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坐斷東南
大明:八字不硬,開局辭官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任以虛大概講完,這曆史五大皇帝後,朱元璋有一點不服,但又不能闖進去反駁。
畢竟這樣做實在是有失身份!
不進去反駁,好像對名望損失更大?
於是乎,他整個人在窗外急得是來回徘徊。
毛驤見狀也是不敢招惹,隻能默默地遠離這個是非之地,靜靜站在不遠處,當一個不會說話的石頭人。
然而,他那些皇孫們,聽到任以虛的講述後,卻是認可了這個排名。
秦始皇和李世民這幾個人,確實更優秀。
貌似,朱元璋很受傷。
問題倒是不在任以虛這個排名。
關鍵是乖孫朱雄英,竟然都不反駁的,難道自己這個皇爺爺,在孫子心裏,地位下降了?
當然,朱元璋也知道,以他目前的文治武功,確實排不上前三。
“先生。”這個時候,朱雄英忽然詢問任以虛。
朱元璋眼睛一亮,以為朱雄英會替他說話。
“先生,您還能講兩個三國演義故事嗎?”
然而下一刻,朱雄英就請求任以虛講一下三國。
他是真的喜歡三國演義。
“對啊!任先生快些說書吧!”
此言一出,眾皇孫也是連聲附和,他們顯然都愛上了任以虛說書,這種精彩節目確實少見!
可不能就這麽放過!
聞言,窗外的朱元璋更受傷了。
他幾乎聽到了自己心碎成裂片的聲音。
見狀,毛驤噤若寒蟬,一言不發。
“沒問題。”任以虛笑了笑。
畢竟欒彬在最開始說書的時候,很多話術和台詞,都是他親自教授調整的。
所以,現在對付這幫小皇孫也是得心應手。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稱帝,改元黃初,第二年四月,劉備稱帝,改元章武。”
“那這個時候,孫權也可以來啊,反正大漢沒了,曹丕也當皇帝了,劉備也當皇帝了嘛,大漢已經亡了啊,不是君就是臣嘛,不稱帝就隻有稱臣。”
“此刻有兩個皇帝了,向誰稱臣呢?”
“孫權的選擇是在劉備稱帝四個月後,向曹丕稱臣,接受曹丕的封號,封為吳王,這是他第一次,放棄了稱帝的機會。”
“任先生,孫權為什麽要放棄呢?”朱允炆出聲詢問道。
他覺得皇權若有機會掌握在手,那就要牢牢把控,絕對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怎麽孫權有了這種機會,還會選擇放棄呢?
他有些搞不明白。
“很簡單啊。”
任以虛開口答道:“孫權他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總覺得自己危險,但這兩家,他又不能不翻臉,那怎麽辦呢?”
“他的辦法是又翻臉,又不翻到底,你去看一看,孫權跟曹丕翻臉了以後,改的那個年號叫什麽,黃武。”
“就是曹丕的黃初,加劉備的章武,在曹魏和蜀漢的年號,裏麵各取一個字,好玩不?”
“好玩!”
朱高煦也是沒想到孫權還有這般故事。
之前看曆史書都是走馬觀花。看個大概就行,沒想到這裏麵有這麽多的細節!
一個小小的年號,都能透視出這麽權力因素,還真是不簡單!
“有意思。”
朱允炆也是沉思了起來,原來還有這麽個細節,他之前真是沒有留意到。
見眾皇孫都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任以虛繼續說道:“由此我們就知道,孫權的道路是什麽樣子。”
“正因為沉得住氣,所以曹丕稱帝,孫權上表稱臣,劉備稱帝,孫權不為所動。”
“因為孫權知道,以當時孫氏集團,和他個人的能力,他需要韜光養晦。”
“當時魏蜀吳三足鼎立,曹魏對江東是虎視眈眈,蜀漢對江東也是不懷好意,光靠沉得住氣,孫權還做不到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除了沉得住氣,孫權還做到了什麽呢?”
“孫權前半生和劉備,原來是盟軍,盟友,親密無間,還把妹妹嫁給他,嫁了沒多久,就去打人家去了。”
“他和曹操本來翻了臉,在赤壁之戰拔出刀來,我與老賊勢不兩立,後來又通婚了。”
“他是聯劉又襲劉,降曹又背曹。”
皇孫們皺眉沉思,發現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頓時一個個感覺有幾分怪異。
這個孫權好像真是有點製衡的味道啊!
