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槿話音剛落。
原本還有些吵鬧的現場便像是被按下了時停鍵,瞬間變得落針可聞。
就正連舉著湯勺在追咩咩某個分線程的諾諾見狀,都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米洛、顧維、凱伊.....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剛剛踏入主控室的槿身上。
過了片刻。
率先回過神的米洛揮手將麵前的星圖隱去,對著槿問道:“槿,什麽叫做顧維的機甲不見了?”
槿很快邁著大長腿來到了米洛身邊,環視了一圈現場眾人:“字麵意義上的不見——剛才我在機庫裏轉移采購的物資,一開始情況都還正常,但清點到最後的時候忽然發現....顧維的機甲消失了。”
“那時間段呢?”米洛聞言,眉頭愈發擰緊了幾分:“是逐浪者被從編織者項鏈中取出來之後消失的,還是你打開項鏈的時候就沒找著?——過程說詳細點兒。”
“第二種情況,”槿朝米洛晃了晃被她抓在手裏的項鏈,雖然她平時沉默寡言,但也知道這時候可不是適合高冷的場合:
“到機庫後我先轉移了放在核心編織區裏的那些重要零部件,整理和安裝過程花了大概五個多小時。”
“等處理好貴重部件之後,我就例行去轉移次級編織區裏的物品——點著點著忽然發現沒找著顧維的逐浪者號,更重要的是.....”
說到這裏,槿刻意頓了頓:“連應該事先被轉移到飛船上的‘質量’也不見了。”
米洛頓時瞳孔一縮:“質量也消失了?”
槿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現場氛圍肉眼可見的沉重了起來。
一旁的顧維則看了看米洛,又看了看槿,臉上的表情有些懵逼。
我勒個豆....啥情況?
機甲消失了??
我還沒在現實裏摸過逐浪者呢,那麽大台機甲就不見了?
考慮到事關自己的新夥伴,顧維猶豫了一會兒,小聲提出了一個猜測:“船長,槿,有沒有可能是板子先生那邊做了什麽手腳?——比如說搞了個幻象啥的小玩笑......”
從之前的交談中不難看出,阿咧咧和米洛之間的關係顯然不錯,大致有點類似地球上男生宿舍裏那種今天你是我爹、明天我是你爹的共軛父子。
加上逐浪者號本身就是個不值多少錢的小添頭,這種情況下對方若是用障眼法開個玩笑,顧維這個當事人不爽歸不爽,但邏輯上倒也不失為一種合理的解釋。
“不可能的,”然而顧維話沒說完,米洛便打消了他的猜測:“那塊破板子雖然是個奸商,但從來都不會在貨物上動歪腦筋——這種規矩一破,大家對他的信任也就沒了。”
“而且槿說的很清楚,事先被轉移到飛船上的‘質量’也消失了——既然當初有質量轉移,這就代表著那台逐浪者號一定是實體。”
顧維哦了一聲。
他的這個腦洞不過是隨口一提,聽米洛這麽一解釋便也不再堅持,而是又拋出了另一個猜測:“那麽船長,會不會是編織者項鏈的問題?”
這次米洛沒出聲了,隻見他同樣麵露問詢,轉頭看向了一旁的槿。
很明顯。
他也想到了這種情況。
槿撥弄了兩下掌心的項鏈,沉默了一會兒:“理論上不太可能,編織者項鏈的本質技術是物質壓縮與質量轉移,涉及到了極其深奧的時空構型。”
“編織者項鏈內部的基本單元是‘圈子’,它們在10^-39的尺度上會表現出很高離散性和有限性——編織者項鏈名字裏的所謂‘編織’,就是用無限離散的辮子群將這些圈子按照某種路徑編織成一條莫比烏斯一樣的單側曲麵。”
“外界的物質在被編織者項鏈光線照射到之後,質量會先被引入項鏈內部的路徑,開始在這條莫比烏斯環上無限循環——這個路徑以負能量場的技術連接著撲棱撲棱號,所以過程中並不會有質量損耗。”
“失去質量的物質則會被以非交換幾何進行緊致化,這種情景下體積和麵積不再是連續的,於是就可以被收入允許物質以極高密度存在的編織點內了。”
“當然了,理論是一回事,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是另一回事——編織者項鏈的持有者不止我一個......所以我要找人確認一下,大概得花點時間。”
顧維邊聽邊點著頭。
此時此刻,他的心情隱隱有些微妙——自己的機甲雖然丟了,但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槿說的這些內容他隻能理解一半左右,譬如所謂10^-39的尺度,顯然就是普朗克尺度的類似概念,也就是經典時空的一個最小尺度。
比如說普朗克長度是10^-35米,普朗克時間是10^-44秒等等.....
