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收官解!


    一直以來,蘇閑就在等著這一步。


    準確的說,隻要父親還在官場,自家沒有士族根基,沒有勳貴背景。


    當然,在洪武時期,朱元璋也不看這些,一旦有所威脅,甚至他認定為你有威脅,那就是血案席卷的“數字”之一。


    而最為穩妥的辦法,便是和整個大明所綁定!


    同一時間,李希顏也跟著說道。


    朱標更是蹙眉,他這幾年理著國事,可是太清楚,父皇的權威在京城、在百官之中,或許讓人戰戰兢兢。


    正是因為猜到了蘇閑的目的。


    “不能!”


    李希顏話語一頓,正色道:“畢竟,製定政令的是人,執行政令的,還是人!”


    “這波瀾或許不會出現在朝堂,陛下一紙命令,就可以將這些反對者清除個幹淨!他在我大明最根本的地方,乃至可能是每一個百姓、每一個富戶、每一個因此而獲利的胥吏?”


    就連劉三吾也不由得點頭。


    幾乎隻要朱元璋自己想通,那麽他就能用鐵血手段,將一切的朝中的疑問壓下去。


    這才是常態。


    而在常菁身邊,幾位若有所思的公主、以及燕王妃徐妙雲看來,旁觀者清,他們卻是看到了不一樣的戰火。


    隻要蘇閑能借此機會,讓大明正式開始在稅收上動作,那麽土地與其綁定,便是接下來,大明從頭到尾,改天換地的一次蛻變!


    這蛻變需要時間。


    賦:稅賦。


    而恰好,蘇閑剛好可以借此,度過最為危險的一段時間,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是以他為主導。


    而李希顏則繼續道:“第二、損耗!”


    簡直不要簡單太多。


    但蘇閑卻已經將其打斷,


    結果就聽到了讓她一頭霧水的話。


    “我有三個疑問!也是我大明如果真的施行官收官解,必須要經曆的三重關卡!”


    而無疑。


    役:勞力。


    “如果隻是損耗的話,其實很好改變。”


    他哪來的心態?難道你不知道,這已經是你最後一次來大本堂了嗎?


    現在說出這些,難不成還想加重自己的砝碼?


    可他幾乎是瞬間,就想到了其中最為關鍵的地方!


    “民收民解會出現,官收官解同樣會出現!它們並不會因為隻需要朝廷總收總支,就不會出現貪腐。”


    李希顏話語一頓,“至於第三點……”


    “而是涉及實物稅、稅糧在內。全部裝進府庫,是不是要再拿出來,繼續分發下去?”


    “第一、眼下這些富戶的問題。”


    單說那種因為自己,而讓整個世界產生巨大變化的反饋,此種感覺,蘇閑甚至沒辦法對外人說。


    “陛下!”


    國朝支柱,稅收和土地!和百姓之間最大最根本的連接,則是賦役。


    對於百姓而言,特別是對於偏遠地方的百姓而言。


    可能還不如今天剛剛威脅他們的胥吏!


    大儒李希顏神情震動,光是他看到的,這已經是第幾次了?


    他們還在為選仕發愁。


    “這也是常理!”


    此話一出。


    蘇閑心中腹誹,但還是裝作疑惑道:


    “先生請說。”


    至於中都鳳陽,並不具備京都的條件。


    剛才她還想著,怎麽給父皇開口,讓那個即將成為自己夫君的家夥,成為鈔鏡院的院使。


    將大明寶鈔做好,這就是第一步。


    眼下的大明還沒有收複雲南,到底是一京十三省。


    再加上他自己也想到了其中的關鍵處,所以,有些東西,那就必須真刀真槍的見見。


    “空口白話,終究是格物院的玩鬧之舉,就算細究下來,也不過小船容易掉頭,直接在陛下給予的平靜海麵上,隨意調轉,都不會有絲毫錯漏。”


    如今大明剛剛開國,因為元末戰亂的影響,各地還殘留在一片即將複蘇的混沌之中。


    “損耗!”


    因為官收官解的第一個基礎,就是需要一個穩定的貨幣。


    那麽在接下來的幾年,就是等著大明寶鈔深入民間,普及到每一個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有意思了,我之前就聽說過,這蘇閑和這些先生不對頭是吧?哈哈,師生戰?”崇寧公主眼珠子一轉,似乎想到了什麽,忽然笑了起來。


    一邊想著,她嘴角彎起,大明公主為了自己此後的生活,可真是勞心勞力呢。


    如此一來,不說那詞條的蛻變。


    “大明之所以用此法,除了可以讓各地官府自己解決之外,何嚐沒有此前之根深蒂固的舊因?”


    “官收官解,並非隻是空印案上,各地將稅糧給府庫一裝,再帶著賬目來匯報就可。”


    一四三.四二.一六八.三六


    “不僅是不能,一旦改製,此涉及我大明一京十三省!稍有差錯,便是萬劫不複!”


