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範縝作神滅論以辟浮屠,竟陵王子良餌之以中書郎,使廢其論,縝不屑賣論以取官,可謂偉矣。雖然,其立言之不審,求以規正子良而折浮屠之邪妄,難矣。
子良,翩翩之紈袴耳,俯而自視,非其祖父乘時而竊天位,則參佐之才而已;而爵王侯、位三公,驚喜而不知所從來,雖欲不疑為夙世之福出而不可得,而縝惡能以寥闊之論破之?夫縝“樹花齊發”之論,卑陋已甚,而不自知其卑陋也。
子良乘篡逆之餘潤而位王侯,見為茵褥而實糞溷;縝修文行而為士流,茵褥之資也,而自以為糞溷。以富貴貧賤而判清濁,則已與子良驚寵辱而失據者,同其情矣,而惡足以破之?
夫以福報誘崇奉學佛之徒,黠者且輕之矣;謂形滅而神不滅,學佛之徒,慧者亦謂為常見而非之矣。無見於道,而但執其緒論以折之,此以無製之孤軍撩蜂屯之寇盜,未有不衄者也。
子良奚以知神之不滅哉?謂之不滅,遂有說焉以成乎其不滅。縝又奚以知神之必滅哉?謂之滅,遂有說焉以成乎其滅。非有得於性命之原而體人道之極,知則果知,行則果行,揭日月而無隱者,詎足以及此?
浮遊之論,一彼一此,與於不仁之甚,而君子之道乃以充塞於天下。後之儒者之於浮屠也,或惑之,或闢之,兩皆無據,而辟之者化為惑也不鮮。韓愈氏不能保其正,豈縝之所克任哉?
夫其辨焉而不勝,爭焉而反屈者,固有其本矣。範縝以貧賤為糞溷,韓愈以送窮為悲歎,小人喻利之心,不足以喻義,而惡能立義?浮屠之慧者,且目笑而賤之。允矣,無製之孤軍必為寇盜禽也。
二
官無常祿,贓則坐死,日殺人而貪彌甚;有常祿矣,贓乃坐死,可無辭於枉矣,乃抑日殺人而貪尤彌甚。老氏曰:“民不畏死,柰何以死威之!”誠哉是言也。拓拔氏之未班祿也,枉法十疋、義贓二十疋、坐死;其既班祿也,義贓一疋、枉法無多少、皆死;徒為殘虐之令而已。
夫吏豈能無義贓一疋者乎?非於陵仲子之徒,大賢以下,未有免焉者也。人皆遊於羿之彀中,則將詭遁於法,而上下相蒙以幸免。其不免者,則無交於權貴者也,有忤於上官者也,繩奸胥之過、拂猾民之欲者也。
狎奸胥,縱奸民,媚上官,事權貴,則枉法千疋而免矣。反是,不患其無義贓一疋之可搜摘者也。
於是乎日殺人而貪彌甚。不知治道,而刻覈以任法,其弊必若此而不爽。故拓拔令群臣自審不勝貪心者辭位,而慕容契曰:“小人之心無常,帝王之法有常。以無常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從退黜。”
蓋以言乎常法之設,徒使人人自危,而人人可以兔脫,其意深矣!宏不悟焉,死者積而貪不懲。豈但下之流風不可止哉?以殺之者導之也。
三
拓拔氏之禁讖緯凡再矣,至太和九年詔焚之,留者以大辟論。蓋邪說乘一時之淫氣,氾濫既極,必且消亡,此其時也。
於是並委巷卜筮非經典所載而禁之,卓哉!為此議者,其以迪民於正而使審於吉凶也。禮於卜筮者問之曰:“義與?誌與?義則可問,誌則否。”又曰:“假於時日卜筮以疑眾,殺。”蓋卜筮者,君子之事,非小人之事,委巷之所不得與也。
君子之於卜筮,兩疑於義而未決於所信,問焉而以履信;事逆於誌,己逆於物,未能順也,問焉而以思順。得信而履,思效於順,則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若此者,豈委巷小人所知,亦豈委巷小人所務知者哉?其當嚴刑以禁之也,非但奸宄之妄興以消其萌也,即生人之日用,亦不可以此亂之也。
死生,人道之大者也。仰而父母,俯而妻子,病而不忍其死,則調持之已耳。乃從而卜筮之,其凶也,將遂置之而廢藥食邪?其吉也,將遂慰焉而疏侍省邪?
