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粵生的“林記快點”在天河區站穩了腳跟,門店的日訂單量逐漸穩定。然而,他的成功也引起了一些傳統餐飲商家的不滿,尤其是附近幾家老字號茶樓。


    “外賣做得這麽便宜,還搞什麽蝦餃飯團和西米露,簡直不尊重我們傳統點心文化!”天河區一家老字號的老板陳文祥在一場行業協會會議上公開批評林粵生,“這樣的外賣模式會讓顧客失去對真正粵菜的尊重!”


    這番言論迅速被媒體捕捉,當天幾家本地報紙頭版頭條赫然寫著:“外賣正在摧毀傳統飲食文化?”


    文章不僅批評外賣食品缺乏精致與用餐儀式感,還刻意放大一些顧客對“林記快點”的負麵反饋。例如:


    ?“蝦餃失去了原本的鮮美,隻有廉價的米香。”


    ?“配送慢得讓人懷疑人生。”


    一時間,針對林記快點的輿論壓力陡然增加。


    團隊內部也開始出現動搖。運營經理梁俊顯得有些焦慮:“林總,現在媒體的負麵消息越來越多,我們要不要先暫時停掉推廣活動,避避風頭?”


    林粵生卻搖了搖頭:“避風頭隻會讓顧客更加相信那些謠言。媒體質疑的不是我們一家外賣,而是整個行業的新模式。既然我們是先行者,就不能退縮。”


    “摧毀傳統的不是創新,而是固步自封。”


    隨即,他召集團隊開會,要求大家分析輿論背後的深層原因。經過幾輪討論,林粵生意識到,老字號的攻擊並非單純是對外賣模式的不滿,更是因為“林記快點”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動了他們的蛋糕。


    “他們對我們發難,其實是怕我們成功。”林粵生語氣堅決,“與其糾結媒體的報道,不如用產品和服務去證明自己。”


    為了扭轉輿論,林粵生製定了一套雙管齊下的反擊策略:


    1.提升服務質量


    林粵生從顧客體驗入手,要求配送團隊重新梳理每一個流程,確保食品在15分鍾內送達,同時在每份外賣包裝上貼上“用心製作,用愛傳遞”的標語,增加人情味。


    2.推出“免費試吃券”活動


    為了消除顧客對外賣食品的偏見,林粵生決定推出限時免費試吃活動。凡是在門店消費或關注“林記快點”官方宣傳的顧客,都可以領取一張免費試吃券,用於點單體驗一次全新的外賣服務。


    “用口碑代替廣告,讓顧客自己發聲。”林粵生對團隊解釋道,“我們不怕被質疑,就怕沒人嚐過我們的產品。”


    試吃活動開始後,林粵生親自帶領團隊深入商圈,向白領群體派發試吃券,並邀請他們將真實體驗分享在社交媒體上。


    起初反應平平,但隨著第一批顧客在社交平台上曬出外賣照片,活動熱度開始發酵:


    ?“蝦餃飯團太好吃了,飽腹又便捷,感覺傳統點心的新打開方式!”


    ?“椰汁西米露的味道特別清爽,搭配飯團剛剛好。”


    許多年輕人被這些分享吸引,紛紛前往門店領取試吃券,一時間排隊領券的人群將門店圍得水泄不通。


    “口碑就是最強的廣告,顧客才是最好的發言人。”


    隨著“林記快點”的口碑逐漸回升,老字號茶樓也坐不住了。陳文祥在一次采訪中直接放話:“年輕人要吃點心,還是該到我們這樣的傳統茶樓。那些外賣隻能算是廉價的快餐,根本不配叫粵菜!”


    麵對這樣的挑釁,林粵生沒有正麵回擊,而是選擇通過自己的產品說話。他在接下來的宣傳中強調“現代便捷與傳統風味的結合”,並推出了一組對比廣告:


    ?一邊是繁忙的寫字樓人群手捧蝦餃飯團;


    ?另一邊是悠閑的老年人喝著茶、吃著點心。


    廣告語寫道:“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樣的粵式美味。”


    廣告上線後,迅速贏得了年輕人的共鳴:“工作太忙沒時間喝茶吃點心?‘林記快點’為你定製粵式便當!”


    試吃活動結束後,門店的訂單量再次迎來一波小高峰。盡管老字號的聲音依然存在,但顧客的真實評價已經成為最有力的反擊。


    一位媒體記者親自體驗了“林記快點”的外賣後,發表了一篇中立的文章,標題為:“外賣與傳統,衝突還是共存?”


