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王日休曰】梵語般若波羅蜜。此雲智慧到彼岸。所雲金剛智慧到彼岸者。謂明此經者。其智慧則如金之剛利。斷絕外妄。直至諸佛菩薩之彼岸也。以是名字汝當奉持者。謂奉事此義而持守之也。


    【陳雄曰】唐柳宗元曰。言之著者莫如經。此經未標名時。須菩提請名於佛。而佛目之曰。金剛般若波羅蜜。俾須菩提依此名字。遵奉受持。一心流布於天下後世。


    【李文會曰】言金剛者。堅利之物。故借金為喻。般若者。智慧也。為教眾生用智慧力。照破諸法無不是空。猶如金剛觸物即碎。故名般若也。波羅蜜者。到彼岸也。心若清淨。一切妄念不生。能度生死苦海。汝當奉持者。隻是奉持自心行住坐臥。勿令分別人我是非也。


    【圜悟禪師雲】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隻這一句。驚動多少人做計較。若承當得。坐得斷。透出威音王那畔。若隨此語轉。特地紛然。自回光返照始得。天壇石鼓記雲。絲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頃邪言。即犯禁空之醜。天人耳目。咫尺非遙。克告行人。自當省察。


    【廬山歸宗常禪師雲】有座主來參。值宗鋤草。次見一條蛇。宗遂斬之。主雲。久向歸宗。元來卻是一個鹿行沙門。宗雲。是爾鹿。我鹿。諸人且道這僧過在什麽處。汾陽昭禪師為作頌雲。廬嶽宗師接上機。斬蛇特地施慈悲。癡迷座主生驚怕。卻道鹿心惹是非。


    【死心和尚雲】隻者是。大似眼裏著刺。隻者不是。正是開眼磕睡。諸人且道畢竟作麽生則是。還委悉麽。點鐵化成金即易。勸人除卻是非難。


    【川禪師雲】今日小出大遇。頌曰。火不能燒。水不能溺。風不能飄。刀不能劈。軟似兜羅。硬似鐵壁。天上人間。古今不識。咦。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王日休曰】此智慧到彼岸之說。真性中亦豈有哉。故雲即非智慧。到彼岸。謂實無也。但虛名為智慧到彼岸。以此接引眾生耳。


    【陳雄曰】柳宗元曰。法之至者。莫尚於般若。楞伽經曰。智慧觀察。不墮二邊。得自覺聖趣。是般若波羅蜜。三昧經曰。心無心相。不取虛空。不依諸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羅蜜。然般若波羅蜜。至法也。始而親出佛口。故有佛說之句。終而默傳此心。則證入於般若三昧。超出於言意之末。而了無所得。此非般若波羅蜜也。又孰得而名之哉。既非如是。而且名其如是。是又得其所以名也。然則汝當奉持者。以是名字故。


    【顏丙曰】此是須菩提請佛為法安名。更問如何遵奉行持。佛雲。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夫妙明本性。湛若太虛。體既尚無。何名之有。如來恐人生斷滅見。不得已而強安是名。所以傅大士頌雲。恐人生斷見。權且立虛名。


    【李文會曰】佛說般若波羅蜜者。實相般若之堅。觀照般若之利截煩惱源。達涅槃岸。即非般若波羅蜜者。既知法體元空。本無妄念。若無諸掛礙。何必持戒忍辱。湛然清淨。自在逍遙。是名即非般若也。


    【川禪師雲】猶較些子。頌曰。一手抬。一手搦。左邊吹。右邊拍。無弦彈出無生樂不屬宮商格調新。知音知後徒名邈。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顏丙曰】佛問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答雲。如來無所說者。蓋直下無開口處。若言有說。即為謗佛。所以世尊臨入涅槃。文殊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雲。吾住世四十九年。未嚐說著一字。汝請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又佛偈曰。始從成道後。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嚐說一字。


    【李文會曰】本心元淨。諸法元空。更有何法可說。二乘之人執著人法是有。即有所說。菩薩了悟人法皆空。即無所說。是故經雲。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慈受禪師雲】吾心似秋月。碧潭光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寒山子說不得則且止。諸人還說得麽。直須口似磉盤。方始光明透漏。若能了悟色性皆空。有無俱遣。語默雙亡。即見自性清淨。雖終日言。猶為無言。雖終日說。猶為無說。


