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綁架
楚懷王一見齊、韓、魏三國的兵馬來打楚國,隻得打發太子橫上秦國去做抵押,請秦國發兵來幫助。秦昭襄王還真發兵去幫楚國。三國的兵馬就退了。沒想到太子橫在秦國受人欺負,末了秦國的一個大夫和太子橫相鬥,太子橫把他殺了,接著就跑回楚國。秦國借著這個因頭,接連來打楚國,奪去了好幾座城,殺了好幾萬楚國人,把楚懷王十逼十得隻好脫離秦國,重新加入“合縱”。他還打發太子橫上齊國去求救,留在齊國作為抵押。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當然對秦國不利,秦昭襄王就挺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上武關[在陝西省商縣東]相會,預備當麵訂立盟約,永遠和好。
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就對大臣們說:“秦王請我上武關去訂盟約。不去呐,又要招他怨恨;去呐,又怕有危險。你們看應當怎麽辦呐?”大夫屈原從齊國回來的時候,勸楚懷王治死張儀,可是楚懷王終於把張儀放走了。這會兒屈原攔住楚懷王,說:“秦國強十暴得同豺狼虎豹一樣,咱們受了秦王的欺負已經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準上他的圈套。”令尹昭睢說:“屈大夫的話一點不錯。咱們隻要加緊防守就是了。大王可不能輕易上敵國去!”那個吊死鬼眼的靳尚可就說:“秦國不是咱們的親戚嗎?為了咱們把親戚看做敵人,咱們才打了敗仗,死了好些將士,丟十了土地。如今秦國願意跟咱們親善,彼此幫助,咱們哪兒能推辭人家呐?萬一秦王冒了火兒,來個大進攻,那不就更糟了嗎?”楚懷王的小兒子公子蘭也說:“我姐姐不是嫁給秦國的太子了嗎?秦王的女兒不是嫁給我了嗎?兩國既然成了親戚,理當親善才對。”楚懷王是牆頭草,隨風倒。這回一連打了敗仗,就想跟秦國求和,再加上靳尚跟公子蘭一搭一和地說著,還有個上官大夫幫著公子蘭說話,楚懷王就決定去跟秦昭襄王會見。
楚懷王帶著靳尚和幾個隨從人員到了武關。秦國的大臣出來迎接,說:“秦王已經在這兒等了三天了,請進去吧。”他們把楚懷王前呼後擁地接進了武關。到了一個地方,車馬站住了。有一個大員,出來迎接,請他換車。楚懷王見他不像是秦王,心裏有點起疑,打算不下車。那個人行個禮,說:“大王不必疑惑,我是秦王的兄弟涇十陽十君。因為秦王身十子有點不舒服,不能出門,又怕大王見怪,特地派我來迎接。勞駕,請大王上鹹十陽十去跟秦王見麵吧。”楚懷王一聽叫他上鹹十陽十去,很不樂意。忽然瞧見一大隊秦國士兵把他圍起來,不由得變了顏色,問涇十陽十君,說:“我是來跟秦王開會的,為什麽你們叫這麽些士兵把我圍起來呐?”涇十陽十君說:“哪兒?哪兒?他們是來保護大王的,請您別錯怪了。”這時候,楚懷王不由自主地給他們擁上了車。涇十陽十君同他坐在一塊兒。秦國的將軍白起帶領著大軍,沿道上“保護著”。靳尚看著不對頭,帶著一對倒掛眼偷偷地跑回楚國去了。
楚懷王被綁架到鹹十陽十。秦昭襄王吩咐大臣們聚在朝堂上,自己挺威風地坐在那兒,叫楚懷王像部族酋長那樣去朝見他。楚懷王哪兒受得了這號侮辱,就扯開了嗓子數落著說:“我把你當做親戚,信了你的話,答應你的請求。親自上武關來。你假裝有病,誑我上鹹十陽十來。如今見了我,不依照諸侯的禮來迎接我,這是什麽道理?”秦昭襄王說:“當然有道理!你以前答應把黔中的土地讓給秦國,這件事直到如今還沒辦。今天勞你的大駕,也就是為了這個。隻要你把黔中土地十十交十十割清楚,我就送你回去!”楚懷王說:“你要土地,不是不能商量,何必弄這套詭計?”秦昭襄王說:“不這麽著,你哪兒肯呐?”楚懷王沒有法子,隻好答應他的要求,說:“好吧!我就把黔中的土地讓給你!咱們先訂立盟約,秦國派一位將軍跟我上楚國去接收,好不好?”秦昭襄王說:“像這種訂盟約的把戲我都玩膩了,有什麽用呐?這麽著吧:你先打發個人回楚國去,把黔中的土地十十交十十割清楚,等我們接收完了之後,再送你回去。”秦國的大臣們都勸楚懷王答應,楚懷王破口大罵,說:“你使出這種欺負人的手段,把我騙到這兒來,還要十逼十著我割讓土地,這……這簡直太不像話了!我……我不答應,幹脆說,我不認可!你就是把我弄死,我也不答應!”秦昭襄王知道蠟燭不點不亮,鑼鼓不敲不響,就把楚懷王當做“肉票”押在鹹十陽十,叫楚國拿地來贖。