委巷之人,以此而妨孝慈以致之死,追悔弗及矣。婚姻,人道之大者也。族類必辨,年齒必當,才質必堪,審酌之已耳。乃從而卜筮之,其吉也,雖匪類而與合邪?其凶也,雖佳偶而與離邪?
委巷之人,其以此亂配偶而或致獄訟,追悔弗及矣。抑如寇至而避之,不容已者也。避之必以其時,而不可待;避之必於其地,而不可迷;深思而謀之,有識者雖不免焉,鮮矣。
乃從而卜筮之,其吉也,時地兩失,必趨於陷阱邪?其凶也,時地兩得,必背其坦途邪?委巷之人,以此而蹈凶危,追悔弗及矣。
繇此言之,委巷之有卜筮,豈但納天下於邪乎!抑且陷民於凶危咎悔之塗。而愚民無識,方且走之如騖。王者安全天下而迪之以貞,故王製以為非殺莫能禁也。
且委巷卜筮之術背於經典者,於古不知何若,而以今例之,則先天序位也,世應遊魂也,竊卦氣於陳搏也,師納甲於魏伯陽也,參六神生克神煞於星家之瑣說與巫覡之妖術也。自焦、京以來,其誣久矣。
沿流不止,為君子儒者,不能自拔流俗之中以守先王之道,亦且信其妄而隮之羲、文、周、孔之閑、蕪其微言,叛其大義,徒以惑民而導之於險阻。
嗚呼!拓拔氏夷也,而知禁之;為君子儒者,文之以淫辭,而尊之為天人之至教,不謂之異端也,奚可哉?程子鄙康節之術而不屑學,康節之術,委巷之師也。
四
拓拔氏太和九年,從李衝之請,五家立鄰長,五鄰立裏長,五裏立黨長,此裏長之名所自昉也。衝蓋師周禮之遺製而設焉。
乃以周製考之,王畿為方千裏,為田九萬萬畝,以古畝百步今畝二百四十步約之,為田三萬七千萬有奇,以今起科之中製準之,為糧大約二百二十萬石,視今吳縣、長洲二邑之賦而不足,則其為地也狹,為民也寡矣。
周之侯國千八百,視今州縣之數而尤儉也。以甚狹之地,任甚寡之民,區別而屑分之也易。且諸侯製賦治民之法,固有不用周製者,如齊之軌裏,楚之牧隰,不能強天下以同也。
以治眾大之法治寡小,則疏而不理;以治寡小之法治眾大,則瀆而不行。故周禮之製,行之一邑而效,行之天下而未必效者多矣。
三長之立,李衝非求以靖民,以覈民之隱冒爾。拓拔氏之初製,三五十家而製一宗主,始為一戶,略矣,於是而多隱冒。衝立繁密之法,使民無所藏隱,是數罟以盡魚之術,商鞅之所以彊秦而塗炭其民者也。
且夫一切之法不可齊天下,雖聖人複起,不能易吾說也。地有肥瘠,民有淳頑,而為之長者亦異矣。
民疲而瘠,則五家之累耑於一家;民悍而頑,則是五家而置一豺虎以臨之也。且所責於三長者,獨以課覈賦役與?抑以兼司其訟獄禁製也?
兼司禁製,則弱肉強食,相迫而無窮;獨任賦役,則李代桃僵,交傾而不給。黠者因公私斂,拙者奔走不遑,民之困於斯極矣。非商鞅其孰忍為此哉?
夫民無長,則不可也,隱冒無稽,而非違莫詰也。乃法不可不簡,而任之也不可不輕,此王道之所以易易也。
然則三五十家而立宗主,未嚐不為已密,而五家櫛比以立長,其禍豈有涯乎?
