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魚躍龍門
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錦衣華服的公子哥哭喪著臉,對著自己的父親說道。
他爹雖然隻是個六品,若製度不變,仍有大把的銀子可上下打點,完全不用發愁前途。
“慌什麽!陛下年紀尚幼,未必能扳動朝中的那些老骨頭。”
他父親故作鎮定地安慰道,但顫抖的雙手卻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安。
一時間,京城內外,風起雲湧。
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懷揣著各自的夢想和抱負,紛紛湧入京城。
這座古老的都城,仿佛在一夜之間煥發了新的生機。
客棧爆滿,酒樓座無虛席,就連街邊的茶攤,也擠滿了人。
這些學子,有的風塵仆仆,衣衫襤褸,一路乞討而來,隻為了心中那個金榜題名的夢想;
有的錦衣華服,氣度不凡,身後跟著仆人,帶著滿滿的盤纏,仿佛來京城郊遊一般。
他們聚在一起,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他們討論著時政,批判著弊端,憧憬著未來。
“諸位,這科舉啊,早就該改了!”
一個身材瘦削,但眼神銳利的學子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的科舉,完全被那些世家大族掌控。”
“寒門子弟,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有出頭之日!”
“是啊!我認識一個同鄉,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卻因為家境貧寒,屢試不第,最後鬱鬱而終!”
“諸位,這次皇上召見,是咱們的機會!”
“咱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向皇上陳述利弊,讓皇上看到科舉的黑暗!”
學子們的情緒被點燃了,紛紛附和,群情激奮。
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正在緩緩拉開帷幕。
禦書房內,檀香嫋嫋。
李承風正襟危坐於龍案之後。
奏折堆積如山,卻被他棄之一旁。
他敲擊桌麵發出聲聲脆響,仿佛敲在那些世家大族的心髒上。
今年的科舉,他決定要親自出馬,來一場真正的變革。
“擺駕,太和殿。”
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們翹首以盼,像一群等待檢閱的士兵,緊張又興奮。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照亮了他們眼中閃爍的希望之光。
李承風的身影出現在殿門口,學子們立刻跪倒一片,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徹雲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他環視眾人,目光中帶著一絲憐憫:“朕知道,寒門子弟求學不易,十年寒窗苦讀,卻往往因為出身而被拒於仕途之外。”
說到一半,李承風抬手示意。
“啊,都坐下吧。”
“今日,朕想聽聽你們的心聲,說說這科舉,到底有哪些不公之處。”
此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千層浪。
學子們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得以宣泄,紛紛義憤填膺地控訴著科舉製度的弊端。
“啟稟陛下,如今科舉,考官多為世家大族出身,徇私舞弊之事屢見不鮮!”
“陛下,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早已脫離實際,盡是些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於國於民毫無益處!”
李承風靜靜聽著,心下卻暗喜。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要讓這些寒門學子,親口說出心中的不滿,將那些世家大族的醜惡嘴臉,徹底暴露在陽光之下。
這時,一個名叫張遠的學生站了出來,他身材瘦削,但眼神銳利。
“陛下,臣以為,要想真正改革科舉,必須從源頭抓起。”
李承風目光落在他身上:“哦?說下去。”
“是。”
張遠向他行禮,開口道:“其一,考場必須由陛下信任之人親自把控,杜絕徇私舞弊。”
“其次,科舉的內容也應該更加貼近實際,考察學子們的真才實學
張遠敘述間,李承風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心中暗自讚賞此人膽識和見地。
“最後,這高額的進門費也該取消了!”
聽聞還有進門費,李承風龍眉倒豎,道:先帝在時,每年撥款無數用於科舉。”
“想不到啊...”
張遠深吸一口氣,再次開口道:“此事雖令人不齒,卻並非個例。”
“臣家鄉便有此陋習,名為‘場地費’,實則斂財之舉。”
“若不繳納,便會被各種理由拒之門外,即便僥幸入場,考官也會百般刁難,難以高中。”
李承風聽得心驚,他明白王朝弊病諸多,卻不想這腐敗之氣在各省蔓延,已有如此氣候!