靳尚跑回楚國,向令尹昭睢報告了經過。昭睢說:“大王給他們留在秦國,一時回不來,太子又在齊國。要是齊國跟秦國聯合起來。再把太子扣住,咱們楚國那就連個君王都沒有了!”靳尚說:“咱們就另外立個王子,怎麽樣?”昭睢說:“太子是大王立的,哪兒能把他廢了呐?要是大王回來,說你自作主張,違背他的命令,你擔得起這個罪名嗎?還是打發人上齊國去,就說大王歸天,趕緊請太子回去即位。”靳尚說:“我沒保護住大王,自己覺得有點虧欠,迎接太子這個差使派我去吧。”昭睢就打發靳尚上齊國去“報喪”。
齊宣王前兩年死了,新王即位,就是齊湣王[min三聲]。齊湣王接見靳尚之後,對相國田文說:“如今楚國沒有君王,我打算把太子橫扣在這兒,叫楚國拿淮河以北的土地來贖,你看怎麽樣?”田文反對說:“這哪兒行!楚王的兒子有的是。要是他們另外立了一個當國君,咱們不但得不到好處,反倒落了個壞名聲。還是好好地把楚太子送回去吧!”齊湣王一想,這話倒也有理,就把太子橫送去了。
太子橫即位,就是楚頃襄王。楚國的大臣像昭睢、公子蘭、靳尚、屈原等都照常辦事。當時打發使臣去通知秦國,說:“楚國已經有了國王了!”秦王眼看這次綁架沒有人來贖,又是羞愧,又是氣,惱羞成怒,就派大將白起和蒙驁帶領著十萬人馬,從武關出發去打楚國。這一仗楚國給秦國打得大敗,死了五萬多人,給秦國占了十六座城。這麽一來,秦國就更威風了。
被押著的楚懷王得到了這個信兒,背地裏直掉眼淚。他在秦國押了一年多工夫,後來看守他的人瞧他挺可憐的,再說這種差事也幹膩了,慢慢地懈怠起來。楚懷王得了個機會,換了一身衣裳,偷著跑出了鹹十陽十。他本來打算逃回本國去。誰知道著守的人向秦王報告,秦王立刻派人去追。一邊通知東麵邊界上的將士們,把秦國通往楚國的路堵住,又把楚國的西部也派人守住。楚懷王就像被獵狗追趕的兔子一樣,全身都長著耳朵。一聽說東邊跑不了,就抄小道往北跑,居然給他跑到趙國的邊界上。隻等趙王放他過去可就有活命了。
<strong>評:正如題目一樣,楚懷王這個糊塗蛋遭遇的正是一次赤十裸十裸十地綁架。這要是放在和平時期,那無疑秦國一方就應該是被重點打擊的犯罪分子。可這是在一個群雄爭霸的戰亂年代,綁架雖說仍是犯罪行為不假,但其主要的十性十質就讓位於政治方麵了,其罪行也就根本無法追究了。這我們就可以理解在戰爭年代,無論是勝利方還是失敗者,無論是巧詞加以稱頌還是厲詞加以揭露,其在戰爭中的種種行為都其實很難擺脫犯罪的範疇。當然,我並不是否定戰爭總有相對正義的一方,隻是想提醒大家,無論多麽輝煌的勝利,無論如何的宣揚稱頌,戰爭本身產生的殺戮總是一件“惡”的事情,並不值得推崇。</strong>
<strong>楚懷王被押到鹹十陽十後與秦王的一段對話很有意思。他們為什麽無法達成一個協議?這其實告訴我們所謂的談判或和談能夠順利進行並達成最終協定的根本基礎之一就是雙方都要講誠信,達成的協議都要遵守。秦王采用綁架的手段本身就是破壞誠信的行為,他們又如何能夠達成協議呢?達不成政治目的,綁架又有什麽意義呢?所以秦王做綁票這件事其實是不智之舉,雖然靠武力最後仍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采用這樣一種手段其實是對結果產生了負作用的。</strong>
<strong>回想當年申包胥借秦兵複國的情形,不得不感慨世事的變遷。所謂的“人品守恒”或者說“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其實講的就是這種情況。能夠一生一帆風順的人總是少之又少,有得有失、有欠有還才是絕大多數人應有的經曆。所以,一個人十大可不必欣羨那極少數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士,隻要擺正心態、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其實就是最大的成功。</strong>
