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日月殊光如來解曰】言肉眼者。照見胎卵濕化。色身起滅因緣也。言天眼者。照見諸天宮殿。雲雨明暗。五星二曜。旋伏因緣也。言慧眼者。照見眾生慧性深淺。上品下生。輪回托陰因緣也。言法眼者。照見法身遍充三界。無形無相。盡虛空。遍法界因緣也。言佛眼者。照見佛身世界無比。放光普照。破諸黑暗。無障無礙。圓滿十方。尋光見體。如有涅槃國土也。此五眼如來其中若有上根上智之人。能識此五種因緣。即名為大乘菩薩也。
【陳雄曰】華嚴經雲。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故。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一是處非處如實力。二知三世報業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力。四知眾生諸根上下力。五知眾生種種欲力。六知世間種種性力。七知一切道至力。八得夙命智力。九得天眼能觀一切力。十得漏盡智力。)大般若經。所謂清淨五眼是也。世尊設五眼之問。須菩提皆答以有如是之理。可謂善問答矣。
【顏丙曰】化身觀身為肉眼。普照大千為天眼。智燭常明為慧眼。了諸法空為法眼。自性常覺為佛眼。有僧問尊宿雲。觀音菩薩用許多手眼作麽。尊宿雲。通身是手眼。若人於這裏薦得。一眼也無。豈更落三落四。然雖如是。須是個漢始得。能具足此五眼者。唯自性如來也。五眼度世品經雲。佛言隨世開化。入於五道而淨五眼。一肉眼。處於世間。現四大身。因此開化。度脫眾生。二天眼。諸天在上。及在世間。未識至道。示以三乘。三慧眼。其不能解智度無極。皆開化之。使入大慧。四法眼。其在褊局。不能恢泰。悉開化之。解法身一無去來。令平等三世。五佛眼。其迷惑者。不識正真。陰蓋(蓋者。遮也。)所覆。譬如睡眠。示以四等四恩之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善權方便。進退隨宜。不失一切。令發正真道意。
【李文會曰】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不能自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五眼開明。見一切色也。內外空寂。名為肉眼。見自真性。是法平等。名為天眼。見自性中。般若之智。名為慧眼。見諸色相。心不動遙見一切法。無一切法。見一切相。無一切相。是名法眼。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求。三際清淨。是名佛眼。又雲若以無相為法身者。名為慧眼。而見如來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為法眼。而見如來若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
【傅大士頌曰】天眼通非閡。肉眼閡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
【川禪師雲】盡在眉毛下。頌曰。如來有五眼。張三祗一雙。一般分皂白。的的別青黃。其間些子爻訛處。六月炎天下雪霜。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六祖曰】恒河者。西國祗恒精舍側近之河。如來說法。常指此河為喻。佛說此河中沙。一沙況一佛世界以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王日休曰】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者。謂一粒沙為一恒河也。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者。是諸恒河。為一粒沙。為一恒河。如此恒河中所有之沙。則不勝其多矣。佛世界如是者。謂世界如是之多也。此其為多。不在所言矣。然而佛又以問須菩提者何也。亦以廣坐說法。欲人先明了於心。故不厭其詳複。而將為下文之說也。佛世界者。謂凡一大世界。必有一佛設化。故凡大世界。皆謂之佛世界。
【顏丙曰】以沙數世界。言其多也。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者。等者。比也。將如此沙。比恒河之多。又將諸多恒河中之沙。而數佛世界。佛舉此以問。如是寧為多不。須菩提答雲。甚多。
【僧若訥曰】明諸恒河中沙。一沙為一世界。舉此為問。
【李文會曰】恒河沙數者。欲明眾生有種種妄念。故舉無窮之沙以為喻耳。
【楞嚴經雲】琉璃光法王子。觀世間眾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盡同一虛妄也。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王日休曰】所有眾生。謂彼世界中。凡有之眾生。乃一切眾生也。其眾生之心。如來所以悉知者。以此心為妄想。乃自真性中現。既生此妄想心。自佛觀之。則有形相矣。有形相。故可得而知也。若寂然如虛空。則無得而知矣。且所謂他心通者。(六通。天眼通。徹視大千。天耳通。洞聽十方。他心通。悉知種類。宿命通。達三世事。神境通。形無窒礙。如意通。任運自在。)謂彼既起心念。則此可得而知也。聞有人把□子於手中。令他心通者觀之。則知其為□子。以己知為□子故也。然己則不知其數之多寡。使彼言之。則亦不知其數。以己不知其數故也。由是言之。若一起心念。則如有形相。故可得而知。如佛者。豈止他心通而已哉。故無量眾生。一起心念。皆悉知見無可疑也。
