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從農入手
大唐:重生李承乾,開局謀反審問 作者:無垠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朕支持你!”
李世民自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他更沒有想到李承乾會有這麽深的見解。
如果不解決,李唐之後真的就隻是名存實亡了。
“承乾,你準備先從何處入手?”
李世民問道,他一直苦思多年,也不得其法,士族尾大去不掉,除非全部砍光,不過那樣,李唐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不是刮骨療傷,而是生死與共。
李世民也想融入五姓七望過,但並沒有完全成功,想鏟除,更是不可能做到。
“農業入手!”李承乾正色道。
士農工商,將農排在第二位,在古代是無錯的,在唐代也是對的。
農業是基石,在古時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很多的地方,都隻能做到自給自足,說什麽商業繁華。
所謂的商業,就是將一個地方過剩之物,運送往稀缺之地,而在那樣生產低下的時候,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是不支持商業的發展。
互通有無的,也隻是上層社會所需要的奢侈品,整個時代,也隻有那百分之一的人能享受商業的便利。
“如今已然是盛世,但是我大唐之內,還有行乞之人,任重而道遠。”李世民微微一歎,太難破局了。
就是朝廷免費開辦學堂,也要有人來學習才行,隻有解決了民間的溫飽問題,才會有貧民入堂學習。
農業又受限於環境的影響,多雨少雨都會影響收成。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李承乾卻是堅定無比起來。
“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李世民大笑,也是變得躊躇滿誌起來。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兒臣要高句麗行軍主帥之權。”李承乾抬頭,望向李世民。
因為李承乾也知道,此次的高句麗之征,李世民是很想禦駕親征的。
李世民不語,眼睛眯起,他意料到,李承乾這是要掌握軍權,培養自己的班底。
“好,朕會力排眾議,讓你成為主帥。”
李世民也在此刻下定了決心,這李唐王朝,要想改變這一切,就要幾代人的配合。
“另外,本宮還要在東宮鍛煉鐵器,召集工匠。”
李承乾又道,特別是鐵器,是要和李世民通氣的,不然又是一個謀反大案。
“準了,你且放手去做,朕也不是就此撒手不管了。”
李世民道,這一刻,他已經是無比認可李承乾這個繼承人。
什麽殺伐?這一切都不及李唐江山的萬一。
人不狠,站不穩。
“另外,徐州大疫,兒臣欲親自押送銀兩前去賑災。”
自此得到孫思邈的消息之後,李承乾已經想前往了,現在又正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不行,你一個儲君,怎麽可以前往疫地,萬萬不可,朝堂又不是無人可用了。”
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拒絕掉了。
疫病是多是絕症,太危險了,很多人都會敬而遠之。
“陛下,你不是要告訴本宮,要深入民間嗎?現在不正是一個機會,如果隨便派遣一個官員去,賑災是錢糧是到不了災民的手中的。”
李承乾徐州之行是去定了。
“不行,萬萬不行。”李世民卻是堅決的反對。
“陛下放心,我不會以身犯險的。”而李承乾又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孫思邈那大神又是請不來,這怎麽不讓他很無奈。
“你執意要去?”李世民再問道。
“恩!”李承乾點頭。
“那就把宮中的太醫帶上吧,以防萬一。”
李世民也隻能擺了擺手,他知道,現在他已經辯論不贏他這個好大兒了。
“空出來的工部尚書,你可還有人選?畢竟如今有用到工部之際。”李世民再問。
工部在六部之中,算是地位最低的了,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工程出現。
“有,但是如今都還未能夠勝任。”
工部尚書是大員,他現在所看重的人,都還沒有能夠完成這樣身份的跳躍。
“如此,你且去吧,朕會物色人選的。”李世民這次沒有再留下李承乾一起用膳了。
“武才人,你以為太子的提議如何?能扼製大姓嗎?”
