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縣學捐款
女穿男,七個扶弟魔姐姐不許再扶了 作者:細糠吃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天中午,江一鳴和兩位舍友在食堂用飯。
“吳錦請假快十天了,怎麽還沒來縣學,難道他退學了?”肖明輝疑惑不解。
吳錦不在宿舍,沒人整天擠兌他們了,三個人都自在許多,隻是時間久了又覺得哪裏不對勁。
並不是他們找虐,沒人陰陽怪氣不習慣,而是吳錦那麽求知若渴的人,竟然請假這麽多天,不正常,絕對不正常。
吳錦家裏肯定出事了。
“也不知出了何事,吳錦那個人雖然很不討喜,可他成績那麽好,若是就此輟學,未免太可惜。”沈霆其實挺羨慕吳錦在學習上的天賦,拋開其他不提,對待學習他是真的刻苦認真。
對夫子和其他成績好的同窗也比較友好,像江一鳴每次月考考第一,吳錦就會主動找他說話,不管江一鳴態度是否疏離,吳錦都假裝看不見。
好吧,吳錦這個人真的很討厭。
“我昨天問過和他同村的吳員,吳員說吳錦父親扛包的時候傷了腰,挺嚴重的。”江一鳴輕歎一聲。
“看來吳錦家裏真的很困難。”肖明輝咕噥一聲,便不說話了。
沈霆也假裝看書看入了神。
這個話題不好接,吳錦因為家境貧困,所以仇富,對大戶人家出身的同窗態度很差,得罪了很多人。
別人都是上趕著巴結有錢有勢的同窗,好為以後的前程鋪路,積累人脈。
偏他一意孤行,想得罪誰全憑心情。
有時候肖明輝和沈霆還挺佩服吳錦的,試問這世上有幾人能做到像吳錦這樣堅持己見,不受世俗眼光束縛,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要堅持本心。
不過佩服是一回事,討厭他又是另一回事,他們注定和吳錦沒法和平共處。
午飯後,江一鳴會休息兩刻鍾,然後起來背書鞏固今天夫子講過的內容,未時三刻返回教室上課。
今天三人走出宿舍,遠遠地就見講堂門口圍了一群同窗和學兄。
“這是在幹什麽?”肖明輝愛湊熱鬧,話音未落人已經擠進了人群。
江一鳴和沈霆緊隨其後。
誰不愛八卦,在沒什麽娛樂活動的古代,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都能吸引到一大群人圍觀。
好不容易擠進最裏層,江一鳴發現人群最中間放著一張桌子,張夫子坐在桌前,桌子上放著一個捐款箱。
旁邊還有一篇召集籌款的文章,張夫子的文采很好,縣學的學子們看完他寫的文章,忍不住落下淚來。
吳錦太慘了,父親扛包傷了腰和脊椎骨,成了癱瘓,吳家的頂梁柱倒下了,吳家便沒了收入來源,吳錦麵臨輟學。
屋漏偏逢連夜雨,厄運專挑苦命人。
他母親上山給他父親采藥的時候,又從山上摔下來,頭上磕出一個大窟窿,他弟弟年僅十三歲,無法撐起家中重擔。
張夫子惜才,不希望吳錦因此斷了科舉之路,帶頭捐款,張夫子捐了二十兩。
“你們看著捐,不論多少,就算一個銅板也是心意。”張夫子神情凝重的出聲。
有些和吳錦關係好的,聽完張夫子的話,就立馬掏錢捐款,大多是幾十文或幾百文,畢竟能讓吳錦另眼相看的學子,皆是家境不富裕的。
那些家境好,經常被吳錦擠兌的就三三兩兩的散開,走到一邊小聲嘀咕。
“吳錦平時那麽清高,嫌棄我等一身銅臭味,除了錢什麽都比不上他,我們這是捐呢還是不捐呢?”
“不捐吧張夫子會不會覺得我們人品有問題,一個縣學的學子,不是同窗就是學兄學弟,吳錦如今落難,咱們冷眼旁觀,會不會被說太薄情冷性?”
“那就當買個平安,捐個幾百文或一兩銀子也未嚐不可。”這點錢對大戶人家出身的學子來說不算什麽。
肖明輝和沈霆倒是沒和家世相當的同窗們圍在一起討論要怎麽個捐法,他們看著江一鳴。
江一鳴為人隨和,學業優秀,肖沈二人和他處得好,又是一個宿舍的,二人隱隱以他為首。
吳錦也是他們的舍友,多了這一層關係,他們不好隨便評價。
進縣學的第一天,院長就訓過話,“不要對個人有太大的偏見,作為一名品德高尚的讀書人,平時不要過分的談論個人。”
品德高不高尚沒人太放在心上,但表麵功夫肯定得做好,名聲還是要積累的。
所以不管平日裏吳錦怎麽作,肖明輝和沈霆都不會在這時候落井下石。
江一鳴想著欠吳錦一個人情,現在吳錦家中落難,於情於理他都要多捐一些。
說實話,他是有係統獎勵的過目不忘的技能,加上平時也夠刻苦,才能每次都考第一。
吳錦卻是完全靠自己保持在第二,是有真才實學的,他若斷了科舉之路著實可惜。
“我捐五兩。”江一鳴本意是想帶動其他學子也多捐一些,並沒有別的意思。
可總有人喜歡過分解讀。
“我早說過江一鳴表麵看著不爭不搶,頗有風骨的模樣,實則內心急功近利,極其看重名聲。”
“可不是麽,大家都捐幾十文,最多幾百文,他卻偏要做顯眼包,竟然捐五兩,嘖嘖,這下張夫子肯定會對他另眼相看,院長也會覺得他品德高尚。”
當然也有心態平和品行端正的學子,會出麵反駁。
“江一鳴是好心想幫同窗,他願意多捐一些,吳錦全家就多一分希望,你們要是覺得錢越多名聲越好聽,也可以多捐一些,何必在這裏陰陽怪氣?”