在顧維穿越前的物理界,普遍認為普朗克尺度就是我們認知宇宙的極限。
誠然,這種看法和槿所說的情況有些相悖,但並不是說地球的物理框架就是錯的——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現在地球的認知隻達到那個程度而已。
緊接著。
在這種尺度下的那什麽‘圈子’,會具備著某種負能場之類的性質,顧維估摸著可能和卡西米爾效應有些關係,以此形成了編織的鏈條。
至於質量的傳輸應該涉及到了勢阱隧穿,也就是所謂的量子隧穿——這是一種在地球上就可以找到實例的現象。
所謂量子隧穿,指的就是在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總能量的情況下,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
最常見的實例就是太陽的核聚變反應。
因為引力雖然說把恒星內部的物質壓得比較密實,而且是恒星發生核聚變、發光發熱的最終的能量來源,但實際上,恒星內部的密度並不太高。
要讓原子衝刺衝破庫倫力的阻擋達到另一個原子的懷抱中,所需要的條件至少要比太陽核心的溫度高數百倍才行。
然而現在咱們頭頂上的太陽偏偏在哼哧哼哧的發生著核聚變,這玩意兒靠的就是忠!誠!......錯了,靠的就是量子隧穿。
還有大家熟悉的手機芯片——芯片最小的精度就是1納米,因為超過1納米之後,芯片就會出現嚴重的量子隧穿效應。
總而言之。
不出意外的話,那個編織者項鏈應該也和勢阱隧穿有關係。
如果地球那邊能知道這個原理,甚至有機會直接複刻出一種最最最原始的質量傳輸路徑。
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知識盛宴啊.jpg......
而就在顧維感悟著知識增加的同時,一旁的米洛則做起了總結:
“板子開玩笑的可能性可以排除,編織者項鏈至少在理論上不會出問題,那麽......”
想到這裏。
米洛忍不住又看向了顧維:“顧維,這事兒tmd不會又和你有關係吧?”
槿話音剛落。
原本還有些吵鬧的現場便像是被按下了時停鍵,瞬間變得落針可聞。
就正連舉著湯勺在追咩咩某個分線程的諾諾見狀,都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米洛、顧維、凱伊.....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剛剛踏入主控室的槿身上。
過了片刻。
率先回過神的米洛揮手將麵前的星圖隱去,對著槿問道:“槿,什麽叫做顧維的機甲不見了?”
槿很快邁著大長腿來到了米洛身邊,環視了一圈現場眾人:“字麵意義上的不見——剛才我在機庫裏轉移采購的物資,一開始情況都還正常,但清點到最後的時候忽然發現....顧維的機甲消失了。”
“那時間段呢?”米洛聞言,眉頭愈發擰緊了幾分:“是逐浪者被從編織者項鏈中取出來之後消失的,還是你打開項鏈的時候就沒找著?——過程說詳細點兒。”
“第二種情況,”槿朝米洛晃了晃被她抓在手裏的項鏈,雖然她平時沉默寡言,但也知道這時候可不是適合高冷的場合:
“到機庫後我先轉移了放在核心編織區裏的那些重要零部件,整理和安裝過程花了大概五個多小時。”
“等處理好貴重部件之後,我就例行去轉移次級編織區裏的物品——點著點著忽然發現沒找著顧維的逐浪者號,更重要的是.....”
說到這裏,槿刻意頓了頓:“連應該事先被轉移到飛船上的‘質量’也不見了。”
米洛頓時瞳孔一縮:“質量也消失了?”
槿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現場氛圍肉眼可見的沉重了起來。
一旁的顧維則看了看米洛,又看了看槿,臉上的表情有些懵逼。
我勒個豆....啥情況?
機甲消失了??
我還沒在現實裏摸過逐浪者呢,那麽大台機甲就不見了?
考慮到事關自己的新夥伴,顧維猶豫了一會兒,小聲提出了一個猜測:“船長,槿,有沒有可能是板子先生那邊做了什麽手腳?——比如說搞了個幻象啥的小玩笑......”