“陛下,臣也曾遭遇類似情況。”
一個來自江南的學子壯著膽子補充道:江南之地,富庶繁華,這進門費更是名目繁多,諸如‘筆墨費’、‘茶水費’、‘監考費’,不一而足。
開了這個頭,諸多學子紛紛哭訴。
“陛下明鑒!在下家鄉地處偏遠,本就貧瘠,還要承受這額外的負擔。”
“是啊陛下!我家中本就清貧,為了湊齊這些費用,幾乎傾家蕩產!”
殿內一時議論紛紛,學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將科舉製度的弊端揭露得淋漓盡致。
李承風靜靜地聽著,待眾人稍稍平靜後,他朗聲道:“諸位學子的心聲,朕已明了。”
“今年的科舉,朕將親自監考,考卷也由朕親自批閱。”
“朕希望諸位學子能夠在考卷上暢所欲言,將你們的真才實學展現出來!”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親自監考!這是何等殊榮!
有當今聖上坐鎮考場,想來那些個公子哥兒必然原形畢露!
學子們又驚又喜,紛紛叩謝皇恩。
“陛下聖明!”
張激動地高呼,率先跪倒在地,以頭觸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學子見狀,也紛紛跪拜,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響徹大殿。
“朕期待你們的答卷。”
李承風微微一笑:“都散了吧。”
學子們陸續退出太和殿,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希望。隻有張遠,被李承風留了下來。
“你叫張遠,是嗎?”
李承風重新讓張遠坐下,自己則坐在一旁,開口問道。
張遠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正是。”
“你方才所言,甚合朕意。”
“朕想聽聽你對科舉改革的具體想法。”
張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陛下,臣以為,當今科舉弊病叢生,其根源在於脫離實際,閉門造車。”
“試想,八股取士,文章做得再花團錦簇,於國於民又有何益?不過是堆砌辭藻,玩弄文字遊戲罷了。”
他頓了頓,觀察著李承風的反應,見皇帝並未露出不悅之色,才繼續說道:“臣建議,科舉內容應當貼近實務,例如農政、水利、軍事等等。”
他爹雖然隻是個六品,若製度不變,仍有大把的銀子可上下打點,完全不用發愁前途。
“慌什麽!陛下年紀尚幼,未必能扳動朝中的那些老骨頭。”
他父親故作鎮定地安慰道,但顫抖的雙手卻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安。
一時間,京城內外,風起雲湧。
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懷揣著各自的夢想和抱負,紛紛湧入京城。
這座古老的都城,仿佛在一夜之間煥發了新的生機。
客棧爆滿,酒樓座無虛席,就連街邊的茶攤,也擠滿了人。
這些學子,有的風塵仆仆,衣衫襤褸,一路乞討而來,隻為了心中那個金榜題名的夢想;
有的錦衣華服,氣度不凡,身後跟著仆人,帶著滿滿的盤纏,仿佛來京城郊遊一般。
他們聚在一起,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他們討論著時政,批判著弊端,憧憬著未來。
“諸位,這科舉啊,早就該改了!”
一個身材瘦削,但眼神銳利的學子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的科舉,完全被那些世家大族掌控。”
“寒門子弟,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有出頭之日!”
“是啊!我認識一個同鄉,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卻因為家境貧寒,屢試不第,最後鬱鬱而終!”
“諸位,這次皇上召見,是咱們的機會!”
“咱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向皇上陳述利弊,讓皇上看到科舉的黑暗!”
學子們的情緒被點燃了,紛紛附和,群情激奮。
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正在緩緩拉開帷幕。
禦書房內,檀香嫋嫋。
李承風正襟危坐於龍案之後。
奏折堆積如山,卻被他棄之一旁。
他敲擊桌麵發出聲聲脆響,仿佛敲在那些世家大族的心髒上。
今年的科舉,他決定要親自出馬,來一場真正的變革。
“擺駕,太和殿。”
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們翹首以盼,像一群等待檢閱的士兵,緊張又興奮。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照亮了他們眼中閃爍的希望之光。
李承風的身影出現在殿門口,學子們立刻跪倒一片,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徹雲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他環視眾人,目光中帶著一絲憐憫:“朕知道,寒門子弟求學不易,十年寒窗苦讀,卻往往因為出身而被拒於仕途之外。”
說到一半,李承風抬手示意。
“啊,都坐下吧。”
“今日,朕想聽聽你們的心聲,說說這科舉,到底有哪些不公之處。”
此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千層浪。
學子們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得以宣泄,紛紛義憤填膺地控訴著科舉製度的弊端。
“啟稟陛下,如今科舉,考官多為世家大族出身,徇私舞弊之事屢見不鮮!”
