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
現在的蘇閑,在看到那個小娃娃後。
內心已經瘋狂吐槽:老朱啊老朱,真有你的。
不過雖然如此。
蘇閑自己也是一個半大的孩子。
他清楚的看到對方回頭,似乎在說著什麽。
沒過一會兒,就重新回來看著自己,小臉笑嘻嘻,眼神亮晶晶,小奶音順口而出。
“那奏疏,真的是你寫的?沒任何人教你?”
蘇閑當然知道,對方背後有人,但他裝作不知。
隻是點頭,“是我寫的。”
剛剛說完。
他便見其又轉過身去,似乎又在交流。
而這一幕,被離得近的官員看到,卻是紛紛愕然不已,然而還沒等他們轉頭四顧的交流,就看到好多陌生的麵孔,已經占據四周。
並且朝著他們這些沒有遠離這片宮牆的百官,投來冷厲的視線。
不知道想到什麽。
這些人連忙抖了抖衣服,當做什麽都沒看到,快步離開這是非之地。
而這時,朱雄英身後。
“乖孫,別轉過頭看咱,你就看著他,爺爺說什麽你問他就行了。”
再度糾正了一下自己的大孫。
朱元璋也出著主意,同時也思考自己該問什麽。
有了!
他從來不信,那奏疏出自一個六歲的孩子。
現在人就在這兒。
有什麽疑惑直接當麵問。
若真是他,三兩句就能說清楚。
若不是他,哼,這麽大點的孩子,同樣是三兩句的問題,就能讓他露餡!
可若真想問題,他還真遲疑了一會兒。
他本想問蘇閑憑什麽知道,這空印案是他主動發起,而不是如那些罪名一般,是百官在官官相護,互相隱瞞著他。
但一想,那奏疏上麵已經寫著原因:是要鏟除元末的各地舊臣,是要讓偏遠地方的百姓知道,現在是大明,而非大元,是要讓那些地主豪紳收斂!
他若是將這些背下來,照著回答,自己一時半會兒也分析不出來個什麽。
倒是……另一件事!
如此想著……
他很快計上心來。
“你問他,給咱寫的那奏疏上,為什麽要說咱這空印案之後,地方官員就能光明正大的貪墨損耗,還是咱促使的瘋狂加劇!”
似乎是覺得這長句,孫兒說不出來,他還切成短句,讓孫兒複述。
很快。
朱雄英看著蘇閑,將上一段話複述而出。
蘇閑裝作不知其背後有人,隻是略一思考後就直接道:
“最簡單的原因,便是沒有了空印,各地的賬目若是稍有差錯,就會重新被打回,這一來一回……”
“我不是要聽這些……”朱雄英搖頭,“朝廷自有巡查,況且第一次,可以認為你疏忽大意,第兩次第三次就要被拉出去砍了!”
不用想。
蘇閑就知道,這是其背後之人的話。
當即,他再次道:“那就舉個例子。”
“空印案之前,例如普通百姓一家,按照朝廷的征收規矩,隻需要出兩石稅糧。而各級官府,也會照著標準,將這些稅糧收上來。然後或是運送各省的府庫,或是運送到其它的衛所……”
大明現在的稅收方式,還是稅糧、以及絲綢貨物為主。
沿用自唐朝傳下來的“兩稅法”,每年的二三月份,七八月份兩次征收。
這些稅糧當然不是全部送到京城,而是分批次運送到各省安置的府庫,給藩王一部分,地方的衛所一部分,然後,地方還要截留一部分。
朝廷收取的,隻是每年稅糧的“一部分比例”。
蘇閑沒有給朱雄英解釋這些,因為他的話,自有其後麵的人聽著。
“運送稅糧,就會有損耗。或是天降大雨,道路泥濘。或是路遇山匪,遇到山石滑坡,耽擱一天,就會有一天的損耗。”
“這些損耗,是沒有辦法確定的。”
“而往年,空印案之前,各級官府拿著改了印章的文書,前來戶部核算。若是數目對不上,自己填上去便可,隻要符合朝廷定下的比例,都算過關。”
此時。
蘇閑的聲音並不大。
但恰好,不僅可以讓朱雄英聽到。
更是可以讓朱元璋,以及其身旁的馬皇後,和朱標聽聞。
而蘇閑的這番回答,顯然讓三人的表情,都不約而同的有些嚴肅。
因為……
他說的是對的。
卻聽蘇閑的聲音,繼續響起。
“但是……一旦空印案結束,陛下所要求的嚴苛數目,必須和戶部的賬目對上,那麽,以此而帶來的,是地方各級官府的什麽?”
