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範家的墨實在太好,裏麵摻了香料,寫完字墨寶留香,好是真好,但也招老鼠。範家是白天寫好涼幹,然後收到箱子裏去,還有貓看著。過一段時間,香味淡了,又掛在牆上,就不要緊了。高王二人不知道,寫完就放在桌子上涼幹,結果老鼠就來了。兩人發誓賭咒,不管貓和蛇都養,一定要把老鼠消滅光!
但今天還是要去見知縣,沒辦法隻好再寫。高全又寫了幾張,卻都不如昨天寫的好了,畢竟心情被破壞了。王有誌眼珠一轉,說不如去見了知縣,吹捧一通後,當場寫出來獻詩一首,效果估計會更好。高全想想也是,他們就是寫好今天到縣城,當天也未必能裱糊好,不如當場寫,還比較驚豔。
但老鼠還是可惡。穿越小說上從來也沒說過這些蚊子老鼠的事情,唯獨自己穿越了,破事都來了。王有誌越想越生氣,憤然把幾個孩子叫來,說今天的任務就是抓老鼠,又命令王小三去找隻蛇放在庫房。王小三有些畏懼,但王有誌給了兩個銅錢,他就歡天喜地跑出去了。
一番折騰,兩人終於帶著昨晚擬好的采購清單,帶著最大的那個孩子範崇山出發了。
這個給他們拉著大車的範崇山,是範深家的家生子,父母都是範深的傭人。後來他父母求範深給取名字,範深正好剛遊覽過天目山,覺得不虧崇山峻嶺,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崇山。
他父親本來比較受寵,因為做事勤快,還被賞了個丫鬟做老婆,就是範崇山的母親。本來他家裏跟著範深也算衣食無憂,奈何他父親一次替東家運貨落水身亡,撇下孤兒寡母日子艱難。好在範深比較厚道,一直也留著他們娘倆在蘭竹苑做事。
王有誌不由得聯想,管事,守寡的前丫鬟,嗯,把這小子送到自己這裏來,既解決經濟問題,還方便晚上來往,邏輯成立。王有誌想到這裏不由得又問其他兩個小子的情況,結果一個是範大的侄孫,另一個是二管事的兒子。王有誌不由得有點失望,老頭戰鬥力一般嘛,沒多搞幾個。
龍王廟到縣城不遠,很快就到了。他們聽說見有身份的人要寫拜帖,但自己不會寫,看到縣衙旁邊有字攤,幫人寫狀子和拜帖。過去一問,居然要二十文錢。王有誌想想這兩天花錢不少,一會還要給知縣送20兩銀子,舍不得。後來才知道,原來拜帖就是寫上對方的名諱,然後祝福一番,然後寫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也有人初次見麵,關於自己寫的多,如同個人簡曆。這個擺字攤的是把他們當成文盲土豪來殺豬。
王有誌想什麽拜帖都不如銀子好使,於是兩人就換了錦袍大搖大擺地向縣衙大門走去。範崇山在外邊坐在大車上等著,屁股底下坐著兩把樸刀和包裹。
到了門口,巧了,正好看門的一個衙役跟著範都頭去過龍王廟,認識他們,趕緊站起來作揖,一邊回頭喊:“立地門神來了!打翻大青龍的立地門神來了!”
高王二人一愣,想到可能是指高全,他這麽快就有了外號。接著周圍跑來一大幫人圍著看熱鬧,指指點點。高全渾身不自在,王有誌卻覺得自己成了焦點人物,很是得意,美中不足就是大家關注的不是他,而是身邊的高全。
這個衙役,比較矮壯,一對小眼睛激動地爍爍放光,親熱地拉著高全向大家介紹說:“這就是跟大青龍比武贏了的立地門神高全!”旁邊一個人說:“哪裏是他贏了,我聽說是大青龍為了救自家兄弟故意輸的。”
拉著高全的衙役大怒:“放屁!那是大青龍打輸了為了麵子才那麽說的。我王二親眼看到的還有假?”說著就要跟那個人廝打,仿佛他是高全的兄弟一樣,弄得高全都有點感動,這人怎麽這麽幫自己?