【顏丙曰】若幹。乃幾多之意。若幾多心。如來悉知。心鏡一明。無不遍知。
【僧若訥曰】若幹者。若。如也。幹。數也。顏師古雲。設數之辭也。若幹有二種。一世間凡夫心。二出世間聖人心。如來盡能知之。故名正遍知也。
【李文會曰】若幹種心。如來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動念處。皆是國土。於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種差別之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既覺是迷。故雲悉知。
【川禪師雲】曾為浪子偏憐客。慣愛貪杯識醉人。頌曰。眼觀東南。意在西北。將謂猴白。更有猴黑。一切眾生一切心。盡逐無窮聲與色。喝。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六祖曰】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一一眾生。皆有若幹差別。心數雖多。總名妄心。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心。
【顏丙曰】如來說諸心。實無心可得。故曰非心。但強名曰心。
【李文會曰】覺妄之心。即是非心。本無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雲是名為心。即是菩薩心。亦名涅槃心。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
【臨濟禪師雲】若一念心能解縛。此是觀音三昧法。
【川禪師雲】病多諳藥性。頌曰。一波才動萬波隨。似蟻循環豈了期。咄。今日為君都割斷。出身方號丈夫兒。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肇法師曰】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三世皆空。故論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起。現在虛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
【疏鈔雲】未覺不知。隨時流轉。故有三世。若悟真一之心。即無過去現在未來。若有過去心可滅。即是自滅。若有未來心可生。即是自生。既有生有滅。即非常住真心。即為依他心。虛妄心。若一念有生滅心。即成六十二種邪見。九百種煩惱。
【王日休曰】常住真心。即真性也。是以自無量無數劫來。常一定而不變動。豈有過去未來現在哉。若有過去未來現在。則為妄想。此三心是也。且若飽而未欲食。則飲食之心為未來。饑而正欲食。則欲食之心為現在。食畢而放匕箸。則欲食之心為過去。是此心因事而起。事過而滅。故為妄想也。不可得者。謂無也。言此三心本來無有。乃因事而有耳。圓覺經所以言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者。謂眾生以六種塵緣之影。為自己之心相也。
【僧若訥曰】本生心地觀經雲。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源。不染塵穢。雲何心法。染貪嗔癡。於三世法。唯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祝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可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
【顏丙曰】謂思念前事者。為過去心。思念今事者。為現在心。思念後事者。為未來心。三念總放下者。謂之不可得。經雲。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邪見染。此為三心不可得。古雲。一念不生全體現。亦謂三際俱斷。三念俱妄。了不可得。
【傅大士頌曰】依他一念起。俱為妄所行。便分六十二。九百亂縱橫。(法華經二卷。世尊偈言。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毗婆沙論雲。六十二見者。五蘊中各起四見。四五二十。三世各二十。通為六十。斷常二見為根本。總為六十二見。且於色蘊中。即色是我。離色非我。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五蘊中具有此四。疏鈔解三心雲。若一念有生滅心。即成六十二種邪見。九百種煩惱。)過此滅無滅。(一作不滅。)當來生不生。常能作此觀。(去聲)真妄坦然平。(晁文元公遇高士劉惟一。訪以生滅之事。劉曰。人常不死。公駭之。劉曰。形死性不滅。是知此性曆長存。)
