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二人還渾然不知知縣對他們的態度已經180度大轉彎,正高高興興滿載采購物資回到家中。一回到村裏,王有誌就帶著範崇山找到保副,卻看到他正帶著幾個兒子往家裏搬稻穀,原來他把大部分糧食都賣給了王有誌,自己家就不夠吃了,又找村民便宜買來稻穀補充。


    見到王有誌來了,保副強裝鎮定,熱情打招呼。王有誌一拍範崇山後腦勺,這小子就趕緊大聲說,兩位官人今天去見知縣了,知縣對他們很欣賞很支持,走的時候一直送出縣衙。


    保副趕緊給王有誌行了個禮,恭喜他。王有誌謙虛幾句,又說要收草木灰,他打聽了價格,就按市價八成收。保副怕他記恨自己高價賣米的事,趕緊答應下來,鄉下人都怕官。保副見他居然跟知縣打得火熱不敢再耍花樣,而且按市價八折收其實村民也不吃虧。現在剛剛收割完稻穀,到處都是稻草和稻茬,正要開始燒荒,草木灰如果要的不多,隨便到地裏去掃一筐,也不會有人管。隻不過保副自己賺不到什麽了。


    王有誌用八文錢買了保副100斤草木灰,這讓報福有點驚喜。他本來想不要錢了,畢竟這東西實在不值錢,但王有誌堅持給,說先買100斤,以後還會大量收,讓保副通知村民注意保存,以免浪費。


    他又找了村裏的木匠回到家,發現高全已經帶領幾個小孩把自己買的大木桶、大鐵鍋等放好了,而且正在砌灶。高全說自己見過節柴灶的樣子,也親手做過行軍灶,這都算是專業人士了。王小三來邀功,說跟別人一起抓了兩條水蛇,一條放到庫房,一條放到了王有誌他們的臥室。王有誌壓住火,推開他,回頭再跟他算賬,先要辦正事。


    忘記王小三這個勞動積極分子,王老板背著手,儼然一副上級領導的樣子,吩咐保副和木匠,這裏要架個竹棚,那裏要修個高架放大木桶,還讓木匠想辦法在大木桶靠近底部裝一跟竹管,後麵再接一根竹管然後通到大鍋上麵。王老板在後世經常到小工廠下車間,設計一個小土作坊不在話下。


    最近王有誌揮金如土,很快就花掉了50多兩銀子,還準備花一貫錢在村裏買一頭豬,還對村裏的屠夫說,以後豬下水和豬皮他都收購,以後還要每天去縣城肉食收豬下水和豬皮。目前這座大房子是公家分配的,他還想買下來。看著錢越來越少,他也開始著急把肥皂做出來賣錢。


    安排好工作,王老板進到堂屋旁邊的書房開始寫劄子。他這次從縣城采購了一些工具書,原來劄子就是公文。一開始是大臣向回答皇帝的問題寫的公文,後來公文就都叫劄子,下級向上級寫的公文叫上行劄子。其實比計劃書好寫,就寫個綱要,一兩頁紙。宋朝已經廢除了以前華而不實的公文形式,講究實用性、時效性、保密性、針對性,不再動輒搞四六對仗的駢體文。


    這對王有誌當然是好事,他花上一年也未必能寫出一篇駢體文來,就算寫出來也會被扔到廢紙簍去。但文言文的公文對他來說,仍然是極其艱巨的任務。他按照工具書上的格式,回想以前自己在一家大些的貿易公司寫簽報的要求,決定把關鍵放在安置歸正人和增加稅賦上。


    先寫根據聖天子和賢相的要求,安置歸正人,開拓財源,所以準備開礦、造胰子。想想又把造胰子劃了去,他知道中國很早就用草木灰和豬胰髒豬油等製造肥皂,稱為胰子,而且在宋朝已經廣泛應用於富貴人家。他兩次跟別人說這個,對方都沒有表現出興趣來。


    他記得說他發現了礦藏時,知縣還眼睛睜大了一點,於是就專門寫開礦。其實知縣也不認為他剛來幾天就能發現礦產,不過臨安縣已經有人在開礦了,不過都被當地士族壟斷。知縣也想插上一腳,但一時不得要領。王有誌提這個事,他心思又開始活動了。王有誌以為找到了突破口,卻不知這以後給自己帶來了很大麻煩。


    他大致說了自己發現有烏金、螢石、石灰石、雞血石礦,資金可以通過政府撥款,民間集資來籌集。計劃先籌集1萬貫,安置500名歸正人。通過出售雞血石、螢石工藝品和冶煉烏金來盈利,預計當年回本。然後逐步擴大規模,計劃1年後產值翻番。他還著重指出烏金硬度很高,可以提高兵器的硬度,是軍國大事。後來他才發現自己提這個是多麽愚蠢。


    寫完後,覺得意思是說清了,但怎麽看也是半文半白,自己看了也不滿意。但作為一個老板,王有誌從來不覺得什麽事自己不會是個問題,轉身就喊:“大全,你書香門第,整天吟詩作賦,來幫我改改咱們這公文。”


    高全雖然字寫得好,詩詞背的多,但也不會寫文言文。瞪著眼看了半天,說:“你這好像不是文言文。”


    王有誌說:“廢話!要是我會寫文言文,還用找你嗎?”


