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鹽之利?


    此話一出,朱元璋自己都覺得,麵前仿佛有一座巨大的寶藏,等待著自己開采。


    然而,何其難?


    “這私鹽之利,咱不是沒想過,咱更是饞的連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鹽引論》上,關於大明六千萬百姓,每人每年吃五斤鹽,就有三千萬兩的白銀,這個數字你聽聽?”


    “咱聽了都覺得害怕!”


    朱元璋說到這裏,又趕緊說道:“隻是,這些年打壓了多少私鹽?有用嗎?這《鹽引論》上有一句話說的沒錯,各地的運輸困難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交通便利自然好管。可有的地方,它就是沒辦法去涉及。”


    說完了煩心的地方後。


    朱元璋想到正事。


    “還有……這小子話裏話外的態度你難道看不出來。他還說咱將軍國利器,托於一紙鹽引?這話裏話外的意思,不就是讓咱廢除鹽引?”


    越想他越是回過味來了。


    “咱猜到了他的想法,胡惟庸此前為難過他們,所以此子就是想借著此事,扳倒胡惟庸管的鹽引!”


    “砰”的一聲!


    朱元璋忽然惱火起來。


    “一介小小的孺子,想扳倒一個丞相?”


    “滑天下之大稽!”


    “這是以私心報複公心,連帶著咱大明的鹽引國策,是不是都成了此獠的工具?”


    馬皇後看著對方說著說著又憤怒起來的樣子,倍感無奈。


    “剛才還說的好好的,這還沒到六月的天呢,你怎麽說變就變!”


    “因為咱反應過來了!”


    朱元璋道:“你看著吧,明天朝會,不!恐怕現在百官的奏疏,已經開始動筆寫了,咱待會兒回謹身殿,又會是如山般的奏折!”


    “此子所言,你看看全是畫餅,什麽私鹽之利,什麽不用鹽引,朝廷能運送糧草的辦法。”


    “可問題是,咱用商賈運送就是不想勞民傷財,也能借助商賈的手,開墾土地,此乃良策!”


    “而非是他想出來的,一個個聽起來宏大高遠,但細察全是紙上談兵!”


    眼看著馬皇後還要說話,朱元璋直接看向前者以及朱標。


    “那你們兩個來說,這《鹽引論》上的問題,此獠準備用什麽辦法來替代鹽引?還能收獲私鹽之利?”


    聞言,馬皇後和朱標紛紛沉默。


    他們也說不出來。


    當初鹽引製度能被采納,其實和衛所軍戶製度一樣,都是無奈之舉罷了。


    “說不出來了吧?”


    見此,朱元璋則道:“洞察力雖好,但沒能力解決,隻會把問題拋給別人,可他卻低估了鹽引的重要性。”


    言罷。


    朱元璋起身,“一紙鹽引,的確托不起我大明的軍國大事,但卻足以算是一國支柱!”


    此話一出,算是一錘定音。


    隻是話雖這麽說。


    而朱元璋則繼續坐下,又看向那番《鹽引論》,極其仔細。


    馬皇後和朱標看的越發無奈。


    而等了一會兒。


    又有太監趕緊過來匯報,朱元璋隻是聽了一會兒,便不由得抬頭看向馬皇後。


    “看看,正說著那些奏疏就來了!”


    他看向朱標,後者也已經起身。


    “走吧,壓下一事,另一事又起來了,也不知道那蘇貴淵把假鈔查出來了沒有,此子的手段,是真的精準啊!”


    一句話,透漏好幾個信息,卻是連馬皇後都不知道朱元璋在想著什麽。


    ……


    格物院。


    自從格物快報發出去後,蘇閑就一直等著。


    格物院雖說破落,但占地麵積也足有七八畝地那麽大,後院還有亭台樓榭,一看就是曾經的大戶人家的宅院。


    隻是早已經破敗,招收來的工匠這短時日,隻是收拾了前院,劃下鏈兩個小院子,暫且由工匠和一眾學子負責。


    而在前門,也特意開了一個小房間,專門匯總各個“工匠”或者是學子交上來的答案。


    而這麽一個下午的功夫,已經好多信封遞了上來。


    賈賢是跟黃恪等國子學學子,一塊來的,其專門負責收攏這些信件的,由其將篩選帶給蘇閑。


    蘇閑一眼掃過,除了對於“銅球”的答案分析,剩下的竟然都是關於“鹽引製度”。


    “看來對咱們認可的,不是一個兩個啊。”


