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精神煥發
四合院:我何雨柱,開局廚神 作者:用戶戶5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即,何雨柱腦海裏浮現出了未來五年的那一場巨大災難的情景。究其原因,既有自然災害,也有人為的災難。
然而,若能在災難來臨前有所準備,也許能夠拯救許多生命。
從這刻起,精心培育優質的稻米與麥類,並迅速將這些高產的糧食種子遍布全國,應該依然有時間。
這個念頭一出現,何雨柱頓時精神煥發,翻身下了床。整理好儀表,準備了早餐,並叫醒了還在睡夢中的雨水一起吃飯。
送雨水到了學校,何雨柱蹬著他那輛自行車趕往了軋鋼廠。
一靠近大門口,門衛顧老大爺搖晃著手中當天的報紙,笑眯眯地向何雨柱問候,“嘿,何先生,早!您的事跡又上了報,祝賀您,真是恭喜啊!”
接過報紙一瞥,何雨柱發現自己出現在了全國範圍發行的《工人日報》的封麵頭條。報道的是我國首個電冰箱成功麵世的消息,文章不僅占據了大量篇幅,而且還刊登了兩張圖片。
其中,一張是幾天前記者在軋鋼廠為冰箱研發團隊拍攝的集體照;另一張則顯示了廠領導與研發人員的合影。
何雨柱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這兩張圖片中的身影。
他輕輕掃了一眼內容後,微笑道:“取名確實不錯,紅星電冰箱這個名字太好了。這次我們紅星軋鋼廠可以出名了。”
顧老頭真心實意地說,“何先生,您真是太棒了。除了做菜拿手外,竟然還精通技術。能成為中國首台電冰箱研發小組成員之一,實在令人敬佩。”
作為工廠的老人,顧老頭自然是知道何雨柱的父親何大清的。隻是那位何大清雖然手藝出眾,但做人卻不大行,放棄了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轉而到外地幫人家寡婦家做事,讓人實在猜不透他心裏的想法。
“顧先生,您這話我實在不敢當。我也就隨隊伍混了一個位置,真沒做出多少貢獻。”“實際上,這個項目主要靠我們技術部門的努力。我隻是借機會多了一張認識的人脈而已。”說完,何雨柱便向顧老告別,跨上自行車進入了工廠。
安置好自行車,何雨柱走向了食堂的後廚。
剛進後廚,他就看到食堂的黃主任以及不常出現的王秘書長。
原來楊師傅、劉嵐等人已經早早地聚集於此,大家都在圍成一圈,聆聽王秘書朗讀有關首台國產電冰箱誕生的官方報道。
王秘書口齒伶俐,語氣生動,現場每個人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著他一字一句地讀著這份重要的報道。
當看到何雨柱的到來時,黃主任立即滿臉喜色地向他揮了揮手。
王秘書也注意到了何雨柱,微笑著向他點了點頭,隨即繼續完成餘下的朗讀。報道非常長,前後一共持續了大約五分鍾。
當報道全部結束後,人群激動地簇擁上來。“哈哈,小柱,這次又上了報紙了。”
“這不僅僅是咱們國內首個電器產品麵市的正式通知,而且一定會記入國家的曆史書冊中,你的事跡也必將隨之流傳,柱子,這一次你真的太牛了!”
“小柱啊,你是什麽時候開始研究起電器製造來了?居然混到了冰箱研發的團隊中去了。”
“說起來,如果沒有柱子提供的關鍵資料——那份伊萬諾夫贈送的手稿,我們的工廠恐怕也開發不出這麽先進的一款冰箱吧?”
“柱子,以後再有這種好事,一定要帶上兄弟們。”“也算上我一份。”
大家都圍在何雨柱身邊,嬉笑逗趣,開著何雨柱的玩笑。
鬧完之後,王秘書從口袋裏掏出一張條子遞給何雨柱。“何師傅,今天中午可辛苦你了。”
“廠裏領導安排了四桌宴請,不少其他廠的領導非要點名來參觀學習,怎麽也推不掉。”
“其實吧,我看他們說是來參觀咱們廠的第一台國產冰箱的,其實就是衝著你做的飯菜來的。”
王秘書把條子遞給何雨柱,笑著和他打趣。何雨柱一看,條子上的食材數量果然相當多。
以往廠領導偶爾有宴請,一般都是兩三桌頂多了,今天卻突然增加到了四桌,這可是破天荒的。
可以預見,何雨柱今天中午肯定要忙碌不堪。
不過沒關係,連那些傲慢的大鼻子都能被他征服,何況這些已經嚐過他手藝的回頭客呢?