良久之後,李世民隨口問道,更像是隨意。
但是武才人之狠毒,李世民也是早有體會,不過以毒攻毒,也未嚐不可。
“太子此舉甚善,如同武帝之時代主父偃一樣,用之壓倒大姓,如是士族大姓反抗,可棄之,以之安撫,之後再啟用另一酷吏,如此往複,大姓就變小姓了,陛下和殿下擔心的憂慮就可解了。”
武才人嗤笑著,典型的過河拆橋,雖然能達到目的,但卻很不地道。
不過這樣的手段,曆朝曆代也都用過,皇帝不能直接出手,而是讓奸臣當道,禍亂朝綱,待殺的人都差不多了,皇帝才幡然醒悟,殺奸臣,平昭雪,名利雙收。
李世民嘴角不自覺的抽動了一下,這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就如同當時馴馬一樣,無利,就可棄。
雖然狠毒,但是其想法,卻和李承乾不約而同了。
許敬宗本就是一大奸臣,李承乾就是要以毒攻毒,實在不行,最後也如同武才人那般,棄之,以安撫大族之心。
不過許敬宗太毒了,也不知道五望七姓能不能撐得住了。
李承乾自然也不知道武才人的現在所說的話,要是知道,肯定會立即和李世民上綱上線了,要求李世民立即賜死武才人了。
放在身邊實在是不放心啊。
回東宮中後,李承乾就將自己封閉在了寢宮之中。
蘇妃玉手輕輕攆墨,雙眼卻放在皮紙張之上。
隻見李承乾筆走龍蛇,一幅畫卷躍然紙上。
“殿下,此為何物?妾從未見過呢?”蘇妃仰著雪白的頸脖,吹彈可破,保養甚好。
“這是蒸籠!”
李承乾說道,也依照著大概的記憶描繪而出。
沒吃過豬肉,他也見過豬跑。
“殿下莫要開玩笑了,這哪裏是蒸籠,當妾沒有見過嗎?”蘇妃嬌笑道,一副不信的模樣。
“我還騙你不成,這是蒸酒用的。”李承乾吹幹墨跡,小心的折疊了起來。
“殿下要畫這東西幹嘛?要是讓陛下知道了,又要說殿下玩物喪誌了。”蘇妃勸誡道。
“你說本宮不做正事是不是,那我們就去做正事去。”李承乾大笑一聲。
“殿下,你要幹嘛?”
“你說呢?”
”可是現在是白天。”
“白天才看得見。”
“殿下不要啊…”
李世民自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他更沒有想到李承乾會有這麽深的見解。
如果不解決,李唐之後真的就隻是名存實亡了。
“承乾,你準備先從何處入手?”
李世民問道,他一直苦思多年,也不得其法,士族尾大去不掉,除非全部砍光,不過那樣,李唐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不是刮骨療傷,而是生死與共。
李世民也想融入五姓七望過,但並沒有完全成功,想鏟除,更是不可能做到。
“農業入手!”李承乾正色道。
士農工商,將農排在第二位,在古代是無錯的,在唐代也是對的。
農業是基石,在古時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很多的地方,都隻能做到自給自足,說什麽商業繁華。
所謂的商業,就是將一個地方過剩之物,運送往稀缺之地,而在那樣生產低下的時候,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是不支持商業的發展。
互通有無的,也隻是上層社會所需要的奢侈品,整個時代,也隻有那百分之一的人能享受商業的便利。
“如今已然是盛世,但是我大唐之內,還有行乞之人,任重而道遠。”李世民微微一歎,太難破局了。
就是朝廷免費開辦學堂,也要有人來學習才行,隻有解決了民間的溫飽問題,才會有貧民入堂學習。
農業又受限於環境的影響,多雨少雨都會影響收成。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李承乾卻是堅定無比起來。
“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李世民大笑,也是變得躊躇滿誌起來。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兒臣要高句麗行軍主帥之權。”李承乾抬頭,望向李世民。
因為李承乾也知道,此次的高句麗之征,李世民是很想禦駕親征的。
李世民不語,眼睛眯起,他意料到,李承乾這是要掌握軍權,培養自己的班底。
“好,朕會力排眾議,讓你成為主帥。”