民不可無長,而置長也有道;酌古今之變,參事會之宜,簡其數而網不密,遞相代而互相製,則疲羸者不困,而強豪者不橫。若李衝之法,免其賦役,三載無過,則升為黨長,複其三夫,吾知奸民之恣肆無已矣。
要而論之,天下之大,田賦之多,人民之眾,固不可以一切之法治之也。有王者起,酌腹裏邊方、山澤肥瘠、民人眾寡、風俗淳頑,因其故俗之便,使民自陳之,邑之賢士大夫酌之,良有司裁之,公卿決之,天子製之,可以行之數百年而不敝。而不可合南北、齊山澤、均剛柔、一利鈍,一概強天下以同而自謂均平。蓋一切之法者,大利於此,則大害於彼者也。如之何其可行也!
五
齊以民閑穀帛至賤,而官出錢糴買之,亦權宜之法,可以救偏者也。民之所為務本業以生,積勤苦以獲,為生理之必需,佐天子以守邦者,莫大乎穀帛。
農夫終歲以耕,紅女終宵而紡,偏四海,曆萬年,唯此之是營也。然而婚葬之用,醫藥之需,鹽之資,親故鄉鄰之相為醻酢,多有非穀帛之可孤行,必需金錢以濟者。
乃握粟抱布,罄經年之精髓適市,而奸商雜技揮斥之如土芥;故菽粟如水火,而天下之不仁益甚。孟子之言,目擊齊、梁之餓莩充塗、仇殺相仍者言也,非通論也。
乃當其貴,不能使賤,上禁之弗貴,而積粟者閉糴,則愈騰其貴;當其賤,不能使貴,上禁之勿賤,而懷金者不讎,則愈益其賤;故上之禁之,不如其勿禁也。
無已,賤則官糴買之,而貴官糶賣之,此“常平”之法也。而猶未盡也。官糴官買,何必凶年而糶賣乎?
以餉兵而供國用,蠲民本色之征,而折金錢以抵穀帛之賦,則富室自開廩發笥以斂金錢,而價自平矣。故曰:權宜之法,可以救偏者也。
乃若王者之節宣也有道,則亦何至穀帛之視土芥哉!金錢不斂於上而散布民閑,技巧不淫於市而遊民急須衣食,年雖豐,桑蠶雖盛,金錢賤而自為流通,亦何待官之耀買,而後使農夫紅女之不困邪?故粟生金死而後民興於仁。菽粟如水火,何如金錢之如瓦礫哉!
六
拓拔宏詔群臣言事,李彪所言,幾於治道,君子所必取焉。其善之尤者,曰:“父兄係獄,子弟無慘容,子弟被刑,父兄無媿色,宴安自若,衣冠不變,骨肉之恩,豈當如此?父兄有罪,宜令子弟肉袒詣闕請罪;子弟有坐,宜令父兄露板引咎,乞解所司。”
以扶人倫於已墜,動天性於已亡,不已至乎!夫父兄之引咎,子弟之請罪,文也;若其孝慈惻怛之存亡,未可知也。役於其文,亦惡足貴乎?而非然也。
天下騖於文,則反之於質以去其偽;天下喪其質,則導之於文以動其心。故質以節文,為欲為君子者言也;文以存質,所以閔質之亡而使質可立也。
天下之無道也,質固澆矣,而猶有存焉者,動止色笑之閑,對人而生其媿怍。不知道者曰:“忠孝慈友之淺深厚薄,稱其質而出之,而何以文為?”
則坦然行於忻戚之便安,而後其質永喪而無餘。今且使父兄被罪者肉袒於闕,子弟坐刑者退省於官,則雖不肖者,亦願其父兄子弟之免,而己可以即安。
此情一動,而天性之孝慈,相引而出,小人之惡斂,而君子之誌舒,此非救衰薄、挽殘忍之上術與?
