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科幻”的物理學
我一心科研,你卻想騙我談戀愛? 作者:鹹魚2號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號,實驗正式開始。
13年開始,cms基本處於長時間關機狀態,算是處於“鞏固”時期,研究人員對加速器元件進行了維護,以幫助它在2015年重啟時能夠以更高的能量運行。
事實證明這的確有效果。
這次重啟之後,它的運行能量比之前提升了將近一倍,可以讓兩個質子束以13tev(萬億電子伏特)的能量對撞。
cms和as都在實驗,通過聯合測量來驗證和補充彼此的實驗結果。
其實,對於許青舟他們而言,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接收檢測數據,再進行相應的分析。
夏國組負責提供方案,lhc的工作人員操作儀器,美國組在一旁輔助。
競爭歸競爭,可合作的時候,兩個小組的相處還是很融洽的。
會議室,楊院士和貝克教授兩個人笑著走進來,低聲說著。
坐下,貝克教授望了一眼角落裏正低頭計算的許青舟,感慨道:“楊院士,你們的隊伍中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年輕人。”
楊院士笑著點頭:“是的,他的表現讓人驚歎,未來,物理學界肯定會有他一席之地。”
“我很認同。”
貝克教授又看了一眼許青舟方向,目光沉了沉,收回視線,“楊院士,該你講話了。”
楊院士臉上帶著笑意,微微點頭,已經把老對手看穿了,這個老家夥,是在想著怎麽挖人是吧。
會議室中,楊院士開始分配任務。
許青舟被分到了數據處理組,跟楊院士一起負責利用探測器收集的數據,通過算法重建碰撞事件中的粒子徑跡和能量分布,還得抑製來自其他過程的背景噪聲和本底的貢獻。
楊院士說:“數據量很龐大,還需要一個人手,貝克教授,你來推薦吧。”
米婭主動請纓:“貝克教授,我來吧。”
貝克教授笑著點頭。
“好,這部分內容我們四個人處理。”楊院士點點頭,據他所知,美國組方案的數據處理就是眼前這個女孩做的,能力非常出眾。
米婭對著許青舟微微點頭。
許青舟淡淡笑著,點頭回應,心中卻留了個心眼,這個女人,來者不善啊。
楊院士和貝克教授又給其他人安排工作,事件重建與光子識別,雙光子候選事件選擇,不變質量譜分析等等。
一個小組大致在3至5人。
開工作會,有10分鍾休息時間。
張長青麵色古怪,低聲和許青舟說道:“師弟,我怎麽覺得米婭對你有點不一樣?”
“錯覺。”許青舟心說對方都已經想去父留子了,能一樣嗎。
“是嗎?”
張長青搖搖頭,也不再多想,“師弟,第一次參與高能物理實驗,見到這些儀器,有沒有什麽感想。”
“還是有,人類的造物能力很偉大。”許青舟說。
張長青微微點頭,“咱們夏國的對撞機也已經提上日程。不過,在高能物理方麵,夏國還有很長的路走,缺乏這方麵的人才,基礎薄弱太難了。”
“總會強起來的。”許青舟笑著。
“我也相信。”
正式啟動實驗,許青舟他們反而沒有那麽忙,每天就是記錄數據,按照方案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對觸發後的事例進行光子鑒別,確保記錄的兩個高能量信號確實是光子而非其他粒子。
接著,通過精確的本底模擬和數據分析技術來實現背景抑製。
許青舟很忙,實驗室,食堂,酒店,完全三點一線,但卻相當有幹勁兒。
讓各種粒子幾乎以光速實現正麵撞擊,創造出數以億次的“宇宙大爆炸”場景,其實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除了粒子,還有暗物質和超對稱性。
聽起來非常科幻,但這些目前都已經成為新物理學的主要概念。轉眼,兩周時間過去。
進入9月,許青舟三點一線的生活,宋瑤也和丁佳慧他們一路,返回京都,已經開學上課。
京大,教室裏。
章瓊皺著眉,正在看可以申報的項目,有些苦惱地歎了口氣,轉頭問正在看書的宋瑤:“小瑤,你有沒有自己創個項目的打算?”
有的話她可以一起,幫著打打雜也好。
到了大二,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大家都會開始選擇進行實操,即自己搗鼓一個項目或者跟老師的項目。
宋瑤停筆,搖了搖頭,“昨天李教授打電話過來,我已經答應加入她那邊的課題了。”
“李岱月教授?!”章瓊驚呼。
藤小娟和鍾若彤也看過來,有些吃驚。
宋瑤點點頭,臉上沒什麽表情,保持著自己高冷女生的形象。
“那可是國家級的課題!”