    【保寧勇禪師雲】門前諸子列成行。各逞英雄越霸王。如何獨有無言者。坐斷毗盧不可當。


    【傅大士曰】名中無有義。義上複無名。金剛喻真智。能破惡堅貞。若到波羅岸。入理出迷情。智人心自覺。愚者外求聲。


    【川禪師雲】低聲低聲。頌曰。入草求人不奈何。利刀斷了手摩挲。雖然出入無蹤跡。文彩全彰見也麽。


    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陳雄曰】華嚴經雲。三千大千世界。以無量因緣乃成一切眾生。豈外此而別有世界耶。悟者處此。迷者亦處此。悟者之心。清淨心也。以此心處此世界。即清淨世界。迷者之心。塵垢心也。以此心處此世界。即微塵世界。然世界許多。而微塵不勝其多。宜須菩提有甚多之對。又曰。諸微塵者。一切眾生心上微塵也。佛分身於微塵世界中。示現無邊大神力。開闡清淨無垢法。使一切眾生。皆生清淨心。非微塵所可汙。故雲非微塵。得出世間法。非世界所能囿。故雲非世界。世尊答文殊曰。在世離世。在塵離塵。是為究竟法。此言非微塵。非世界。即離塵離世也。


    【顏丙曰】世界微塵。二者皆非真實。經雲。一切山崖。會有崩裂。一切江河。會有枯竭。唯有法身。常住不滅。


    【李文會曰】微塵者。眾生妄念煩惱客塵。遮蔽淨性。譬如微塵。如是煩惱妄想。如病眼人見空中花。如愚癡人捉水中月。求鏡中像。枉用其心。


    【傅大士頌曰】積塵成世界。析界作微塵。界喻人天果。塵為有漏因。塵因因不實。界果果非真。果因知是幻。逍遙自在人。又曰。妄計因成執。迷繩謂是蛇。心疑生暗鬼。眼病見空花。一境雖無異。三人乃見差。了茲名不實。長馭白牛車。


    【晁太傅雲】念念起止。皆由自心。念起即一切煩惱起。無念即一切煩惱止。既由自心。何如無念。又古德雲。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察禪師雲】真淨界中才一念。閻浮早已八千年。


    【逍遙翁雲】不怕念起。唯恐覺遲。覺速止速。二妙相宜。知非改過。蘧顏可師。


    【圜悟禪師上堂雲】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常心空及第歸。大丈夫具決烈誌氣。慷慨英靈。踏破化城。歸家穩坐。外不見一切境界。內不見有自己。上不見有諸聖。下不見有凡愚。淨裸裸。赤灑灑。一念不生。桶底子脫。豈不是心空也。到這裏還容棒喝麽。還容玄妙理性麽。還容彼我是非麽。直不如紅爐上一點雪相似。豈不是選佛場也。然雖如是。猶涉階梯在。且下涉階梯一句作麽生道。千聖會中無影跡。萬人叢裏奪高標。


    【逍遙翁雲】五鼓夢回。緣念未起。靈響清徹。聞和達聰。為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清磬搖空。三曰秋蟬曳緒。凝聽靜專。頗資禪悅。安住妙境。何勝如之。要會麽。病覺四肢如鶴瘦。虛聞兩耳似蟬鳴。非微塵是名微塵者。一念悟來。轉為妙用。前念無諸妄想。湛然清淨。即非微塵。後念不住清淨。是名微塵。非世界是名世界者。若無妄念。即佛世界。有妄念。即眾生世界。前念清淨。即非世界。後念不住清淨。是名世界。


    【謝靈運曰】散則為微塵。合則成世界。無性則非微塵世界。假名則是名微塵世界。


    【川禪師雲】南贍部洲。北鬱單越。頌曰。頭指天。腳踏地。饑則餐。困則睡。此土西天。西天此土。到處元正是大年。南北東西祗者是。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王日休曰】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可謂極多矣。然見雨則為泥。遇火則為磚瓦。是無微塵之定體。所以為虛妄也。是故說為非微塵。謂非有真實微塵也。但虛名為微塵而已。此謂極細而極多者也。若極大者則世界。世界亦無真實。蓋劫數盡時則壞。是亦虛妄。非為真實。但名為世界而已。佛雖現色身而為三十二相。至涅槃時。則皆無矣。不可以此得見真佛。故雲。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此如來謂真性佛也。下文言如來說三十二相。彼如來則謂色身佛耳。乃佛謂我說三十二相者。即是非相。謂非真實相也。但名為三十二相而已。此分大意。謂細而微塵。大而世界。妙而佛之色身。皆為虛妄。但有名而已。唯真性謂真實。是以自古及今。無變無壞。彼三者則有變壞故也。


