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寫的東西,自然講起來毫不費力,李輝著重強調了各兵種配備的必要性,包括持有的武器,如何去配合,如何去協調,最關鍵的,如何互補短板。
“裝甲部隊首要的是快速機動,他們可以在突破敵軍防線後,做快速突進,占據敵人後方的重要設施和據點,切斷敵軍的前後聯係。
相對的,他們有可能和友軍脫節,所以必須具備獨立的戰鬥能力。
這就是為什麽,裝甲部隊不能全部由坦克組成,需要步兵,炮兵和後勤補給部隊。
以團級單位推進一百公裏為例,至少要做到堅守三天的準備,所以除了坦克外,需要步兵布置防禦陣地,需要架設炮兵陣地,坦克在防禦戰中應充分發揮機動性和直瞄火力優勢,而不能當作固定的靶子。”
李輝對裝甲部隊為何要采取多兵種建製進行了解釋,主要就是為了擺脫對友軍的依賴。
這引起一些非議,在他完成講解後,會議室裏,交頭接耳的聲音響了起來。
畢竟這個說法,有點兒貶低非裝甲部隊的意思。
可能會引發一些人的不滿。
“我必須澄清一下,其實我個人還是非常尊重其他兵種的,並沒有貶低的意思。
但在新的戰爭環境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已經淩駕於其他兵種之上,特別是在進攻和反衝鋒當中,擁有足夠火力和裝甲防護的坦克,將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李輝也發現了情況不太對,他趕忙做著解釋,不過從其他人的表情上看,似乎並不這麽認為。
“我覺得海因裏希上校,您對裝甲兵的作用有些誇大了。
我曾在萊茵河的前線作戰過,在那裏,步兵和炮兵的協同作戰,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力量。
對於裝甲部隊的作用,我並不否認,可是根據實際戰況,我認為步兵占領陣地,炮兵提供掩護和壓製的戰術,才是在那裏作戰的最佳選擇。”
一名年紀不小的中校提出異議,他盯著李輝,似乎期待這個年輕的上校,露出驚慌失措的表情。
“我也同意,在大部分情況下,步兵和炮兵的協同才是更穩妥和有效的進攻方式。
而且從資源消耗上來講,這樣一個坦克團的消耗,已經超過了一個步兵師。
薩克森帝國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利用,所以步兵師才應該是主導,坦克應該作為步兵支援武器來使用。”
唱反調的參謀不是一個,他們都對李輝的計劃感到不滿,挑東挑西地找毛病,會議室的氣氛,甚至有種集體針對這名上校的意思。
李輝並沒有再駁斥或辯解,他已經看到施利芬參謀總長和勞斯奈特兩個人的反應,一個在淡然地喝咖啡,一個則在本子上不停寫著什麽,根本沒有說話的意思。
“我覺得不對,步兵的機動性太差了,而且在攻堅戰中,不具備突破堅固工事和碉堡群的能力。
但是坦克不一樣,他們擁有厚重的裝甲和靈活的射擊角度,他們能夠頂著機槍射出的子彈前進,用火炮將那些東西摧毀。
海因裏希上校的觀點是正確的,圍繞坦克為中心設計戰術,步兵跟隨,炮兵掩護,突破敵人陣地將會變得更簡單,最關鍵的,可以減少大量傷亡。
諸位,你們考慮過步兵的感受麽,讓他們迎著敵人的機槍衝鋒,無異於讓他們去送死。
這會動搖他們的意誌,甚至懷疑命令的合理性。”
古德裏安忍不住了,他是新型陸軍的堅定支持者,麵對這種保守的戰術體係,他嗤之以鼻,認為明明有更簡潔且高效的辦法,為什麽不用。
“好了,不要吵了,我們研究的是這種坦克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不是研究具體的應用場景。
何況套用具體戰鬥環境,我也認為坦克作為突擊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就像古德裏安少校說的那樣,至少有這樣一座移動堡壘頂在前麵,步兵的傷亡會大幅度降低。”