“不錯,真心想幫吳錦的人不會計較那麽多,想捐便捐,不捐也沒人逼你們,還有這裏是縣學,不是菜市場,莫要自降身份,像個長舌婦般嚼舌根。”
幫江一鳴說話的幾位學兄,訓完那幾人,都捐了一兩銀子。
肖明輝和沈霆想了想,一人捐了十兩,不過他們並不是單純的想捐這麽多,他們之前和張夫子通過氣,想換宿舍。
張夫子除了給學子們上課,還負責管理宿舍,雖然他看重吳錦,並且熱心地幫忙籌措捐款。
但吳錦那種性格,張夫子也了解,畢竟他自己也是這種性子,既然肖明輝和沈霆跟吳錦合不來,繼續住在一起,隻會互相影響。
不管是心情還是學習上都是弊大於利,不如讓吳錦和那些家境相當的同窗一個宿舍,也能少生事端。
張夫子痛快地答應明年給他們換宿舍。
肖明輝和沈霆原本想和江一鳴一樣捐五兩的,可掏錢的時候,張夫子多看了他們一眼,他們猶豫了一瞬,又多捐了五兩。
後麵有幾個家境富裕的學子,也有捐十兩,甚至二十兩的,江一鳴那五兩便顯得不起眼了。
其實吳錦成績那麽好,如果他輟學,大家等於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對同期的考生來說是有好處的。
比如差一名就能考上秀才的那種,如果少了吳錦,那他就能前進一名,就不會落榜了。
可張夫子要保吳錦,張夫子能明目張膽的在縣學幫吳錦籌款,說明院長也是支持張夫子的。
唉,沒辦法,老師們珍惜好苗子,吳錦太爭氣,老師們舍不得他輟學。
“吳錦請假快十天了,怎麽還沒來縣學,難道他退學了?”肖明輝疑惑不解。
吳錦不在宿舍,沒人整天擠兌他們了,三個人都自在許多,隻是時間久了又覺得哪裏不對勁。
並不是他們找虐,沒人陰陽怪氣不習慣,而是吳錦那麽求知若渴的人,竟然請假這麽多天,不正常,絕對不正常。
吳錦家裏肯定出事了。
“也不知出了何事,吳錦那個人雖然很不討喜,可他成績那麽好,若是就此輟學,未免太可惜。”沈霆其實挺羨慕吳錦在學習上的天賦,拋開其他不提,對待學習他是真的刻苦認真。
對夫子和其他成績好的同窗也比較友好,像江一鳴每次月考考第一,吳錦就會主動找他說話,不管江一鳴態度是否疏離,吳錦都假裝看不見。
好吧,吳錦這個人真的很討厭。
“我昨天問過和他同村的吳員,吳員說吳錦父親扛包的時候傷了腰,挺嚴重的。”江一鳴輕歎一聲。
“看來吳錦家裏真的很困難。”肖明輝咕噥一聲,便不說話了。
沈霆也假裝看書看入了神。
這個話題不好接,吳錦因為家境貧困,所以仇富,對大戶人家出身的同窗態度很差,得罪了很多人。
別人都是上趕著巴結有錢有勢的同窗,好為以後的前程鋪路,積累人脈。
偏他一意孤行,想得罪誰全憑心情。
有時候肖明輝和沈霆還挺佩服吳錦的,試問這世上有幾人能做到像吳錦這樣堅持己見,不受世俗眼光束縛,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要堅持本心。
不過佩服是一回事,討厭他又是另一回事,他們注定和吳錦沒法和平共處。
午飯後,江一鳴會休息兩刻鍾,然後起來背書鞏固今天夫子講過的內容,未時三刻返回教室上課。
今天三人走出宿舍,遠遠地就見講堂門口圍了一群同窗和學兄。
“這是在幹什麽?”肖明輝愛湊熱鬧,話音未落人已經擠進了人群。
江一鳴和沈霆緊隨其後。
誰不愛八卦,在沒什麽娛樂活動的古代,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都能吸引到一大群人圍觀。
好不容易擠進最裏層,江一鳴發現人群最中間放著一張桌子,張夫子坐在桌前,桌子上放著一個捐款箱。
旁邊還有一篇召集籌款的文章,張夫子的文采很好,縣學的學子們看完他寫的文章,忍不住落下淚來。
吳錦太慘了,父親扛包傷了腰和脊椎骨,成了癱瘓,吳家的頂梁柱倒下了,吳家便沒了收入來源,吳錦麵臨輟學。
屋漏偏逢連夜雨,厄運專挑苦命人。
他母親上山給他父親采藥的時候,又從山上摔下來,頭上磕出一個大窟窿,他弟弟年僅十三歲,無法撐起家中重擔。
張夫子惜才,不希望吳錦因此斷了科舉之路,帶頭捐款,張夫子捐了二十兩。
“你們看著捐,不論多少,就算一個銅板也是心意。”張夫子神情凝重的出聲。
有些和吳錦關係好的,聽完張夫子的話,就立馬掏錢捐款,大多是幾十文或幾百文,畢竟能讓吳錦另眼相看的學子,皆是家境不富裕的。
那些家境好,經常被吳錦擠兌的就三三兩兩的散開,走到一邊小聲嘀咕。
“吳錦平時那麽清高,嫌棄我等一身銅臭味,除了錢什麽都比不上他,我們這是捐呢還是不捐呢?”