近世有南昌熊文舉者,為吏部郎,其父受賕於家,貽書文舉,為人求官,邏者得之,其父逮問遣戍,而文舉以不與知匄免,涖事如故,漸以遷官,未三年而天下遂淪。悲哉!三綱絕,人道蔑,豈徒一家之有餘殃哉!
七
正統之論,始於五德。五德者,鄒衍之邪說,以惑天下,而誣古帝王以征之,秦、漢因而襲之,大抵皆方士之言,非君子之所齒也。漢以下,其說雖未之能絕,而爭辨五德者鮮;唯正統則聚訟而不息。
拓拔宏欲自躋於帝王之列,而高閭欲承苻秦之火德,李彪欲承晉之水德;勿論劉、石、慕容、苻氏不可以德言,司馬氏狐媚以篡,而何德之稱焉?
夏尚玄,殷尚白,周尚赤,見於禮文者較然。如衍之說,玄為水,白為金,赤為火,於相生相勝,豈有常法哉?天下之勢,一離一合,一治一亂而已。
離而合之,合者不繼離也;亂而治之,治者不繼亂也。明於治亂合離之各有時,則奚有於五德之相禪,而取必於一統之相承哉!
夫上世不可考矣。三代而下,吾知秦、隋之亂,漢、唐之治而已;吾知六代、五季之離,唐、宋之合而已。治亂合離者,天也;合而治之者,人也。
舍人而窺天,舍君天下之道而論一姓之興亡,於是而有正閨之辨,但以混一者為主。故宋濂作史,以元為正,而亂大防,皆可托也。夫漢亡於獻帝,唐亡於哀帝,明矣。
延旁出之孤緒,以蜀漢係漢,黜魏、吳而使晉承之,猶之可也。然晉之篡立,又奚愈於魏、吳,而可繼漢邪?蕭詧召夷以滅宗國,竊據彈丸,而欲存之為梁統;蕭衍之逆,且無以愈於陳霸先,而況於詧?
李存勗朱邪之部落,李昪不知誰氏之子,必欲伸其冒姓之妄於諸國之上,以嗣唐統而授之宋,則劉淵可以繼漢,韓山童可以繼宋乎?近世有李槃者雲然。
一合而一離,一治而一亂,於此可以知天道焉,於此可以知人治焉。過此而曰五德,曰正統,嚚訟於廷,舞文以相炫,亦奚用此嘵嘵者為!
八
篡逆之臣不足誅,君子所惡者,進逆臣而授以篡弑之資者也。夫唯曹操、劉裕,自以其能迫奪其君,操不待荀彧之予以柄,而劉穆之、傅亮因裕以取富貴,非裕所藉以興也。
司馬懿之逆,劉放、孫資進而授之也,放、資之罪無所逭矣;然放、資固天下之險人也,亦無足誅也。蕭道成之逆誰授之?劉秉也。蕭鸞之逆誰授之?蕭子良也。
夫秉之忠,子良之賢,其於放、資,薰蕕迥別矣;而優柔恇怯,修禮讓之虛文以成實禍,於是而後為君子之所甚惡,以二子者可以當君子之惡者也。
金日磾之讓霍光也,曰:“臣胡人,且使匈奴輕漢。”自揣審,知光深,而為國亦至矣。然終日磾之世,霍光不敢受封,上官桀不敢肆誌,則日磾固毅然以社稷為己任,而特避其名耳。
秉以宋之宗室,子良以齊之懿親,受托孤之重,分位可以製百官,品望可以服天下,忠忱可以告君父;而迂回退異,知奸賊之叵測,而賓賓然修禮讓之文,宗社之任在躬,憺忘而不恤。豈徒其果斷之不足哉?蓋亦忠誠之未篤也。是以君子惡之也。
易曰:“謙,德之柄也。”君子以謙為柄,而銷天下之競,豈失其柄以為謙,而召奸究以得誌乎?秉終受刃,而子良鬱鬱以亡,亦自悔之弗及矣。更稱“子良仁厚,不樂世務,故以輔政推鸞”。誠不樂世務也,山之椒,水之湄,獨寐窹歌,胡為乎立百僚之上而不早退也?