當聽到這個問題時。
朱元璋猛地一愣。
朱標先是麵帶思索,和馬皇後對視一眼,旋即都是看到了各自眼中的擔憂。
隻有朱雄英,巴巴的看著……
下一刻。
蘇閑的聲音,已經徹底響起。
“加劇征收!”
這四個字出現,頓時炸響幾人的思緒之內。
“空印案之後,地方官府畏懼大明的皇帝,畏懼親軍都尉府的刀,但唯獨不怕大明的百姓。”
“況且這血案在前,陛下的規矩,就如同一把刀懸在地方官員的頭上。”
“他們所能做的,便是加大征收。”
“隻要征收的稅糧足夠多,能夠彌補路途之上的損耗,那麽再到戶部之時,便不用多跑。”
“當然,或許會有一些於心不忍,或者是心軟的官員,不想加劇征收。隻是繼續按照以前的規矩,然而,隻要有一次和戶部的賬目不對,就要來回跑,跑第一次,按照你剛才說的可以原諒,但跑二次第三次,就要被你抓住問斬!”
蘇閑話中的“你”,當然不是朱雄英。
“守規矩於心不忍要被斬!”
“跑得多了也要被斬!”
“不守規矩,加大征收,卻能活!”
“若是你是地方官員,又會怎麽做?”
城牆之後,朱元璋愣住了。
而朱標則是心中情緒起伏,因為這番話不難理解,他可以清楚的想到,從這空印案之後,地方官員的每一步的想法。
卻聽那聲音根本沒停。
“第一次加收,地方官員發現,自己可以輕鬆的應對戶部的賬目,也不用擔心空印,喜極而泣,再喜再泣。”
“因為他們已經發現,多出來征收的這些,他們可以明目張膽、光明正大的用【損耗】的名目,多征收稅糧。”
“心貪的,損耗就多,地方遠的,損耗也多。”
“多來多去,不是多在了大明朝堂的戶部裏。”
“而是多在了地方官員的腰包內!”
“是你!是當今的陛下,給了他們光明正大、甚至明目張膽的底氣!”
“隻留下百姓叫苦不迭。”
最後一句話落下,朱元璋的臉已經成了豬紫色。
“胡言亂語!”
他低聲喝道,而後看著孫兒。
“給他說,各地的按察使司不是吃幹飯的,咱的親軍都尉府也不是吃幹飯的,若百姓繳納的多了,自有大明律法給他們做主,有咱給他們做主!”
朱雄英眨了眨眼,隻感覺這遊戲真好玩。
但他一時根本記不住這句話,隻好道:“胡言亂語!若真有誤,有皇爺爺為百姓做主。”
蘇閑無奈一笑,“殿下,您怎麽就不明白呢?”
“這就是您的皇爺爺故意縱容而成的!”
“伱胡說。”朱雄英就算是聽不懂,也聽清楚了這是針對他皇爺爺的不好的話。
當即怒指蘇閑,“你在胡說!”
蘇閑再度無奈一笑。
“胡說還是正說,自有人清楚。”
他頓了頓。
聲音緩慢,但又激烈。
“陛下要求的越嚴苛,就是在告訴天下人,這損耗皇家不擔,朝廷自然也不擔,地方官員更不會擔責。”
“隻有百姓才能擔!”
