏十點多,雨林不想再耽誤時間,便直接去了棲霞山。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方,古稱攝山,又名傘山。山上的棲霞寺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始建於南齊永明二年(484年),是華國四大古刹之一,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
當他們到達山腳下時,已經是夜裏十一點多鍾了,此時景區已經關門了,四周一片漆黑,寂靜無聲。
不過他們原本就是趁著夜色來此辦事,此時正好,繞過了有人值守的地方,悄悄地向山上進發。
因為已經是開發過的景區,山路平整,此時雨林和瓜子也是心事重重,不像以前那樣一路顧著遊玩,而是一心上山,到半夜兩點多時已經上到棲霞寺前。
“這棲霞寺占地麵積便有四十多多畝,大三進院,依山勢層層上升,山門佛堂佛塔眾多,具體會在什麽地方?”年十九展開在山下買的旅遊指南,其中有一幅棲霞寺的地圖。
“武平一的序言中提到‘暮鼓晨鍾,楓紅如火,平湖如鏡’,”雨林湊到年十九身邊也看著地圖,“指的應該就是這寺前的明鏡湖。”
“那我們先去湖邊看看吧。”年十九提議道。
來到了明鏡湖畔,隻見湖水清澈見底,宛如一麵銅鏡,襯著盈盈月色,映出周圍的山巒寺廟,美不勝收,就像一幅展開的畫卷。
“銅鏡……這像不像是母親的麒麟寶鏡?”雨林看得有些入迷,“不會又要下水吧……”
“我記得他專門提到是聽到佛音才做得此篇,”李如意開口道,“會不會是能見到湖水,楓葉,又能聽到誦經聲之處?”
“確實有這個可能,”雨林沉吟片刻,再次對照著地圖,眼睛一亮,有些激動,“是了,就是這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於棲霞寺山門外南側,正對著不遠處的明鏡湖,它於唐朝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由唐高宗李治禦製而立,碑文為通篇行書,共兩千三百六十七字,由高正臣書寫。
這座石碑不僅是華國最早的行書碑之一,也是全國現存唐碑中的稀世珍寶。曆經千年風雨侵蝕,至今仍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可辨,讓人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和技藝。
更值得一提的是,碑陰麵還刻有高宗李治親筆所題“棲霞”二字,筆力遒勁雄渾,神采奕奕,展現了他高超的書法造詣。
站在石碑前,讓人有一瞬間的恍惚,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當年李唐盛世之時。
“父皇……”雨林輕聲喚道,不顧地上是冰冷的石板,徑直跪了下來,這是高宗李治禦筆題字,對於她來說確實意義非凡,身邊的年十九一同跪下行了大禮,瓜子也伏在一旁。
李治但並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父親,他寬厚仁慈,謙和低調,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被太宗李世民選中,繼承盛世。
當時李治患有頭風病,需要常年臥病休息,上朝也不過是走個過場,朝中政事皆交由武後處理,對於太平公主來說,有很多時候或許和父親更加親近。
在她幼年之時,很少能見到忙碌的母親,卻經常有父親陪伴在側,父親會親手為她縫製各式各樣的皮影,一起演出,隻要不涉及政事國本,李治對這個女兒也是有求必應。
如今能再見父親親筆,雨林自然是百感交集,伏在碑前許久不曾起身,直到年十九將她扶起來,才覺得膝蓋生疼。
“我們現在該怎麽做?”李川也知道雨林的心情,一直到她情緒平複,才開口道,“按照過去的經驗,許是要南音親自觸發……”
“武平一所指的大概率就是此碑,”雨林揉了揉泛紅的雙眼,“如意姑娘,你來試試觸碰一下石碑。”
李如意依言走了過來,見有一圈木圍欄圍著不讓遊人靠近,此時也顧不得許多,雨林扶著她跨過圍欄,來到石碑旁,伸出了左手。
就在她的手觸碰到石碑的一瞬間,上麵暗金色的“棲霞”二字金光大盛,一下子刺得眾人閉上了眼睛。
“當時受了傷的幾個人可能性很小,那麽唯一沒有受傷的,”雨林眯起眼睛,“如果不是十九哥,就隻剩下龐醫生了。”
“果然是他!”李川聽到雨林此言猛的站起身來,臉色陰沉得可怕,“不好,那鬼帥大人留在他身邊,豈不是很危險……”
“這些隻是我的猜測,也並沒有證據,”雨林淡淡的說道,“而且,龐醫生與賀老師的關係,他又如何忍心犧牲賀老師的一隻手呢?”
“你連你的兄長都忍心下手,他怎麽就舍不得一隻手了,”李川嘴角掛起冷笑,嘲諷道,“你現在開始為內鬼開脫了是吧?”
