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欣慰的老朱
大明:八字不硬,開局辭官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聽到任以虛的名字,頓時點了點頭,他也是這麽覺得的,但目前的話題重點不是這個。
而後,朱標的目光直直地看向朱元璋,似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直接攤牌。
可這一切都被細心的馬皇後看在眼裏,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
她頓時笑了笑,轉過身,對朱元璋說道:“重八啊,標兒這麽急著趕來,好像是有什麽事情找你,我就先回去了,你們父子商量。”
說罷,馬皇後便在宮女的攙扶下,識趣地回宮歇息了。
整個殿堂之內就剩下朱元璋和朱標二人,氣氛一時有些沉寂下來。
“標兒,你有何事?”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隨意地吃著糕點。
“爹最近身體還好吧?”
朱標沒有直接挑明來意,而是來一首旁敲側擊。
不管是出於什麽意圖,他都是朱元璋的兒子,自然是要先關心一下父皇的身體狀況。
“還可以。”
朱元璋咽下了剛才吃下的糕點,咂了咂嘴道:“你娘說得不錯,這糕點確實挺好吃的,你待會帶回去嚐嚐。”
聰明如他又怎麽會不知道朱標的心思,隻是,想要迂回一下,看看自己最看重的標兒有何長進。
畢竟,他逝去之後,整個大明的擔子全都要放在朱標身上。
事關無數百姓黎民,作為一個賢明的君主,多上一些考驗也是很有必要的。
“孩兒有一事不解。”
見狀,朱標也等不了那麽多了,直接開門見山:“爹,您為何要禁海?”
“你是說之前頒布的禁海令?”
朱元璋先是一愣,有些沒想到朱標忽然問這個。
於是就耐心地回答道:“咱禁海也不是無的放矢。”
“登基之後,咱的思維就不再局限於曾經的一畝三分地了,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就比如說這禁海令的頒布。”
“禁海之後,既能防倭寇,還能防反明勢力和海外勢力勾結,也算是個一舉三得的好法子。”
“順帶著保護農業生產,萬一沿海的老百姓,都順著海上貿易,去外麵生活發展了,那咱大明的人口,豈不是直接流失了,也能保護財富,不流失海外嘛!”
朱元璋怡然自得地摸了摸胡須。
他覺得這個措施的頒布,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主意,可以有效地穩固江山社稷,給百姓創造出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家園。
畢竟糧食生產,才是國家的根本嘛!
可是朱標並不是這麽想的。
但是他又有點糾結,如果直接挑明,會不會觸怒朱元璋誌。
不坦白的話,對於大明未來發展又極為不利。
“爹,孩兒請求解除禁海令!”
朱標猶豫了片刻,直接說出了來意。
自己老是這樣旁敲側擊也不是個辦法,憑借剛才朱元璋的闡述,父皇他顯然並沒有意識到禁海令的幾個弊端,還是坦率一點比較好。
“你說什麽?”
這話一出,朱元璋臉色頓時變了。
不過,畢竟是自己兒子,朱元璋沒有生氣。
他是個有耐心的父親,更何況對於下一代繼承人的培養,需要給足耐心。
於是他緩緩說道:“你且說說為何?”
“禁海令的弊端一共有這麽幾點......”
見朱元璋沒有生氣,朱標心中一喜,將任以虛的觀點複述了出來。
當然了,為了避免父皇察覺這計是他人之策,也出於保護任以虛的念頭,他稍加改動了一下。
聽上去更加類似本人一貫的風格,也能增加說服力。
“嗯......”