“區區損耗,苦一苦百姓罷了!”
“你胡說!”朱雄英氣的小臉發紅,卻是不聽皇爺爺給他說的話了,皇爺爺那麽好,每天處理奏疏到晚上深夜,自己想找時間和皇爺爺玩都找不到。
皇爺爺說,身為大明的皇帝,要為大明的百姓做主!
他知道什麽?
“殿下,這是時局所迫。”
蘇閑卻完全無視,而是繼續說起另一個話題。
“因為陛下需要錢,因為陛下認為,天底下所有多出來的錢,就應該是朝廷的,朝廷的就是家裏的。”
“包括此次空印案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要找錢,找糧!”
“你還在胡說。”朱雄英伸出小手,小臉越發的紅了。
“你根本不知道,皇爺爺在宮中有多麽簡樸,我們連吃飯都不能像書裏寫的那般大魚大肉,我們穿衣都不能穿最好的,我奶奶現在每天還要縫製衣服,我娘親的首飾還沒有外麵的人好!”
“我們要那麽多的錢做什麽?你什麽都不懂!”
對於小小的朱雄英來說,這比他大的孩子,真討厭!
胡言亂語也就罷了。
什麽都不懂,還在汙蔑他們。
蘇閑則歎了口氣,他對於朱雄英說的,當然不會不信。
因為這確實是事實。
大明曆代的皇後,基本上都以那位馬皇後為標杆。
大明最後一位周皇後,甚至為了錢財,還要學習馬皇後,號召宮裏的宮女一直紡織賺錢、
這不是什麽傳說。
但……
“我說的缺錢,不是宮裏缺錢。”
“那是什麽?”朱雄英大聲質問。
蘇閑猛地抬頭。
明明是童稚之音,但此時響起,卻宛如驚雷!
振聾發聵!
“是北伐要錢。”
“大明上一次的北伐失敗了,沉寂了數年,陛下想要再度北伐!”
現在的蘇閑,在看到那個小娃娃後。
內心已經瘋狂吐槽:老朱啊老朱,真有你的。
不過雖然如此。
蘇閑自己也是一個半大的孩子。
他清楚的看到對方回頭,似乎在說著什麽。
沒過一會兒,就重新回來看著自己,小臉笑嘻嘻,眼神亮晶晶,小奶音順口而出。
“那奏疏,真的是你寫的?沒任何人教你?”
蘇閑當然知道,對方背後有人,但他裝作不知。
隻是點頭,“是我寫的。”
剛剛說完。
他便見其又轉過身去,似乎又在交流。
而這一幕,被離得近的官員看到,卻是紛紛愕然不已,然而還沒等他們轉頭四顧的交流,就看到好多陌生的麵孔,已經占據四周。
並且朝著他們這些沒有遠離這片宮牆的百官,投來冷厲的視線。
不知道想到什麽。
這些人連忙抖了抖衣服,當做什麽都沒看到,快步離開這是非之地。
而這時,朱雄英身後。
“乖孫,別轉過頭看咱,你就看著他,爺爺說什麽你問他就行了。”
再度糾正了一下自己的大孫。
朱元璋也出著主意,同時也思考自己該問什麽。
有了!
他從來不信,那奏疏出自一個六歲的孩子。
現在人就在這兒。
有什麽疑惑直接當麵問。
若真是他,三兩句就能說清楚。
若不是他,哼,這麽大點的孩子,同樣是三兩句的問題,就能讓他露餡!
可若真想問題,他還真遲疑了一會兒。
他本想問蘇閑憑什麽知道,這空印案是他主動發起,而不是如那些罪名一般,是百官在官官相護,互相隱瞞著他。
但一想,那奏疏上麵已經寫著原因:是要鏟除元末的各地舊臣,是要讓偏遠地方的百姓知道,現在是大明,而非大元,是要讓那些地主豪紳收斂!