    蘇閑翻閱這些信封。


    連他自己都意外的是,第一批上來的這些信封內,對鹽引論認可的非常多。有的是從自己家鄉出發,說官鹽他們從小都吃不起,還是從山裏跟著挖的礦鹽。


    還有一些字跡娟秀的,也訴說這幾年官鹽漲價非常厲害。


    甚至還有人出主意,回答自己在《鹽引論》中提出的問題。


    比如,可由官府出錢雇傭百姓,前去邊境開墾良田,不必假借於商賈之手。


    再說,商賈曆來重利,鹽引之法是重利誘惑,以重利而來,必然以重利而去。


    當教化百姓,軍民一體!甚至讓年輕的農戶北上,在邊境屯居。


    更有甚者,還提出【可將福州府等山林眾多的灶戶,遷移出來,在廣袤平原上,或者水路便利的地方,製造官鹽。】


    對於以上兩種,蘇閑看了當即搖頭。


    一,朝廷要是有錢,也不會借商賈之力。


    二、鹽本身就是礦物,你離開福州府那些山林之地,來到平原,又去哪裏開采鹽呢?為了鹽放棄祖祖輩輩生活之地,舍本求末!


    直到這一封……蘇閑看到後,當即認真起來。


    【不論官鹽、私鹽皆是鹽!商賈重利,因利導之。隻需一地出產之鹽,大於路途損耗,那便會有商賈前去。】


    【但為防止商賈互相以鹽引交易,利用鹽引層層盤剝,從各地選擇商賈,則必須記於官府名冊。】


    【官府選定第一批商賈運送,每三年一次考核,運送多的,參與下一輪鹽引,運送少的,則淘汰選用其它鹽商。】


    蘇閑看見這個答案,有些新奇。


    因為這個方法,幾乎是後世的鹽引製度改革,改到一塊去了。


    但和自己想的,還略有不同。


    蘇閑翻看後綴的名字。


    茹!


    蘇閑愣住了,無他,隻因為這個名字自己聽過。


    之前年關,其還在杏花巷不遠處,擺著寫春聯的攤子,是父親還曾去光顧過。


    而更讓蘇閑在意的,卻還是其名,和以後大明朝堂上的一部尚書,簡直一模一樣。


    該是此人吧?


    “把這個記下。”蘇閑看向旁邊的黃恪。


    “咦!”黃恪一愣。


    “怎麽了?”


    “茹,茹梁玉,衡山一帶送上國子學的貢生,今年剛及冠,算是才俊!”黃恪羨慕道:“聽說其要伴讀太子殿下,詹事府點名要人。”


    “哦?”蘇閑倒是恍然,看來有才德者,大明從來不缺。


    各地官學,推選上來的學子進入國子學,朝廷再從國子學裏麵選人,這種選仕之法,在監察嚴明的環境下,足以讓天資驕縱者入朝為官。


    心中想了想。


    蘇閑再度看向其它來信,其餘太多,都是怎麽獲取私鹽之利,以及其它運送糧草的辦法……


    “行了,你們整理一下,我先回去了。”


    眼看著時間差不多,蘇閑則起身。


    雖然他年紀小,但《鹽引論》之後,親眼看到蘇閑動作的格物院眾人,早已經沒有了輕視之色。


    紛紛起身相送。


    “不必送我,們忙你們的,味精售賣,和各類商戶打好交道,能不能盈利,格物院以後到底在朝廷占多大的分量,這都和你們現在所做有關。”


    聞言,黃恪、賈賢、呂善等人,紛紛麵露正色。


    此事之後。


    他們才真正意識到了,這格物院不同於國朝的地方在哪裏,雖然並無官職,但某種程度上正因如此,卻比之翰林更要清貴。


    甚至……直通天顏!


    這在其他部門內,官職森嚴,卻遠遠沒有這個機會。


    新生一地,誰能借此飛升?


    先來總比後到的幾率大!


    隻是看著蘇閑離開。


    呂善這些工匠也罷了。


    黃恪則是苦笑一聲,“咱們還是不要高興太早,天大地大,陛下最大。再說,如今不用想,整個國朝都顫動了,胡相那邊的人,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唉,你我這些在他人眼裏,隻是取巧鑽營之輩,也不知道下場如何。”


    呂善在一旁聽著,不由得無奈的搖頭。


    這些年輕人,雖說同在國子學。


    但也是有差距的,有的人學識出色,早在進入國子學的時候就被人看重,就如同剛才說的茹,運氣好的直接出任太子伴讀。


    未來表現隻要合格,國朝重任是跑不了的。


    而還有一部分中人之姿,家境好的,則是早已經打點好,隻要出了國子學,便能從清貴的翰林編修、承敕郎。


    再不濟也能立刻出任,一些類似檢校、知事、主簿之類的官職。


    還有一些,則是在吏部掛名,等著人家挑挑揀揀。


    縱然是洪武時期,官員更新迭代的快,但什麽時候能輪到自己,是不是個好差事,也是需要好好琢磨的。


    格物院開啟,並無官職。


    但想來這裏的人,數不勝數。


    可一旦真的進來了,反而會被外麵的人瞧不起,說是鑽營取巧,投機耍滑之輩。


    可謂是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全部賭到了格物院的發展之上,未來格物院若是前途廣大,那他們自然也有好差事。可若是如世人所想,就是一個給皇孫玩鬧的地方,那就真完蛋了。


    索性,現在看來,目前還是好的。


    “我現在別無所求,隻求接下來的狂風暴雨!”


