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臉一僵,正要尋些由頭拒絕,這幾年她能夠接連厚嫁了幾個閨女,除了自家積攢,也有三四成是靠沈二那鋪子月月租賃的生息銀子。吃了三年的利如今一朝要還回去,倒忽然覺著心痛了起來。


    誰知,沈大伯卻忽然慷慨出聲:“我們本也沒打算拿著,是濟哥兒還小,前幾年你家鋪子又托付給我們打理,這要往外租賃,隻得替他收著,你既然回來了,自當還給你……”


    這話把丁氏氣得一佛出天,她還有一個閨女沒嫁呢!這嫁妝錢都還沒攢夠,好好一個鋪子,說不要就不要啦?不由在桌底下狠狠地擰了沈大伯一下,疼得沈大伯滿臉都痛苦得皺起來了,但沈大伯還是堅持把話說完了:“這些年啊,你不在,也沒人提,大伯都快忘了兄弟之情,你回來了,大伯才想起老二往日種種……”


    語氣未盡,竟已有些哽咽。


    沈渺都吃了一驚,最後那一番有關沈父的話,竟然對沈大伯有如此大的殺傷力?沈大伯忽然便痛哭流涕起來,一邊哭一邊說:“你們等著,大伯這去拿地契與房契,順便再給你們包一包銀子……”


    話音未落,丁氏便猛地一抬腳將沈大伯身下椅子踹翻了,暴怒地揪住他耳根子:“沈大郎你腦子進水了?什麽話也胡說!弟弟那鋪子燒得隻剩炭木架子了,就算要賣也難,契房地契也就罷了。但要給銀子,你先問問我手裏這擀麵杖答不答應!”


    沈大伯被罵得渾身一抖,不敢多說,灰溜溜跑回正房取出一個紙包,沈渺接過來一看,果然是他們家的地契與房契,


    她鬆了口氣。


    拿回來了,這一趟就算沒白來,有了這東西,她與濟哥兒、湘姐兒在汴京才算有了立足之地。


    至於這三年的租銀,既然進了丁氏的口袋,要掰扯清楚也難,這也是沈渺沒有開口要租銀的原因。


    見好就收,她當機立斷,帶著兩個小的就告辭。丁氏鐵青著臉送都沒來送,倒是沈大伯送他們到門口,沈渺讓他留步不要送了,他卻拉住了沈渺的手。


    他東張西望,猶如做賊般飛快往沈渺袖子裏塞了一卷銅子,然後一溜煙跑走了:“大伯不送了,你們快回去吧!”


    有錢不拿傻瓜蛋,尤其是沈大伯的錢,那更是要拿。沈渺也不客氣,迅雷不及掩耳便收進了袖子裏。


    反正這是沈大伯欠濟哥兒和湘姐兒的!


    她捂緊袖子,趕忙帶兩個孩子再打車回去,她在沈大伯家耽擱太久了,回頭內城門的南朱雀門若是閉了,便回不去了。


    幸好回去還算順利,一回了家,沈渺便拉著濟哥兒躲在被窩裏數錢,她一路上都害怕遭人搶了,把那包銀錢的油紙都攥得皺巴巴了,解開油紙包,裏頭整整齊齊包了兩貫錢,竟然有兩千文!


    這對沈大伯九牛一毛,但對沈渺姐弟三人可成了及時雨。


    簇新錚亮的通寶把三人眼睛都照亮了。沈渺便與濟哥兒商議:“先拿一吊錢出來把咱們後堂的牆與門窗都修繕修繕,否則夜不能閉戶,我們隻有兩個孩子與一介婦人在家,怕叫賊惦記。”


    “阿姊憂慮的有理。”濟哥兒也說好,又有些不自在地低下頭,“隻恨我年紀太小,不能替阿姊守門戶。”


    “你的心意阿姊心領了,隻是你小小年紀,實在不必如此勉強自個。”沈渺望著他認真道,“你已經極懂事了。”