朱元璋麵無表情,中途沒有打斷朱標的話語,完完整整地聽完了他所訴說出的理念。
隻是,眸光深處湧動著濃濃地欣慰,標兒終於成長了。
“父皇,您覺得如何?”朱標試探地問道。
他心裏還是有點不踏實,因為朱元璋竟然沒有提出什麽異議。
這就有點奇怪了,畢竟這可是父皇親自頒布的法令,沒有反應,自然是不應該。
反觀朱元璋,他的眸光宛如靜湖般平靜,一點表情都沒有,周圍熟悉皇帝性格的太監,都知道這是生氣的前兆。
但這一次,朱元璋沒有反駁,也沒有做出任何發泄怒火的動作,反倒是陷入了沉默。
朱標方才的話語還在他的腦內回蕩。
“禁海令雖可免除一定倭寇侵擾,但也會抑製經濟發展。”
“開啟海上貿易,與其他國家的人通商交往,經濟才能發展。”
“若是大明朝開國就禁海,會將這些本就存在的本土優勢給弄沒了。”
朱元璋露出了一絲微笑,他倒是沒想到這幾點,頓時饒有興趣地端倪起了這個兒子。
朱標的意思是大明如今百廢待興,急需發展經濟,從未來戰略經濟角度考慮,可以試著解除禁海令,言語間的雄才偉略幾乎已經溢出了。
他從未設想過標兒能擁有如此深邃的戰略視野,而且是在如此年輕的歲數。
如此看來,標兒未來的成就未必在自己之下。
朱元璋綜合審視下來,解除禁海令,不失為一個安國定邦之策,有極強的未來穿透視野。
這可不是讀上幾句聖賢書,就能說出來的話,畢竟大明可不缺少讀死書的庸才,缺少的是具有軍事戰略思維的儒家將才。
背後需要通覽世界的大局觀,以及一針見血的智慧。
朱元璋設想過很多次,但唯獨沒有想到此人竟然就在自己身邊。
標兒終於有點未來君主的模樣了,這是一個好事情,朱元璋在這一刻很是欣慰,心中的成就感不亞於他第一次登基。
不管是什麽身份地位,望子成龍都是每個父母心中的夙願,更何況他是這大明天下的皇帝!
“你的提議咱已知曉。”
於是,朱元璋壓住心頭的喜悅,緩緩朝著朱標開口道:“但,禁海令觸及範圍太過寬,不可一下子放開放。”
聞聽此言,朱標眸光瞬間一灰,他沒想到自己的勸諫還是失敗了。
禁海令影響之深遠,遠超常人預料,若不加重視,後患無窮。
與此同時,他也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麽事情,這個禁海令都要解除。
就算是父皇不認可這個提議,自己日後登基,也要將其解除。
不然,那就是在封鎖大明未來的國運,拖得越久,危害就越嚴重。
而後,朱標的目光直直地看向朱元璋,似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直接攤牌。
可這一切都被細心的馬皇後看在眼裏,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
她頓時笑了笑,轉過身,對朱元璋說道:“重八啊,標兒這麽急著趕來,好像是有什麽事情找你,我就先回去了,你們父子商量。”
說罷,馬皇後便在宮女的攙扶下,識趣地回宮歇息了。
整個殿堂之內就剩下朱元璋和朱標二人,氣氛一時有些沉寂下來。
“標兒,你有何事?”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隨意地吃著糕點。
“爹最近身體還好吧?”
朱標沒有直接挑明來意,而是來一首旁敲側擊。
不管是出於什麽意圖,他都是朱元璋的兒子,自然是要先關心一下父皇的身體狀況。
“還可以。”
朱元璋咽下了剛才吃下的糕點,咂了咂嘴道:“你娘說得不錯,這糕點確實挺好吃的,你待會帶回去嚐嚐。”
聰明如他又怎麽會不知道朱標的心思,隻是,想要迂回一下,看看自己最看重的標兒有何長進。
畢竟,他逝去之後,整個大明的擔子全都要放在朱標身上。
事關無數百姓黎民,作為一個賢明的君主,多上一些考驗也是很有必要的。
“孩兒有一事不解。”
見狀,朱標也等不了那麽多了,直接開門見山:“爹,您為何要禁海?”
“你是說之前頒布的禁海令?”
朱元璋先是一愣,有些沒想到朱標忽然問這個。
於是就耐心地回答道:“咱禁海也不是無的放矢。”
“登基之後,咱的思維就不再局限於曾經的一畝三分地了,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就比如說這禁海令的頒布。”
“禁海之後,既能防倭寇,還能防反明勢力和海外勢力勾結,也算是個一舉三得的好法子。”
“順帶著保護農業生產,萬一沿海的老百姓,都順著海上貿易,去外麵生活發展了,那咱大明的人口,豈不是直接流失了,也能保護財富,不流失海外嘛!”
