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和線上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後,泗科酸野廠團隊決定更進一步,邀請直播達人聯合推廣傳統工藝,通過情懷與產品的結合,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打響品牌口碑。
“我們需要一個既有粉絲基礎,又有本地文化認同的達人。”蘇小婉在會議上說道。
“這事我來推薦一個。”負責內容運營的張小川立即舉手,“本地有個叫‘小農姑’的主播,以宣傳鄉村美食出名,粉絲有上百萬。她的風格接地氣,應該和我們的產品調性很搭。”
“這主意不錯,”李成林點頭附和,“小農姑的觀眾都是對鄉土文化感興趣的人,正好能和我們的品牌理念結合。”
經過團隊商議,蘇小婉親自聯係了小農姑。在電話中,小農姑顯得非常熱情:“泗科酸野廠?我從小就吃你們的酸野長大的!能參與這個項目,真是我的榮幸。”
幾天後,小農姑帶著她的團隊來到五一村,開啟了為期三天的深度直播活動。
第一天,小農姑在泗科酸野廠的古法醃製坊內開啟了直播。
畫麵裏,她身穿傳統的村婦服飾,站在一口大陶缸旁邊:“大家看到這缸了嗎?這是五一村傳承百年的酸野製作器具。這些陶缸是用本地特有的紅泥燒製而成,透氣性好,能讓酸野的發酵更加均勻。”
彈幕瞬間刷屏:
“這缸好有年代感!”
“泗科酸野小時候的味道呀!”
“終於知道正宗酸野是怎麽做的了!”
隨後,她請出了村裏的老匠人陳叔,現場展示切野菜、調料醃製的流程。陳叔的手法嫻熟,動作流暢,搭配著小農姑幽默風趣的解說,吸引了大量粉絲圍觀。
“大家別看陳叔隻是在切菜,他這一刀下去可是有講究的!”小農姑笑著說道,“切得太薄,醃製後容易失去口感;切得太厚,又不容易入味。這才是真正的手藝!”
觀眾紛紛留言點讚:
“果然是老匠人,敬佩!”
“這種講究,工業化根本做不到吧?”
“這酸野我一定得買來試試!”
直播的最後一天,團隊設計了一款限量情懷單品——“匠心酸野禮盒”。禮盒采用了傳統竹簍包裝,內含五種經典口味,每種酸野都附有一張手繪工藝卡片,講述製作流程和背後的文化故事。
“大家看到這禮盒了嗎?真是又美又實用!不但可以自己吃,還特別適合送人。”小農姑一邊展示禮盒,一邊說道,“而且這次限量發售,僅有1000份,賣完可就沒了!”
直播間的觀眾熱情高漲:
“手快有,手慢無!”
“這竹簍設計也太好看了吧!”
“已經下單,等不及了!”
結果,禮盒上線不到十分鍾便被搶購一空。泗科酸野廠的官網後台甚至因訪問量過大一度癱瘓。
直播結束後,禮盒的購買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開箱視頻,分享自己的使用體驗和情懷感悟。
“這竹簍禮盒真的太有味道了,滿滿的鄉土情懷!”
“沒想到酸野還有這麽多講究,吃的每一口都感受到手藝人的用心。”
蘇小婉看到這些評論,心中既感動又欣慰。她對團隊說道:“這次直播的成功告訴我們,隻要堅持品質和情懷,就一定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李成林點頭接道:“接下來我們還得想辦法把這些熱度維持下去,比如發動消費者自己參與內容製作,讓他們成為品牌的傳播者。”
在團隊的建議下,泗科酸野廠決定舉辦一場“製作酸野”短視頻大賽,鼓勵消費者上傳自己製作酸野的過程,借此加強品牌與用戶的互動,同時深化五一村傳統工藝的影響力。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泗科酸野廠準備了豐厚的獎品:一等獎可獲得一年的免費酸野供應,二等獎可贏取限量版匠心禮盒,三等獎則是五一村特色農產品禮包。
活動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熱烈反響。
“終於可以自己動手做酸野了!”
“我家的酸野工藝絕對能拿獎!”
“一年的酸野供應,太誘人了!”