    濟哥兒搖搖頭,他隻覺著自己能做的太少。


    “剩下一吊錢,咱們先留著,回頭留給你尋先生讀書用。”沈渺將錢分配好,便領著兩個孩子出門去吃晚食,順帶買些過兩日擺攤用的東西,還得去尋那楊老漢,先將後院的門窗、圍牆、灶頭、房頂都修繕好。


    昨日逛夜市時,她對金梁橋附近的商業結構已心中有數了。


    也想好了暫時做些什麽。


    ***


    汴京已至暮春時節,風暖日和,柳色如煙,夜市五更方歇,但未及天明,街巷之間又熙熙攘攘,迎來了早市。


    販夫走卒在晨霧中穿行的吆喝聲將沈渺吵醒,她還有些困倦,擁著被褥在床榻上發了好一會兒呆才徹底清醒過來。


    為了早日能擺攤兒開業,她帶濟哥兒和湘姐兒整整忙了兩日,這倆孩子都成她的童工了,裏裏外外幫著幹活兒。


    她這兩日先是將楊老漢找來,又讓他推介了一個好的磚瓦匠,一齊談好了價碼,算好了工錢,便將濟哥兒與湘姐兒留在家裏監工。沈渺提前熬好了一大鍋羅漢茶、一鍋濃稠的瘦肉小米粥,便讓濟哥兒與湘姐兒招呼給工匠們喝早茶吃朝食,盯著他們好生將院子修繕完。


    沈渺則去了街道司,交了五十文錢,登記造冊,算是辦好了所謂的“橋市經營許可證”,其中二十文是租子,三十文是給街道司那些廂軍的回扣。


    街道司的青衫廂軍不少是潑皮無賴,家裏花了銀子買進來的,沈渺進去辦事兒還被言語調戲了好一會兒,幸好如今開封府尹是個如包公般鐵麵無私的清官,這些廂軍並不敢動手動腳,調笑了幾句便罷了。


    沈渺隻當狗在耳畔犬吠,淡然辦完了事兒,在街道司得了塊綠頭漆的木牌,上頭標了“丙左伍”幾個紅漆字,估摸著是她那小攤的號牌吧!


    於是順道去實地踩了點兒,果然那金梁橋上四根高高的表木上都寫有“甲乙丙丁”四個字,沿著那丙字表木往前數了五個橋墩子,便是一塊兒極為狹窄的小空地,頂多隻有一尺寬,除了這塊兒地,其他已經被擠得嚴絲合縫,什麽也插不進去了。


    正巧的是,這位置便與先前沈渺問詢過的那賣香飲子的胖娘子挨著,那胖娘子倒還記得她,她眼尖,一眼看見她手裏的木牌,立刻警惕問道:“娘子先前與奴家打探這許多,原是為了這個,娘子是販什麽的?”


    沈渺笑道:“我是販烤餅的,吃餅口渴,再來一碗娘子的香飲子,豈不正好?我能與娘子相鄰,相輔相成,正是緣分呢!”


    那胖娘子這才鬆了口氣,看沈渺的眼神也不再那般排斥了。


    辦好了手續、找到了攤位、順帶調節了鄰裏關係,沈渺又采買明兒擺攤所需的各色食材:麵粉、米糧、蔥、大料、油鹽醬醋等調料、五花肉、芝麻、菘菜、雞蛋、雞肉、紅豆、豬腸、豬肝、豬腰子等豬下水……


    可算是把原身所剩不多的嫁妝又花了個許多。


    東西太多,便又雇了個腳夫,用車推到家裏去。


    算了算,修院牆、門窗一共九百一十三文;買了一車炭花費兩百文;采買食材花了三百多文;加上先前路上花的,一共便花了兩貫了!


    捉襟見肘,坐吃山空啊!