範縝作神滅論以辟浮屠,竟陵王子良餌之以中書郎,使廢其論,縝不屑賣論以取官,可謂偉矣。雖然,其立言之不審,求以規正子良而折浮屠之邪妄,難矣。
子良,翩翩之紈袴耳,俯而自視,非其祖父乘時而竊天位,則參佐之才而已;而爵王侯、位三公,驚喜而不知所從來,雖欲不疑為夙世之福出而不可得,而縝惡能以寥闊之論破之?夫縝“樹花齊發”之論,卑陋已甚,而不自知其卑陋也。
子良乘篡逆之餘潤而位王侯,見為茵褥而實糞溷;縝修文行而為士流,茵褥之資也,而自以為糞溷。以富貴貧賤而判清濁,則已與子良驚寵辱而失據者,同其情矣,而惡足以破之?
夫以福報誘崇奉學佛之徒,黠者且輕之矣;謂形滅而神不滅,學佛之徒,慧者亦謂為常見而非之矣。無見於道,而但執其緒論以折之,此以無製之孤軍撩蜂屯之寇盜,未有不衄者也。
子良奚以知神之不滅哉?謂之不滅,遂有說焉以成乎其不滅。縝又奚以知神之必滅哉?謂之滅,遂有說焉以成乎其滅。非有得於性命之原而體人道之極,知則果知,行則果行,揭日月而無隱者,詎足以及此?
浮遊之論,一彼一此,與於不仁之甚,而君子之道乃以充塞於天下。後之儒者之於浮屠也,或惑之,或闢之,兩皆無據,而辟之者化為惑也不鮮。韓愈氏不能保其正,豈縝之所克任哉?
夫其辨焉而不勝,爭焉而反屈者,固有其本矣。範縝以貧賤為糞溷,韓愈以送窮為悲歎,小人喻利之心,不足以喻義,而惡能立義?浮屠之慧者,且目笑而賤之。允矣,無製之孤軍必為寇盜禽也。
二
官無常祿,贓則坐死,日殺人而貪彌甚;有常祿矣,贓乃坐死,可無辭於枉矣,乃抑日殺人而貪尤彌甚。老氏曰:“民不畏死,柰何以死威之!”誠哉是言也。拓拔氏之未班祿也,枉法十疋、義贓二十疋、坐死;其既班祿也,義贓一疋、枉法無多少、皆死;徒為殘虐之令而已。
夫吏豈能無義贓一疋者乎?非於陵仲子之徒,大賢以下,未有免焉者也。人皆遊於羿之彀中,則將詭遁於法,而上下相蒙以幸免。其不免者,則無交於權貴者也,有忤於上官者也,繩奸胥之過、拂猾民之欲者也。
狎奸胥,縱奸民,媚上官,事權貴,則枉法千疋而免矣。反是,不患其無義贓一疋之可搜摘者也。
於是乎日殺人而貪彌甚。不知治道,而刻覈以任法,其弊必若此而不爽。故拓拔令群臣自審不勝貪心者辭位,而慕容契曰:“小人之心無常,帝王之法有常。以無常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從退黜。”
蓋以言乎常法之設,徒使人人自危,而人人可以兔脫,其意深矣!宏不悟焉,死者積而貪不懲。豈但下之流風不可止哉?以殺之者導之也。
三
拓拔氏之禁讖緯凡再矣,至太和九年詔焚之,留者以大辟論。蓋邪說乘一時之淫氣,氾濫既極,必且消亡,此其時也。
於是並委巷卜筮非經典所載而禁之,卓哉!為此議者,其以迪民於正而使審於吉凶也。禮於卜筮者問之曰:“義與?誌與?義則可問,誌則否。”又曰:“假於時日卜筮以疑眾,殺。”蓋卜筮者,君子之事,非小人之事,委巷之所不得與也。
君子之於卜筮,兩疑於義而未決於所信,問焉而以履信;事逆於誌,己逆於物,未能順也,問焉而以思順。得信而履,思效於順,則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若此者,豈委巷小人所知,亦豈委巷小人所務知者哉?其當嚴刑以禁之也,非但奸宄之妄興以消其萌也,即生人之日用,亦不可以此亂之也。
死生,人道之大者也。仰而父母,俯而妻子,病而不忍其死,則調持之已耳。乃從而卜筮之,其凶也,將遂置之而廢藥食邪?其吉也,將遂慰焉而疏侍省邪?