從之前的交談中不難看出,阿咧咧和米洛之間的關係顯然不錯,大致有點類似地球上男生宿舍裏那種今天你是我爹、明天我是你爹的共軛父子。
加上逐浪者號本身就是個不值多少錢的小添頭,這種情況下對方若是用障眼法開個玩笑,顧維這個當事人不爽歸不爽,但邏輯上倒也不失為一種合理的解釋。
“不可能的,”然而顧維話沒說完,米洛便打消了他的猜測:“那塊破板子雖然是個奸商,但從來都不會在貨物上動歪腦筋——這種規矩一破,大家對他的信任也就沒了。”
“而且槿說的很清楚,事先被轉移到飛船上的‘質量’也消失了——既然當初有質量轉移,這就代表著那台逐浪者號一定是實體。”
顧維哦了一聲。
他的這個腦洞不過是隨口一提,聽米洛這麽一解釋便也不再堅持,而是又拋出了另一個猜測:“那麽船長,會不會是編織者項鏈的問題?”
這次米洛沒出聲了,隻見他同樣麵露問詢,轉頭看向了一旁的槿。
很明顯。
他也想到了這種情況。
槿撥弄了兩下掌心的項鏈,沉默了一會兒:“理論上不太可能,編織者項鏈的本質技術是物質壓縮與質量轉移,涉及到了極其深奧的時空構型。”
“編織者項鏈內部的基本單元是‘圈子’,它們在10^-39的尺度上會表現出很高離散性和有限性——編織者項鏈名字裏的所謂‘編織’,就是用無限離散的辮子群將這些圈子按照某種路徑編織成一條莫比烏斯一樣的單側曲麵。”
“外界的物質在被編織者項鏈光線照射到之後,質量會先被引入項鏈內部的路徑,開始在這條莫比烏斯環上無限循環——這個路徑以負能量場的技術連接著撲棱撲棱號,所以過程中並不會有質量損耗。”
“失去質量的物質則會被以非交換幾何進行緊致化,這種情景下體積和麵積不再是連續的,於是就可以被收入允許物質以極高密度存在的編織點內了。”
“當然了,理論是一回事,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是另一回事——編織者項鏈的持有者不止我一個......所以我要找人確認一下,大概得花點時間。”
顧維邊聽邊點著頭。
此時此刻,他的心情隱隱有些微妙——自己的機甲雖然丟了,但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槿說的這些內容他隻能理解一半左右,譬如所謂10^-39的尺度,顯然就是普朗克尺度的類似概念,也就是經典時空的一個最小尺度。
比如說普朗克長度是10^-35米,普朗克時間是10^-44秒等等.....
在顧維穿越前的物理界,普遍認為普朗克尺度就是我們認知宇宙的極限。
誠然,這種看法和槿所說的情況有些相悖,但並不是說地球的物理框架就是錯的——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現在地球的認知隻達到那個程度而已。
緊接著。
在這種尺度下的那什麽‘圈子’,會具備著某種負能場之類的性質,顧維估摸著可能和卡西米爾效應有些關係,以此形成了編織的鏈條。
至於質量的傳輸應該涉及到了勢阱隧穿,也就是所謂的量子隧穿——這是一種在地球上就可以找到實例的現象。
所謂量子隧穿,指的就是在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總能量的情況下,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
最常見的實例就是太陽的核聚變反應。
因為引力雖然說把恒星內部的物質壓得比較密實,而且是恒星發生核聚變、發光發熱的最終的能量來源,但實際上,恒星內部的密度並不太高。
要讓原子衝刺衝破庫倫力的阻擋達到另一個原子的懷抱中,所需要的條件至少要比太陽核心的溫度高數百倍才行。
然而現在咱們頭頂上的太陽偏偏在哼哧哼哧的發生著核聚變,這玩意兒靠的就是忠!誠!......錯了,靠的就是量子隧穿。
還有大家熟悉的手機芯片——芯片最小的精度就是1納米,因為超過1納米之後,芯片就會出現嚴重的量子隧穿效應。
總而言之。
不出意外的話,那個編織者項鏈應該也和勢阱隧穿有關係。
如果地球那邊能知道這個原理,甚至有機會直接複刻出一種最最最原始的質量傳輸路徑。
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知識盛宴啊.jpg......
而就在顧維感悟著知識增加的同時,一旁的米洛則做起了總結:
“板子開玩笑的可能性可以排除,編織者項鏈至少在理論上不會出問題,那麽......”
想到這裏。
米洛忍不住又看向了顧維:“顧維,這事兒tmd不會又和你有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