大賽啟動後,消費者紛紛上傳各自的作品。有的人認真還原傳統工藝,甚至用上了家中祖傳的醃製器具;有的人則發揮創意,將製作過程融入搞笑劇情或溫馨故事中。
其中,一對母女的視頻尤為感人。視頻中,母親教女兒如何選菜、調料和醃製,女兒一邊學一邊感歎:“原來小時候吃的酸野是媽媽這樣做出來的。”
評論區瞬間炸開:
“這也太有愛了吧!”
“看得我都想回家和媽媽學做酸野了。”
“傳統工藝真的不能丟,支持!”
還有一位年輕的內容創作者別出心裁,把製作酸野的過程改編成了一段說唱視頻,用節奏感十足的歌詞講述酸野的製作步驟:“選菜要新鮮,刀工要細膩,料配得剛好,酸野才給力!”視頻發布後迅速登上熱搜,吸引了大量關注。
通過短視頻大賽,泗科酸野廠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也進一步傳播了五一村的傳統文化。
蘇小婉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總結道:“這次活動的成功,證明了我們的品牌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情感連接。未來,我們要繼續深挖五一村的文化資源,讓每一口酸野都充滿故事。”
李成林補充道:“接下來,我們可以嚐試更大規模的活動,比如舉辦五一村酸野文化節,邀請消費者親臨村裏感受製作的魅力。”
蘇小婉笑著點頭:“好,那就這麽定了。讓五一村的酸野文化,成為我們最大的競爭力!”
泗科酸野廠的線下體驗活動圓滿結束,遊客的好評和媒體的積極報道為品牌注入了新活力。然而,蘇小婉和團隊並沒有完全放鬆。競爭對手“鄉味傳奇”的快速崛起,以及其背後投資方的隱秘操作,依然是懸在頭上的利劍。
李成林從“鄉味傳奇”工廠考察歸來,帶回了一些不尋常的線索。
“蘇總,我仔細查過,這家工廠背後確實有外資企業的影子。”李成林將一疊文件放在蘇小婉麵前,“他們的主要投資方,是一家名為‘紐食集團’的跨國食品企業。”
“紐食集團?”蘇小婉愣了一下,這個名字她並不陌生,“他們之前不一直以高端食品為主嗎?怎麽會突然盯上酸野市場?”
“或許是因為市場潛力。酸野雖然看似小眾,但在短視頻平台的帶動下,已經成為一種風潮。他們是想通過模仿我們搶占市場,再用資金優勢打垮我們。”李成林分析道。
“好一個紐食集團!”蘇小婉冷笑,“他們以為靠砸錢就能取代我們?成林,你繼續查這家公司在國內的布局,看看他們還有什麽後手。”
與此同時,運營團隊繼續在短視頻平台上與“鄉味傳奇”展開較量。
“張小川,咱們的視頻數據怎麽樣?”蘇小婉每天都會親自過問運營情況。
“蘇總,雖然咱們的內容口碑很好,但‘鄉味傳奇’投放了大量廣告,數據上確實壓了我們一頭。”張小川撓了撓頭,臉上寫滿焦慮,“他們每天都在瘋狂打折,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蘇小婉眉頭緊皺,但隨即冷靜下來:“他們能燒錢多久?光靠低價是留不住消費者的。我們要從產品和情感上下功夫。”
很快,泗科酸野廠推出了一條全新的短視頻,標題是**“一顆酸野背後的故事”**。
視頻講述了一位普通村民阿婆,從年輕時開始製作酸野,將它作為家中唯一的副業支持孩子上學,如今她的孫子已成為村裏的電商運營骨幹。視頻最後用阿婆一句樸實的話收尾:“我做的酸野,裏麵有家的味道,別人做不來。”
這條視頻發布後,迅速在各大平台引發熱議,評論區充滿了情感共鳴:
“這才是中國傳統的力量!”
“酸野不僅是食品,更是情感和文化的傳承。”
“支持泗科酸野廠,支持匠心品牌!”
短視頻的成功不僅提升了品牌聲量,也將“鄉味傳奇”徹底比了下去。
就在泗科酸野廠逐漸穩定市場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再次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蘇總,有人向市場監管部門檢舉我們,說我們使用了不合規的食品添加劑!”負責品控的王麗氣衝衝地衝進辦公室,“簡直是血口噴人!”