【川禪師曰】低聲低聲。真得鼻孔裏出氣。頌曰。三際求心心不見。兩眼依然對兩眼。不須遺劍刻舟尋。雪月風花常見麵。
【未曾有經雲】妙吉祥菩薩。因見一人。言我造殺業。決墮地獄。如何救度。菩薩即化一人。亦曰。我造殺業。決墮地獄。前人聞已。言我亦然。化人告之。唯佛能救。相隨共詣。化人白佛。我造殺業。怖墮地獄。願佛救度。佛即告言。如汝所說造殺業者。汝從何心而起業相。為過去耶。未來耶。見在耶。若起過去心者。過去已滅。心不可得。若起未來心者。未來未來。心不可得。若起見在心者。見在不祝心不可得。三界俱不可得故。即無起作。無起作故。於其罪相何所見耶。善男子。心無所祝不在內外中間。心無色相。非青黃赤白。心無造作。無作者故。心非幻化。本真實故。心無邊際。非限量故。心無取舍。非善惡故。心無轉動。非生滅故。心等空虛。無障礙故。心非染淨。離一切數故。善男子作是觀者。即於一切法中。求心不可得。何以故。心之自性。即諸法性。諸法性空。即真實性。由是義故。汝今不應妄生怖畏。是時化人聞佛說法。即白佛言。我今得悟罪業性空。不生怖畏。爾時實造業者。亦白佛言。我今得悟罪業性空。而不複生怖畏之心。
【李文會曰】謂三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
【肇法師雲】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三世皆空。故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起。現在虛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故雲若悟無法無相無事平常真心。即法體空寂。不生不滅。湛然清淨。豈有前念今念後念可得也。
【馬祖雲】道不用修。但莫洿染。何謂洿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洿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憎愛。無聖凡。是故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
【趙州問南泉雲】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
【圜悟禪師頌曰】欲識平常道。天真任自然。行船宜舉棹。走馬即加鞭。若遇饑來飯。還應困即眠。盡從緣所得。所得亦非緣。
【日月殊光如來解曰】言肉眼者。照見胎卵濕化。色身起滅因緣也。言天眼者。照見諸天宮殿。雲雨明暗。五星二曜。旋伏因緣也。言慧眼者。照見眾生慧性深淺。上品下生。輪回托陰因緣也。言法眼者。照見法身遍充三界。無形無相。盡虛空。遍法界因緣也。言佛眼者。照見佛身世界無比。放光普照。破諸黑暗。無障無礙。圓滿十方。尋光見體。如有涅槃國土也。此五眼如來其中若有上根上智之人。能識此五種因緣。即名為大乘菩薩也。
【陳雄曰】華嚴經雲。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故。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一是處非處如實力。二知三世報業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力。四知眾生諸根上下力。五知眾生種種欲力。六知世間種種性力。七知一切道至力。八得夙命智力。九得天眼能觀一切力。十得漏盡智力。)大般若經。所謂清淨五眼是也。世尊設五眼之問。須菩提皆答以有如是之理。可謂善問答矣。
【顏丙曰】化身觀身為肉眼。普照大千為天眼。智燭常明為慧眼。了諸法空為法眼。自性常覺為佛眼。有僧問尊宿雲。觀音菩薩用許多手眼作麽。尊宿雲。通身是手眼。若人於這裏薦得。一眼也無。豈更落三落四。然雖如是。須是個漢始得。能具足此五眼者。唯自性如來也。五眼度世品經雲。佛言隨世開化。入於五道而淨五眼。一肉眼。處於世間。現四大身。因此開化。度脫眾生。二天眼。諸天在上。及在世間。未識至道。示以三乘。三慧眼。其不能解智度無極。皆開化之。使入大慧。四法眼。其在褊局。不能恢泰。悉開化之。解法身一無去來。令平等三世。五佛眼。其迷惑者。不識正真。陰蓋(蓋者。遮也。)所覆。譬如睡眠。示以四等四恩之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善權方便。進退隨宜。不失一切。令發正真道意。
【李文會曰】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不能自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五眼開明。見一切色也。內外空寂。名為肉眼。見自真性。是法平等。名為天眼。見自性中。般若之智。名為慧眼。見諸色相。心不動遙見一切法。無一切法。見一切相。無一切相。是名法眼。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求。三際清淨。是名佛眼。又雲若以無相為法身者。名為慧眼。而見如來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為法眼。而見如來若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