“孫權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
任以虛微微一笑,解說還在繼續:“曹操來勢洶洶的時候,他抵抗,赤壁之戰後,曹操攻勢銳減,他投降。”
“關羽在襄樊威震華夏時,他去偷襲,等到劉備兵敗夷陵,他派一個使節求和去了。”
“總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來一招,弄得曹劉兩方,暈頭轉向,不知道他要幹什麽?”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那個時候是曹劉兩家,都要忽悠,也都要變臉的時候,一家取一個字,叫做黃武。”
“現在叫黃龍了,意思很清楚,朕鯉魚已經跳了龍門,是真龍天子了。”
“請問,他為什麽又敢稱帝了呢?”
任以虛帶著疑問的目光看向眾皇孫,作為先生,自然要優先考慮學生的反饋。
就連窗外的朱元璋也陷入了思考。
這時候,朱雄英站起身回答道:“莫非是曹丕已經逝去的原因?”
他對曆史也是很有興趣的,因為不少當代的難事,都能在過往找到標準答案。
平常無事的時候,就很喜歡讀曆史書,任先生的問題,正好問在了他擅長的領域,所以一時間,也是鼓起勇氣作答。
“沒錯!”
任以虛點了點頭,露出了讚賞的目光:“曹丕這時候已經死了,孫權是不大看得起曹叡。”
“孫權有一個評價,曹操沒有人比得上,曹丕比曹操差很遠,曹叡比曹丕差得更遠。”
“蜀漢這邊掌權的諸葛亮,一直主張,吳蜀聯盟。”
“與此同時,東吳政權內部,江東化完成,陸遜是上遊統帥,顧雍是當朝丞相,什麽事都做完了,不但皇袍可以正穿,天下也可以瓜分了。”
“諸葛亮派蜀使到吳國後,孫權就跟他們商量,說咱把曹魏分了吧。”
“豫州,青州,徐州,幽州歸我們東吳。”
“充州,冀州,並州,涼州歸你們蜀漢。”
“當中還有個司州,咱一家一半。”
“這就是孫權的坐斷東南。”
畢竟這樣做實在是有失身份!
不進去反駁,好像對名望損失更大?
於是乎,他整個人在窗外急得是來回徘徊。
毛驤見狀也是不敢招惹,隻能默默地遠離這個是非之地,靜靜站在不遠處,當一個不會說話的石頭人。
然而,他那些皇孫們,聽到任以虛的講述後,卻是認可了這個排名。
秦始皇和李世民這幾個人,確實更優秀。
貌似,朱元璋很受傷。
問題倒是不在任以虛這個排名。
關鍵是乖孫朱雄英,竟然都不反駁的,難道自己這個皇爺爺,在孫子心裏,地位下降了?
當然,朱元璋也知道,以他目前的文治武功,確實排不上前三。
“先生。”這個時候,朱雄英忽然詢問任以虛。
朱元璋眼睛一亮,以為朱雄英會替他說話。
“先生,您還能講兩個三國演義故事嗎?”
然而下一刻,朱雄英就請求任以虛講一下三國。
他是真的喜歡三國演義。
“對啊!任先生快些說書吧!”
此言一出,眾皇孫也是連聲附和,他們顯然都愛上了任以虛說書,這種精彩節目確實少見!
可不能就這麽放過!
聞言,窗外的朱元璋更受傷了。
他幾乎聽到了自己心碎成裂片的聲音。
見狀,毛驤噤若寒蟬,一言不發。
“沒問題。”任以虛笑了笑。
畢竟欒彬在最開始說書的時候,很多話術和台詞,都是他親自教授調整的。
所以,現在對付這幫小皇孫也是得心應手。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稱帝,改元黃初,第二年四月,劉備稱帝,改元章武。”
“那這個時候,孫權也可以來啊,反正大漢沒了,曹丕也當皇帝了,劉備也當皇帝了嘛,大漢已經亡了啊,不是君就是臣嘛,不稱帝就隻有稱臣。”
“此刻有兩個皇帝了,向誰稱臣呢?”