楚懷王一見齊、韓、魏三國的兵馬來打楚國,隻得打發太子橫上秦國去做抵押,請秦國發兵來幫助。秦昭襄王還真發兵去幫楚國。三國的兵馬就退了。沒想到太子橫在秦國受人欺負,末了秦國的一個大夫和太子橫相鬥,太子橫把他殺了,接著就跑回楚國。秦國借著這個因頭,接連來打楚國,奪去了好幾座城,殺了好幾萬楚國人,把楚懷王十逼十得隻好脫離秦國,重新加入“合縱”。他還打發太子橫上齊國去求救,留在齊國作為抵押。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當然對秦國不利,秦昭襄王就挺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上武關[在陝西省商縣東]相會,預備當麵訂立盟約,永遠和好。
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就對大臣們說:“秦王請我上武關去訂盟約。不去呐,又要招他怨恨;去呐,又怕有危險。你們看應當怎麽辦呐?”大夫屈原從齊國回來的時候,勸楚懷王治死張儀,可是楚懷王終於把張儀放走了。這會兒屈原攔住楚懷王,說:“秦國強十暴得同豺狼虎豹一樣,咱們受了秦王的欺負已經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準上他的圈套。”令尹昭睢說:“屈大夫的話一點不錯。咱們隻要加緊防守就是了。大王可不能輕易上敵國去!”那個吊死鬼眼的靳尚可就說:“秦國不是咱們的親戚嗎?為了咱們把親戚看做敵人,咱們才打了敗仗,死了好些將士,丟十了土地。如今秦國願意跟咱們親善,彼此幫助,咱們哪兒能推辭人家呐?萬一秦王冒了火兒,來個大進攻,那不就更糟了嗎?”楚懷王的小兒子公子蘭也說:“我姐姐不是嫁給秦國的太子了嗎?秦王的女兒不是嫁給我了嗎?兩國既然成了親戚,理當親善才對。”楚懷王是牆頭草,隨風倒。這回一連打了敗仗,就想跟秦國求和,再加上靳尚跟公子蘭一搭一和地說著,還有個上官大夫幫著公子蘭說話,楚懷王就決定去跟秦昭襄王會見。
楚懷王帶著靳尚和幾個隨從人員到了武關。秦國的大臣出來迎接,說:“秦王已經在這兒等了三天了,請進去吧。”他們把楚懷王前呼後擁地接進了武關。到了一個地方,車馬站住了。有一個大員,出來迎接,請他換車。楚懷王見他不像是秦王,心裏有點起疑,打算不下車。那個人行個禮,說:“大王不必疑惑,我是秦王的兄弟涇十陽十君。因為秦王身十子有點不舒服,不能出門,又怕大王見怪,特地派我來迎接。勞駕,請大王上鹹十陽十去跟秦王見麵吧。”楚懷王一聽叫他上鹹十陽十去,很不樂意。忽然瞧見一大隊秦國士兵把他圍起來,不由得變了顏色,問涇十陽十君,說:“我是來跟秦王開會的,為什麽你們叫這麽些士兵把我圍起來呐?”涇十陽十君說:“哪兒?哪兒?他們是來保護大王的,請您別錯怪了。”這時候,楚懷王不由自主地給他們擁上了車。涇十陽十君同他坐在一塊兒。秦國的將軍白起帶領著大軍,沿道上“保護著”。靳尚看著不對頭,帶著一對倒掛眼偷偷地跑回楚國去了。
楚懷王被綁架到鹹十陽十。秦昭襄王吩咐大臣們聚在朝堂上,自己挺威風地坐在那兒,叫楚懷王像部族酋長那樣去朝見他。楚懷王哪兒受得了這號侮辱,就扯開了嗓子數落著說:“我把你當做親戚,信了你的話,答應你的請求。親自上武關來。你假裝有病,誑我上鹹十陽十來。如今見了我,不依照諸侯的禮來迎接我,這是什麽道理?”秦昭襄王說:“當然有道理!你以前答應把黔中的土地讓給秦國,這件事直到如今還沒辦。今天勞你的大駕,也就是為了這個。隻要你把黔中土地十十交十十割清楚,我就送你回去!”楚懷王說:“你要土地,不是不能商量,何必弄這套詭計?”秦昭襄王說:“不這麽著,你哪兒肯呐?”楚懷王沒有法子,隻好答應他的要求,說:“好吧!我就把黔中的土地讓給你!咱們先訂立盟約,秦國派一位將軍跟我上楚國去接收,好不好?”秦昭襄王說:“像這種訂盟約的把戲我都玩膩了,有什麽用呐?這麽著吧:你先打發個人回楚國去,把黔中的土地十十交十十割清楚,等我們接收完了之後,再送你回去。”秦國的大臣們都勸楚懷王答應,楚懷王破口大罵,說:“你使出這種欺負人的手段,把我騙到這兒來,還要十逼十著我割讓土地,這……這簡直太不像話了!我……我不答應,幹脆說,我不認可!你就是把我弄死,我也不答應!”秦昭襄王知道蠟燭不點不亮,鑼鼓不敲不響,就把楚懷王當做“肉票”押在鹹十陽十,叫楚國拿地來贖。