看著兩人吵作一團,王有誌趕緊拉開,對那個衙役說:“二哥,我們是來拜見知縣相公的,還請你通報一下。”
這衙役見王有誌管自己叫二哥,覺得很有麵子,便對那人說:“我公事在身,不跟你一般見識。”然後就跑進去了,扔下高王二人在眾人圍觀中。王有誌想這回拜帖也省了門包也省了,當個名人就是有好處,哪怕是小城名人。
過了一會,王二跑得上氣不接下氣過來,對他們倆說:“知縣相公聽了很高興,說正想見見你們。”
王二分開眾人,得意洋洋,一副飯圈粉頭的樣子。王有誌跟他一聊,發現他是三槐堂王氏,當然偏的不能再偏了。但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於是他們馬上以兄弟相稱。王二也對他們拍胸脯表示,縣衙有什麽事找他就行。他最佩服有本事的人,自己也是有本事的人,在臨安府學過相撲,不是一般俗差。
進了縣衙,迎麵是兩座亭子。王二介紹說第一座叫宣詔亭,宣讀官家詔書的地方;第二座叫頒春亭,是知縣每年頒布官家春天勸農詔令的地方,等於春耕誓師大會的會場。大堂前邊立著黃庭堅所書太宗禦製戒石,上麵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來提醒官吏要公正廉明,當然好像效果不大。
接著繞過大堂,到了二堂,這才是知縣辦公的地方。王二先進去報告:“啟稟知縣相公,王有誌高全二人帶到。”王有誌聽得渾身別扭,這怎麽聽起來跟帶犯人一樣?正委屈著,就聽見知縣說:“讓他們進來吧。”王二趕緊跑出來讓他們進去,自己站在門口垂手侍立。
第一次見宋朝的縣處級幹部,還是自己頂頭的父母官,二人不敢怠慢,上前作了個深揖,口稱“小人高全,王有誌拜見恩相”。高全更是莊重,雖說是縣團級,理論上團長跟縣長平級,但後世團長轉業能在縣裏安排個科局長就相當不錯了。他不過一個小連長,轉業後說不定就給安排哪個鄉村中小學去當保衛科長了,知縣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大官。
知縣不吭聲,又批了一會公文,一抬手:“坐”。王有誌把裝著20兩紋銀的小布包放在知縣的書案上,說:“一點薄禮,不成敬意。”知縣沒吭聲。
兩人坐下,屁股隻敢坐四分之一,態度十分恭敬。知縣提了一下銀子,分量也還滿意,又一抬手:“看茶”。旁邊的差人端了茶盞來,高王二人一看裏麵卻沒有茶水,心中不安,搞不清楚這是不歡迎還是什麽意思。其實他們不知道,南宋待客就是隻上空茶盞。
知縣叫錢惟庸,字伯中,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30多歲,白淨臉,眼睛半眯著,似笑非笑,也不說話,顯得居高臨下,高深莫測。
高全知道領導都是要等下級先匯報,於是先自我介紹,還是澳洲歸國遇海盜落水,後來在蒲業塘村民幫助下,如何在海上幫範海殺敗海寇,後來到臨安府,然後登記為歸正人,被安排到臨安縣的情況。
知縣聽了,靠在椅背沉吟了一會說:“原來如此,本官原來以為你們是從北邊來的歸正人,這樣更好。”王有誌一聽,敢情知縣也是個“恨北人士”。
王有誌接著說來到臨安縣之後的事,如何跟錦繡虎動手,如何識破大青龍,如何跟他賭鬥,高全如何贏了,青龍幫被迫退走。知縣聽得身體前傾,兩眼放光,連聲叫好。原來他眼睛並不小,隻是故意眯著。
雖然他之前範都頭已經向他匯報過了,但範都頭拙嘴笨舌,哪有王有誌講的精彩?他如同聽武俠小說,十分過癮;另一方麵,縣裏出了這樣能打的,而且完全可以收在麾下,無疑是一大助力。