    “咱們這才剛剛有了眉頭的格物院,當抵擋住吧。”


    兩人探討著,卻是給一旁,原本漠不關心的呂善,都聊得內心忐忑。


    ……


    而蘇閑出了格物院大門。


    不遠處,那幾個發“快報”的小孩們都朝著自己招手,看樣子非常高興。


    蘇閑也笑了笑,準備回家。


    然後明天到國子學,麵對這即將來的疾風驟雨。


    ……


    “行了,小崽子們,走都走了,今天賺了多錢,趕緊交上來。”


    牆角處,為首的三名男子,看向一群蒙童。


    這些孩子最大的沒有超過十歲的,全是很小的年紀。


    此刻聽聞,其中一個稍大的當即不願意,“我們自己賺的!”


    “小畜生!吃我們喝我們的,現在就當還賬了,快點!”


    其中一位中年獰笑一聲,一巴掌就朝著方才說話的男孩而去,後者當即被打的摔倒在地上。


    “你小子也長大了,既然想自己賺錢,那就過段日子跟你姐姐一塊出去……”


    聞言,男孩不由得打了個冷顫,而其他孩子也是紛紛顫抖,連忙交出了手裏的錢。


    “哼!一群不知好歹的小崽子,人家是官身,你們是什麽東西?真以為替這什麽院做了一些事,就可以贖身了?”


    男人罵了幾句。


    忽然又笑著看向其中的一個小女孩,將手裏的寶鈔揣回兜裏,反而拿出一枚銅板,“這是獎你的。”


    “繼續和其打好關係,咱們以後能不能富貴,你們能不能回家,可就靠你了。”


    說著,一群小孩當即泛出希冀之色。


    而中年人揮了揮手,很快一群人便朝著另一個方向而去。


    “咱們什麽時候動手啊?”


    “不急!”旁邊,年長的禿頭乞丐聞言,笑了笑。


    “老大說了,先給他們一樁大功勞,讓其交差後,咱們才能好好合作。”


    “這倒是!要麽說還是老大能掐會算,隻是這小子著實魔性,咱們雖然不認字,但外麵那些人說的話,咱們聽也聽懂了,真夠嚇人的,都跟胡相鬥法了!”


    禿頭老者聞言點頭,“著實大膽,所以咱們才講究一個穩妥嘛,此次過後,咱們也能安穩下來了……”


    ……


    蘇閑回來的時候。


    看見蘇貴淵一會兒喜,一會兒憂,蘇閑一陣奇怪,一番詢問後才知道……


    “假鈔案破了?”蘇閑看向蘇貴淵。


    “快破了!”


    提及此事,蘇貴淵放下心來,“話說起來,這還得多謝應天府知府林一德的幫助,為父上一次入應天府大獄,倒是結交了這個知府。”


    “此次也是他們辦事得利,找到了京城八縣之一的六合縣楊姓一宅,全參與假鈔之案中,為首者楊金木。私下裏,也就是所謂江湖人稱:淘金手!”


    “眼下已經將其包圍,隻要抓住,就要受千刀萬剮之刑!”


    簡單的說完這些之後,蘇貴淵這才看向蘇閑。


    “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閑兒啊……”蘇貴淵麵樓感慨,“為父是真的不想再進大獄了。”


    蘇閑表情古怪。


    隻見後者一臉鬱悶,“為父從官場已經得到消息,禦史台的奏疏成雨點往中書省落,然後中書省一個不落,全給謹身殿內送去了!”


    “你這《鹽引論》,怕是燒了胡相一係的眉毛!”


    “不用擔心。”蘇閑滿不在乎道:“聖上都說了,百無禁忌。”


    蘇貴淵無奈一笑,此事哪有之前說的那麽好?若是百官死咬著不放,閑兒如何脫身?


    “唉,但願此次盡快抓住這淘金手,能讓聖上安心。起碼閑兒你也是好意,幫聖上平定流言。”


    眼看著父親還在擔憂,蘇閑索性說出實情。


    然而接下來的話,卻讓蘇貴淵都震動起來!


    “放心!”


    “這《鹽引論》隻是開始,明天你上朝後,就把那些跳的高的全記下來。我既然提出問題,自然就不會無的放矢。”


    “有解決辦法?”蘇貴淵欣喜無比,繼而萬分好奇!


    蘇閑一笑,但目中卻有冷芒浮現。


    “鹽無貴賤,隻分類別,合為一等,統攝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江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江東月並收藏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