麵對古德裏安,保守派的說辭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畢竟在場的都是校官,古德裏安是軍銜最低的,而且他剛來參謀總部不久,那些家夥多少有點兒欺負人的意思。
雖然勞斯奈特在施利芬的授意下,對參謀總部的人員進行大改組,但不可能把所有保守派都放逐掉。
何況他們也需要不同的聲音,如果質疑消失了,那麽距離失敗和毀滅,也就不遠了。
於是在勞斯奈特的主持下,眾人把話題又拉回到坦克團的編製上,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樣的編製太大了,已經稱不上是一個團,而是“師”。
但李輝堅決認為這是“團”的配備,他表示這種坦克團,是作為集團軍先鋒來使用的精銳,它們的工作,就是打開一道缺口,給後麵的部隊製造突破空隙。
所以沒必要大批量建立,一個集團軍群,隻需要三五個就足夠了。
不過李輝堅持戰爭的形式將會變得更加立體,空軍在得到新型飛機後,突襲和對地麵軍隊的打擊能力大大增強。
所以李輝一邊建議增加陸軍防空武器,一邊則強調空軍可以在陸軍行動前,先行對敵人重要設施和關鍵位置進行打擊。
特別是物資和指揮係統,如果空軍能夠把那些地方摧毀,對於陸軍行動的成敗,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決定性影響。
總之,這場會議一直在吵吵嚷嚷,最後施利芬參謀總長不堪其擾,幹脆先行離席。
勞斯奈特堅持到了最後,他大概匯總了革新派和傳統派的意見,表示將會考慮,盡可能做出一份讓雙方都滿意的預案。
但李輝明白,這種預案根本不可能存在,從勞斯奈特的表現看,其實他還是支持革新派的,認為有必要加大在裝甲力量上的投入,從而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機械化軍團。
等到會議結束,李輝起身準備離開時,勞斯奈特卻叫住了他,這個上校參謀神秘兮兮的把他帶到一間小會議室,詢問起他的意大利語情況。
“等等,我的確在意大利多呆了那麽幾天,但是我的意大利語依然處於‘嬰兒’的水平,你要我充當翻譯,這太強人所難了,要知道我在意大利的時候,離開了翻譯簡直寸步難行。”
勞斯奈特表示,近期將有意大利使團到訪薩克森,參謀總部需要去迎接並參加會晤。
所以希望李輝擔任翻譯,給參謀總部撐撐門麵。
這讓李輝背後冒汗,他的確學了幾句意大利語,不過僅限於“幾句”,當翻譯就太離譜了,他根本幹不了這個活兒。
“哦,沒關係,我們會另外找一些合適的人來充當這個角色。
不過出於一些原因,我們的接待規模受到限製,不能帶太多翻譯,所以我希望,如果有高級別軍官能夠代勞,就再好不過了。”
勞斯奈特微笑著說道,拍了拍李輝的肩膀,表示沒關係,他可以再找其他人選。
“意大利的使團?
接待使團應該是外交部的事情吧,最多首相府出麵,怎麽也輪不到參謀總部。”
李輝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畢竟參謀總部是薩克森的軍事部門,怎麽也和接待外國使團扯不上關係。
“這次有點兒特殊,呃……算了,還是告訴你吧,本來你就在出席名單上。
鑒於現在的惡劣形勢,意大利決定和我們有更深入的合作,以應對加洛林王國帶來的威脅。
你知道的,因為島嶼爭端,意大利和加洛林的關係也很緊張。
所以墨索裏尼總理將在近幾日到達柏林,而且他還帶了一支軍事參謀團隊,明確提出,希望和薩克森的參謀總部進行接觸。
現在你懂了吧,我為什麽要問你意大利語的情況,畢竟通過翻譯交流,總感覺我們的文化差了那麽一點兒。”
勞斯奈特用手比劃了一下,李輝則是感到無語,心想這個家夥的記仇屬性也是沒誰了,他至今還對意大利人喊薩克森人是“棒子”那件事耿耿於懷。
何必較真呢,在李輝看來,棒子其實挺好的,簡單,實用,可靠性高,幾乎不需要維護,就能直接拿來戰鬥,比那些精致的武器強太多了。
“等等,你說我也需要出席?”