“陛下,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早已脫離實際,盡是些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於國於民毫無益處!”
李承風靜靜聽著,心下卻暗喜。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要讓這些寒門學子,親口說出心中的不滿,將那些世家大族的醜惡嘴臉,徹底暴露在陽光之下。
這時,一個名叫張遠的學生站了出來,他身材瘦削,但眼神銳利。
“陛下,臣以為,要想真正改革科舉,必須從源頭抓起。”
李承風目光落在他身上:“哦?說下去。”
“是。”
張遠向他行禮,開口道:“其一,考場必須由陛下信任之人親自把控,杜絕徇私舞弊。”
“其次,科舉的內容也應該更加貼近實際,考察學子們的真才實學
張遠敘述間,李承風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心中暗自讚賞此人膽識和見地。
“最後,這高額的進門費也該取消了!”
聽聞還有進門費,李承風龍眉倒豎,道:先帝在時,每年撥款無數用於科舉。”
“想不到啊...”
張遠深吸一口氣,再次開口道:“此事雖令人不齒,卻並非個例。”
“臣家鄉便有此陋習,名為‘場地費’,實則斂財之舉。”
“若不繳納,便會被各種理由拒之門外,即便僥幸入場,考官也會百般刁難,難以高中。”
李承風聽得心驚,他明白王朝弊病諸多,卻不想這腐敗之氣在各省蔓延,已有如此氣候!
“陛下,臣也曾遭遇類似情況。”
一個來自江南的學子壯著膽子補充道:江南之地,富庶繁華,這進門費更是名目繁多,諸如‘筆墨費’、‘茶水費’、‘監考費’,不一而足。
開了這個頭,諸多學子紛紛哭訴。
“陛下明鑒!在下家鄉地處偏遠,本就貧瘠,還要承受這額外的負擔。”
“是啊陛下!我家中本就清貧,為了湊齊這些費用,幾乎傾家蕩產!”
殿內一時議論紛紛,學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將科舉製度的弊端揭露得淋漓盡致。
李承風靜靜地聽著,待眾人稍稍平靜後,他朗聲道:“諸位學子的心聲,朕已明了。”
“今年的科舉,朕將親自監考,考卷也由朕親自批閱。”
“朕希望諸位學子能夠在考卷上暢所欲言,將你們的真才實學展現出來!”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親自監考!這是何等殊榮!
有當今聖上坐鎮考場,想來那些個公子哥兒必然原形畢露!
學子們又驚又喜,紛紛叩謝皇恩。
“陛下聖明!”
張激動地高呼,率先跪倒在地,以頭觸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學子見狀,也紛紛跪拜,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響徹大殿。
“朕期待你們的答卷。”
李承風微微一笑:“都散了吧。”
學子們陸續退出太和殿,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希望。隻有張遠,被李承風留了下來。
“你叫張遠,是嗎?”
李承風重新讓張遠坐下,自己則坐在一旁,開口問道。
張遠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正是。”
“你方才所言,甚合朕意。”
“朕想聽聽你對科舉改革的具體想法。”
張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陛下,臣以為,當今科舉弊病叢生,其根源在於脫離實際,閉門造車。”
“試想,八股取士,文章做得再花團錦簇,於國於民又有何益?不過是堆砌辭藻,玩弄文字遊戲罷了。”
他頓了頓,觀察著李承風的反應,見皇帝並未露出不悅之色,才繼續說道:“臣建議,科舉內容應當貼近實務,例如農政、水利、軍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