王秘書跟何雨柱閑聊幾句後準備離開,何雨柱急忙追了上去。
“王秘書,等一下,找個地方說兩句。”“沒問題。”
兩人來到了後廚外。
何雨柱笑道:“王秘書,你人脈廣,能不能幫我搞些小麥種子和水稻種子?”
“你拿種子幹什麽?”王秘書疑惑地問。
“我最近看了一本關於糧食育種的書,突然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想自己試一試培育。”
何雨柱隨口編了個理由,但也顯得合情合理。王秘書聽了哈哈大笑。
“何師傅,你是廚房裏的專家,卻心係天下,行,要種子沒問題,你要多少?”
王秘書十分重視何雨柱這個朋友,朋友有事求他,他自然是盡力幫忙。“不用太多,小麥和水稻各一小把就夠了。”
何雨柱微笑著回答,心中暗想有個像王秘書這樣的朋友真是幸運,他認識的人多,上次堂哥的婚禮上,他還看到王秘書專門坐下來跟吳科長聊了會兒。
雖然不知道他們談了什麽,但從表情上看,王秘書顯然幫自己做了些什麽。這樣的朋友真是不可多得,何雨柱巴不得多交幾個這樣的朋友。
“你要多少?小麥和水稻各一小把?”
王秘書聞言大笑,笑得前俯後仰。
“王秘書,我沒開玩笑,就想自己試試種植,不想浪費太多的種子,你如果方便,每種各給我一小把就好。”
何雨柱認真地說道。
見何雨柱並非戲言,王秘書收斂了笑容,點頭答應。
“放心吧,沒問題。我還以為你要上百斤或者幾十斤呢?隻是一小把,簡單得很,過幾天我一定給你帶來。”
王秘書是一個爽快的人,當即應允。
16.9%17:26
“敬愛的全廠同事們,敬愛的全廠同事們,請注意,現在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要告訴大家:
《工人日報》今日刊載了我們工廠自主研製成功的首台國產冰箱的報道!這對國家工業進步而言,是個巨大喜訊!
這充分展示了我國在自主研發高科技產品方麵的實力與能力。為此,特向全廠通報表揚本廠技術部門——冰箱項目七人研發團隊。
這七位英雄的名字是:馬雷雷,周明全……何雨柱!
讓我們所有同事,用最熱烈的掌聲祝賀我們團隊的七位研發精英!”
一號車間、二號車間、技術科、後勤部……每個車間、每一個部門幾乎在同一時間響起了這激動人心的播報聲。
頓時,全體職工的熱情被點燃,掌聲震耳欲聾。
“真牛啊,竟然上《工人日報》,那是國內最廣發行的刊物!”
“這次咱們工廠可是出了大風頭,全國都知道了!”
“好啊!真是太棒了!”
“為我們的冰箱研發七人小組感到驕傲!”
“聽說馬雷雷技術非常棒,周明全也是高手,但是何雨柱到底是誰?該不會是食堂那位何師傅吧?”
“就是食堂的何雨柱師傅,據說他還提交了‘大鼻子’專家組領導的工作日記,並為首個國產冰箱的研發貢獻了許多重要的建議,幫助研究團隊解決了很多難題。”
“確實人不可小覷,海不可以鬥量,何師傅真的很厲害!”
“據說何師傅隻有十八歲,真是少年英才。”
“何師傅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各個車間、各單位、各個部門的人們紛紛談論著全廠的表彰大會。在食堂的後廚房,
何雨柱正在忙碌著,一手嫻熟地翻炒出一道道佳肴。當食堂內的播音連續播放三遍後,他才有機會稍微歇口氣。這時,劉嵐趕緊遞給何雨柱一瓶水。“謝謝你,劉嵐姐。”
接過茶缸,何雨柱一口氣喝下了半瓶。
雖已立秋,但秋老虎還在肆虐,天氣異常炎熱,廚房更是熾烤如炙。
何雨柱開始理解,為何師傅趙山河的大兒子大龍,如此不願意繼承父親的廚藝。
這種炎熱難耐、煙熏火烤的環境下,不僅要求技藝精湛,還需保持耐心和冷靜。
對於每位廚師而言,都是極大挑戰。
幸虧他曾使用過【增強型體質藥物】,否則在這種高溫中,恐怕早已無法忍受。
“雨柱,你聽到沒有?廣播正在為你們開發出首台國產冰箱而進行褒揚。”
劉嵐激動地對何雨柱說。
何雨柱拭去汗水,臉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點頭回應。
“聽說了,我隻是混在裏麵的,原先是冰箱設計小組的六人團隊,結果我一加入就變成七個人了。”
何雨柱笑笑,動作敏捷地翻炒著下一道菜。
劉嵐不怕爐火的熱量,湊過來笑道:“柱子,你除了太謙虛外,別的都好。要不是你把伊萬諾夫送的工作日記上交給廠裏,我們廠能造出第一台國產冰箱嗎?”