王有誌趁熱打鐵,說:“我這兄弟,不但武藝高強,更兼文武雙全。來臨安縣這幾天,我們也到處轉了轉,看到到處是豐收景象,其樂融融。完全不似其他州縣,百姓多愁苦。我就不由得感慨,賦詩一首。還請恩相賜紙筆,我等將此詩獻上。”他再次刷新了高全的認知,昨天還沒聽說過的詩,今天就敢說是自己寫的,做人還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知縣聽了,原來半眯的眼瞪得圓圓的,沒想到這兩個豪俠居然還會寫詩?不敢怠慢,忙命人筆墨伺候,同時帶他們走過去。王有誌道:“大全,你給知縣相公寫出來。”他一邊向知縣解釋道:“他字寫得比我好,那首詩他也幫著潤色過。”一副大哥提攜小弟的樣子。
高全鼻子都快氣歪了,但也沒轍,隻好把董嗣杲的那首田園詩寫下來:小策盤旋草舍東,東西拾穗走兒童。村家閒有秋收處,愁語酣歌自不同。
知縣原以為他們也就是能寫首打油詩,沒想到竟然是如此佳句,而且高全的字自成一家,比自己的還好。這首詩也很應景,最後一句按王有誌的解釋,是說自己治下的臨安縣搞得好,老百姓酣歌笑語,不似有些地方隻有悲苦愁語,完全可以寫到收獲後的呈文裏去。
他搓搓手,說:“不想賢昆仲竟然是在野大賢,深藏不露。這首詩雖好,但前麵最好寫幾句序言。”
王有誌忙說:“我等才疏學淺,恩相進士及第,才華橫溢,世人皆知。不如知縣相公來寫吧?”
知縣看他沒聽懂,也不再遮掩了,一拍高全的胳膊說:“如此,本官說,你寫。”高全趕緊拿起筆等著。
但今天還是要去見知縣,沒辦法隻好再寫。高全又寫了幾張,卻都不如昨天寫的好了,畢竟心情被破壞了。王有誌眼珠一轉,說不如去見了知縣,吹捧一通後,當場寫出來獻詩一首,效果估計會更好。高全想想也是,他們就是寫好今天到縣城,當天也未必能裱糊好,不如當場寫,還比較驚豔。
但老鼠還是可惡。穿越小說上從來也沒說過這些蚊子老鼠的事情,唯獨自己穿越了,破事都來了。王有誌越想越生氣,憤然把幾個孩子叫來,說今天的任務就是抓老鼠,又命令王小三去找隻蛇放在庫房。王小三有些畏懼,但王有誌給了兩個銅錢,他就歡天喜地跑出去了。
一番折騰,兩人終於帶著昨晚擬好的采購清單,帶著最大的那個孩子範崇山出發了。
這個給他們拉著大車的範崇山,是範深家的家生子,父母都是範深的傭人。後來他父母求範深給取名字,範深正好剛遊覽過天目山,覺得不虧崇山峻嶺,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崇山。
他父親本來比較受寵,因為做事勤快,還被賞了個丫鬟做老婆,就是範崇山的母親。本來他家裏跟著範深也算衣食無憂,奈何他父親一次替東家運貨落水身亡,撇下孤兒寡母日子艱難。好在範深比較厚道,一直也留著他們娘倆在蘭竹苑做事。
王有誌不由得聯想,管事,守寡的前丫鬟,嗯,把這小子送到自己這裏來,既解決經濟問題,還方便晚上來往,邏輯成立。王有誌想到這裏不由得又問其他兩個小子的情況,結果一個是範大的侄孫,另一個是二管事的兒子。王有誌不由得有點失望,老頭戰鬥力一般嘛,沒多搞幾個。
龍王廟到縣城不遠,很快就到了。他們聽說見有身份的人要寫拜帖,但自己不會寫,看到縣衙旁邊有字攤,幫人寫狀子和拜帖。過去一問,居然要二十文錢。王有誌想想這兩天花錢不少,一會還要給知縣送20兩銀子,舍不得。後來才知道,原來拜帖就是寫上對方的名諱,然後祝福一番,然後寫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也有人初次見麵,關於自己寫的多,如同個人簡曆。這個擺字攤的是把他們當成文盲土豪來殺豬。
王有誌想什麽拜帖都不如銀子好使,於是兩人就換了錦袍大搖大擺地向縣衙大門走去。範崇山在外邊坐在大車上等著,屁股底下坐著兩把樸刀和包裹。
到了門口,巧了,正好看門的一個衙役跟著範都頭去過龍王廟,認識他們,趕緊站起來作揖,一邊回頭喊:“立地門神來了!打翻大青龍的立地門神來了!”