委巷之人,以此而妨孝慈以致之死,追悔弗及矣。婚姻,人道之大者也。族類必辨,年齒必當,才質必堪,審酌之已耳。乃從而卜筮之,其吉也,雖匪類而與合邪?其凶也,雖佳偶而與離邪?
委巷之人,其以此亂配偶而或致獄訟,追悔弗及矣。抑如寇至而避之,不容已者也。避之必以其時,而不可待;避之必於其地,而不可迷;深思而謀之,有識者雖不免焉,鮮矣。
乃從而卜筮之,其吉也,時地兩失,必趨於陷阱邪?其凶也,時地兩得,必背其坦途邪?委巷之人,以此而蹈凶危,追悔弗及矣。
繇此言之,委巷之有卜筮,豈但納天下於邪乎!抑且陷民於凶危咎悔之塗。而愚民無識,方且走之如騖。王者安全天下而迪之以貞,故王製以為非殺莫能禁也。
且委巷卜筮之術背於經典者,於古不知何若,而以今例之,則先天序位也,世應遊魂也,竊卦氣於陳搏也,師納甲於魏伯陽也,參六神生克神煞於星家之瑣說與巫覡之妖術也。自焦、京以來,其誣久矣。
沿流不止,為君子儒者,不能自拔流俗之中以守先王之道,亦且信其妄而隮之羲、文、周、孔之閑、蕪其微言,叛其大義,徒以惑民而導之於險阻。
嗚呼!拓拔氏夷也,而知禁之;為君子儒者,文之以淫辭,而尊之為天人之至教,不謂之異端也,奚可哉?程子鄙康節之術而不屑學,康節之術,委巷之師也。
四
拓拔氏太和九年,從李衝之請,五家立鄰長,五鄰立裏長,五裏立黨長,此裏長之名所自昉也。衝蓋師周禮之遺製而設焉。
乃以周製考之,王畿為方千裏,為田九萬萬畝,以古畝百步今畝二百四十步約之,為田三萬七千萬有奇,以今起科之中製準之,為糧大約二百二十萬石,視今吳縣、長洲二邑之賦而不足,則其為地也狹,為民也寡矣。
周之侯國千八百,視今州縣之數而尤儉也。以甚狹之地,任甚寡之民,區別而屑分之也易。且諸侯製賦治民之法,固有不用周製者,如齊之軌裏,楚之牧隰,不能強天下以同也。
以治眾大之法治寡小,則疏而不理;以治寡小之法治眾大,則瀆而不行。故周禮之製,行之一邑而效,行之天下而未必效者多矣。
三長之立,李衝非求以靖民,以覈民之隱冒爾。拓拔氏之初製,三五十家而製一宗主,始為一戶,略矣,於是而多隱冒。衝立繁密之法,使民無所藏隱,是數罟以盡魚之術,商鞅之所以彊秦而塗炭其民者也。
且夫一切之法不可齊天下,雖聖人複起,不能易吾說也。地有肥瘠,民有淳頑,而為之長者亦異矣。
民疲而瘠,則五家之累耑於一家;民悍而頑,則是五家而置一豺虎以臨之也。且所責於三長者,獨以課覈賦役與?抑以兼司其訟獄禁製也?
兼司禁製,則弱肉強食,相迫而無窮;獨任賦役,則李代桃僵,交傾而不給。黠者因公私斂,拙者奔走不遑,民之困於斯極矣。非商鞅其孰忍為此哉?
夫民無長,則不可也,隱冒無稽,而非違莫詰也。乃法不可不簡,而任之也不可不輕,此王道之所以易易也。
然則三五十家而立宗主,未嚐不為已密,而五家櫛比以立長,其禍豈有涯乎?
