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這邊,能夠動用的總兵力大概有十八萬人馬。


    其中,有四萬是董璜新增援的還在路上的援軍,裏麵新兵居多,戰鬥力一般,需要邊打邊練,正常情況下,還是用於防守營寨為好。


    士兵很可能不如後周軍隊精銳,也是賈詡不太喜歡野戰,反而打陣地戰的重要原因。


    賈詡手中剩下的十四萬兵馬中,有不到八萬人是之前陸陸續續趕到的中央軍,其中包括高順最初帶來的三萬人馬,董力支援的一萬多原本用於防守興元府的人馬,以及賈詡親率北伐的四萬人馬。


    這些兵馬,也是賈詡手中的精銳核心,尤其是高順手中的一萬陷陣營,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此外,還有三萬人馬是地方部隊以及三萬降軍。這些人馬的質量參差不齊,其中的精銳,堪比高順的陷陣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兵油子,當然,也有不小比例的老弱病殘。


    說到底,這個時代很多節度使的軍隊就跟明末的士兵一個模式,明末將領打仗靠的是親兵,這個時代的節度使靠的則是牙兵,至於其他的部隊,不能說沒有精銳,但終究占了少數,且裝備也沒法跟牙兵相比。


    (北方主要州縣圖)


    在兵力布置方麵,經過調整,高順軍團目前已經布置了六萬人,但是對外宣稱隻有四萬人。


    其中李處耘部萬餘人馬守衛安化(今甘肅慶陽),安化是慶州的州治,位於延慶水和馬嶺水的交匯處,因為周圍地形等的原因,說實話,就算是從北方進攻,也挺不容易的。


    曆史上,北宋在馬嶺水一線設立了大量的堡寨,用於防備西夏的進攻,一直到北宋末年,西夏都沒能在這裏取得像樣的成果。


    李處耘所部的人馬以後周靜難軍的降兵為主,但因為這些降兵的家眷大都在邠州,且都跟隨過折從阮、折德願、李處耘作戰,所以戰鬥意誌還算不錯。


    韓繼勳、董力所部兩萬餘人鎮守寧州首府定安城(今甘肅qy市寧縣),定安城位於延川水、九陵水、馬嶺水三水交界的位置,其中九陵水發源於子午嶺主峰子午山,子午山位於定安城差不多正東方向,是寧州與東方後周州縣的天然屏障。


    因為定安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夠支援南方的邠州,也能夠支援北方的慶州,同時也是極有可能被優先攻擊的一個州,所以大虞在這裏布置了重兵。其中穩重的養成係將領董力負責防禦城池,韓繼勳所部則負責支援與伏擊。


    高順則親率主力鎮守邠州,總兵力約三萬人,其中有一萬陷陣營。高順所部,也是董璜所有軍隊中,野戰能力最突出的一支。


    位於秦州首府成紀縣的高彥儔所部,也有一萬餘人的機動兵力。


    此外,斜峪口、寶雞、汧原等重地,總共也駐紮了萬餘人馬以備不測,麟遊也有萬餘人馬,其他城市要點加起來也有萬餘人馬。


    賈詡手中還有四萬人。


    接下來的四萬援軍,也會來賈詡所在的武功大營。


    如果賈詡手中隻有四萬人,依托武功的地形,防禦李重進部的四五萬人自然很輕鬆,但萬一敵軍主力到了,就很難受了,甚至很可能守不住糧道了。


    (武功城位置圖)


    現在剛剛好,八萬人馬既能夠擴大營寨的規模,還能夠沿著河流布防,既能夠保證糧道,也有一定的戰術移動空間,擋住十一二萬大軍的進攻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賈詡的此番兵力布置,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鉗形攻勢,鎖死了京兆府方向後周軍進攻的方向。


    並且因為時間太過充裕,賈詡的防禦工事、設施的建造也十分從容,武功原一線已經被他打造成堅固的堡壘,隻等著後周來攻。


    論起戰略定力,賈詡還沒有怕過誰。


    說實話,他很期待與後周在這裏拖下去。


    因為前蜀後蜀幾十年的努力,大虞並不缺糧草,本來興元府以及秦、成、鳳、階四州就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大批的糧食被運到前線後,足夠賈詡所部用上大半年;此外,鳳翔府等地也繳獲了不少糧食。


    經過賈詡的調度,邠州等城的糧草可以用一年半以上。


    此外,開春之後,巴蜀之地的糧草也可以源源不斷運來,鳳翔府等地也可以種糧反哺,可以說,大軍並沒有缺糧之憂。


    這場仗,大虞至少能夠靠上兩年。


    但後周能靠多久那就不一定了。


    靠不住了,那就隻能強攻或者撤退了。


    賈詡很喜歡後周強攻,到時候,一定會給後周一個大大的驚喜。


    後周要是撤退的話,京兆府能不能保住是一會兒事,西北三鎮肯定是保不住了。


    事實上,後周真的願意在這裏拖上兩年的話,董璜說不定已經拿下南唐了,從襄樊、淮南兩路伐周了。


    當然了,設想歸設想,真正的戰爭,決勝的因素有很多,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賈詡覺得自己的贏麵很大……


    這段日子,賈詡仍舊是修築城寨、訓練士兵,一點兒都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把李重進急的嘴上直冒泡,然而卻無可奈何。


    你說你都打進關中半年了,就是不打長安,有你這麽玩的嗎?


    你懂不懂軍事啊!


    人家諸葛武侯北伐了半輩子,不就為了見見長安嗎?你倒好,賴在武功不走了!


    李重進對於賈詡的不按套路出牌,毫無辦法。


    他都恨不得給賈詡普及一下長安的重要性,教一下賈詡該怎麽打仗,好讓賈詡來攻打鹹陽大營、來攻打長安了!


    李重進判斷不出賈詡的策略,後周的核心謀士們也為賈詡的舉動傷透了腦筋。


    王樸、王溥、魏仁浦等人其實一直在研究大虞北線的策略,他們覺得,賈詡的所作所為,應該不是不智,而是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陛下,臣認為,大虞軍之所以不急著攻長安,一則是長安自晚唐以來,久經兵燹,十分殘破,繁華程度甚至還不如鳳翔府的天興城;二來賈詡有可能是想要養兵自重。”


    王樸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但是話卻沒有說完。


    不是他不想說,而是不敢多說了。


    自唐末五代以來,一方大將掌握了國家半數的軍隊,就沒有不造反的——就算是自己不想造反,難道君主就不會懷疑嗎?


    就像是後周太祖郭威,他的全家為什麽被殺啊?


    不就是後漢隱帝不信任嗎?


    就連柴榮的家人,包括幾個繈褓之年的兒子,也都因此被殺。


    這件事說多了,會激起柴榮的不適,所以王樸不能說深了,他隻是建議道:“陛下,我們不妨用反間計,先是散布賈詡擁兵自重的流言,視其效果,再散布賈詡反叛或者打算投降我大周的流言,臣不信大虞就這麽君臣相和!”


    我不相信五代有這麽互信的君臣關係!


    我不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曆史到神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捂中生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捂中生友並收藏從曆史到神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