高王二人一愣,想到可能是指高全,他這麽快就有了外號。接著周圍跑來一大幫人圍著看熱鬧,指指點點。高全渾身不自在,王有誌卻覺得自己成了焦點人物,很是得意,美中不足就是大家關注的不是他,而是身邊的高全。
這個衙役,比較矮壯,一對小眼睛激動地爍爍放光,親熱地拉著高全向大家介紹說:“這就是跟大青龍比武贏了的立地門神高全!”旁邊一個人說:“哪裏是他贏了,我聽說是大青龍為了救自家兄弟故意輸的。”
拉著高全的衙役大怒:“放屁!那是大青龍打輸了為了麵子才那麽說的。我王二親眼看到的還有假?”說著就要跟那個人廝打,仿佛他是高全的兄弟一樣,弄得高全都有點感動,這人怎麽這麽幫自己?
看著兩人吵作一團,王有誌趕緊拉開,對那個衙役說:“二哥,我們是來拜見知縣相公的,還請你通報一下。”
這衙役見王有誌管自己叫二哥,覺得很有麵子,便對那人說:“我公事在身,不跟你一般見識。”然後就跑進去了,扔下高王二人在眾人圍觀中。王有誌想這回拜帖也省了門包也省了,當個名人就是有好處,哪怕是小城名人。
過了一會,王二跑得上氣不接下氣過來,對他們倆說:“知縣相公聽了很高興,說正想見見你們。”
王二分開眾人,得意洋洋,一副飯圈粉頭的樣子。王有誌跟他一聊,發現他是三槐堂王氏,當然偏的不能再偏了。但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於是他們馬上以兄弟相稱。王二也對他們拍胸脯表示,縣衙有什麽事找他就行。他最佩服有本事的人,自己也是有本事的人,在臨安府學過相撲,不是一般俗差。
進了縣衙,迎麵是兩座亭子。王二介紹說第一座叫宣詔亭,宣讀官家詔書的地方;第二座叫頒春亭,是知縣每年頒布官家春天勸農詔令的地方,等於春耕誓師大會的會場。大堂前邊立著黃庭堅所書太宗禦製戒石,上麵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來提醒官吏要公正廉明,當然好像效果不大。
接著繞過大堂,到了二堂,這才是知縣辦公的地方。王二先進去報告:“啟稟知縣相公,王有誌高全二人帶到。”王有誌聽得渾身別扭,這怎麽聽起來跟帶犯人一樣?正委屈著,就聽見知縣說:“讓他們進來吧。”王二趕緊跑出來讓他們進去,自己站在門口垂手侍立。
第一次見宋朝的縣處級幹部,還是自己頂頭的父母官,二人不敢怠慢,上前作了個深揖,口稱“小人高全,王有誌拜見恩相”。高全更是莊重,雖說是縣團級,理論上團長跟縣長平級,但後世團長轉業能在縣裏安排個科局長就相當不錯了。他不過一個小連長,轉業後說不定就給安排哪個鄉村中小學去當保衛科長了,知縣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大官。
知縣不吭聲,又批了一會公文,一抬手:“坐”。王有誌把裝著20兩紋銀的小布包放在知縣的書案上,說:“一點薄禮,不成敬意。”知縣沒吭聲。