【傅大士頌曰】天眼通非閡。肉眼閡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
【川禪師雲】盡在眉毛下。頌曰。如來有五眼。張三祗一雙。一般分皂白。的的別青黃。其間些子爻訛處。六月炎天下雪霜。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六祖曰】恒河者。西國祗恒精舍側近之河。如來說法。常指此河為喻。佛說此河中沙。一沙況一佛世界以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王日休曰】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者。謂一粒沙為一恒河也。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者。是諸恒河。為一粒沙。為一恒河。如此恒河中所有之沙。則不勝其多矣。佛世界如是者。謂世界如是之多也。此其為多。不在所言矣。然而佛又以問須菩提者何也。亦以廣坐說法。欲人先明了於心。故不厭其詳複。而將為下文之說也。佛世界者。謂凡一大世界。必有一佛設化。故凡大世界。皆謂之佛世界。
【顏丙曰】以沙數世界。言其多也。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者。等者。比也。將如此沙。比恒河之多。又將諸多恒河中之沙。而數佛世界。佛舉此以問。如是寧為多不。須菩提答雲。甚多。
【僧若訥曰】明諸恒河中沙。一沙為一世界。舉此為問。
【李文會曰】恒河沙數者。欲明眾生有種種妄念。故舉無窮之沙以為喻耳。
【楞嚴經雲】琉璃光法王子。觀世間眾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盡同一虛妄也。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
【王日休曰】所有眾生。謂彼世界中。凡有之眾生。乃一切眾生也。其眾生之心。如來所以悉知者。以此心為妄想。乃自真性中現。既生此妄想心。自佛觀之。則有形相矣。有形相。故可得而知也。若寂然如虛空。則無得而知矣。且所謂他心通者。(六通。天眼通。徹視大千。天耳通。洞聽十方。他心通。悉知種類。宿命通。達三世事。神境通。形無窒礙。如意通。任運自在。)謂彼既起心念。則此可得而知也。聞有人把□子於手中。令他心通者觀之。則知其為□子。以己知為□子故也。然己則不知其數之多寡。使彼言之。則亦不知其數。以己不知其數故也。由是言之。若一起心念。則如有形相。故可得而知。如佛者。豈止他心通而已哉。故無量眾生。一起心念。皆悉知見無可疑也。
【顏丙曰】若幹。乃幾多之意。若幾多心。如來悉知。心鏡一明。無不遍知。
【僧若訥曰】若幹者。若。如也。幹。數也。顏師古雲。設數之辭也。若幹有二種。一世間凡夫心。二出世間聖人心。如來盡能知之。故名正遍知也。
【李文會曰】若幹種心。如來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動念處。皆是國土。於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種差別之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既覺是迷。故雲悉知。
【川禪師雲】曾為浪子偏憐客。慣愛貪杯識醉人。頌曰。眼觀東南。意在西北。將謂猴白。更有猴黑。一切眾生一切心。盡逐無窮聲與色。喝。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六祖曰】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一一眾生。皆有若幹差別。心數雖多。總名妄心。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心。
【顏丙曰】如來說諸心。實無心可得。故曰非心。但強名曰心。
【李文會曰】覺妄之心。即是非心。本無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雲是名為心。即是菩薩心。亦名涅槃心。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
【臨濟禪師雲】若一念心能解縛。此是觀音三昧法。
【川禪師雲】病多諳藥性。頌曰。一波才動萬波隨。似蟻循環豈了期。咄。今日為君都割斷。出身方號丈夫兒。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肇法師曰】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三世皆空。故論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起。現在虛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