民不可無長,而置長也有道;酌古今之變,參事會之宜,簡其數而網不密,遞相代而互相製,則疲羸者不困,而強豪者不橫。若李衝之法,免其賦役,三載無過,則升為黨長,複其三夫,吾知奸民之恣肆無已矣。
要而論之,天下之大,田賦之多,人民之眾,固不可以一切之法治之也。有王者起,酌腹裏邊方、山澤肥瘠、民人眾寡、風俗淳頑,因其故俗之便,使民自陳之,邑之賢士大夫酌之,良有司裁之,公卿決之,天子製之,可以行之數百年而不敝。而不可合南北、齊山澤、均剛柔、一利鈍,一概強天下以同而自謂均平。蓋一切之法者,大利於此,則大害於彼者也。如之何其可行也!
五
齊以民閑穀帛至賤,而官出錢糴買之,亦權宜之法,可以救偏者也。民之所為務本業以生,積勤苦以獲,為生理之必需,佐天子以守邦者,莫大乎穀帛。
農夫終歲以耕,紅女終宵而紡,偏四海,曆萬年,唯此之是營也。然而婚葬之用,醫藥之需,鹽之資,親故鄉鄰之相為醻酢,多有非穀帛之可孤行,必需金錢以濟者。
乃握粟抱布,罄經年之精髓適市,而奸商雜技揮斥之如土芥;故菽粟如水火,而天下之不仁益甚。孟子之言,目擊齊、梁之餓莩充塗、仇殺相仍者言也,非通論也。
乃當其貴,不能使賤,上禁之弗貴,而積粟者閉糴,則愈騰其貴;當其賤,不能使貴,上禁之勿賤,而懷金者不讎,則愈益其賤;故上之禁之,不如其勿禁也。
無已,賤則官糴買之,而貴官糶賣之,此“常平”之法也。而猶未盡也。官糴官買,何必凶年而糶賣乎?
以餉兵而供國用,蠲民本色之征,而折金錢以抵穀帛之賦,則富室自開廩發笥以斂金錢,而價自平矣。故曰:權宜之法,可以救偏者也。
乃若王者之節宣也有道,則亦何至穀帛之視土芥哉!金錢不斂於上而散布民閑,技巧不淫於市而遊民急須衣食,年雖豐,桑蠶雖盛,金錢賤而自為流通,亦何待官之耀買,而後使農夫紅女之不困邪?故粟生金死而後民興於仁。菽粟如水火,何如金錢之如瓦礫哉!
六
拓拔宏詔群臣言事,李彪所言,幾於治道,君子所必取焉。其善之尤者,曰:“父兄係獄,子弟無慘容,子弟被刑,父兄無媿色,宴安自若,衣冠不變,骨肉之恩,豈當如此?父兄有罪,宜令子弟肉袒詣闕請罪;子弟有坐,宜令父兄露板引咎,乞解所司。”
以扶人倫於已墜,動天性於已亡,不已至乎!夫父兄之引咎,子弟之請罪,文也;若其孝慈惻怛之存亡,未可知也。役於其文,亦惡足貴乎?而非然也。
天下騖於文,則反之於質以去其偽;天下喪其質,則導之於文以動其心。故質以節文,為欲為君子者言也;文以存質,所以閔質之亡而使質可立也。
天下之無道也,質固澆矣,而猶有存焉者,動止色笑之閑,對人而生其媿怍。不知道者曰:“忠孝慈友之淺深厚薄,稱其質而出之,而何以文為?”
則坦然行於忻戚之便安,而後其質永喪而無餘。今且使父兄被罪者肉袒於闕,子弟坐刑者退省於官,則雖不肖者,亦願其父兄子弟之免,而己可以即安。
此情一動,而天性之孝慈,相引而出,小人之惡斂,而君子之誌舒,此非救衰薄、挽殘忍之上術與?