兩人坐下,屁股隻敢坐四分之一,態度十分恭敬。知縣提了一下銀子,分量也還滿意,又一抬手:“看茶”。旁邊的差人端了茶盞來,高王二人一看裏麵卻沒有茶水,心中不安,搞不清楚這是不歡迎還是什麽意思。其實他們不知道,南宋待客就是隻上空茶盞。
知縣叫錢惟庸,字伯中,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30多歲,白淨臉,眼睛半眯著,似笑非笑,也不說話,顯得居高臨下,高深莫測。
高全知道領導都是要等下級先匯報,於是先自我介紹,還是澳洲歸國遇海盜落水,後來在蒲業塘村民幫助下,如何在海上幫範海殺敗海寇,後來到臨安府,然後登記為歸正人,被安排到臨安縣的情況。
知縣聽了,靠在椅背沉吟了一會說:“原來如此,本官原來以為你們是從北邊來的歸正人,這樣更好。”王有誌一聽,敢情知縣也是個“恨北人士”。
王有誌接著說來到臨安縣之後的事,如何跟錦繡虎動手,如何識破大青龍,如何跟他賭鬥,高全如何贏了,青龍幫被迫退走。知縣聽得身體前傾,兩眼放光,連聲叫好。原來他眼睛並不小,隻是故意眯著。
雖然他之前範都頭已經向他匯報過了,但範都頭拙嘴笨舌,哪有王有誌講的精彩?他如同聽武俠小說,十分過癮;另一方麵,縣裏出了這樣能打的,而且完全可以收在麾下,無疑是一大助力。
王有誌趁熱打鐵,說:“我這兄弟,不但武藝高強,更兼文武雙全。來臨安縣這幾天,我們也到處轉了轉,看到到處是豐收景象,其樂融融。完全不似其他州縣,百姓多愁苦。我就不由得感慨,賦詩一首。還請恩相賜紙筆,我等將此詩獻上。”他再次刷新了高全的認知,昨天還沒聽說過的詩,今天就敢說是自己寫的,做人還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知縣聽了,原來半眯的眼瞪得圓圓的,沒想到這兩個豪俠居然還會寫詩?不敢怠慢,忙命人筆墨伺候,同時帶他們走過去。王有誌道:“大全,你給知縣相公寫出來。”他一邊向知縣解釋道:“他字寫得比我好,那首詩他也幫著潤色過。”一副大哥提攜小弟的樣子。
高全鼻子都快氣歪了,但也沒轍,隻好把董嗣杲的那首田園詩寫下來:小策盤旋草舍東,東西拾穗走兒童。村家閒有秋收處,愁語酣歌自不同。
知縣原以為他們也就是能寫首打油詩,沒想到竟然是如此佳句,而且高全的字自成一家,比自己的還好。這首詩也很應景,最後一句按王有誌的解釋,是說自己治下的臨安縣搞得好,老百姓酣歌笑語,不似有些地方隻有悲苦愁語,完全可以寫到收獲後的呈文裏去。
他搓搓手,說:“不想賢昆仲竟然是在野大賢,深藏不露。這首詩雖好,但前麵最好寫幾句序言。”
王有誌忙說:“我等才疏學淺,恩相進士及第,才華橫溢,世人皆知。不如知縣相公來寫吧?”
知縣看他沒聽懂,也不再遮掩了,一拍高全的胳膊說:“如此,本官說,你寫。”高全趕緊拿起筆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