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著陳浮生那副沾沾自喜的模樣,心中不禁泛起暖意。


    在他的眼中,少年雖偶爾會因年少而略顯浮躁衝動,可那渾身散發的蓬勃朝氣與積極向上的勁頭,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讓人為之欣喜。


    也讓李承乾愈發堅信,這大唐的未來朝堂之上,需要更多這般鮮活的力量來注入活力。


    “浮生開了一個頭,諸公想到了什麽嗎?”


    李承乾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打破了短暫的沉默,他目光充滿期待地緩緩掃過每一位大臣的麵龐。


    齊先生在一旁一言不發。


    馬周本就心思縝密,善於洞察聖意,此刻聽了陳浮生之言,豁然開朗。


    立刻明白了陛下心底那未言之憂。


    他聲音沉穩地說道:“陛下,世家才遭大力剿除,如今這天下雖說初現平定之象,但實則尚在風雨飄搖之中。”


    “此刻若倉促開啟科舉,以當下之國情民情推斷,能有能力在科舉榜單之上嶄露頭角者,恐多為那些世家子弟。”


    “緣何如此?”


    “隻因尋常百姓終年為了那一口果腹之食而奔波勞碌,田間耕耘,哪有閑暇時光與精力去識字斷文,更勿論去精研經史子集,培養那應對科舉的應試之能。”


    “如此一來,陛下與諸公此前為鏟除世家勢力所曆經的無數艱辛恐都將如那鏡花水月。


    “轉瞬即逝,付諸東流,一切努力皆成泡影。”


    眾人聽聞馬周這一番剖析,頓時如夢初醒,這才意識到此前自己從未深入思考過的這一關鍵要害之處。


    李承乾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馬周,你回去的時候也去拿兩塊鹹肉。”


    “謝陛下!”


    馬周氣宇軒昂地拱手謝恩。


    他沉穩內斂,不驕不躁。


    李承乾歎了一口氣。


    “朕自貞觀十五年繼承這大唐的萬裏江山,便知肩頭責任之重。


    “貞觀十五年,我大唐的虎狼之師降伏薛延陀,令其俯首稱臣。”


    “又揮師西進,踏平吐蕃。”


    “兩路開戰,兩路連捷。”


    “直至乾武一年,朕一舉剿滅那妄圖操控朝政的世家門閥。”


    “朕之所為,所求者究竟為何?”


    “朕之心願,不過是期望我大唐的萬千子民,能夠掙脫重重壓迫與剝削,在這朗朗乾坤之下,尋得一條生機之路,過上安居樂業的太平日子。”


    “我大唐百姓,曆經戰火紛飛、災荒連年的磨難,僅僅是謀求每日的溫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便已是困難重重。”


    “讀書識字、求取功名,對於他們而言,實在是太過遙遠的奢望。”


    “若此刻貿然開啟科舉,無疑是為那些世家子弟大開方便之門,給予他們重新踏入朝堂,掌控大權的絕佳契機。”


    “用不了多久,他們便會故態複萌,如之前那般相互勾結,抱成一團,形成一股難以遏製的強大勢力。”


    “如此,朕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故而,科舉之事,暫且緩行,當務之急,是先讓百姓們填飽肚子。”


    “倉廩實而知禮節,此乃治國安邦之根基所在。”


    “浮生啊。”


    李承乾輕聲呼喚了一句,目光投向陳浮生。


    陳浮生躬身行禮:“陛下!微臣在!”


    “科舉雖然不急,但是科舉的內容改一改,改成我們鹹陽的科學,你到時候回鹹陽一趟,讓學院裏先試著出一些卷子。”


    “是!陛下!”陳浮生領命。


    聽到陛下要改科舉內容,那一個個臉上是真的有些慌了,隻有齊先生依舊老神在在。


    李承乾看看了諸位內閣大臣。


    “朕知道你們心中有疑惑,到時候更改科舉內容免不了爭論一番,但現在朕還沒決定開科舉,到時再爭論吧。”


    “是!陛下!”


    房玄齡帶頭回應。


    “今日召集諸位愛卿前來,除了國事外,朕還有一些想法。”


    李承乾微微頓了頓,目光變得深凝重了起來。


    “諸位覺得儒學於我大唐有何益處?”


    言罷,李承乾目光掃視著群臣,等待一場精彩絕倫的思想盛宴,一場關乎大唐文化走向與未來根基的深度探討與思想碰撞。


    房玄齡微微低頭思索片刻,率先站起身來,神色恭敬。


    “陛下,儒學源遠流長,傳承千載,其蘊含之禮義仁智信等諸多理念,無聲無息卻又潛移默化地教化民眾,使人心向善,民風淳樸。”


    “於大唐之風化,頗有潤色之功。”


    “能令我大唐子民明辨是非,知禮守節,尊崇秩序,此乃儒學於大唐社會風氣之顯著益處,不可或缺。”


    王珪亦點頭稱是,補充道:“陛下,儒學之思想,可有力地規範君臣,父子,夫婦等倫理綱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朝堂之上方能秩序井然,政令暢通。”


    “為君者得以聖明治國,為臣者能夠盡忠職守,此乃儒學對大唐根基穩固之不可或缺的助力,是為維係我大唐社稷安穩之關鍵所在。”


    李承乾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語調沉穩。


    “諸愛卿所言,雖有其一定道理。”


    他站起身來踱步數步。


    “但朕觀儒學,雖有教化之功,但亦不乏陳腐之弊。”


    “其過於強調等級差別,仿若一道無形之枷鎖,或會束縛百姓之創新思維,使其難以掙脫思想之牢籠,勇於探索未知。”


    “且諸多繁文縟節,無益於實務之推動,國家之發展,助力頗為有限。”


    “朕以為,當取儒學之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我大唐當下之發展形勢緊密融合,化為推動大唐興盛之強勁動力,而非成為阻礙前行之桎梏,”


    “猶如治水之疏導,去其淤塞,方能暢流。”


    陳浮生聞聽陛下之言,眼睛一亮,趕忙接口道:“陛下聖明,如儒學之學而優則仕一論,雖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士子奮發進取,可亦有其局限性。”


    “此觀念深入人心,可令諸多才華橫溢之士,目光僅聚焦於仕途官場,而忽視百工,農商等諸業之發展。”


    “若能加以改良,破除這一思想禁錮,或可使大唐人才如繁星璀璨,各展其能,不獨仕宦一途,於各行各業皆能湧現出出類拔萃之輩,共同鑄就大唐之輝煌。”


    “猶如繁花盛綻於滿園,各有其美。”


    李承乾麵帶讚許之色,看著陳浮生,目光中滿是期許:“浮生所言甚是。”


    他昂首挺胸,目光遠視。


    “朕欲將儒學與我大唐當下之發展相融合,令其為大唐興盛之助力,而非桎梏。”


    “且朕欲廣納百家之言,不獨儒學。”


    “墨學之工巧技藝,可助我大唐興百工,強製造。”


    “法學之律法嚴明,能使我大唐社會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


    “諸般學說,皆可斟酌吸納,去粗取精,融會貫通,使我大唐文化思想多元並蓄。”


    “諸卿意下如何?”


    一眾老臣聽完紛紛陷入沉思,或低頭皺眉,苦苦思索。


    或撫須凝思,權衡利弊。


    皆在心中細細思索這一理念對大唐未來走向的深遠影響。


    兩儀殿內,寂靜無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李路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李路亞並收藏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