然而,若能在災難來臨前有所準備,也許能夠拯救許多生命。
從這刻起,精心培育優質的稻米與麥類,並迅速將這些高產的糧食種子遍布全國,應該依然有時間。
這個念頭一出現,何雨柱頓時精神煥發,翻身下了床。整理好儀表,準備了早餐,並叫醒了還在睡夢中的雨水一起吃飯。
送雨水到了學校,何雨柱蹬著他那輛自行車趕往了軋鋼廠。
一靠近大門口,門衛顧老大爺搖晃著手中當天的報紙,笑眯眯地向何雨柱問候,“嘿,何先生,早!您的事跡又上了報,祝賀您,真是恭喜啊!”
接過報紙一瞥,何雨柱發現自己出現在了全國範圍發行的《工人日報》的封麵頭條。報道的是我國首個電冰箱成功麵世的消息,文章不僅占據了大量篇幅,而且還刊登了兩張圖片。
其中,一張是幾天前記者在軋鋼廠為冰箱研發團隊拍攝的集體照;另一張則顯示了廠領導與研發人員的合影。
何雨柱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這兩張圖片中的身影。
他輕輕掃了一眼內容後,微笑道:“取名確實不錯,紅星電冰箱這個名字太好了。這次我們紅星軋鋼廠可以出名了。”
顧老頭真心實意地說,“何先生,您真是太棒了。除了做菜拿手外,竟然還精通技術。能成為中國首台電冰箱研發小組成員之一,實在令人敬佩。”
作為工廠的老人,顧老頭自然是知道何雨柱的父親何大清的。隻是那位何大清雖然手藝出眾,但做人卻不大行,放棄了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轉而到外地幫人家寡婦家做事,讓人實在猜不透他心裏的想法。
“顧先生,您這話我實在不敢當。我也就隨隊伍混了一個位置,真沒做出多少貢獻。”“實際上,這個項目主要靠我們技術部門的努力。我隻是借機會多了一張認識的人脈而已。”說完,何雨柱便向顧老告別,跨上自行車進入了工廠。
安置好自行車,何雨柱走向了食堂的後廚。
剛進後廚,他就看到食堂的黃主任以及不常出現的王秘書長。
原來楊師傅、劉嵐等人已經早早地聚集於此,大家都在圍成一圈,聆聽王秘書朗讀有關首台國產電冰箱誕生的官方報道。
王秘書口齒伶俐,語氣生動,現場每個人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著他一字一句地讀著這份重要的報道。
當看到何雨柱的到來時,黃主任立即滿臉喜色地向他揮了揮手。
王秘書也注意到了何雨柱,微笑著向他點了點頭,隨即繼續完成餘下的朗讀。報道非常長,前後一共持續了大約五分鍾。
當報道全部結束後,人群激動地簇擁上來。“哈哈,小柱,這次又上了報紙了。”
“這不僅僅是咱們國內首個電器產品麵市的正式通知,而且一定會記入國家的曆史書冊中,你的事跡也必將隨之流傳,柱子,這一次你真的太牛了!”
“小柱啊,你是什麽時候開始研究起電器製造來了?居然混到了冰箱研發的團隊中去了。”
“說起來,如果沒有柱子提供的關鍵資料——那份伊萬諾夫贈送的手稿,我們的工廠恐怕也開發不出這麽先進的一款冰箱吧?”
“柱子,以後再有這種好事,一定要帶上兄弟們。”“也算上我一份。”
大家都圍在何雨柱身邊,嬉笑逗趣,開著何雨柱的玩笑。
鬧完之後,王秘書從口袋裏掏出一張條子遞給何雨柱。“何師傅,今天中午可辛苦你了。”
“廠裏領導安排了四桌宴請,不少其他廠的領導非要點名來參觀學習,怎麽也推不掉。”
“其實吧,我看他們說是來參觀咱們廠的第一台國產冰箱的,其實就是衝著你做的飯菜來的。”
王秘書把條子遞給何雨柱,笑著和他打趣。何雨柱一看,條子上的食材數量果然相當多。
以往廠領導偶爾有宴請,一般都是兩三桌頂多了,今天卻突然增加到了四桌,這可是破天荒的。
可以預見,何雨柱今天中午肯定要忙碌不堪。
不過沒關係,連那些傲慢的大鼻子都能被他征服,何況這些已經嚐過他手藝的回頭客呢?
王秘書跟何雨柱閑聊幾句後準備離開,何雨柱急忙追了上去。
“王秘書,等一下,找個地方說兩句。”“沒問題。”
兩人來到了後廚外。
何雨柱笑道:“王秘書,你人脈廣,能不能幫我搞些小麥種子和水稻種子?”
