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你用了多久?”
“就剛剛,不到兩個小時吧。”
好快一男的!
屈教授有些驚奇,拿起魏明創作的故事看了起來。
名字叫《如此戀愛》,故事講的是一個年輕人,找對象隻講究漂亮。
有一天他見公共汽車上有一個售票員很漂亮,他就寫了一整頁紙的求愛信,趁下車時壓在了售票員的桌子上。
誰知售票員卻將這張紙條扔到了車外,被一個過路的小夥子接著了,那個小夥子還以為售票員是向他示愛。
他就照上麵的地址不斷的去寫信,從此兩個人經常信件往來不斷,越談越熱。
最後兩人決定見麵時,才發現對方都是年輕的小夥子。
屈教授看的時候樂不可支,雖然全文幾乎沒有文學性,邏輯性也差,但確實很有趣,尤其是那幾封你來我往的信,既要表露愛意,還要把性別模糊化以製造誤會,處理的非常高明。
這是兩年後《故事會》的一個經典故事,也是前世魏明最早接觸《故事會》時看到的,印象非常深刻,後來這則故事還被選上了大學教材。
魏明倒是不在乎那仨瓜倆棗的,就是想跟《故事會》結個善緣,看以後能不能在這個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刊物上發表一些篇幅較長的通俗文學。
《大眾電影》評獎期間單期發行或許更高,但月均發行量還是《故事會》強一些。
屈教授表示這個忙她幫了:“不過你一個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確定要寫通俗故事?”
魏明攤攤手:“想寫一篇優秀的小說很難,故事對文學性要求低一些,我需要多賺點稿費,大不了換個筆名嘍。”
屈教授喜歡這孩子的坦誠,隨後兩人下樓吃晚飯,又遇到了諶榮大姐,於是魏明為兩人引薦。
她們年齡相仿,又是女人,還都是知識女性,人民教師,很快相談甚歡,也就沒魏明插嘴的份了。
不過從兩人的交談中,魏明得知原來諶大姐也是白天出去玩,晚上才回來寫稿啊,於是屈教授又給她推薦了一些好玩的地方,雖然她久居燕京,但每年假期都會回來。
飯後回去,魏明立即開始改稿,太快了,一晚上就改掉了大半,自己可真是改稿小天才!
屈教授他們這個會要開差不多一星期,按照這個速度,自己肯定要先走一步了,不行,得放慢速度,畢竟北大的工資照發,不算缺勤,這邊還有每天兩塊錢的補助,如果不要臉的話,他能改一年的!
所以第二天吃過免費早餐後魏明就出門閑逛起來,順便體驗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時代風貌。
雖說改開的政策是從燕京發出去的,但是一年了,燕京變化不大,倒是魔都一副熱火朝天的氣象,很多大樓正在興建,人們,尤其是女孩穿的也更時髦一些。
街上除了行人和自行車,到處可見攬客的出租車。
不過不是四個輪子的出租轎車,而是三輪摩托車,當地人稱之為癩蛤蟆車、烏龜車。
小轎車的數量較之燕京也多些,畢竟魔都牌轎車這會兒還沒死呢。
也可能是魏明在燕京沒怎麽進過城裏,而現在他所處的黃浦算是魔都的核心地帶了。
看到路邊有商場,魏明想到要幫劉師傅帶東西,於是進去問了一下,結果沒有賣參桂養榮酒的。
難道這參桂養榮藥酒賣的這麽好嗎?供不應求了?
看他長得帥,女售貨員這才跟他多說了幾句:“也就電視廣告剛出來的時候火了一陣,後來因為價格太貴,買的人少了,我們就不進了,你最好去藥店看看。”
參桂養榮藥酒嘛,去藥店買很合理。
“哦,謝謝儂啊。”
之後魏明又在附近找了一家藥店,這次總算找到了,15塊錢,比劉師傅了解到的還便宜呢。
透明的瓶子,樸實的包裝,除了產品名,還印著廠家,魔都中藥二廠。
魏明倒也不急著買,而是跟藥店的售貨員聊了起來:“這麽貴,我一個月工資也就夠買一瓶的。”
一聽魏明這麽說,女售貨員熱情大減,長得好看有什麽用,不賺鈔票啊。
她道:“那你應該想想為什麽你賺的這麽少啊。”
沒想到這麽熱的天,她竟說出了這麽冰冷的話。
魏明沒有破防,他繼續問:“買這酒的人肯定很少吧?”
“逢年過節還是不少的,送禮嘛,有麵子的呀。”售貨員道。
不過魏明能明顯感覺到她說的不是很有底氣。
下一個大節日是什麽時候來著?
哦,國慶節,十天後,中秋節是十五天後。
中秋送禮可是老傳統了。
還有十幾天,如果真是熱賣產品,這會兒應該把貨鋪滿了,可是這售貨員是從底層貨架翻出來的一瓶,顯然這個產品已經過了它的熱賣期。
出門之後,魏明注意到對麵的一麵牆上都是瑞士雷達表的廣告,這種現象在燕京是絕對看不到的。
魏明想到李曉林的建議,可以在魔都多逛逛,說不定就有靈感了呢。
嘿,靈感這不就來了嗎,他現在有點想法,這說不定是個有意思的題材,而且篇幅不會太長,改稿期間就能搞定。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於是結完賬後他出門招了一輛癩蛤蟆車。
“師傅,麻煩去一趟中藥二廠!”魏明豪氣道。
看到師傅誇張的笑容,魏明就知道壞了!
他趕緊跳下來,補了句:“多少錢啊?”
“不多,你給兩塊錢就行。”
魏明又後退兩步:“不好意思,沒帶夠那麽多錢,我坐公交吧……一塊五也沒有……什麽?一塊也行……”
“就剛剛,不到兩個小時吧。”
好快一男的!