【疏鈔雲】未覺不知。隨時流轉。故有三世。若悟真一之心。即無過去現在未來。若有過去心可滅。即是自滅。若有未來心可生。即是自生。既有生有滅。即非常住真心。即為依他心。虛妄心。若一念有生滅心。即成六十二種邪見。九百種煩惱。
【王日休曰】常住真心。即真性也。是以自無量無數劫來。常一定而不變動。豈有過去未來現在哉。若有過去未來現在。則為妄想。此三心是也。且若飽而未欲食。則飲食之心為未來。饑而正欲食。則欲食之心為現在。食畢而放匕箸。則欲食之心為過去。是此心因事而起。事過而滅。故為妄想也。不可得者。謂無也。言此三心本來無有。乃因事而有耳。圓覺經所以言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者。謂眾生以六種塵緣之影。為自己之心相也。
【僧若訥曰】本生心地觀經雲。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源。不染塵穢。雲何心法。染貪嗔癡。於三世法。唯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祝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可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
【顏丙曰】謂思念前事者。為過去心。思念今事者。為現在心。思念後事者。為未來心。三念總放下者。謂之不可得。經雲。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邪見染。此為三心不可得。古雲。一念不生全體現。亦謂三際俱斷。三念俱妄。了不可得。
【傅大士頌曰】依他一念起。俱為妄所行。便分六十二。九百亂縱橫。(法華經二卷。世尊偈言。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毗婆沙論雲。六十二見者。五蘊中各起四見。四五二十。三世各二十。通為六十。斷常二見為根本。總為六十二見。且於色蘊中。即色是我。離色非我。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五蘊中具有此四。疏鈔解三心雲。若一念有生滅心。即成六十二種邪見。九百種煩惱。)過此滅無滅。(一作不滅。)當來生不生。常能作此觀。(去聲)真妄坦然平。(晁文元公遇高士劉惟一。訪以生滅之事。劉曰。人常不死。公駭之。劉曰。形死性不滅。是知此性曆長存。)
【川禪師曰】低聲低聲。真得鼻孔裏出氣。頌曰。三際求心心不見。兩眼依然對兩眼。不須遺劍刻舟尋。雪月風花常見麵。
【未曾有經雲】妙吉祥菩薩。因見一人。言我造殺業。決墮地獄。如何救度。菩薩即化一人。亦曰。我造殺業。決墮地獄。前人聞已。言我亦然。化人告之。唯佛能救。相隨共詣。化人白佛。我造殺業。怖墮地獄。願佛救度。佛即告言。如汝所說造殺業者。汝從何心而起業相。為過去耶。未來耶。見在耶。若起過去心者。過去已滅。心不可得。若起未來心者。未來未來。心不可得。若起見在心者。見在不祝心不可得。三界俱不可得故。即無起作。無起作故。於其罪相何所見耶。善男子。心無所祝不在內外中間。心無色相。非青黃赤白。心無造作。無作者故。心非幻化。本真實故。心無邊際。非限量故。心無取舍。非善惡故。心無轉動。非生滅故。心等空虛。無障礙故。心非染淨。離一切數故。善男子作是觀者。即於一切法中。求心不可得。何以故。心之自性。即諸法性。諸法性空。即真實性。由是義故。汝今不應妄生怖畏。是時化人聞佛說法。即白佛言。我今得悟罪業性空。不生怖畏。爾時實造業者。亦白佛言。我今得悟罪業性空。而不複生怖畏之心。
【李文會曰】謂三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
【肇法師雲】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三世皆空。故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起。現在虛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故雲若悟無法無相無事平常真心。即法體空寂。不生不滅。湛然清淨。豈有前念今念後念可得也。
【馬祖雲】道不用修。但莫洿染。何謂洿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洿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憎愛。無聖凡。是故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
【趙州問南泉雲】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
【圜悟禪師頌曰】欲識平常道。天真任自然。行船宜舉棹。走馬即加鞭。若遇饑來飯。還應困即眠。盡從緣所得。所得亦非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