章瓊有點小羨慕,“還是她親自打電話過來.人與人的悲歡果然不一樣。”
鍾若彤回憶了一下,說:“李教授一直都挺看好小瑤的,上次不還問小瑤想不想報她的研究生嘛。”
“李教授啊.一想到李教授的死亡凝視,我就渾身直起雞皮疙瘩。”藤小娟摸了摸胳膊。
“我也是,李教授的宏觀經濟學,掛了18個人。”
“恐怖.”
章瓊看了看身旁低頭看書的女生,心中感慨,小瑤才是最卷的那個。
但她仔細想想,又覺得很合理。
雙強cp,當然得兩個都強啦。
上午11點,經濟學院3樓。
宋瑤去的時候,辦公室就李岱月教授一個人。
怪不得小瓊她們這麽怕。
電腦前,四十左右的中年女人不苟言笑,臉上沒什麽表情,目光緊緊盯著電腦,就連眼角的魚尾紋都充滿威嚴。
咚~咚~
宋瑤敲了敲門。
“進。”
望著進來的女生,李教授臉上的冰冷消散了一點。
“小宋,坐。”
“李教授好。”
宋瑤問好,坐下過後,說道:“您發給我的資料,已經看完了,這是分析報告。”
李岱月主持的課題叫“互聯網金融對夏國產業機構審計的影響”,來自夏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李岱月接過宋瑤手中的u盤,點開文件。
三天前給宋瑤資料的時候,她還特意留了兩道題,數據驅動和風險評估方麵的。
半響,李岱月滿意地點點頭,兩道題都答得很完美,過程簡潔,邏輯和條理清晰。
“嗯,非常不錯,比研究生答得都好。不過,科室裏就你一個本科生,不會有壓力吧?”
宋瑤搖頭,說道:“相反,還挺期待的。”
李岱月對宋瑤越發讚賞,這個丫頭的天賦和秉性都是上上之選,不像現在那些小女生,就知道情情愛愛,沒有就不能活一樣。
她早就有收徒的心,打算提前讓宋瑤來鍛煉一下,當作接班人來培養。
(本章完)
13年開始,cms基本處於長時間關機狀態,算是處於“鞏固”時期,研究人員對加速器元件進行了維護,以幫助它在2015年重啟時能夠以更高的能量運行。
事實證明這的確有效果。
這次重啟之後,它的運行能量比之前提升了將近一倍,可以讓兩個質子束以13tev(萬億電子伏特)的能量對撞。
cms和as都在實驗,通過聯合測量來驗證和補充彼此的實驗結果。
其實,對於許青舟他們而言,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接收檢測數據,再進行相應的分析。
夏國組負責提供方案,lhc的工作人員操作儀器,美國組在一旁輔助。
競爭歸競爭,可合作的時候,兩個小組的相處還是很融洽的。
會議室,楊院士和貝克教授兩個人笑著走進來,低聲說著。
坐下,貝克教授望了一眼角落裏正低頭計算的許青舟,感慨道:“楊院士,你們的隊伍中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年輕人。”
楊院士笑著點頭:“是的,他的表現讓人驚歎,未來,物理學界肯定會有他一席之地。”
“我很認同。”
貝克教授又看了一眼許青舟方向,目光沉了沉,收回視線,“楊院士,該你講話了。”
楊院士臉上帶著笑意,微微點頭,已經把老對手看穿了,這個老家夥,是在想著怎麽挖人是吧。
會議室中,楊院士開始分配任務。
許青舟被分到了數據處理組,跟楊院士一起負責利用探測器收集的數據,通過算法重建碰撞事件中的粒子徑跡和能量分布,還得抑製來自其他過程的背景噪聲和本底的貢獻。
楊院士說:“數據量很龐大,還需要一個人手,貝克教授,你來推薦吧。”
米婭主動請纓:“貝克教授,我來吧。”
貝克教授笑著點頭。
“好,這部分內容我們四個人處理。”楊院士點點頭,據他所知,美國組方案的數據處理就是眼前這個女孩做的,能力非常出眾。
米婭對著許青舟微微點頭。
許青舟淡淡笑著,點頭回應,心中卻留了個心眼,這個女人,來者不善啊。
楊院士和貝克教授又給其他人安排工作,事件重建與光子識別,雙光子候選事件選擇,不變質量譜分析等等。
一個小組大致在3至5人。
開工作會,有10分鍾休息時間。
張長青麵色古怪,低聲和許青舟說道:“師弟,我怎麽覺得米婭對你有點不一樣?”