他若是將這些背下來,照著回答,自己一時半會兒也分析不出來個什麽。
倒是……另一件事!
如此想著……
他很快計上心來。
“你問他,給咱寫的那奏疏上,為什麽要說咱這空印案之後,地方官員就能光明正大的貪墨損耗,還是咱促使的瘋狂加劇!”
似乎是覺得這長句,孫兒說不出來,他還切成短句,讓孫兒複述。
很快。
朱雄英看著蘇閑,將上一段話複述而出。
蘇閑裝作不知其背後有人,隻是略一思考後就直接道:
“最簡單的原因,便是沒有了空印,各地的賬目若是稍有差錯,就會重新被打回,這一來一回……”
“我不是要聽這些……”朱雄英搖頭,“朝廷自有巡查,況且第一次,可以認為你疏忽大意,第兩次第三次就要被拉出去砍了!”
不用想。
蘇閑就知道,這是其背後之人的話。
當即,他再次道:“那就舉個例子。”
“空印案之前,例如普通百姓一家,按照朝廷的征收規矩,隻需要出兩石稅糧。而各級官府,也會照著標準,將這些稅糧收上來。然後或是運送各省的府庫,或是運送到其它的衛所……”
大明現在的稅收方式,還是稅糧、以及絲綢貨物為主。
沿用自唐朝傳下來的“兩稅法”,每年的二三月份,七八月份兩次征收。
這些稅糧當然不是全部送到京城,而是分批次運送到各省安置的府庫,給藩王一部分,地方的衛所一部分,然後,地方還要截留一部分。
朝廷收取的,隻是每年稅糧的“一部分比例”。
蘇閑沒有給朱雄英解釋這些,因為他的話,自有其後麵的人聽著。
“運送稅糧,就會有損耗。或是天降大雨,道路泥濘。或是路遇山匪,遇到山石滑坡,耽擱一天,就會有一天的損耗。”
“這些損耗,是沒有辦法確定的。”
“而往年,空印案之前,各級官府拿著改了印章的文書,前來戶部核算。若是數目對不上,自己填上去便可,隻要符合朝廷定下的比例,都算過關。”
此時。
蘇閑的聲音並不大。
但恰好,不僅可以讓朱雄英聽到。
更是可以讓朱元璋,以及其身旁的馬皇後,和朱標聽聞。
而蘇閑的這番回答,顯然讓三人的表情,都不約而同的有些嚴肅。
因為……
他說的是對的。
卻聽蘇閑的聲音,繼續響起。
“但是……一旦空印案結束,陛下所要求的嚴苛數目,必須和戶部的賬目對上,那麽,以此而帶來的,是地方各級官府的什麽?”
當聽到這個問題時。
朱元璋猛地一愣。
朱標先是麵帶思索,和馬皇後對視一眼,旋即都是看到了各自眼中的擔憂。
隻有朱雄英,巴巴的看著……
下一刻。
蘇閑的聲音,已經徹底響起。
“加劇征收!”
這四個字出現,頓時炸響幾人的思緒之內。
“空印案之後,地方官府畏懼大明的皇帝,畏懼親軍都尉府的刀,但唯獨不怕大明的百姓。”
“況且這血案在前,陛下的規矩,就如同一把刀懸在地方官員的頭上。”
“他們所能做的,便是加大征收。”
“隻要征收的稅糧足夠多,能夠彌補路途之上的損耗,那麽再到戶部之時,便不用多跑。”
“當然,或許會有一些於心不忍,或者是心軟的官員,不想加劇征收。隻是繼續按照以前的規矩,然而,隻要有一次和戶部的賬目不對,就要來回跑,跑第一次,按照你剛才說的可以原諒,但跑二次第三次,就要被你抓住問斬!”
蘇閑話中的“你”,當然不是朱雄英。
“守規矩於心不忍要被斬!”
“跑得多了也要被斬!”
“不守規矩,加大征收,卻能活!”