    【陳雄曰】三十二相者。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此相非是欲愛所生。楞嚴經有是言矣。謂其非是欲愛所生。則是從三十二行上得之。世人徒著三十二相。而不修三十二行。將焉自而得見法身如來。又曰。如來有是行。必有是相法也。說相者其意在於三十二行。即非相也。曰非相者。其法身之謂歟。華嚴經曰。諸佛法身不思議。無色無形無影像。名三十二相。亦以是耳。豈他求哉。故如來有是名之說。般若經雲。如來足下有平滿相。是為第一。如來足下千輻輪文。無不圓滿。是為第二。如來手足。並皆柔軟。如兜羅綿。是為第三。如來兩足。一一指間。猶如き王。文同綺畫。是為第四。如來手足。諸指圓滿。纖長可愛。是為第五。如來足跟。廣長圓滿。與趺相稱。是為第六。如來足趺。修高光滿。與跟相稱。是為第七。如來雙瑞。漸次纖圓。如鹿王瑞。是為第八。如來雙臂。平立摩膝。如象王鼻。是為第九。如來陰相藏蜜。是為第十。如來毛孔。各一毛生。紺青宛轉。是為第十一。如來發毛。右旋宛轉。是為第十二。如來身皮。細薄潤滑。垢水不祝是為第十三。如來身皮。金色晃耀。諸寶莊嚴。是為第十四。如來兩足兩掌。中頸雙肩。七處充滿。是第十五。如來肩項。圓滿殊妙。是第十六。如來膊腋。悉皆充實。是第十七。如來容儀。洪滿端直。是第十八。如來身相。修廣端嚴。是第十九。如來體相。量等圓滿。是第二十。如來額臆。並身上半。威容廣大。如師子王。是二十一。如來常光。麵各一尋。是二十二。如來齒相。四十齊平。淨蜜根深。白逾珂雪。是二十三。如來四牙。鮮白鋒利。是二十四。如來常得味中上味。是二十五。如來舌相。薄淨廣長。能覆麵輪。至耳發際。是二十六。如來梵音。詞□和雅。隨眾多少。無不等聞。是二十七。如來眼睫。猶若牛王。紺青齊整。是二十八。如來眼睛。紺青鮮白紅環。是二十九。如來麵輪。其猶滿月。眉相皎潔。如天帝弓。是第三十。如來眉間。有白毫相。柔軟如綿。白逾珂雪。是三十一。如來頂上。烏瑟膩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是三十二。


    【顏丙曰】(注三十二相。與前般若經同。更不重述。)以上乃三十二相也。若據如來妙相。本性湛然空寂。一相尚不可得。豈可以三十二相而求見也。佛在□利天。目連令匠人雕佛三十二相。隻雕得三十一相。唯有梵音相雕不得。院主問南泉。如何是梵音相。泉雲賺殺人。


    【李文會曰】三十二相者。謂眼耳鼻舌身。五根中具修六波羅蜜。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也。於意根中修無住無為。是三十二相清淨行也。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者。此謂法身有名無相。故雲非相。既悟非相。即見如來。


    【逍遙翁曰】須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以相好莊嚴為身。故臨濟雲。真佛無形。真道無體。真法無相也。


    【川禪師曰】借婆衫子拜婆年。頌曰。你有我亦有。君無我亦無。有無俱不立。相對>盧都。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李文會曰】譬如有人舍身命布施。求無上菩提。此謂住相布施也。


    【禪要經雲】若於外相求之。雖經萬劫。終不能得。


    【教中經雲】若見有身可舍。即是不了蘊空。昔日罽賓國王。仗劍詣獅子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不。尊者曰。已得之矣。王曰。可施我頭。尊者曰。身非我有。何況於頭。王遂斬之。白乳高丈餘。王臂自落。是知人法俱空。不應住色布施。所以尊者不畏於死也。


    【傅大士雲】法性無前後。無中非故新。蘊空非實體。憑何見有人。故舍身命布施。即與菩提轉不相應。蓋為不見佛性。縱舍身命如恒河沙數。何益於事。又曰。施命如沙數。人天業轉深。既掩菩提相。能障涅槃心。猿猴探水月。(證道歌雲。水中捉月爭拈得)。□□拾花針。(玉篇。□力盎切。□蔡盎切。本草作□□子。亦名浪蕩。生食令人發狂。眼生花針。即以手拾之。其實無花針。)愛河浮軍沒。苦海出還沉。


    若複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顏丙曰】若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等者。比也。雖受頑福。畢竟不明本性。如生豪貴之家。驕奢縱恣。不容不作業。反受業報。爭如受持四句。為他人說。自利利他。其福甚多。


    【傅大士頌曰】經中稱四句。應當不離身。愚人看似夢。智者見唯真。法性無前後。(法性者。真佛性也。曆劫長存。故無前後。)無中非故新。(真性如虛空。本無形相。故雲無中也。此性常住不滅。不以前生而故。不以今生而新。故雲非故新也。)蘊空無實相。憑何見有人。(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


    【川禪師曰】兩彩一賽。頌曰。伏手滑槌不換劍。善使之人皆總便。不用安排本現成。個中須是英靈漢。囉囉哩。哩囉囉。山花笑。野鳥歌。此時如得意。隨處薩婆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剛經集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棣並收藏金剛經集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