李世民也在此刻下定了決心,這李唐王朝,要想改變這一切,就要幾代人的配合。
“另外,本宮還要在東宮鍛煉鐵器,召集工匠。”
李承乾又道,特別是鐵器,是要和李世民通氣的,不然又是一個謀反大案。
“準了,你且放手去做,朕也不是就此撒手不管了。”
李世民道,這一刻,他已經是無比認可李承乾這個繼承人。
什麽殺伐?這一切都不及李唐江山的萬一。
人不狠,站不穩。
“另外,徐州大疫,兒臣欲親自押送銀兩前去賑災。”
自此得到孫思邈的消息之後,李承乾已經想前往了,現在又正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不行,你一個儲君,怎麽可以前往疫地,萬萬不可,朝堂又不是無人可用了。”
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拒絕掉了。
疫病是多是絕症,太危險了,很多人都會敬而遠之。
“陛下,你不是要告訴本宮,要深入民間嗎?現在不正是一個機會,如果隨便派遣一個官員去,賑災是錢糧是到不了災民的手中的。”
李承乾徐州之行是去定了。
“不行,萬萬不行。”李世民卻是堅決的反對。
“陛下放心,我不會以身犯險的。”而李承乾又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孫思邈那大神又是請不來,這怎麽不讓他很無奈。
“你執意要去?”李世民再問道。
“恩!”李承乾點頭。
“那就把宮中的太醫帶上吧,以防萬一。”
李世民也隻能擺了擺手,他知道,現在他已經辯論不贏他這個好大兒了。
“空出來的工部尚書,你可還有人選?畢竟如今有用到工部之際。”李世民再問。
工部在六部之中,算是地位最低的了,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工程出現。
“有,但是如今都還未能夠勝任。”
工部尚書是大員,他現在所看重的人,都還沒有能夠完成這樣身份的跳躍。
“如此,你且去吧,朕會物色人選的。”李世民這次沒有再留下李承乾一起用膳了。
“武才人,你以為太子的提議如何?能扼製大姓嗎?”
良久之後,李世民隨口問道,更像是隨意。
但是武才人之狠毒,李世民也是早有體會,不過以毒攻毒,也未嚐不可。
“太子此舉甚善,如同武帝之時代主父偃一樣,用之壓倒大姓,如是士族大姓反抗,可棄之,以之安撫,之後再啟用另一酷吏,如此往複,大姓就變小姓了,陛下和殿下擔心的憂慮就可解了。”
武才人嗤笑著,典型的過河拆橋,雖然能達到目的,但卻很不地道。
不過這樣的手段,曆朝曆代也都用過,皇帝不能直接出手,而是讓奸臣當道,禍亂朝綱,待殺的人都差不多了,皇帝才幡然醒悟,殺奸臣,平昭雪,名利雙收。
李世民嘴角不自覺的抽動了一下,這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就如同當時馴馬一樣,無利,就可棄。
雖然狠毒,但是其想法,卻和李承乾不約而同了。
許敬宗本就是一大奸臣,李承乾就是要以毒攻毒,實在不行,最後也如同武才人那般,棄之,以安撫大族之心。
不過許敬宗太毒了,也不知道五望七姓能不能撐得住了。
李承乾自然也不知道武才人的現在所說的話,要是知道,肯定會立即和李世民上綱上線了,要求李世民立即賜死武才人了。
放在身邊實在是不放心啊。
回東宮中後,李承乾就將自己封閉在了寢宮之中。
蘇妃玉手輕輕攆墨,雙眼卻放在皮紙張之上。
隻見李承乾筆走龍蛇,一幅畫卷躍然紙上。
“殿下,此為何物?妾從未見過呢?”蘇妃仰著雪白的頸脖,吹彈可破,保養甚好。
“這是蒸籠!”
李承乾說道,也依照著大概的記憶描繪而出。
沒吃過豬肉,他也見過豬跑。
“殿下莫要開玩笑了,這哪裏是蒸籠,當妾沒有見過嗎?”蘇妃嬌笑道,一副不信的模樣。
“我還騙你不成,這是蒸酒用的。”李承乾吹幹墨跡,小心的折疊了起來。
“殿下要畫這東西幹嘛?要是讓陛下知道了,又要說殿下玩物喪誌了。”蘇妃勸誡道。
“你說本宮不做正事是不是,那我們就去做正事去。”李承乾大笑一聲。
“殿下,你要幹嘛?”
“你說呢?”
”可是現在是白天。”
“白天才看得見。”
“殿下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