屈教授有些驚奇,拿起魏明創作的故事看了起來。
名字叫《如此戀愛》,故事講的是一個年輕人,找對象隻講究漂亮。
有一天他見公共汽車上有一個售票員很漂亮,他就寫了一整頁紙的求愛信,趁下車時壓在了售票員的桌子上。
誰知售票員卻將這張紙條扔到了車外,被一個過路的小夥子接著了,那個小夥子還以為售票員是向他示愛。
他就照上麵的地址不斷的去寫信,從此兩個人經常信件往來不斷,越談越熱。
最後兩人決定見麵時,才發現對方都是年輕的小夥子。
屈教授看的時候樂不可支,雖然全文幾乎沒有文學性,邏輯性也差,但確實很有趣,尤其是那幾封你來我往的信,既要表露愛意,還要把性別模糊化以製造誤會,處理的非常高明。
這是兩年後《故事會》的一個經典故事,也是前世魏明最早接觸《故事會》時看到的,印象非常深刻,後來這則故事還被選上了大學教材。
魏明倒是不在乎那仨瓜倆棗的,就是想跟《故事會》結個善緣,看以後能不能在這個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刊物上發表一些篇幅較長的通俗文學。
《大眾電影》評獎期間單期發行或許更高,但月均發行量還是《故事會》強一些。
屈教授表示這個忙她幫了:“不過你一個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確定要寫通俗故事?”
魏明攤攤手:“想寫一篇優秀的小說很難,故事對文學性要求低一些,我需要多賺點稿費,大不了換個筆名嘍。”
屈教授喜歡這孩子的坦誠,隨後兩人下樓吃晚飯,又遇到了諶榮大姐,於是魏明為兩人引薦。
她們年齡相仿,又是女人,還都是知識女性,人民教師,很快相談甚歡,也就沒魏明插嘴的份了。
不過從兩人的交談中,魏明得知原來諶大姐也是白天出去玩,晚上才回來寫稿啊,於是屈教授又給她推薦了一些好玩的地方,雖然她久居燕京,但每年假期都會回來。
飯後回去,魏明立即開始改稿,太快了,一晚上就改掉了大半,自己可真是改稿小天才!
屈教授他們這個會要開差不多一星期,按照這個速度,自己肯定要先走一步了,不行,得放慢速度,畢竟北大的工資照發,不算缺勤,這邊還有每天兩塊錢的補助,如果不要臉的話,他能改一年的!
所以第二天吃過免費早餐後魏明就出門閑逛起來,順便體驗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時代風貌。
雖說改開的政策是從燕京發出去的,但是一年了,燕京變化不大,倒是魔都一副熱火朝天的氣象,很多大樓正在興建,人們,尤其是女孩穿的也更時髦一些。
街上除了行人和自行車,到處可見攬客的出租車。
不過不是四個輪子的出租轎車,而是三輪摩托車,當地人稱之為癩蛤蟆車、烏龜車。
小轎車的數量較之燕京也多些,畢竟魔都牌轎車這會兒還沒死呢。
也可能是魏明在燕京沒怎麽進過城裏,而現在他所處的黃浦算是魔都的核心地帶了。
看到路邊有商場,魏明想到要幫劉師傅帶東西,於是進去問了一下,結果沒有賣參桂養榮酒的。
難道這參桂養榮藥酒賣的這麽好嗎?供不應求了?
看他長得帥,女售貨員這才跟他多說了幾句:“也就電視廣告剛出來的時候火了一陣,後來因為價格太貴,買的人少了,我們就不進了,你最好去藥店看看。”
參桂養榮藥酒嘛,去藥店買很合理。
“哦,謝謝儂啊。”
之後魏明又在附近找了一家藥店,這次總算找到了,15塊錢,比劉師傅了解到的還便宜呢。
透明的瓶子,樸實的包裝,除了產品名,還印著廠家,魔都中藥二廠。
魏明倒也不急著買,而是跟藥店的售貨員聊了起來:“這麽貴,我一個月工資也就夠買一瓶的。”
一聽魏明這麽說,女售貨員熱情大減,長得好看有什麽用,不賺鈔票啊。
她道:“那你應該想想為什麽你賺的這麽少啊。”
沒想到這麽熱的天,她竟說出了這麽冰冷的話。
魏明沒有破防,他繼續問:“買這酒的人肯定很少吧?”
“逢年過節還是不少的,送禮嘛,有麵子的呀。”售貨員道。
不過魏明能明顯感覺到她說的不是很有底氣。
下一個大節日是什麽時候來著?
哦,國慶節,十天後,中秋節是十五天後。
中秋送禮可是老傳統了。
還有十幾天,如果真是熱賣產品,這會兒應該把貨鋪滿了,可是這售貨員是從底層貨架翻出來的一瓶,顯然這個產品已經過了它的熱賣期。
出門之後,魏明注意到對麵的一麵牆上都是瑞士雷達表的廣告,這種現象在燕京是絕對看不到的。
魏明想到李曉林的建議,可以在魔都多逛逛,說不定就有靈感了呢。
嘿,靈感這不就來了嗎,他現在有點想法,這說不定是個有意思的題材,而且篇幅不會太長,改稿期間就能搞定。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於是結完賬後他出門招了一輛癩蛤蟆車。
“師傅,麻煩去一趟中藥二廠!”魏明豪氣道。
看到師傅誇張的笑容,魏明就知道壞了!
他趕緊跳下來,補了句:“多少錢啊?”
“不多,你給兩塊錢就行。”
魏明又後退兩步:“不好意思,沒帶夠那麽多錢,我坐公交吧……一塊五也沒有……什麽?一塊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