“誰舉報的?”蘇小婉冷靜問道。
“匿名舉報,但我敢打賭,這一定是‘鄉味傳奇’搞的鬼!”王麗氣得直跺腳。
蘇小婉抬手示意她冷靜:“不要著急,咱們廠的每一批次產品都嚴格按照標準生產,隻要經得起檢驗,就不怕這些無端指責。”
她立刻安排團隊整理所有生產記錄,同時主動聯係市場監管部門,邀請他們來廠裏進行全麵檢查。
幾天後,市場監管部門派出的檢查組進駐泗科酸野廠,開始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從生產工藝到成品抽樣,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審查。
“蘇總,我們真的沒問題吧?”王麗還是有些忐忑。
“放心,我們的生產過程全程可追溯,沒有任何問題。”蘇小婉語氣堅定。
果然,幾天後檢測結果出爐:泗科酸野廠的產品完全合格,所有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蘇小婉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檢測結果,同時嚴正聲明:“任何惡意抹黑行為,我們都將追究到底!”
媒體的報道再次讓泗科酸野廠贏得了輿論支持。而“鄉味傳奇”則因為背後操作的蛛絲馬跡被曝光,逐漸被市場邊緣化。
就在危機暫時告一段落後,蘇小婉終於有時間回家陪女兒小夢瑤。
“媽媽,你今天回來得好早!”夢瑤撲到蘇小婉懷裏,開心地說道。
“是啊,今天媽媽終於可以陪你寫作業啦。”蘇小婉摸了摸她的頭。
“媽媽,我畫了一張畫,是我們家的!”夢瑤舉起一張五彩斑斕的畫紙,畫中是一個溫馨的小家,院子裏還有一顆結滿果實的酸野樹。
蘇小婉看著畫,心裏一陣暖意:“夢瑤,你真棒!媽媽一定會讓我們家變得越來越好,讓你擁有更多的快樂。”
李成林在一旁笑著說道:“老婆,有我在,你不會孤軍奮戰。”
然而,就在一家人其樂融融時,李成林的手機突然響了。他接起電話,臉色迅速變得凝重。
“怎麽了?”蘇小婉敏銳地察覺到不對勁。
“紐食集團的新動作來了。”李成林低聲說道,“他們不僅推出了酸野產品,還宣布將以極低價格搶占超市渠道……”
蘇小婉眯起眼睛,語氣堅決:“他們這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啊!成林,這次,我們絕不能退讓!”
“我們需要一個既有粉絲基礎,又有本地文化認同的達人。”蘇小婉在會議上說道。
“這事我來推薦一個。”負責內容運營的張小川立即舉手,“本地有個叫‘小農姑’的主播,以宣傳鄉村美食出名,粉絲有上百萬。她的風格接地氣,應該和我們的產品調性很搭。”
“這主意不錯,”李成林點頭附和,“小農姑的觀眾都是對鄉土文化感興趣的人,正好能和我們的品牌理念結合。”
經過團隊商議,蘇小婉親自聯係了小農姑。在電話中,小農姑顯得非常熱情:“泗科酸野廠?我從小就吃你們的酸野長大的!能參與這個項目,真是我的榮幸。”
幾天後,小農姑帶著她的團隊來到五一村,開啟了為期三天的深度直播活動。
第一天,小農姑在泗科酸野廠的古法醃製坊內開啟了直播。
畫麵裏,她身穿傳統的村婦服飾,站在一口大陶缸旁邊:“大家看到這缸了嗎?這是五一村傳承百年的酸野製作器具。這些陶缸是用本地特有的紅泥燒製而成,透氣性好,能讓酸野的發酵更加均勻。”
彈幕瞬間刷屏:
“這缸好有年代感!”
“泗科酸野小時候的味道呀!”
“終於知道正宗酸野是怎麽做的了!”
隨後,她請出了村裏的老匠人陳叔,現場展示切野菜、調料醃製的流程。陳叔的手法嫻熟,動作流暢,搭配著小農姑幽默風趣的解說,吸引了大量粉絲圍觀。
“大家別看陳叔隻是在切菜,他這一刀下去可是有講究的!”小農姑笑著說道,“切得太薄,醃製後容易失去口感;切得太厚,又不容易入味。這才是真正的手藝!”
觀眾紛紛留言點讚:
“果然是老匠人,敬佩!”
“這種講究,工業化根本做不到吧?”
“這酸野我一定得買來試試!”