近世有南昌熊文舉者,為吏部郎,其父受賕於家,貽書文舉,為人求官,邏者得之,其父逮問遣戍,而文舉以不與知匄免,涖事如故,漸以遷官,未三年而天下遂淪。悲哉!三綱絕,人道蔑,豈徒一家之有餘殃哉!
七
正統之論,始於五德。五德者,鄒衍之邪說,以惑天下,而誣古帝王以征之,秦、漢因而襲之,大抵皆方士之言,非君子之所齒也。漢以下,其說雖未之能絕,而爭辨五德者鮮;唯正統則聚訟而不息。
拓拔宏欲自躋於帝王之列,而高閭欲承苻秦之火德,李彪欲承晉之水德;勿論劉、石、慕容、苻氏不可以德言,司馬氏狐媚以篡,而何德之稱焉?
夏尚玄,殷尚白,周尚赤,見於禮文者較然。如衍之說,玄為水,白為金,赤為火,於相生相勝,豈有常法哉?天下之勢,一離一合,一治一亂而已。
離而合之,合者不繼離也;亂而治之,治者不繼亂也。明於治亂合離之各有時,則奚有於五德之相禪,而取必於一統之相承哉!
夫上世不可考矣。三代而下,吾知秦、隋之亂,漢、唐之治而已;吾知六代、五季之離,唐、宋之合而已。治亂合離者,天也;合而治之者,人也。
舍人而窺天,舍君天下之道而論一姓之興亡,於是而有正閨之辨,但以混一者為主。故宋濂作史,以元為正,而亂大防,皆可托也。夫漢亡於獻帝,唐亡於哀帝,明矣。
延旁出之孤緒,以蜀漢係漢,黜魏、吳而使晉承之,猶之可也。然晉之篡立,又奚愈於魏、吳,而可繼漢邪?蕭詧召夷以滅宗國,竊據彈丸,而欲存之為梁統;蕭衍之逆,且無以愈於陳霸先,而況於詧?
李存勗朱邪之部落,李昪不知誰氏之子,必欲伸其冒姓之妄於諸國之上,以嗣唐統而授之宋,則劉淵可以繼漢,韓山童可以繼宋乎?近世有李槃者雲然。
一合而一離,一治而一亂,於此可以知天道焉,於此可以知人治焉。過此而曰五德,曰正統,嚚訟於廷,舞文以相炫,亦奚用此嘵嘵者為!
八
篡逆之臣不足誅,君子所惡者,進逆臣而授以篡弑之資者也。夫唯曹操、劉裕,自以其能迫奪其君,操不待荀彧之予以柄,而劉穆之、傅亮因裕以取富貴,非裕所藉以興也。
司馬懿之逆,劉放、孫資進而授之也,放、資之罪無所逭矣;然放、資固天下之險人也,亦無足誅也。蕭道成之逆誰授之?劉秉也。蕭鸞之逆誰授之?蕭子良也。
夫秉之忠,子良之賢,其於放、資,薰蕕迥別矣;而優柔恇怯,修禮讓之虛文以成實禍,於是而後為君子之所甚惡,以二子者可以當君子之惡者也。
金日磾之讓霍光也,曰:“臣胡人,且使匈奴輕漢。”自揣審,知光深,而為國亦至矣。然終日磾之世,霍光不敢受封,上官桀不敢肆誌,則日磾固毅然以社稷為己任,而特避其名耳。
秉以宋之宗室,子良以齊之懿親,受托孤之重,分位可以製百官,品望可以服天下,忠忱可以告君父;而迂回退異,知奸賊之叵測,而賓賓然修禮讓之文,宗社之任在躬,憺忘而不恤。豈徒其果斷之不足哉?蓋亦忠誠之未篤也。是以君子惡之也。
易曰:“謙,德之柄也。”君子以謙為柄,而銷天下之競,豈失其柄以為謙,而召奸究以得誌乎?秉終受刃,而子良鬱鬱以亡,亦自悔之弗及矣。更稱“子良仁厚,不樂世務,故以輔政推鸞”。誠不樂世務也,山之椒,水之湄,獨寐窹歌,胡為乎立百僚之上而不早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