朱元璋怡然自得地摸了摸胡須。
他覺得這個措施的頒布,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主意,可以有效地穩固江山社稷,給百姓創造出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家園。
畢竟糧食生產,才是國家的根本嘛!
可是朱標並不是這麽想的。
但是他又有點糾結,如果直接挑明,會不會觸怒朱元璋誌。
不坦白的話,對於大明未來發展又極為不利。
“爹,孩兒請求解除禁海令!”
朱標猶豫了片刻,直接說出了來意。
自己老是這樣旁敲側擊也不是個辦法,憑借剛才朱元璋的闡述,父皇他顯然並沒有意識到禁海令的幾個弊端,還是坦率一點比較好。
“你說什麽?”
這話一出,朱元璋臉色頓時變了。
不過,畢竟是自己兒子,朱元璋沒有生氣。
他是個有耐心的父親,更何況對於下一代繼承人的培養,需要給足耐心。
於是他緩緩說道:“你且說說為何?”
“禁海令的弊端一共有這麽幾點......”
見朱元璋沒有生氣,朱標心中一喜,將任以虛的觀點複述了出來。
當然了,為了避免父皇察覺這計是他人之策,也出於保護任以虛的念頭,他稍加改動了一下。
聽上去更加類似本人一貫的風格,也能增加說服力。
“嗯......”
朱元璋麵無表情,中途沒有打斷朱標的話語,完完整整地聽完了他所訴說出的理念。
隻是,眸光深處湧動著濃濃地欣慰,標兒終於成長了。
“父皇,您覺得如何?”朱標試探地問道。
他心裏還是有點不踏實,因為朱元璋竟然沒有提出什麽異議。
這就有點奇怪了,畢竟這可是父皇親自頒布的法令,沒有反應,自然是不應該。
反觀朱元璋,他的眸光宛如靜湖般平靜,一點表情都沒有,周圍熟悉皇帝性格的太監,都知道這是生氣的前兆。
但這一次,朱元璋沒有反駁,也沒有做出任何發泄怒火的動作,反倒是陷入了沉默。
朱標方才的話語還在他的腦內回蕩。
“禁海令雖可免除一定倭寇侵擾,但也會抑製經濟發展。”
“開啟海上貿易,與其他國家的人通商交往,經濟才能發展。”
“若是大明朝開國就禁海,會將這些本就存在的本土優勢給弄沒了。”
朱元璋露出了一絲微笑,他倒是沒想到這幾點,頓時饒有興趣地端倪起了這個兒子。
朱標的意思是大明如今百廢待興,急需發展經濟,從未來戰略經濟角度考慮,可以試著解除禁海令,言語間的雄才偉略幾乎已經溢出了。
他從未設想過標兒能擁有如此深邃的戰略視野,而且是在如此年輕的歲數。
如此看來,標兒未來的成就未必在自己之下。
朱元璋綜合審視下來,解除禁海令,不失為一個安國定邦之策,有極強的未來穿透視野。
這可不是讀上幾句聖賢書,就能說出來的話,畢竟大明可不缺少讀死書的庸才,缺少的是具有軍事戰略思維的儒家將才。
背後需要通覽世界的大局觀,以及一針見血的智慧。
朱元璋設想過很多次,但唯獨沒有想到此人竟然就在自己身邊。
標兒終於有點未來君主的模樣了,這是一個好事情,朱元璋在這一刻很是欣慰,心中的成就感不亞於他第一次登基。
不管是什麽身份地位,望子成龍都是每個父母心中的夙願,更何況他是這大明天下的皇帝!
“你的提議咱已知曉。”
於是,朱元璋壓住心頭的喜悅,緩緩朝著朱標開口道:“但,禁海令觸及範圍太過寬,不可一下子放開放。”
聞聽此言,朱標眸光瞬間一灰,他沒想到自己的勸諫還是失敗了。
禁海令影響之深遠,遠超常人預料,若不加重視,後患無窮。
與此同時,他也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麽事情,這個禁海令都要解除。
就算是父皇不認可這個提議,自己日後登基,也要將其解除。
不然,那就是在封鎖大明未來的國運,拖得越久,危害就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