    兩人隻好邊商量邊改,最後勉強湊了一篇,都覺得比跟海盜拚命還累。高全和王有誌又商量抄了楊萬裏的兩首田園詩寫好,一起放起來。他們也不敢一下抄太多。


    屋裏那條蛇早就不知道鑽到哪裏去了,高全又跟村民買了一隻小貓,放到屋裏。他生怕晚上蛇鑽到被窩裏去,一夜提心吊膽的。不過一夜無事,沒有早晨起來看了看,小貓好好的。高全很高興,賞給它一塊鹹魚。


    王有誌叫來保副當施工隊長,自己和高全再去縣衙。保副雖然好占小便宜,但願意出力。在當時很多人的心中,時間精力是不值錢的,隻要不讓掏錢或者出大力,保副幹活非常積極。而且指揮幾個人幹活,也讓他有當領導的優越感。王有誌發現,保副雖然粗鄙,但全村五六百人,也就他的理解力還能勉強合格。其他人實在都說不明白,講一萬遍,他們該怎麽幹還是怎麽幹,還不如小孩好用。


    到了縣衙,找到王二,讓他把劄子送進去,在外麵等著知縣接見。但過了一會,王二是出來了,說知縣隻是嗯了一聲,沒說要見他們。沒奈何,他們又等了一會,王二還殷勤地請他們在門房坐在條凳上等。但又等了一個時辰也沒見動靜。


    他們著急,知縣也不高興。他本來想的很好,既然高王二人都是人才,而且積極向自己靠攏,那就提拔一下。這倆人詩寫的不錯,可以挑幾篇佳作占為己有,然後收他們作學生,給兩個縣學的名額作補償。


    他查了發解二人到臨安縣的公文,發現上麵說他倆是沂州府的士子,文武雙全,應該重用。這是官家的策略,他信不過江南士族把持的官僚係統,想用北方逃過來的士人來摻沙子。因為官家自己就是從北方逃過來的,所有北方移民都天然的以他為首,向他靠攏。


    自己雖然是江南人,但都是異地做官,要想把大權抓在手心,也需要用自己人。這樣可以順水推舟,讓高全先當捕頭,跟著自己當保鏢,以後換掉當地人範都頭。王有誌好像文化水平更高,還擅長賺錢,那就先安排在戶房當書手,以後換掉地頭蛇押司。這樣於公於私都很有好處。


    但這兩個小子倒好,大青龍給的200兩銀子不拿來孝敬,反而自己揣到懷裏不撒手,隻給自己20兩銀子,這是對待領導應有的態度嗎?


    高全還好,文武雙全,還比較憨厚,說不定可以收伏。隻是那個王有誌非常可惡,明明沒有功名,卻厚顏自稱學生,誇誇其談,財迷心竅。他大講什麽開礦,礦在臨安縣這麽多年,當地人都沒發現,他一個歸正人,剛來兩三天就發現了好幾座礦脈,這可能嗎?還不是想騙官府的撥款?到時候搞不下去,錢打了水漂,一大幫歸正人沒飯吃鬧事,最後難道不是要自己來給擦屁股?


    說是動員周圍大戶出錢,那些大戶平時一個個口不言錢,無比清高,真讓出錢了,哪個不是善財難舍,一錢如命?這篇劄子半文半白,粗鄙不堪,而且文理不通,簡直就是荒唐。


    知縣越想越氣,就要把王有誌送來的劄子撕了,扔到旁邊竹筐裏,忽然又一想,他倆是提刑司點名送過來的“人才”,自己不用,總要有個交代。想到這裏,他又把手裏的劄子放下,到時候提刑司要是問起來,這篇狗屁不通的東西就是說辭。


    想到這裏,知縣就讓書童把王有誌的劄子存檔,然後想怎麽處理這兩個人。提刑司送過來的人才,總要認真對待。他忽然又想這兩個人自稱是海外歸來,但提刑司卻說他們都是沂州府人,他們到底是什麽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北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弘並收藏南宋北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