直播的最後一天,團隊設計了一款限量情懷單品——“匠心酸野禮盒”。禮盒采用了傳統竹簍包裝,內含五種經典口味,每種酸野都附有一張手繪工藝卡片,講述製作流程和背後的文化故事。
“大家看到這禮盒了嗎?真是又美又實用!不但可以自己吃,還特別適合送人。”小農姑一邊展示禮盒,一邊說道,“而且這次限量發售,僅有1000份,賣完可就沒了!”
直播間的觀眾熱情高漲:
“手快有,手慢無!”
“這竹簍設計也太好看了吧!”
“已經下單,等不及了!”
結果,禮盒上線不到十分鍾便被搶購一空。泗科酸野廠的官網後台甚至因訪問量過大一度癱瘓。
直播結束後,禮盒的購買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開箱視頻,分享自己的使用體驗和情懷感悟。
“這竹簍禮盒真的太有味道了,滿滿的鄉土情懷!”
“沒想到酸野還有這麽多講究,吃的每一口都感受到手藝人的用心。”
蘇小婉看到這些評論,心中既感動又欣慰。她對團隊說道:“這次直播的成功告訴我們,隻要堅持品質和情懷,就一定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李成林點頭接道:“接下來我們還得想辦法把這些熱度維持下去,比如發動消費者自己參與內容製作,讓他們成為品牌的傳播者。”
在團隊的建議下,泗科酸野廠決定舉辦一場“製作酸野”短視頻大賽,鼓勵消費者上傳自己製作酸野的過程,借此加強品牌與用戶的互動,同時深化五一村傳統工藝的影響力。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泗科酸野廠準備了豐厚的獎品:一等獎可獲得一年的免費酸野供應,二等獎可贏取限量版匠心禮盒,三等獎則是五一村特色農產品禮包。
活動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熱烈反響。
“終於可以自己動手做酸野了!”
“我家的酸野工藝絕對能拿獎!”
“一年的酸野供應,太誘人了!”
大賽啟動後,消費者紛紛上傳各自的作品。有的人認真還原傳統工藝,甚至用上了家中祖傳的醃製器具;有的人則發揮創意,將製作過程融入搞笑劇情或溫馨故事中。
其中,一對母女的視頻尤為感人。視頻中,母親教女兒如何選菜、調料和醃製,女兒一邊學一邊感歎:“原來小時候吃的酸野是媽媽這樣做出來的。”
評論區瞬間炸開:
“這也太有愛了吧!”
“看得我都想回家和媽媽學做酸野了。”
“傳統工藝真的不能丟,支持!”
還有一位年輕的內容創作者別出心裁,把製作酸野的過程改編成了一段說唱視頻,用節奏感十足的歌詞講述酸野的製作步驟:“選菜要新鮮,刀工要細膩,料配得剛好,酸野才給力!”視頻發布後迅速登上熱搜,吸引了大量關注。
通過短視頻大賽,泗科酸野廠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也進一步傳播了五一村的傳統文化。
蘇小婉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總結道:“這次活動的成功,證明了我們的品牌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情感連接。未來,我們要繼續深挖五一村的文化資源,讓每一口酸野都充滿故事。”
李成林補充道:“接下來,我們可以嚐試更大規模的活動,比如舉辦五一村酸野文化節,邀請消費者親臨村裏感受製作的魅力。”
蘇小婉笑著點頭:“好,那就這麽定了。讓五一村的酸野文化,成為我們最大的競爭力!”
泗科酸野廠的線下體驗活動圓滿結束,遊客的好評和媒體的積極報道為品牌注入了新活力。然而,蘇小婉和團隊並沒有完全放鬆。競爭對手“鄉味傳奇”的快速崛起,以及其背後投資方的隱秘操作,依然是懸在頭上的利劍。
李成林從“鄉味傳奇”工廠考察歸來,帶回了一些不尋常的線索。
“蘇總,我仔細查過,這家工廠背後確實有外資企業的影子。”李成林將一疊文件放在蘇小婉麵前,“他們的主要投資方,是一家名為‘紐食集團’的跨國食品企業。”
“紐食集團?”蘇小婉愣了一下,這個名字她並不陌生,“他們之前不一直以高端食品為主嗎?怎麽會突然盯上酸野市場?”