    沈渺歎息著拍了拍自個腰間那癟癟的荷包。


    回去後,她便又帶了點街市上買的時新果子,登了顧家門,與顧嬸娘說明兒想借用他們家土車子用會子,結果顧屠蘇在旁二話不說便答應了,還說車子推起來太重,他一早便來送她過去。


    惹得顧嬸娘在一旁對自家兒子那殷勤模樣瞅了又瞅。


    沈渺也有些察覺,忙客氣地道謝,又特意說明:“還要多謝顧二哥告知,金梁橋對麵有個楊老漢,做得一手好木匠活,我與他訂了一輛土車子,回頭便不用這樣麻煩了。”


    顧嬸娘還沒說什麽,顧屠蘇又已搶先道:“不麻煩,不麻煩,日後有什麽事兒也隻管說便是了。”


    瞥見顧嬸娘嘴角的笑似乎有些僵了,沈渺便趕忙從顧家回來了,心想以後還是少麻煩顧屠蘇的好……她雖覺著坦蕩無愧,但架不住人家多心,自個又是個“下堂妻”,還是避避嫌吧。


    但總算,她擺攤兒的籌備工作便差不多都完成了。


    沈渺回來時,後院還在壘牆,她與磚瓦匠講好要修三合土石牆,原來沒塌的部分也幹脆全推倒了,這樣壘牆花費自然比尋常的土牆更高,但圍牆便是要結實耐用,索性多花些銀錢造得好些,日後也省得返工。


    院門找楊老漢選了一塊十分厚實堅硬的胡桃木,價格不菲,但沈渺很喜歡胡桃木美麗的紋理,而且它高硬度不容易被刮傷也不易受潮變形、還不受白蟻青睞,上輩子沈渺媽媽陪嫁了一套胡桃木家具,用了幾十年還跟新的一樣。


    灶房那漏水的房梁、屋頂也一並補了,灶房的門就選了更便宜的鬆木,輕盈又好加工,價格也比胡桃木便宜一半。


    沈渺修院子的動靜瞞不了街坊四鄰,好事者圍觀,聚在一塊兒,自然忍不住嗑瓜子說閑話,順帶還要悄悄可憐她:“……你們可知曉?沈家的大姐兒是被夫家休回來的。”


    “她那官人作甚休她?”


    “聽聞是她婆母做主,她那秀才官人…咳…有與母同床的癖好……”


    “蒼了天了,竟有這樣的畜生?”


    “哎呦,可不是麽!如今無依無靠,還得養育弟妹……她那個大伯也不是個東西,親弟弟的孩子竟一個也不管……”


    沈渺無辜地摸了摸鼻子,這些嬸娘背地裏議論她,會不會說得太大聲了些?她真的隔著半道還沒修好的院牆,聽的一清二楚……


    但她仍舊假裝沒聽見,畢竟這樣的輿論對她並沒有壞處。


    她不怕自個被議論,也不怕被可憐。


    這也是她一定要離開金陵的原因,汴京畢竟是沈大姐兒的故鄉,巷子裏的街坊與沈家打了幾十年的街道,自小看著她長大,大多對她都沒什麽惡意。


    沈渺又盯了會兒院牆的進度,楊老漢幫她尋的這個泥瓦匠姓賀,也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師傅了,幹活十分熟練麻利,不到半個時辰就推倒了原來的殘牆,半日便壘起來一半了。


    她便吩咐了一聲:“賀待詔,你這頭忙完了得了空,我過來與你說如何搭那土窯子。”


    “待詔”是宋朝對匠人的尊稱,這位賀待詔很是沉默寡言,隻點點頭就繼續幹活了,這是當初就說好的,他要替沈渺壘牆修屋頂,還要幫忙修兩個灶頭、一個土窯。


    沈渺隻是怕他們忙忘了白囑咐一聲,說完便回灶房去預備食材了。


    灶房裏她已經趁空提前收拾了一半兒食材。她一邊綁袖子一邊轉了轉腕子、活動活動筋骨。


    隨後,單手拔起砧板上的刀,手腕一轉,刀鋒便在空中旋開一道鋥亮的刀花。


    她今日要供應十幾人的午食,要做得好吃頂飽又便宜,那得好好露一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汴京小麵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雀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雀杏並收藏汴京小麵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