“不捐吧張夫子會不會覺得我們人品有問題,一個縣學的學子,不是同窗就是學兄學弟,吳錦如今落難,咱們冷眼旁觀,會不會被說太薄情冷性?”
“那就當買個平安,捐個幾百文或一兩銀子也未嚐不可。”這點錢對大戶人家出身的學子來說不算什麽。
肖明輝和沈霆倒是沒和家世相當的同窗們圍在一起討論要怎麽個捐法,他們看著江一鳴。
江一鳴為人隨和,學業優秀,肖沈二人和他處得好,又是一個宿舍的,二人隱隱以他為首。
吳錦也是他們的舍友,多了這一層關係,他們不好隨便評價。
進縣學的第一天,院長就訓過話,“不要對個人有太大的偏見,作為一名品德高尚的讀書人,平時不要過分的談論個人。”
品德高不高尚沒人太放在心上,但表麵功夫肯定得做好,名聲還是要積累的。
所以不管平日裏吳錦怎麽作,肖明輝和沈霆都不會在這時候落井下石。
江一鳴想著欠吳錦一個人情,現在吳錦家中落難,於情於理他都要多捐一些。
說實話,他是有係統獎勵的過目不忘的技能,加上平時也夠刻苦,才能每次都考第一。
吳錦卻是完全靠自己保持在第二,是有真才實學的,他若斷了科舉之路著實可惜。
“我捐五兩。”江一鳴本意是想帶動其他學子也多捐一些,並沒有別的意思。
可總有人喜歡過分解讀。
“我早說過江一鳴表麵看著不爭不搶,頗有風骨的模樣,實則內心急功近利,極其看重名聲。”
“可不是麽,大家都捐幾十文,最多幾百文,他卻偏要做顯眼包,竟然捐五兩,嘖嘖,這下張夫子肯定會對他另眼相看,院長也會覺得他品德高尚。”
當然也有心態平和品行端正的學子,會出麵反駁。
“江一鳴是好心想幫同窗,他願意多捐一些,吳錦全家就多一分希望,你們要是覺得錢越多名聲越好聽,也可以多捐一些,何必在這裏陰陽怪氣?”
“不錯,真心想幫吳錦的人不會計較那麽多,想捐便捐,不捐也沒人逼你們,還有這裏是縣學,不是菜市場,莫要自降身份,像個長舌婦般嚼舌根。”
幫江一鳴說話的幾位學兄,訓完那幾人,都捐了一兩銀子。
肖明輝和沈霆想了想,一人捐了十兩,不過他們並不是單純的想捐這麽多,他們之前和張夫子通過氣,想換宿舍。
張夫子除了給學子們上課,還負責管理宿舍,雖然他看重吳錦,並且熱心地幫忙籌措捐款。
但吳錦那種性格,張夫子也了解,畢竟他自己也是這種性子,既然肖明輝和沈霆跟吳錦合不來,繼續住在一起,隻會互相影響。
不管是心情還是學習上都是弊大於利,不如讓吳錦和那些家境相當的同窗一個宿舍,也能少生事端。
張夫子痛快地答應明年給他們換宿舍。
肖明輝和沈霆原本想和江一鳴一樣捐五兩的,可掏錢的時候,張夫子多看了他們一眼,他們猶豫了一瞬,又多捐了五兩。
後麵有幾個家境富裕的學子,也有捐十兩,甚至二十兩的,江一鳴那五兩便顯得不起眼了。
其實吳錦成績那麽好,如果他輟學,大家等於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對同期的考生來說是有好處的。
比如差一名就能考上秀才的那種,如果少了吳錦,那他就能前進一名,就不會落榜了。
可張夫子要保吳錦,張夫子能明目張膽的在縣學幫吳錦籌款,說明院長也是支持張夫子的。
唉,沒辦法,老師們珍惜好苗子,吳錦太爭氣,老師們舍不得他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