“我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龐醫生雖然嫌疑最大,但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年十九依舊十分冷靜,“也許這其中還有其他的隱情,或者有什麽我們忽略的細節。”
“隻要排骨能蘇醒過來,內鬼是誰就一清二楚了,”雨林並不理會李川的冷嘲熱諷,“有蘇姐姐在,不會有人能傷害排骨。如今我們要去尋找最後一個印記,尋回師父的魂魄要緊。”
年十九定了最早的航班是當天晚上,所以一行人收拾好後就出發去了機場。這是李如意第一次乘坐飛機,感到非常新鮮,其他也並沒有發生什麽特別的事情。
抵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經是夜裏十點多,雨林不想再耽誤時間,便直接去了棲霞山。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方,古稱攝山,又名傘山。山上的棲霞寺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始建於南齊永明二年(484年),是華國四大古刹之一,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
當他們到達山腳下時,已經是夜裏十一點多鍾了,此時景區已經關門了,四周一片漆黑,寂靜無聲。
不過他們原本就是趁著夜色來此辦事,此時正好,繞過了有人值守的地方,悄悄地向山上進發。
因為已經是開發過的景區,山路平整,此時雨林和瓜子也是心事重重,不像以前那樣一路顧著遊玩,而是一心上山,到半夜兩點多時已經上到棲霞寺前。
“這棲霞寺占地麵積便有四十多多畝,大三進院,依山勢層層上升,山門佛堂佛塔眾多,具體會在什麽地方?”年十九展開在山下買的旅遊指南,其中有一幅棲霞寺的地圖。
“武平一的序言中提到‘暮鼓晨鍾,楓紅如火,平湖如鏡’,”雨林湊到年十九身邊也看著地圖,“指的應該就是這寺前的明鏡湖。”
“那我們先去湖邊看看吧。”年十九提議道。
來到了明鏡湖畔,隻見湖水清澈見底,宛如一麵銅鏡,襯著盈盈月色,映出周圍的山巒寺廟,美不勝收,就像一幅展開的畫卷。
“銅鏡……這像不像是母親的麒麟寶鏡?”雨林看得有些入迷,“不會又要下水吧……”
“我記得他專門提到是聽到佛音才做得此篇,”李如意開口道,“會不會是能見到湖水,楓葉,又能聽到誦經聲之處?”
“確實有這個可能,”雨林沉吟片刻,再次對照著地圖,眼睛一亮,有些激動,“是了,就是這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於棲霞寺山門外南側,正對著不遠處的明鏡湖,它於唐朝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由唐高宗李治禦製而立,碑文為通篇行書,共兩千三百六十七字,由高正臣書寫。
這座石碑不僅是華國最早的行書碑之一,也是全國現存唐碑中的稀世珍寶。曆經千年風雨侵蝕,至今仍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可辨,讓人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和技藝。
更值得一提的是,碑陰麵還刻有高宗李治親筆所題“棲霞”二字,筆力遒勁雄渾,神采奕奕,展現了他高超的書法造詣。
站在石碑前,讓人有一瞬間的恍惚,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當年李唐盛世之時。
“父皇……”雨林輕聲喚道,不顧地上是冰冷的石板,徑直跪了下來,這是高宗李治禦筆題字,對於她來說確實意義非凡,身邊的年十九一同跪下行了大禮,瓜子也伏在一旁。
李治但並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父親,他寬厚仁慈,謙和低調,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被太宗李世民選中,繼承盛世。
當時李治患有頭風病,需要常年臥病休息,上朝也不過是走個過場,朝中政事皆交由武後處理,對於太平公主來說,有很多時候或許和父親更加親近。
在她幼年之時,很少能見到忙碌的母親,卻經常有父親陪伴在側,父親會親手為她縫製各式各樣的皮影,一起演出,隻要不涉及政事國本,李治對這個女兒也是有求必應。
如今能再見父親親筆,雨林自然是百感交集,伏在碑前許久不曾起身,直到年十九將她扶起來,才覺得膝蓋生疼。
“我們現在該怎麽做?”李川也知道雨林的心情,一直到她情緒平複,才開口道,“按照過去的經驗,許是要南音親自觸發……”
“武平一所指的大概率就是此碑,”雨林揉了揉泛紅的雙眼,“如意姑娘,你來試試觸碰一下石碑。”
李如意依言走了過來,見有一圈木圍欄圍著不讓遊人靠近,此時也顧不得許多,雨林扶著她跨過圍欄,來到石碑旁,伸出了左手。
就在她的手觸碰到石碑的一瞬間,上麵暗金色的“棲霞”二字金光大盛,一下子刺得眾人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