    “可大明不行,此前富戶已經定下,貿然更改,民間如何看待?”


    此地的其他人,卻都是陷入震驚之中。


    李希顏一愣,正要說話。


    李希顏的聲音已經再度響起。


    “朝廷能否進行官收官解?官府自己收一切稅務,不論富戶平民,全都上交稅收,然後再將這些稅收分出一部分,給予每個縣下發一應所需?乃至胥吏歲俸?”


    正如他所言,既然挑明了,那也沒必要繼續以格物院作掩飾了。


    “甚至從前元開始,包稅製度下,地方官府和胥吏,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準則。而這些準則,更適用於民收民解。”


    徐妙雲聞言,點了點頭後,又搖頭。


    官收官解,才迎來了第一步!


    打開稅收大門的第一步。


    “這樣一來,損耗也會在無形之中加大,更重要的是,各級官府的基本支出,也是需要耗費極大損耗的。”


    但是在民間。


    想到這家夥繼續下去,是不是不會離開大本堂了,那到時候父皇會答應自己嗎?


    不過看起來,自己還是多慮了。


    “官收官解,聽上去確實可行!但此事恐怕隻能在格物院試行。”


    隨後的答案,便是斬釘截鐵!


    “既然都說小朝廷了,那話就挑明,也無需再遮遮掩掩。”


    他先是提出問題。


    “而過程一複雜,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貪腐!”


    李希顏突然開口,打破眾人沉思。


    “李先生說的對,國事太大,一國涉及千萬百姓,大到軍國之戰,小到每個百姓的日常所需。其中之複雜,遠遠不是格物院的一場遊戲,能夠反應出來的。”


    皇帝?


    現在的大明更像是一張白紙,有沒有阻擾力量?肯定有,但與後世,甚至是曆史上那些的那些改製相比。


    此次那蘇貴淵,好不容易給了個機會。


    畢竟這位皇帝,可是數遍曆史,在各大帝王群體中,也是少見的狠人!


    盡管此前,已經聽到了很多傳聞,但真正肉眼所見,又是給了很多人不一樣的震撼。


    起碼想讓對方離開大本堂的,甚至要被蘇貴淵牽連獲罪的,可不止自己一個啊。


    “陛下當初之所以沿用民收民解,除了節省國朝支出之外!不也是為了減少貪腐?官府參與其中,人心易變,貪腐就會更多。”


    而蘇閑已經上升到稅收了?


    不是……


    現如今,穩定的貨幣已經有了。


    “臣甚至能想到,之後蘇閑可以,將格物院目前的賬麵全部收回,甚至化為白紙……然後繼續在上麵按照他剛才所說的作畫。”


    他還想要繼續說下去。


    “我算是知道蘇閑要說什麽,但是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必須解決――”


    蘇閑從最開始,或者說從父親進入“寶鈔提舉司”,為了避免卷入洪武年間的幾大血案,他就在這上麵嚐試。


    說完這些。


    雖然有些趁人之危,但宋老夫子的信件,早就在今年的七月份就曾經因為“格物日報”的事情來過,裏麵充滿了對於未來的擔憂。


    但對於那個傳聞中的蘇閑,無疑又更看深了幾分。


    “其中難度,無異於將我大明的地麵翻過來,再行深耕!”


    “恐怕蘇閑自己也知道,格物院隻在京城一地,所以很多東西看起來,雖然是以小見大,但卻並不直觀!”


    開國大明的洪武帝,又是一個鐵血手腕的強硬帝王。


    更重要的是,李希顏非常清楚,不能再讓格物院繼續下去了,從茹開始。在格物日報上撰寫“時政版”的那些學子,幾乎出現了一個比科舉還要更加快的通天之路。


    眾人紛紛醒悟過來,的確如此。


    而正在蘇閑想著這些的同時……


    恰恰最契合的是……


    “一旦官府提出,廢掉民收民解,陛下,我大明好不容易安定的局勢,恐怕就又要掀起波瀾!”


    “別多嘴,也別多想!”一旁寧國公主卻是若有所思,警告了一番崇寧後,忽然看向一旁的燕王妃。


    “妙雲,他們說的……會實現嗎?”


    說完這些。


    “格物院可以大手一揮,將常森他們最近的所作所為,完全給清查下來,甚至仔細問下,他自己就要全部說出來。”


    而正好,蘇閑所說的這些,就有一個最大的漏洞!


    能離開大本堂,就能離開格物院!


    它們不能繼續再發展下去了。


    蘇閑卻道:“之前李先生說,過程會變得複雜,複雜就會出現貪腐。”


    “那麽很簡單,將此過程……簡化就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江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江東月並收藏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