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太子有詩名
大唐:重生李承乾,開局謀反審問 作者:無垠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漢王和陳國公的罪名是否…”
房玄齡立馬站了出來,他如何看不出,這是太子李承乾策劃的以文逼宮。
但是這樣的事情之中,卻沒有他,而李勣、程知節以及高士廉要第二次成為了從龍之臣了。
這是文版的玄武門之變,他也要在李承乾麵前表現一番,要順大流,如今李世民已經開口要對魏王李泰進行驅逐了,他還要支持李泰,那就是傻了。
“那你們以為如何定罪呢?”李世民看向幾人,更多的目光則是落在李承乾的身上,答案呼之欲出。
這是要李承乾表態,李世民不由的一怔,自己統領的朝廷已經成為了這個樣子了嗎?
也是,自己老矣,這些大臣重將也必須為他們的家族乃至後人考慮不是嗎?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若是站錯隊了,將來都會被清算,就像當初李淵的那些老臣一樣,自己上位之後,還不是一個又一個擼掉嗎?但是那些擁護自己的老臣,都重用到了如今。
又因太子李承乾的謀劃,讓他們榮辱與共,使得他們幾人,也不得不為李承乾說話。
最主要的,還是李世民行為有失,讓他們有了進諫之機。
“兒臣與漢王以及陳國公有舊,此事不便發言,還請陛下定奪。”李承乾回道。
“你們都退下吧,房玄齡留下。”
李世民無力的擺了擺手,皇帝當到他這個份上,也是獨屬一份了。
以前魏征在的時候,天天被魏征罵,魏征死了,現在是個人都能變成魏征了。
“陛下,老臣知罪。”
程知節猛然跪下,頭顱撞的咚咚作響,眼中有淚光閃爍著。
“知節,朕知道,朕什麽都知道,你們都沒錯,是朕的錯。”
李世民同樣兩眼淚光,不停的擺了擺手,他如何不明白他們的無奈呢?
“望陛下保重龍體!”
說罷,程知節便起身告退,偌大的太極殿中,空蕩蕩的,李世民心神疲憊的躺在龍椅之上。
而房玄齡也是站在一旁默默的不說話。
“玄齡,你之意,是想要保住陳國公和漢王他們嗎?而讓魏王背全部的責任嗎?”
良久之後,李世民才發問道。
“陛下,臣也知道陛下於心不忍,陳國公畢竟和我們一起起事,就算無功勞,也有苦勞,此次的汙蔑案,讓魏王、漢王和陳國公一起分擔罪責,就會變輕很多,這樣誰都能保住。”
房玄齡深知李世民心中所想,他這樣不僅是為李世民解了憂,同時也為太子李承乾排了難。
誰都知道,漢王和陳國公都是太子李承乾的人,他這樣一保,雖比不上程知節等人以文逼宮的功勞大,但也能向太子李承乾表明立場了。
“何以定罪?”李世民再問,事牽謀反,都是要掉頭的大罪。
“魏王李泰聯合漢王和陳國公一起汙蔑太子李承乾謀反,廢除魏王一切特權,同時也廢除漢王和陳國公爵位,貶為庶民。”
房玄齡的頭腦無比清晰,在他的一通操作之下,謀反案也就變成了汙蔑案,罪罰也就輕了很多。
對於幾人的處罰看似很嚴重,但也無關痛癢,魏王被取消的也就是一些特權,無傷大雅。
漢王和侯君集是被廢了,但是一旦李承乾上位,那麽他們為何又不能官複原職呢?
“善,就這樣吧,擬旨,傳告天下。”
這太子謀反案的結果不能再拖了,就因為晚了幾天,李世民就先後被學子和大臣噴的憂鬱了。
“陛下,其實這算是最完美的結局了。”房玄齡出聲安慰道。
這幾天,他可是親眼看見了李世民的經曆,先是太子李承乾謀反,牽扯出了漢王和陳國公。
而後又是太子李承乾據理反駁,拉出來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等所有的皇子。
最後就是李世民被學員和大臣噴了,要不是心誌堅強者,怕是早就堅持不住了。
“沒有謀反最好!”