    外賣模式並非摧毀傳統的敵人,而是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產物。像“林記快點”這樣致力於便捷與品質結合的品牌,正在探索一條兩者共存的新道路。


    這篇報道為林粵生贏得了不少輿論支持,也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方向。


    “創新不是為了取代傳統,而是為傳統賦能。”


    “你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對變化的恐懼。”


    “每一次被攻擊,都是一次被關注的機會。”


    自從“林記快點”門店的成功運營引發傳統餐飲業的不滿後,鋪天蓋地的批評聲讓林粵生陷入困境。麵對《嶺南日報》上一篇篇抨擊外賣行業的報道,林粵生第一次意識到:成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林總,你看這個評論,說我們破壞了‘點心文化’,還說外賣模式會讓老字號茶樓越來越難做。”運營經理梁俊一邊皺眉,一邊遞上最新的剪報。


    林粵生掃了一眼報紙,平靜地說道:“文化從來不會被破壞,它隻會被時間改變。”


    團隊裏一陣沉默,大家既佩服他的鎮定,又忍不住擔憂——負麵新聞會不會直接拖垮這個才剛起步的品牌?


    為了探究輿論的真實影響,林粵生親自走訪天河區周邊的消費群體,試圖從消費者的口中找到答案。


    “林老板,講真,我倒不覺得你們的飯團破壞了什麽文化。”一個外賣騎手邊啃著蝦餃飯團,邊對他說,“老字號有它的好,我們這種天天跑單的,也就靠你這便宜又飽肚子的東西撐著呢。”


    林粵生點了點頭,心裏瞬間豁然開朗:他的產品從來不是為了替代,而是為了補充。


    回到辦公室後,林粵生立刻召集團隊開會。他站在白板前,寫下一個大大的“為什麽?”


    “我們為什麽會被批評?”林粵生環視一圈,問道。


    “因為老字號覺得我們搶了他們的客人。”梁俊第一個回答。


    “因為我們確實有配送問題,一些客人抱怨過慢。”配送主管李明也坦誠說道。


    “因為我們是新事物,而新事物總是會被質疑。”林粵生點頭總結,“這很正常,但我們不能隻停留在表麵的問題上。問題是:顧客究竟需要什麽?”


    團隊陷入沉思。林粵生接著說:“顧客要的是方便、好吃、信得過的服務。隻要這三點我們能做到,就沒人能輕易否定我們。”


    他提筆寫下一個新的目標:“從顧客的角度出發,重新贏得信任。”


    接下來的幾天,林粵生忙得腳不沾地。他和團隊商量後,決定推出“免費試吃券”活動——一種雙向互動的方式,既能消除顧客的疑慮,又能增加產品的曝光度。


    “試吃券的核心是什麽?”林粵生在方案討論會上問道。


    “讓更多人嚐試我們的產品。”市場經理劉蕊回答。


    “不止如此。”林粵生搖頭,“我們要讓顧客明白,‘林記快點’不僅是外賣,更是可以信賴的餐飲品牌。”


    經過幾天策劃,試吃活動終於在一個周末正式啟動。林粵生親自站在門店外,帶領團隊向過路的行人派發試吃券,同時邀請他們留下對產品的真實評價。


    “來試試我們的新品飯團,不好吃不推薦!”林粵生笑著遞出一張券給一位匆忙趕路的年輕白領。


    對方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接過券,答道:“好吧,剛好今天沒時間去吃茶樓。”


    隨著試吃活動的展開,門店的顧客量明顯增加。許多領取了試吃券的顧客在品嚐過蝦餃飯團和椰汁西米露後,紛紛表示出乎意料的滿意:


    “飯團挺特別的,裏麵的蝦餃很鮮,竟然還能這麽搭。”


    “沒想到外賣還能有這種水準,下次上班點個試試!”


    更重要的是,這些顧客還將自己的體驗分享到社交平台:“誰說外賣難吃?‘林記快點’簡直顛覆了我的認知!”


    林粵生一邊翻看著這些評論,一邊若有所思。他明白了:真正的輿論不在媒體的手裏,而在消費者的嘴裏。


    當然,老字號的壓力依然存在。陳文祥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大肆批評:“外賣隻是在迎合現代人的懶惰,他們無法傳承粵菜的精髓。”


    這一次,林粵生決定不再沉默。他聯係了幾家願意合作的媒體,邀請記者親自體驗“林記快點”的產品與服務。


    “你們的產品很便捷,但有些東西似乎確實和傳統茶樓的感覺差很多。”一個記者試吃後這樣評價。


    林粵生微笑回應:“我們並不想取代傳統茶樓,它們是粵菜的根。而‘林記快點’,隻是讓根能夠生出更多的枝葉。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都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


    這句話被媒體完整地寫入文章,讓不少讀者改變了對外賣的偏見。


    試吃活動結束後,門店的訂單量迅速回升。林粵生趁熱打鐵,將部分試吃券轉化為“回饋券”,以優惠價格吸引老顧客繼續下單。


    一個月後,“林記快點”在天河區的影響力大大提升,甚至有幾家傳統茶樓也開始嚐試推出“外賣套餐”。


    林粵生的團隊成員在總結會上感歎:“老板,我們好像真的在改變整個行業了。”


    “改變不是目的。”林粵生淡然一笑,“我們隻是做對了我們該做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粵味爭鋒:廚神係統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摸魚小郎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摸魚小郎君並收藏粵味爭鋒:廚神係統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