李輝突然抓住一句重點,剛剛勞斯奈特表示,自己也要出席迎接活動。
“是的,對方可是點名讓你過去,這些意大利人對你的印象很深刻,看來你的確在那邊幹得很好。
不過我提醒你,這一次是正式的外交活動,千萬別捅婁子,你在索馬裏搞的事情至今外交部都沒忘,時不時就會翻出來說幾句,別提多煩了。”
勞斯奈特提起舊事,李輝也是滿臉無奈,索馬裏的事情也怪不到他頭上,如果他不站出來指揮,那麽包括自己在內,十有八九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他的舉動隻能算是“自衛”,最多算個“防衛過當”。
“裝甲部隊首要的是快速機動,他們可以在突破敵軍防線後,做快速突進,占據敵人後方的重要設施和據點,切斷敵軍的前後聯係。
相對的,他們有可能和友軍脫節,所以必須具備獨立的戰鬥能力。
這就是為什麽,裝甲部隊不能全部由坦克組成,需要步兵,炮兵和後勤補給部隊。
以團級單位推進一百公裏為例,至少要做到堅守三天的準備,所以除了坦克外,需要步兵布置防禦陣地,需要架設炮兵陣地,坦克在防禦戰中應充分發揮機動性和直瞄火力優勢,而不能當作固定的靶子。”
李輝對裝甲部隊為何要采取多兵種建製進行了解釋,主要就是為了擺脫對友軍的依賴。
這引起一些非議,在他完成講解後,會議室裏,交頭接耳的聲音響了起來。
畢竟這個說法,有點兒貶低非裝甲部隊的意思。
可能會引發一些人的不滿。
“我必須澄清一下,其實我個人還是非常尊重其他兵種的,並沒有貶低的意思。
但在新的戰爭環境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已經淩駕於其他兵種之上,特別是在進攻和反衝鋒當中,擁有足夠火力和裝甲防護的坦克,將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李輝也發現了情況不太對,他趕忙做著解釋,不過從其他人的表情上看,似乎並不這麽認為。
“我覺得海因裏希上校,您對裝甲兵的作用有些誇大了。
我曾在萊茵河的前線作戰過,在那裏,步兵和炮兵的協同作戰,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力量。
對於裝甲部隊的作用,我並不否認,可是根據實際戰況,我認為步兵占領陣地,炮兵提供掩護和壓製的戰術,才是在那裏作戰的最佳選擇。”
一名年紀不小的中校提出異議,他盯著李輝,似乎期待這個年輕的上校,露出驚慌失措的表情。
“我也同意,在大部分情況下,步兵和炮兵的協同才是更穩妥和有效的進攻方式。
而且從資源消耗上來講,這樣一個坦克團的消耗,已經超過了一個步兵師。
薩克森帝國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利用,所以步兵師才應該是主導,坦克應該作為步兵支援武器來使用。”
唱反調的參謀不是一個,他們都對李輝的計劃感到不滿,挑東挑西地找毛病,會議室的氣氛,甚至有種集體針對這名上校的意思。
李輝並沒有再駁斥或辯解,他已經看到施利芬參謀總長和勞斯奈特兩個人的反應,一個在淡然地喝咖啡,一個則在本子上不停寫著什麽,根本沒有說話的意思。
“我覺得不對,步兵的機動性太差了,而且在攻堅戰中,不具備突破堅固工事和碉堡群的能力。
但是坦克不一樣,他們擁有厚重的裝甲和靈活的射擊角度,他們能夠頂著機槍射出的子彈前進,用火炮將那些東西摧毀。
海因裏希上校的觀點是正確的,圍繞坦克為中心設計戰術,步兵跟隨,炮兵掩護,突破敵人陣地將會變得更簡單,最關鍵的,可以減少大量傷亡。
諸位,你們考慮過步兵的感受麽,讓他們迎著敵人的機槍衝鋒,無異於讓他們去送死。
這會動搖他們的意誌,甚至懷疑命令的合理性。”
古德裏安忍不住了,他是新型陸軍的堅定支持者,麵對這種保守的戰術體係,他嗤之以鼻,認為明明有更簡潔且高效的辦法,為什麽不用。
“好了,不要吵了,我們研究的是這種坦克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不是研究具體的應用場景。
何況套用具體戰鬥環境,我也認為坦克作為突擊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就像古德裏安少校說的那樣,至少有這樣一座移動堡壘頂在前麵,步兵的傷亡會大幅度降低。”
麵對古德裏安,保守派的說辭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畢竟在場的都是校官,古德裏安是軍銜最低的,而且他剛來參謀總部不久,那些家夥多少有點兒欺負人的意思。