“錯覺。”許青舟心說對方都已經想去父留子了,能一樣嗎。
“是嗎?”
張長青搖搖頭,也不再多想,“師弟,第一次參與高能物理實驗,見到這些儀器,有沒有什麽感想。”
“還是有,人類的造物能力很偉大。”許青舟說。
張長青微微點頭,“咱們夏國的對撞機也已經提上日程。不過,在高能物理方麵,夏國還有很長的路走,缺乏這方麵的人才,基礎薄弱太難了。”
“總會強起來的。”許青舟笑著。
“我也相信。”
正式啟動實驗,許青舟他們反而沒有那麽忙,每天就是記錄數據,按照方案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對觸發後的事例進行光子鑒別,確保記錄的兩個高能量信號確實是光子而非其他粒子。
接著,通過精確的本底模擬和數據分析技術來實現背景抑製。
許青舟很忙,實驗室,食堂,酒店,完全三點一線,但卻相當有幹勁兒。
讓各種粒子幾乎以光速實現正麵撞擊,創造出數以億次的“宇宙大爆炸”場景,其實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除了粒子,還有暗物質和超對稱性。
聽起來非常科幻,但這些目前都已經成為新物理學的主要概念。轉眼,兩周時間過去。
進入9月,許青舟三點一線的生活,宋瑤也和丁佳慧他們一路,返回京都,已經開學上課。
京大,教室裏。
章瓊皺著眉,正在看可以申報的項目,有些苦惱地歎了口氣,轉頭問正在看書的宋瑤:“小瑤,你有沒有自己創個項目的打算?”
有的話她可以一起,幫著打打雜也好。
到了大二,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大家都會開始選擇進行實操,即自己搗鼓一個項目或者跟老師的項目。
宋瑤停筆,搖了搖頭,“昨天李教授打電話過來,我已經答應加入她那邊的課題了。”
“李岱月教授?!”章瓊驚呼。
藤小娟和鍾若彤也看過來,有些吃驚。
宋瑤點點頭,臉上沒什麽表情,保持著自己高冷女生的形象。
“那可是國家級的課題!”
章瓊有點小羨慕,“還是她親自打電話過來.人與人的悲歡果然不一樣。”
鍾若彤回憶了一下,說:“李教授一直都挺看好小瑤的,上次不還問小瑤想不想報她的研究生嘛。”
“李教授啊.一想到李教授的死亡凝視,我就渾身直起雞皮疙瘩。”藤小娟摸了摸胳膊。
“我也是,李教授的宏觀經濟學,掛了18個人。”
“恐怖.”
章瓊看了看身旁低頭看書的女生,心中感慨,小瑤才是最卷的那個。
但她仔細想想,又覺得很合理。
雙強cp,當然得兩個都強啦。
上午11點,經濟學院3樓。
宋瑤去的時候,辦公室就李岱月教授一個人。
怪不得小瓊她們這麽怕。
電腦前,四十左右的中年女人不苟言笑,臉上沒什麽表情,目光緊緊盯著電腦,就連眼角的魚尾紋都充滿威嚴。
咚~咚~
宋瑤敲了敲門。
“進。”
望著進來的女生,李教授臉上的冰冷消散了一點。
“小宋,坐。”
“李教授好。”
宋瑤問好,坐下過後,說道:“您發給我的資料,已經看完了,這是分析報告。”
李岱月主持的課題叫“互聯網金融對夏國產業機構審計的影響”,來自夏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李岱月接過宋瑤手中的u盤,點開文件。
三天前給宋瑤資料的時候,她還特意留了兩道題,數據驅動和風險評估方麵的。
半響,李岱月滿意地點點頭,兩道題都答得很完美,過程簡潔,邏輯和條理清晰。
“嗯,非常不錯,比研究生答得都好。不過,科室裏就你一個本科生,不會有壓力吧?”
宋瑤搖頭,說道:“相反,還挺期待的。”
李岱月對宋瑤越發讚賞,這個丫頭的天賦和秉性都是上上之選,不像現在那些小女生,就知道情情愛愛,沒有就不能活一樣。
她早就有收徒的心,打算提前讓宋瑤來鍛煉一下,當作接班人來培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