“或許是因為市場潛力。酸野雖然看似小眾,但在短視頻平台的帶動下,已經成為一種風潮。他們是想通過模仿我們搶占市場,再用資金優勢打垮我們。”李成林分析道。
“好一個紐食集團!”蘇小婉冷笑,“他們以為靠砸錢就能取代我們?成林,你繼續查這家公司在國內的布局,看看他們還有什麽後手。”
與此同時,運營團隊繼續在短視頻平台上與“鄉味傳奇”展開較量。
“張小川,咱們的視頻數據怎麽樣?”蘇小婉每天都會親自過問運營情況。
“蘇總,雖然咱們的內容口碑很好,但‘鄉味傳奇’投放了大量廣告,數據上確實壓了我們一頭。”張小川撓了撓頭,臉上寫滿焦慮,“他們每天都在瘋狂打折,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蘇小婉眉頭緊皺,但隨即冷靜下來:“他們能燒錢多久?光靠低價是留不住消費者的。我們要從產品和情感上下功夫。”
很快,泗科酸野廠推出了一條全新的短視頻,標題是**“一顆酸野背後的故事”**。
視頻講述了一位普通村民阿婆,從年輕時開始製作酸野,將它作為家中唯一的副業支持孩子上學,如今她的孫子已成為村裏的電商運營骨幹。視頻最後用阿婆一句樸實的話收尾:“我做的酸野,裏麵有家的味道,別人做不來。”
這條視頻發布後,迅速在各大平台引發熱議,評論區充滿了情感共鳴:
“這才是中國傳統的力量!”
“酸野不僅是食品,更是情感和文化的傳承。”
“支持泗科酸野廠,支持匠心品牌!”
短視頻的成功不僅提升了品牌聲量,也將“鄉味傳奇”徹底比了下去。
就在泗科酸野廠逐漸穩定市場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再次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蘇總,有人向市場監管部門檢舉我們,說我們使用了不合規的食品添加劑!”負責品控的王麗氣衝衝地衝進辦公室,“簡直是血口噴人!”
“誰舉報的?”蘇小婉冷靜問道。
“匿名舉報,但我敢打賭,這一定是‘鄉味傳奇’搞的鬼!”王麗氣得直跺腳。
蘇小婉抬手示意她冷靜:“不要著急,咱們廠的每一批次產品都嚴格按照標準生產,隻要經得起檢驗,就不怕這些無端指責。”
她立刻安排團隊整理所有生產記錄,同時主動聯係市場監管部門,邀請他們來廠裏進行全麵檢查。
幾天後,市場監管部門派出的檢查組進駐泗科酸野廠,開始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從生產工藝到成品抽樣,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審查。
“蘇總,我們真的沒問題吧?”王麗還是有些忐忑。
“放心,我們的生產過程全程可追溯,沒有任何問題。”蘇小婉語氣堅定。
果然,幾天後檢測結果出爐:泗科酸野廠的產品完全合格,所有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蘇小婉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檢測結果,同時嚴正聲明:“任何惡意抹黑行為,我們都將追究到底!”
媒體的報道再次讓泗科酸野廠贏得了輿論支持。而“鄉味傳奇”則因為背後操作的蛛絲馬跡被曝光,逐漸被市場邊緣化。
就在危機暫時告一段落後,蘇小婉終於有時間回家陪女兒小夢瑤。
“媽媽,你今天回來得好早!”夢瑤撲到蘇小婉懷裏,開心地說道。
“是啊,今天媽媽終於可以陪你寫作業啦。”蘇小婉摸了摸她的頭。
“媽媽,我畫了一張畫,是我們家的!”夢瑤舉起一張五彩斑斕的畫紙,畫中是一個溫馨的小家,院子裏還有一顆結滿果實的酸野樹。
蘇小婉看著畫,心裏一陣暖意:“夢瑤,你真棒!媽媽一定會讓我們家變得越來越好,讓你擁有更多的快樂。”
李成林在一旁笑著說道:“老婆,有我在,你不會孤軍奮戰。”
然而,就在一家人其樂融融時,李成林的手機突然響了。他接起電話,臉色迅速變得凝重。
“怎麽了?”蘇小婉敏銳地察覺到不對勁。
“紐食集團的新動作來了。”李成林低聲說道,“他們不僅推出了酸野產品,還宣布將以極低價格搶占超市渠道……”
蘇小婉眯起眼睛,語氣堅決:“他們這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啊!成林,這次,我們絕不能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