雖然勞斯奈特在施利芬的授意下,對參謀總部的人員進行大改組,但不可能把所有保守派都放逐掉。
何況他們也需要不同的聲音,如果質疑消失了,那麽距離失敗和毀滅,也就不遠了。
於是在勞斯奈特的主持下,眾人把話題又拉回到坦克團的編製上,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樣的編製太大了,已經稱不上是一個團,而是“師”。
但李輝堅決認為這是“團”的配備,他表示這種坦克團,是作為集團軍先鋒來使用的精銳,它們的工作,就是打開一道缺口,給後麵的部隊製造突破空隙。
所以沒必要大批量建立,一個集團軍群,隻需要三五個就足夠了。
不過李輝堅持戰爭的形式將會變得更加立體,空軍在得到新型飛機後,突襲和對地麵軍隊的打擊能力大大增強。
所以李輝一邊建議增加陸軍防空武器,一邊則強調空軍可以在陸軍行動前,先行對敵人重要設施和關鍵位置進行打擊。
特別是物資和指揮係統,如果空軍能夠把那些地方摧毀,對於陸軍行動的成敗,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決定性影響。
總之,這場會議一直在吵吵嚷嚷,最後施利芬參謀總長不堪其擾,幹脆先行離席。
勞斯奈特堅持到了最後,他大概匯總了革新派和傳統派的意見,表示將會考慮,盡可能做出一份讓雙方都滿意的預案。
但李輝明白,這種預案根本不可能存在,從勞斯奈特的表現看,其實他還是支持革新派的,認為有必要加大在裝甲力量上的投入,從而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機械化軍團。
等到會議結束,李輝起身準備離開時,勞斯奈特卻叫住了他,這個上校參謀神秘兮兮的把他帶到一間小會議室,詢問起他的意大利語情況。
“等等,我的確在意大利多呆了那麽幾天,但是我的意大利語依然處於‘嬰兒’的水平,你要我充當翻譯,這太強人所難了,要知道我在意大利的時候,離開了翻譯簡直寸步難行。”
勞斯奈特表示,近期將有意大利使團到訪薩克森,參謀總部需要去迎接並參加會晤。
所以希望李輝擔任翻譯,給參謀總部撐撐門麵。
這讓李輝背後冒汗,他的確學了幾句意大利語,不過僅限於“幾句”,當翻譯就太離譜了,他根本幹不了這個活兒。
“哦,沒關係,我們會另外找一些合適的人來充當這個角色。
不過出於一些原因,我們的接待規模受到限製,不能帶太多翻譯,所以我希望,如果有高級別軍官能夠代勞,就再好不過了。”
勞斯奈特微笑著說道,拍了拍李輝的肩膀,表示沒關係,他可以再找其他人選。
“意大利的使團?
接待使團應該是外交部的事情吧,最多首相府出麵,怎麽也輪不到參謀總部。”
李輝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畢竟參謀總部是薩克森的軍事部門,怎麽也和接待外國使團扯不上關係。
“這次有點兒特殊,呃……算了,還是告訴你吧,本來你就在出席名單上。
鑒於現在的惡劣形勢,意大利決定和我們有更深入的合作,以應對加洛林王國帶來的威脅。
你知道的,因為島嶼爭端,意大利和加洛林的關係也很緊張。
所以墨索裏尼總理將在近幾日到達柏林,而且他還帶了一支軍事參謀團隊,明確提出,希望和薩克森的參謀總部進行接觸。
現在你懂了吧,我為什麽要問你意大利語的情況,畢竟通過翻譯交流,總感覺我們的文化差了那麽一點兒。”
勞斯奈特用手比劃了一下,李輝則是感到無語,心想這個家夥的記仇屬性也是沒誰了,他至今還對意大利人喊薩克森人是“棒子”那件事耿耿於懷。
何必較真呢,在李輝看來,棒子其實挺好的,簡單,實用,可靠性高,幾乎不需要維護,就能直接拿來戰鬥,比那些精致的武器強太多了。
“等等,你說我也需要出席?”
李輝突然抓住一句重點,剛剛勞斯奈特表示,自己也要出席迎接活動。
“是的,對方可是點名讓你過去,這些意大利人對你的印象很深刻,看來你的確在那邊幹得很好。
不過我提醒你,這一次是正式的外交活動,千萬別捅婁子,你在索馬裏搞的事情至今外交部都沒忘,時不時就會翻出來說幾句,別提多煩了。”
勞斯奈特提起舊事,李輝也是滿臉無奈,索馬裏的事情也怪不到他頭上,如果他不站出來指揮,那麽包括自己在內,十有八九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他的舉動隻能算是“自衛”,最多算個“防衛過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