“你拿種子幹什麽?”王秘書疑惑地問。
“我最近看了一本關於糧食育種的書,突然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想自己試一試培育。”
何雨柱隨口編了個理由,但也顯得合情合理。王秘書聽了哈哈大笑。
“何師傅,你是廚房裏的專家,卻心係天下,行,要種子沒問題,你要多少?”
王秘書十分重視何雨柱這個朋友,朋友有事求他,他自然是盡力幫忙。“不用太多,小麥和水稻各一小把就夠了。”
何雨柱微笑著回答,心中暗想有個像王秘書這樣的朋友真是幸運,他認識的人多,上次堂哥的婚禮上,他還看到王秘書專門坐下來跟吳科長聊了會兒。
雖然不知道他們談了什麽,但從表情上看,王秘書顯然幫自己做了些什麽。這樣的朋友真是不可多得,何雨柱巴不得多交幾個這樣的朋友。
“你要多少?小麥和水稻各一小把?”
王秘書聞言大笑,笑得前俯後仰。
“王秘書,我沒開玩笑,就想自己試試種植,不想浪費太多的種子,你如果方便,每種各給我一小把就好。”
何雨柱認真地說道。
見何雨柱並非戲言,王秘書收斂了笑容,點頭答應。
“放心吧,沒問題。我還以為你要上百斤或者幾十斤呢?隻是一小把,簡單得很,過幾天我一定給你帶來。”
王秘書是一個爽快的人,當即應允。
16.9%17:26
“敬愛的全廠同事們,敬愛的全廠同事們,請注意,現在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要告訴大家:
《工人日報》今日刊載了我們工廠自主研製成功的首台國產冰箱的報道!這對國家工業進步而言,是個巨大喜訊!
這充分展示了我國在自主研發高科技產品方麵的實力與能力。為此,特向全廠通報表揚本廠技術部門——冰箱項目七人研發團隊。
這七位英雄的名字是:馬雷雷,周明全……何雨柱!
讓我們所有同事,用最熱烈的掌聲祝賀我們團隊的七位研發精英!”
一號車間、二號車間、技術科、後勤部……每個車間、每一個部門幾乎在同一時間響起了這激動人心的播報聲。
頓時,全體職工的熱情被點燃,掌聲震耳欲聾。
“真牛啊,竟然上《工人日報》,那是國內最廣發行的刊物!”
“這次咱們工廠可是出了大風頭,全國都知道了!”
“好啊!真是太棒了!”
“為我們的冰箱研發七人小組感到驕傲!”
“聽說馬雷雷技術非常棒,周明全也是高手,但是何雨柱到底是誰?該不會是食堂那位何師傅吧?”
“就是食堂的何雨柱師傅,據說他還提交了‘大鼻子’專家組領導的工作日記,並為首個國產冰箱的研發貢獻了許多重要的建議,幫助研究團隊解決了很多難題。”
“確實人不可小覷,海不可以鬥量,何師傅真的很厲害!”
“據說何師傅隻有十八歲,真是少年英才。”
“何師傅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各個車間、各單位、各個部門的人們紛紛談論著全廠的表彰大會。在食堂的後廚房,
何雨柱正在忙碌著,一手嫻熟地翻炒出一道道佳肴。當食堂內的播音連續播放三遍後,他才有機會稍微歇口氣。這時,劉嵐趕緊遞給何雨柱一瓶水。“謝謝你,劉嵐姐。”
接過茶缸,何雨柱一口氣喝下了半瓶。
雖已立秋,但秋老虎還在肆虐,天氣異常炎熱,廚房更是熾烤如炙。
何雨柱開始理解,為何師傅趙山河的大兒子大龍,如此不願意繼承父親的廚藝。
這種炎熱難耐、煙熏火烤的環境下,不僅要求技藝精湛,還需保持耐心和冷靜。
對於每位廚師而言,都是極大挑戰。
幸虧他曾使用過【增強型體質藥物】,否則在這種高溫中,恐怕早已無法忍受。
“雨柱,你聽到沒有?廣播正在為你們開發出首台國產冰箱而進行褒揚。”
劉嵐激動地對何雨柱說。
何雨柱拭去汗水,臉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點頭回應。
“聽說了,我隻是混在裏麵的,原先是冰箱設計小組的六人團隊,結果我一加入就變成七個人了。”
何雨柱笑笑,動作敏捷地翻炒著下一道菜。
劉嵐不怕爐火的熱量,湊過來笑道:“柱子,你除了太謙虛外,別的都好。要不是你把伊萬諾夫送的工作日記上交給廠裏,我們廠能造出第一台國產冰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