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陽造反的消息被捂了二十天。


    南城知府周良見到了八省巡撫易正,帶來了陸遠在滄陽意圖造反的消息。


    易正聽了並不相信,他知道陸遠的情況,也知道朝廷高堂之上的情況。


    他給陸遠寫了信,也給朝廷寫了信,他近期準備到中京城去一趟。


    “胡說八道,陸遠怎麽可能會造反,周知府,你是何居心?”


    易正語氣嚴厲。


    當初他是不同意周良到南城府去擔任知府的,周良太過年輕了。


    但朝廷勢力犬牙交錯,即便他是八省巡撫也無法左右一個知府的任職。


    周良沒有想到,八省巡撫易正竟然如此相信和維護陸遠。


    “易大人,如果我有其他居心,就不會親自來給您報信了!”


    周良一臉冤枉,隨即壓低了聲音:“易大人,不瞞你說,此時的滄陽隻怕已經反了!”


    易正滿臉怒容,盯著周良半響看不透周良的意圖。


    “陸遠做事雖然有些冒進,但在大是大非上我相信他還是看得清楚!”易正朗聲說。


    “易大人,事關重大,卑職若無十足把握,絕對不敢妄言!”周良語氣凝重。


    易正沒有說話,看著周良,半響才問:“你有什麽證據嗎?”


    “陸遠身邊的錢擋,主要策劃了謀反活動,榕江、潘都兩個縣城隻怕已經淪陷!”周良繼續說。


    “那你不留在南城府主持大局跑來找我幹什麽?”易正勃然大怒。


    “大人,這個消息我不敢安排其他人給您送信……”周良說。


    易正似乎回過味來了,對周良的態度也和善了一些,“周知府,你馬上回去密切關注滄陽的動向,如果可以給陸遠帶句話,讓他不要一錯再錯,我會親自到滄陽聽他解釋!”


    周良走後,易正心亂如麻。


    他知道陸遠在滄陽做了很多大膽的舉措,但絕對不會“通敵賣國”,可上麵就是這麽赤裸裸安了一個罪名下來。


    而且還是從宰丞王禹手中發令!如此罪名,陸遠極難洗脫。


    易正知道陸遠也有苦衷,可這也不是陸遠造反的理由啊!


    陸遠沒有造反,易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全力擔保陸遠不出事。


    滄陽縣令或許是當不了,但易正會將陸遠帶在身邊悉心培養,有朝一日,必定委以重任。


    一旦造反,那就再沒有回旋的餘地。


    “滄陽一個彈丸之地……陸遠啊陸遠,怎麽想起造反呢?”


    易正一陣惋惜,同時他剛剛從朝廷擔保了陸遠的人品。


    此時陸遠一旦造反,那易正的擔保成了什麽?


    金龍前東邊是滄陽地界,西邊是南城府地界。


    此時,金龍橋上已經嚴陣以待了二十多天,對麵卻依舊沒有任何的動靜。


    偶爾有商隊路過,都覺得不可思議,七千重兵囤積在這裏,嚴陣以待。


    周良回到南城府衙後,緊接著滄陽造反的消息便傳開了。


    一來一回,給陸遠爭取了四十多天的時間。


    陸遠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從附近山上采集木材石料修建了一座臨時關口。


    “根據可靠消息,似乎有人在暗中幫助我們!”


    錢擋培養的情報人員將情況傳了回來,


    南城知府周良離開了南城府,其餘官員向外傳遞的信息都石沉大海。


    “暗中幫助?”陸遠鄒起了眉。


    他想不通什麽人會在暗中幫助滄陽。


    “咱們現在是背水一戰,任何時候都要做最壞的打算!或許不是有人在暗中相助,而是有高人在麻痹我們!”陸遠穩坐中軍帳。


    錢擋認可陸遠的話,“金江沿岸都有我們的暗哨,一旦有大規模的軍隊出現,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錢擋和陸遠商議之間,滄陽縣城出發的護衛軍由朱昌帶領過來換防。


    護衛軍人數已經逼近兩萬,金龍橋邊駐紮的軍隊是七千人。


    這七千人不單純的是駐紮軍,也充當構築防禦工事的勞動力,同時訓練山地戰術。


    防衛軍每隔十天更換一起,一次更換五千人。


    換回到滄陽的五千人進行修整和日常訓練,新加入的五千人接手防禦戰術以及充當勞動力,同時現場演練山地戰術。


    一旦金龍橋據點失守,從金龍橋到滄陽縣城六十裏的盤山官道就會成為主戰場。


    他們演練的戰術是突然集結兵力對官道行軍的大部隊進行突襲,一擊得手立即撤退。


    矮腳馬在滄陽來回衝突,山上下地如履平地。


    四十多天的寶貴時間為他們爭取了演練戰術的時機。


    按照陸遠和錢擋的預測,金龍橋保衛戰能夠維持至少三個月的僵持。


    在群山環繞的山地上,中原大規模的軍隊陣法完全施展不開。


    所以,中原軍隊的人數優勢無法展開。


    滄陽起義的第四十五天,南城府駐紮軍六百人來到了金龍橋對麵,看見一座拔地而起的堅固關卡都覺得不可思議。


    南城府的駐紮軍首領張淩,是個打過戰的軍人。


    他對滄陽的造反大感意外,同時又覺得不屑一顧。


    於是,當天晚上子時,趁著夜色發動了突襲。


    他並不清楚滄陽防衛軍的情況,根據他的了解滄陽、榕江、潘都三個縣的駐紮軍不會超過一千人。


    而且縣城的軍隊多數是老弱病殘。


    張淩認為滄陽的反叛軍不堪一擊,而作戰講究出其不意。


    他剛剛到金龍橋西岸,陣腳未穩,滄陽反叛軍一定不會相信他們會馬上出擊。


    然而,張淩對局勢錯誤的判斷,送個滄陽起義軍第一場勝利。


    防衛在金龍橋關口的滄陽起義軍從未放鬆過警惕,但張淩的軍隊在金龍橋西岸秘密集結的時候,陸遠的哨兵並已經捕捉到了他們的動靜。


    黑夜之中,伸手不見五指,金龍橋下的金江水嘩啦啦向著東方流去。


    張淩親自帶隊,在金龍橋上匍匐前行。


    在靠近滄陽起義軍臨時設立的關卡前,張淩剛剛揮手下令,要對滄陽關卡發起猛攻,城頭上突然燃起了火把。


    密集的弓箭如同雨點一般散落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命大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朝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朝楊並收藏天命大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