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義聞言,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明白這是魏國所能給出的最大讓步。


    他深吸一口氣,鄭重承諾:“陛下放心,我李明義願以唐國之未來為誓,必不負魏國所望。”


    曹辟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容:“好,李君既有此決心,魏國自當鼎力相助。不過,出兵之事需謹慎,朕願先借予李君三千精兵,以作先鋒。待時機成熟,再行增援。”


    李明義聞言,感激涕零:“多謝陛下大恩大德,李明義定當銘記於心,誓死報答魏國之恩。”


    然而,這三千精兵,到底是什麽樣的精兵,雙方可沒有提出。


    ........


    魏國宰相府內,月光透過窗欞,灑在書房的案幾上,映照著兩位父子深沉的麵龐。


    “酒兒。”


    司馬泉的聲音低沉,打破了書房內的寧靜。


    “你可曾聽說,那曾經的唐國皇帝李明義,已悄然來到魏國?”


    司馬酒聞言,目光一閃,似乎捕捉到了什麽關鍵的信息。


    他微微欠身,以示恭敬,同時心中暗自盤算:“父親大人所言極是,孩兒確有耳聞。隻是不知,這李明義的到來,對魏國又有何影響?”


    司馬泉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著難以言喻的狡黠:“酒兒,你可知,這李明義雖已落魄,但在唐國百姓心中,他仍是那個英勇無畏的皇帝。他的到來,或許正是我們布局的關鍵。”


    司馬酒聞言,心中一動,似乎明白了父親的意圖。


    他壓低聲音,將他的計劃娓娓道來:“李明義雖已落魄,但他在唐國百姓心中仍有威望。若我們暗中助他複國,一來可消耗魏國的兵力與物資,二來可借由李明義之手,在唐國百姓心中種下對魏國的不滿。如此,魏國在外的名聲受損,國內民心亦會動搖。”


    司馬泉聽罷,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抹深思:“此計雖妙,但風險亦大。若被陛下察覺,你我父子恐難逃一死。”


    司馬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父親大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隻要我們行事謹慎,不留痕跡,陛下又如何能察覺?再者,一旦計劃成功,魏國國力受損,民心不穩,到那時,皇位之爭,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司馬泉望著兒子那堅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此計若成,魏國必將陷入動蕩,而他父子二人,也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同樣,這也可能是他們掌控魏國大權,甚至登上皇位的天賜良機。


    最終,司馬泉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好,酒兒,此事就交由你去辦。但切記,行事需謹慎,不可留下任何把柄。”


    司馬酒聞言,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父親大人放心,孩兒定不負所望。”


    ..........


    蜀國與吳國之間的戰火已經熊熊燃燒了數載春秋,像是一場無休止的風暴,席卷了兩國的每一寸土地,也深深刺痛了每一顆渴望安寧的心。


    蜀地的田野,不再是往日那般鬱鬱蔥蔥,而是布滿了戰爭的瘡痍。


    農人們望著那片曾經滋養了無數生命的土地,如今卻因戰火而變得貧瘠,心中滿是無奈與苦澀。


    他們辛苦耕耘,卻往往收成寥寥,隻夠勉強糊口。


    家中的糧食,要精打細算,才能勉強支撐到下一個收獲的季節。


    吳國的水鄉,曾是魚米之鄉,如今卻因戰火的肆虐而失去了往日的寧靜。


    小橋流水旁,曾經歡聲笑語,如今卻隻剩下寂靜與荒涼。


    百姓們在這片土地上,用堅韌與毅力支撐著生活,卻往往被戰爭的陰影所籠罩。


    戰爭的勝利,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榮耀,但失去的,卻是永恒的安寧與幸福。


    在這場漫長的戰爭中,百姓們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他們不僅要麵對戰爭的威脅,還要承受著饑餓、疾病與貧困的折磨。


    兩國的百姓都希望能有一個人,能夠出麵將這場戰爭徹底平息。


    他們實在太渴望和平與安寧了。


    .........


    晨光初破曉,早朝的鍾聲悠揚響起,回蕩在宮牆內外,喚醒了沉睡中的都城。


    大殿之內,群臣肅立,氣氛凝重而莊嚴。


    蘇山泉,身著朝服,神色凝重,手持笏板,率先出列,聲音沉穩有力:“陛下,關於唐國土地接收之事,臣已與眾臣商議多時。唐國覆滅,其土地廣闊,資源豐富,對我周國而言,實乃天賜良機。然,接收之事需謹慎行事,既要彰顯我大周之威,亦需兼顧民心,以免激起不必要的反抗與動蕩。”


    方泰賢,緊隨其後,語態溫文爾雅,卻字字珠璣:“陛下,臣以為,接收唐國土地,不僅關乎領土擴張,更關乎文化融合。我周國需以禮相待,以德服人,方能贏得唐國民眾之心。臣建議,派遣使者,攜帶陛下之旨意,前往唐國各地,宣示大周之仁德,同時,亦需尊重當地風俗,逐步推進文化融合,確保民心安定。”


    李澤邦,亦是言辭懇切,目光堅定:“陛下,接收唐國土地,還需考慮官員選派與治理之事。臣建議,從我大周精選賢能之士,前往唐國各地任職,以穩定局勢,促進經濟複蘇。同時,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接收與整合唐國原有官員,甄別賢愚,以才用人,確保新政順利推行。”


    三位重臣之言,字字句句,皆顯露出責任擔當。


    朱淵,卻隻是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麵容平靜,未置一詞。


    終於,朱淵緩緩開口:“朕近日聽聞,我朝升官製度,乃是保舉製,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蘇山泉、方泰賢、李澤邦三人麵色瞬間變得僵硬,彼此間交換了一個微妙的眼神。


    顯然,這個問題觸及到了他們未曾預料到的敏感領域。


    半晌之後,方泰賢才鼓起勇氣,上前一步,恭敬地解釋道:“陛下所言極是,我朝升官製度,確為保舉製。此乃太祖皇帝在位時,為選拔賢才,穩定朝綱而定下的製度。曆經數代,雖有微調,但大體框架未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國爭霸,昏君竟成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吃大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吃大肘子並收藏七國爭霸,昏君竟成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