“若是你是地方官員,又會怎麽做?”
城牆之後,朱元璋愣住了。
而朱標則是心中情緒起伏,因為這番話不難理解,他可以清楚的想到,從這空印案之後,地方官員的每一步的想法。
卻聽那聲音根本沒停。
“第一次加收,地方官員發現,自己可以輕鬆的應對戶部的賬目,也不用擔心空印,喜極而泣,再喜再泣。”
“因為他們已經發現,多出來征收的這些,他們可以明目張膽、光明正大的用【損耗】的名目,多征收稅糧。”
“心貪的,損耗就多,地方遠的,損耗也多。”
“多來多去,不是多在了大明朝堂的戶部裏。”
“而是多在了地方官員的腰包內!”
“是你!是當今的陛下,給了他們光明正大、甚至明目張膽的底氣!”
“隻留下百姓叫苦不迭。”
最後一句話落下,朱元璋的臉已經成了豬紫色。
“胡言亂語!”
他低聲喝道,而後看著孫兒。
“給他說,各地的按察使司不是吃幹飯的,咱的親軍都尉府也不是吃幹飯的,若百姓繳納的多了,自有大明律法給他們做主,有咱給他們做主!”
朱雄英眨了眨眼,隻感覺這遊戲真好玩。
但他一時根本記不住這句話,隻好道:“胡言亂語!若真有誤,有皇爺爺為百姓做主。”
蘇閑無奈一笑,“殿下,您怎麽就不明白呢?”
“這就是您的皇爺爺故意縱容而成的!”
“伱胡說。”朱雄英就算是聽不懂,也聽清楚了這是針對他皇爺爺的不好的話。
當即怒指蘇閑,“你在胡說!”
蘇閑再度無奈一笑。
“胡說還是正說,自有人清楚。”
他頓了頓。
聲音緩慢,但又激烈。
“陛下要求的越嚴苛,就是在告訴天下人,這損耗皇家不擔,朝廷自然也不擔,地方官員更不會擔責。”
“隻有百姓才能擔!”
“區區損耗,苦一苦百姓罷了!”
“你胡說!”朱雄英氣的小臉發紅,卻是不聽皇爺爺給他說的話了,皇爺爺那麽好,每天處理奏疏到晚上深夜,自己想找時間和皇爺爺玩都找不到。
皇爺爺說,身為大明的皇帝,要為大明的百姓做主!
他知道什麽?
“殿下,這是時局所迫。”
蘇閑卻完全無視,而是繼續說起另一個話題。
“因為陛下需要錢,因為陛下認為,天底下所有多出來的錢,就應該是朝廷的,朝廷的就是家裏的。”
“包括此次空印案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要找錢,找糧!”
“你還在胡說。”朱雄英伸出小手,小臉越發的紅了。
“你根本不知道,皇爺爺在宮中有多麽簡樸,我們連吃飯都不能像書裏寫的那般大魚大肉,我們穿衣都不能穿最好的,我奶奶現在每天還要縫製衣服,我娘親的首飾還沒有外麵的人好!”
“我們要那麽多的錢做什麽?你什麽都不懂!”
對於小小的朱雄英來說,這比他大的孩子,真討厭!
胡言亂語也就罷了。
什麽都不懂,還在汙蔑他們。
蘇閑則歎了口氣,他對於朱雄英說的,當然不會不信。
因為這確實是事實。
大明曆代的皇後,基本上都以那位馬皇後為標杆。
大明最後一位周皇後,甚至為了錢財,還要學習馬皇後,號召宮裏的宮女一直紡織賺錢、
這不是什麽傳說。
但……
“我說的缺錢,不是宮裏缺錢。”
“那是什麽?”朱雄英大聲質問。
蘇閑猛地抬頭。
明明是童稚之音,但此時響起,卻宛如驚雷!
振聾發聵!
“是北伐要錢。”
“大明上一次的北伐失敗了,沉寂了數年,陛下想要再度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