靳尚跑回楚國,向令尹昭睢報告了經過。昭睢說:“大王給他們留在秦國,一時回不來,太子又在齊國。要是齊國跟秦國聯合起來。再把太子扣住,咱們楚國那就連個君王都沒有了!”靳尚說:“咱們就另外立個王子,怎麽樣?”昭睢說:“太子是大王立的,哪兒能把他廢了呐?要是大王回來,說你自作主張,違背他的命令,你擔得起這個罪名嗎?還是打發人上齊國去,就說大王歸天,趕緊請太子回去即位。”靳尚說:“我沒保護住大王,自己覺得有點虧欠,迎接太子這個差使派我去吧。”昭睢就打發靳尚上齊國去“報喪”。
齊宣王前兩年死了,新王即位,就是齊湣王[min三聲]。齊湣王接見靳尚之後,對相國田文說:“如今楚國沒有君王,我打算把太子橫扣在這兒,叫楚國拿淮河以北的土地來贖,你看怎麽樣?”田文反對說:“這哪兒行!楚王的兒子有的是。要是他們另外立了一個當國君,咱們不但得不到好處,反倒落了個壞名聲。還是好好地把楚太子送回去吧!”齊湣王一想,這話倒也有理,就把太子橫送去了。
太子橫即位,就是楚頃襄王。楚國的大臣像昭睢、公子蘭、靳尚、屈原等都照常辦事。當時打發使臣去通知秦國,說:“楚國已經有了國王了!”秦王眼看這次綁架沒有人來贖,又是羞愧,又是氣,惱羞成怒,就派大將白起和蒙驁帶領著十萬人馬,從武關出發去打楚國。這一仗楚國給秦國打得大敗,死了五萬多人,給秦國占了十六座城。這麽一來,秦國就更威風了。
被押著的楚懷王得到了這個信兒,背地裏直掉眼淚。他在秦國押了一年多工夫,後來看守他的人瞧他挺可憐的,再說這種差事也幹膩了,慢慢地懈怠起來。楚懷王得了個機會,換了一身衣裳,偷著跑出了鹹十陽十。他本來打算逃回本國去。誰知道著守的人向秦王報告,秦王立刻派人去追。一邊通知東麵邊界上的將士們,把秦國通往楚國的路堵住,又把楚國的西部也派人守住。楚懷王就像被獵狗追趕的兔子一樣,全身都長著耳朵。一聽說東邊跑不了,就抄小道往北跑,居然給他跑到趙國的邊界上。隻等趙王放他過去可就有活命了。
<strong>評:正如題目一樣,楚懷王這個糊塗蛋遭遇的正是一次赤十裸十裸十地綁架。這要是放在和平時期,那無疑秦國一方就應該是被重點打擊的犯罪分子。可這是在一個群雄爭霸的戰亂年代,綁架雖說仍是犯罪行為不假,但其主要的十性十質就讓位於政治方麵了,其罪行也就根本無法追究了。這我們就可以理解在戰爭年代,無論是勝利方還是失敗者,無論是巧詞加以稱頌還是厲詞加以揭露,其在戰爭中的種種行為都其實很難擺脫犯罪的範疇。當然,我並不是否定戰爭總有相對正義的一方,隻是想提醒大家,無論多麽輝煌的勝利,無論如何的宣揚稱頌,戰爭本身產生的殺戮總是一件“惡”的事情,並不值得推崇。</strong>
<strong>楚懷王被押到鹹十陽十後與秦王的一段對話很有意思。他們為什麽無法達成一個協議?這其實告訴我們所謂的談判或和談能夠順利進行並達成最終協定的根本基礎之一就是雙方都要講誠信,達成的協議都要遵守。秦王采用綁架的手段本身就是破壞誠信的行為,他們又如何能夠達成協議呢?達不成政治目的,綁架又有什麽意義呢?所以秦王做綁票這件事其實是不智之舉,雖然靠武力最後仍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采用這樣一種手段其實是對結果產生了負作用的。</strong>
<strong>回想當年申包胥借秦兵複國的情形,不得不感慨世事的變遷。所謂的“人品守恒”或者說“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其實講的就是這種情況。能夠一生一帆風順的人總是少之又少,有得有失、有欠有還才是絕大多數人應有的經曆。所以,一個人十大可不必欣羨那極少數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士,隻要擺正心態、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其實就是最大的成功。</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