李世民也不由覺得是自己多疑了,自己的皇子與朝中大臣本就來往密切,謀反與不謀反,其實很難甄別,隻要不起兵,就像太子李承乾那樣,還能反將一軍的。
“陛下,其實太子殿下也挺不錯的。”房玄齡擠出了一個笑臉。
“確實挺不錯的,朕這次都扳不贏他了,這次的事件,倒是讓朕刮目相看了。”
這確實是一個很完美的結局,以前李世民是對李承乾失望透頂了,現在來看,太子很優秀。
都是那該死諫臣在中傷朕的太子。
“陛下,臣的意思並非如此。”房玄齡趕忙躬身解釋道。
“哦?那你是還有什麽別的發現?”李世民來了興趣,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陛下想必已經聽說了太子遲到的緣由。”房玄齡小心翼翼地問道。
“學員聚會……難道說太子還會吟詩?”李世民皺起眉頭,輕輕搖頭,表示難以相信。
希望不要抱太大期望,以免再次失望。如今的太子,在某些方麵已經逐漸符合自己的要求了。
“陛下,您可別不相信啊!太子的文學造詣實在令人驚歎,連臣都自愧不如。”
房玄齡一臉真誠,語氣誠懇,臉上流露出慚愧之色。
“嗬嗬,你太謙虛了。記得之前張玄素曾上書稱太子不愛學習詩詞,雖然有些誇張,但就整個大唐而言,能在詩文造詣上超過你的,恐怕寥寥無幾吧?”
李世民笑著搖搖頭,並不相信房玄齡的話,隻當他是在替李承乾說好話。
“真的,太子殿下即興賦詩,而且還一連三首,其一激勵學子奮進,其二歌頌大唐盛世,其三表明心誌。”
房玄齡越說越激動起來,每想到詩中之詞,都讓人頓時熱血沸騰起來。
“真的是如此嗎?那太子做了哪三首詩詞呢?”李世民見房玄齡的神態不似作假,也來了濃厚的興致。
難道真的說是自己對太子了解太少了嗎?
“陛下請聽好了!”房玄齡深吸一口氣,讓整個人變得精神十足起來,朗聲道: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李世民微微閉著眼睛連連點頭,頓時心中生出無限豪氣,思緒被拉回到了當年的虎牢關前。
那時也是如此的意氣風發,何等的春風得意,一戰擒兩王,可謂風光無限。
房玄齡立馬站了出來,他如何看不出,這是太子李承乾策劃的以文逼宮。
但是這樣的事情之中,卻沒有他,而李勣、程知節以及高士廉要第二次成為了從龍之臣了。
這是文版的玄武門之變,他也要在李承乾麵前表現一番,要順大流,如今李世民已經開口要對魏王李泰進行驅逐了,他還要支持李泰,那就是傻了。
“那你們以為如何定罪呢?”李世民看向幾人,更多的目光則是落在李承乾的身上,答案呼之欲出。
這是要李承乾表態,李世民不由的一怔,自己統領的朝廷已經成為了這個樣子了嗎?
也是,自己老矣,這些大臣重將也必須為他們的家族乃至後人考慮不是嗎?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若是站錯隊了,將來都會被清算,就像當初李淵的那些老臣一樣,自己上位之後,還不是一個又一個擼掉嗎?但是那些擁護自己的老臣,都重用到了如今。
又因太子李承乾的謀劃,讓他們榮辱與共,使得他們幾人,也不得不為李承乾說話。
最主要的,還是李世民行為有失,讓他們有了進諫之機。
“兒臣與漢王以及陳國公有舊,此事不便發言,還請陛下定奪。”李承乾回道。
“你們都退下吧,房玄齡留下。”
李世民無力的擺了擺手,皇帝當到他這個份上,也是獨屬一份了。
以前魏征在的時候,天天被魏征罵,魏征死了,現在是個人都能變成魏征了。
“陛下,老臣知罪。”
程知節猛然跪下,頭顱撞的咚咚作響,眼中有淚光閃爍著。
“知節,朕知道,朕什麽都知道,你們都沒錯,是朕的錯。”
李世民同樣兩眼淚光,不停的擺了擺手,他如何不明白他們的無奈呢?
“望陛下保重龍體!”
說罷,程知節便起身告退,偌大的太極殿中,空蕩蕩的,李世民心神疲憊的躺在龍椅之上。
而房玄齡也是站在一旁默默的不說話。
“玄齡,你之意,是想要保住陳國公和漢王他們嗎?而讓魏王背全部的責任嗎?”