“孫權的選擇是在劉備稱帝四個月後,向曹丕稱臣,接受曹丕的封號,封為吳王,這是他第一次,放棄了稱帝的機會。”
“任先生,孫權為什麽要放棄呢?”朱允炆出聲詢問道。
他覺得皇權若有機會掌握在手,那就要牢牢把控,絕對不給任何人可乘之機。
怎麽孫權有了這種機會,還會選擇放棄呢?
他有些搞不明白。
“很簡單啊。”
任以虛開口答道:“孫權他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總覺得自己危險,但這兩家,他又不能不翻臉,那怎麽辦呢?”
“他的辦法是又翻臉,又不翻到底,你去看一看,孫權跟曹丕翻臉了以後,改的那個年號叫什麽,黃武。”
“就是曹丕的黃初,加劉備的章武,在曹魏和蜀漢的年號,裏麵各取一個字,好玩不?”
“好玩!”
朱高煦也是沒想到孫權還有這般故事。
之前看曆史書都是走馬觀花。看個大概就行,沒想到這裏麵有這麽多的細節!
一個小小的年號,都能透視出這麽權力因素,還真是不簡單!
“有意思。”
朱允炆也是沉思了起來,原來還有這麽個細節,他之前真是沒有留意到。
見眾皇孫都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任以虛繼續說道:“由此我們就知道,孫權的道路是什麽樣子。”
“正因為沉得住氣,所以曹丕稱帝,孫權上表稱臣,劉備稱帝,孫權不為所動。”
“因為孫權知道,以當時孫氏集團,和他個人的能力,他需要韜光養晦。”
“當時魏蜀吳三足鼎立,曹魏對江東是虎視眈眈,蜀漢對江東也是不懷好意,光靠沉得住氣,孫權還做不到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除了沉得住氣,孫權還做到了什麽呢?”
“孫權前半生和劉備,原來是盟軍,盟友,親密無間,還把妹妹嫁給他,嫁了沒多久,就去打人家去了。”
“他和曹操本來翻了臉,在赤壁之戰拔出刀來,我與老賊勢不兩立,後來又通婚了。”
“他是聯劉又襲劉,降曹又背曹。”
皇孫們皺眉沉思,發現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頓時一個個感覺有幾分怪異。
這個孫權好像真是有點製衡的味道啊!
“孫權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
任以虛微微一笑,解說還在繼續:“曹操來勢洶洶的時候,他抵抗,赤壁之戰後,曹操攻勢銳減,他投降。”
“關羽在襄樊威震華夏時,他去偷襲,等到劉備兵敗夷陵,他派一個使節求和去了。”
“總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來一招,弄得曹劉兩方,暈頭轉向,不知道他要幹什麽?”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那個時候是曹劉兩家,都要忽悠,也都要變臉的時候,一家取一個字,叫做黃武。”
“現在叫黃龍了,意思很清楚,朕鯉魚已經跳了龍門,是真龍天子了。”
“請問,他為什麽又敢稱帝了呢?”
任以虛帶著疑問的目光看向眾皇孫,作為先生,自然要優先考慮學生的反饋。
就連窗外的朱元璋也陷入了思考。
這時候,朱雄英站起身回答道:“莫非是曹丕已經逝去的原因?”
他對曆史也是很有興趣的,因為不少當代的難事,都能在過往找到標準答案。
平常無事的時候,就很喜歡讀曆史書,任先生的問題,正好問在了他擅長的領域,所以一時間,也是鼓起勇氣作答。
“沒錯!”
任以虛點了點頭,露出了讚賞的目光:“曹丕這時候已經死了,孫權是不大看得起曹叡。”
“孫權有一個評價,曹操沒有人比得上,曹丕比曹操差很遠,曹叡比曹丕差得更遠。”
“蜀漢這邊掌權的諸葛亮,一直主張,吳蜀聯盟。”
“與此同時,東吳政權內部,江東化完成,陸遜是上遊統帥,顧雍是當朝丞相,什麽事都做完了,不但皇袍可以正穿,天下也可以瓜分了。”
“諸葛亮派蜀使到吳國後,孫權就跟他們商量,說咱把曹魏分了吧。”
“豫州,青州,徐州,幽州歸我們東吳。”
“充州,冀州,並州,涼州歸你們蜀漢。”
“當中還有個司州,咱一家一半。”
“這就是孫權的坐斷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