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是天南省的省會,在大夏全國範圍內算不上什麽大城市,不過在天南省內部,卻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大城市。


    這裏集中了天南省最好的學校、醫院,最繁華的商業街,最高檔的百貨大樓,是天南省的經濟文化中心。


    《天南農業》雜誌社位於林州市城東的天南大學農學院的辦公樓裏,是天南大學和省農科院合辦的一本省級期刊雜誌。


    雜誌每月發行一次,主要刊登農業政策、農村經營管理、種植新技術、養殖新技術、瓜果生產、果樹栽培、土壤肥料、貯藏加工等農業方麵的論文。


    其中側重適合在天南省開展的農業項目,接受省內省外研究機構及個人研究者的投稿。


    隻是由於天南省經濟比較落後,在農業技術方麵的投入資金不多,開展農業技術研究的機構和從業人員也少,所以幾乎每期都要為合格的稿件而頭疼。


    現在距離下一期定稿還有一星期時間,但雜誌社依舊沒有收集到足夠的合格稿件,天南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兼《天南農業》雜誌主編範中明又開始頭疼了。


    “黃鶯,你去看看信箱裏還有稿子沒?要是還沒有,那就隻能讓老曹、老何他們寫幾篇出來了。”範中明催促著農學院青年教師兼雜誌編輯曲黃鶯。


    “曹老師和何老師可是一直盯著《農業科學研究》和《現代農業》呢,怕是不願意給咱們投稿,最多也就是讓自己的研究生幫忙寫點。”雜誌社人少,又不牽扯太多利益,所以彼此之間的關係還算和睦,曲黃鶯也敢和範中明開點小玩笑。


    “黃鶯啊,早就跟你說了,不管是做學問還是搞科研,不能悶著頭幹,尤其是咱們農學,和老百姓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你就得及時了解政策動向,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能切切實實用在老百姓身上。”範中明提醒道。


    “要是以前也就算了,老曹和老何有幾個研究生水平還不錯,寫出來的文章肯定有資格發表在咱們雜誌上!但現在可不一樣。”


    “哦?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曲黃鶯也知道範中明是為自己好,所以也收起了玩笑,認真地聽了起來。


    “你看,以前說過的話你還是沒聽啊!連《天南日報》都沒看吧?那上麵可是清清楚楚地寫了,號召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經濟作物種植工作,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你說,這跟咱們雜誌有關係沒有?”


    “咱們搞農業研究最缺的是什麽?經費啊!現在省裏出了政策,咱們趕緊把手頭的項目理一理,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既可以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又能在省裏露臉,要是得到了表彰,那經費還成問題嗎?”範中明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哦,我明白了,曹老師和何老師那幾位研究生基礎知識是夠了,但實踐經驗還比較少,讓他們找到這樣的項目肯定不容易。”曲黃鶯恍然大悟。


    “可兩位老師就不一樣了,他們當年在農村待過很長時間,熟悉咱們天南省的氣候水土條件,絕對能找到合適的項目!然後寫成文章發表在咱們雜誌上,被有心人看見了就能找咱們谘詢。”


    “然後咱們牽線搭橋,就能幫助不少老百姓依靠種植經濟作物擺脫貧困,這就是響應省裏的號召啊!”


    “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省裏麵高興了,他們的經費也就不用發愁了!”範中明頗感欣慰,小曲的腦子還是夠用的麽。


    “你趕緊去看看信箱裏有沒有新的投稿,然後去老曹、老何打電話,讓他們重視起來。”


    “我這就去!”這回曲黃鶯沒有再說什麽,麻溜地就出去了,打開信箱,取出最近的稿件,又給兩位老師打了電話說明情況,就趕緊回來和範中明一起審稿。


    曲黃鶯負責初審,確定論文行文符不符合規範,有沒有明顯的漏洞;範中明則從專業角度進行複審,確定論文有沒有價值。


    倆人邊看邊聊,在評審過程中,範中明還不時點評幾句,既是給曲黃鶯解釋自己拒稿或者錄用的原因,也是借機給她上課。


    “杜仲是好東西啊,不僅可以入藥,在工業領域也有大用,可惜咱們天南的水土氣候並不適合種植杜仲,他們的技術方法有沒有新意,搞這個項目怕是很難成功,這篇文章就先算了吧!”


    “羅漢果可以考慮,既能止咳化痰,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藥食兩用的高品質經濟作物,就是在育種上要多花些功夫,這篇文章倒是解決了一些問題,可以當成備選!”


    “獼猴桃前些年種的有點多,配套的深加工工廠卻沒有建立起來,這種水果不耐保存,很容易放壞,要是繼續加大種植麵積,老百姓是要吃虧的;所以就算這篇文章質量不錯,暫時也最好不要刊登。”


    “回頭我給這個作者專門寫一封信過去解釋解釋,文章暫時不發,等罐頭廠或者果脯廠建起來之後再給他刊登,希望他能理解吧!”


    範中明考慮問題很周全,既有純技術方麵的,也有政策環境市場方麵的,身為一名資深農業科學工作者,他時刻牢記著自己的使命,利用科學技術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所以在審稿的過程中,他也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原則,質量不高的、不合時宜的文章堅決不能發。


    和往常一樣,今天收到的稿件數量也不多,沒過多久,就快看完了,讓範中明感到遺憾的是,稿件的質量依舊不高,看樣子隻能盼著老曹和老何能及時完成文章,好填補上版麵的空缺了。


    “範老師,這篇文章看著挺不錯的,就是投稿人的身份有點問題,不是高校,也不是研究機構的!到底該怎麽處理?”


    “哦,拿過來我看看!”範中明伸手要過論文,一看標題——《玉米秸稈栽培雙孢菇及烘幹保存技術的幾個要點》。


    再看作者欄——溫洞縣黃平鎮獨山村冉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從村長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維斯特帕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維斯特帕列並收藏諸天從村長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