良久之後,李世民才發問道。
“陛下,臣也知道陛下於心不忍,陳國公畢竟和我們一起起事,就算無功勞,也有苦勞,此次的汙蔑案,讓魏王、漢王和陳國公一起分擔罪責,就會變輕很多,這樣誰都能保住。”
房玄齡深知李世民心中所想,他這樣不僅是為李世民解了憂,同時也為太子李承乾排了難。
誰都知道,漢王和陳國公都是太子李承乾的人,他這樣一保,雖比不上程知節等人以文逼宮的功勞大,但也能向太子李承乾表明立場了。
“何以定罪?”李世民再問,事牽謀反,都是要掉頭的大罪。
“魏王李泰聯合漢王和陳國公一起汙蔑太子李承乾謀反,廢除魏王一切特權,同時也廢除漢王和陳國公爵位,貶為庶民。”
房玄齡的頭腦無比清晰,在他的一通操作之下,謀反案也就變成了汙蔑案,罪罰也就輕了很多。
對於幾人的處罰看似很嚴重,但也無關痛癢,魏王被取消的也就是一些特權,無傷大雅。
漢王和侯君集是被廢了,但是一旦李承乾上位,那麽他們為何又不能官複原職呢?
“善,就這樣吧,擬旨,傳告天下。”
這太子謀反案的結果不能再拖了,就因為晚了幾天,李世民就先後被學子和大臣噴的憂鬱了。
“陛下,其實這算是最完美的結局了。”房玄齡出聲安慰道。
這幾天,他可是親眼看見了李世民的經曆,先是太子李承乾謀反,牽扯出了漢王和陳國公。
而後又是太子李承乾據理反駁,拉出來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等所有的皇子。
最後就是李世民被學員和大臣噴了,要不是心誌堅強者,怕是早就堅持不住了。
“沒有謀反最好!”
李世民也不由覺得是自己多疑了,自己的皇子與朝中大臣本就來往密切,謀反與不謀反,其實很難甄別,隻要不起兵,就像太子李承乾那樣,還能反將一軍的。
“陛下,其實太子殿下也挺不錯的。”房玄齡擠出了一個笑臉。
“確實挺不錯的,朕這次都扳不贏他了,這次的事件,倒是讓朕刮目相看了。”
這確實是一個很完美的結局,以前李世民是對李承乾失望透頂了,現在來看,太子很優秀。
都是那該死諫臣在中傷朕的太子。
“陛下,臣的意思並非如此。”房玄齡趕忙躬身解釋道。
“哦?那你是還有什麽別的發現?”李世民來了興趣,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陛下想必已經聽說了太子遲到的緣由。”房玄齡小心翼翼地問道。
“學員聚會……難道說太子還會吟詩?”李世民皺起眉頭,輕輕搖頭,表示難以相信。
希望不要抱太大期望,以免再次失望。如今的太子,在某些方麵已經逐漸符合自己的要求了。
“陛下,您可別不相信啊!太子的文學造詣實在令人驚歎,連臣都自愧不如。”
房玄齡一臉真誠,語氣誠懇,臉上流露出慚愧之色。
“嗬嗬,你太謙虛了。記得之前張玄素曾上書稱太子不愛學習詩詞,雖然有些誇張,但就整個大唐而言,能在詩文造詣上超過你的,恐怕寥寥無幾吧?”
李世民笑著搖搖頭,並不相信房玄齡的話,隻當他是在替李承乾說好話。
“真的,太子殿下即興賦詩,而且還一連三首,其一激勵學子奮進,其二歌頌大唐盛世,其三表明心誌。”
房玄齡越說越激動起來,每想到詩中之詞,都讓人頓時熱血沸騰起來。
“真的是如此嗎?那太子做了哪三首詩詞呢?”李世民見房玄齡的神態不似作假,也來了濃厚的興致。
難道真的說是自己對太子了解太少了嗎?
“陛下請聽好了!”房玄齡深吸一口氣,讓整個人變得精神十足起來,朗聲道: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李世民微微閉著眼睛連連點頭,頓時心中生出無限豪氣,思緒被拉回到了當年的虎牢關前。
那時也是如此的意氣風發,何等的春風得意,一戰擒兩王,可謂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