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德國人真的攻打鎮南關,也是好對付的。因為鎮南關城牆高大還不長,兩頭都是高山不適合騎兵作戰,因為騎馬的馬匹難以從鎮南關兩頭的山上過去。
但是,他想錯了,佳佳公主領導的三軍是寸土必爭的,況且是士氣正盛。過去的鎮南關是大德國的,怎麽能輕易放棄。
馬佳帶領三軍抵達了上乙郡的春江城,春江城離著鎮南關不遠,南疆軍的帥府也在這裏。當初南羌國奪了鎮南關,大帥率軍拚命抵擋才守住的。
春江城曾經被南羌國圍困,也是南羌國攻破四郡,情報沒有及時的送達京城的一個原因。
公主帶領三軍把南羌國人殺的大敗,南羌國人這才倉皇撤退的。大家一聽是公主禦駕親征到此了,在南疆軍大帥張亮的帶領下,趕緊出了大營來迎接。
大家看佳佳公主年輕靚麗,臉上薄施脂粉,一副上位者不怒自威的儀容。
大家見禮以後,薛大帥是統領全國兵馬的大帥,官銜級別比張亮高一個等級,薛大帥首先對張亮問責:“張亮,你是怎麽丟的鎮南關,好好的關卡在你手裏,怎麽就忽然易主了?”
“末將該死,北國兵進攻咱們大德國的京城,我覺得南羌國那些小人有可能會趁火打劫,那天晚上,我也是在鎮南關過夜的。到了半夜,南羌國人偷摸的從城牆下爬了上來,等到守關的將士們發現了,他們已經上來幾十人了。”
“他們的弓箭不多,但攜帶的石塊不少,在黑夜裏,我方的將士很難看清飛來的石塊。”
“所以,將士們遭到突襲死傷慘重,我被迫帶領手下逃下了鎮南關……”
馬佳插話:“我知道他們投擲石塊的威力,甚至比弓弩的殺傷力都要大,京畿衛隊的元帥劉二柱,就是被他們的飛石所傷的。”
“你們丟了鎮南關罪過不小,按說從元帥到小兵都要接受處罰的。但你們丟了鎮南關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我的意思是暫時不予你們定罪,還是讓你們戴罪立功吧。”
他也知道皇家現在是佳佳公主說了算,公主是有生殺大權的,何況薛元帥現在是兵馬大元帥了,他可不敢說失禮的話,也不敢幹什麽失禮的事。
“謝謝公主體諒屬下,我們一定要將功折罪,把敵軍趕出鎮南關!”
“不,不能是趕出去就心滿意足了,他們攻陷了咱們的南疆四郡,還傷了我們上千軍士,不能趕出去就拉倒,怎麽也要他們付一些利息。”
“我聽說南羌國在鎮南關外麵的康平裏就不錯,比咱們的四郡的兩個郡合一起都要大一些,稻穀還是一年三熟的,咱們他把富得流油的康平裏拿下來,也可以震懾大德國周邊的宵小,看周邊小國誰還敢把大德國不當回事!”
這些人感覺公主胃口好大,連打帶罰的,不像是大德國皇家以前的行事風格。
就佳佳公主說的這事,這樣強硬的態度和大膽的決策,連薛大帥此前都沒有聽公主說過。
其實,馬佳現在有軍方可以倚靠,有先進於這個時代的武器,有其他人比不了的頭腦,運籌帷幄之中,胃口也相當的大了。
因為大德國以前,從來就沒有主動發起過侵略戰爭。
這次雖然是報複南羌國,而主動侵入他們的國境內,反過來去搶地盤,可也是沒有前例的,這些人都是習慣於守土的,出了國門去搶鄰國的地盤,總有些不習慣。
馬佳給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讓他們理解出國門搶地盤並非難事。
“我們有著犀利的火器,三軍又兵強馬壯,還夾裹著近期的大勝之威,現在就應當拿下鎮南關,吞並康平裏,給我大德國開疆拓土。”
“既然南羌國敢主動挑釁大德國皇家,以小國蔑視大國,就應該有被打疼的心理準備……”
張亮建議:“公主,康平裏的地盤是南羌國地盤總量近乎四分之一,因為周邊都是高山阻擋,氣溫常年的奧熱,也是南羌國最富庶的地方。平常的年頭,稻穀可以一年三熟,這樣的地方在大德國很稀少,在南羌國也不多見。”
“隔著一長溜山脈的鶯歌裏也是不錯的地方,隻是和康平裏的地方比鶯歌裏小一些,不過是康平裏的一半麵積,稻穀也是一年三熟的。”
“我們既然想報了仇後還要開疆拓土,就應該把他們的兩個郡一起拿過來。”
“那個南羌國的皇家,我看最好是一棍子打死算了,連根拔掉,免得他們又死灰複燃……”
“好,我們全軍明天休息兩天,不打仗休息,可不是光睡大覺,也要嚴陣以待,防備敵軍反撲。馬弁還是外出尋找敵軍守衛的薄弱環節,我們的主力一旦準備完畢,就一舉拿下鎮南關。”
馬佳可不希望把南羌國全都拿下,那樣就是滅國之戰了,他們會做困獸鬥的。
如果把南羌國都拿下,也會加大大德國的駐軍人數。除了康平裏和鶯歌裏是好地方,其他地方都是山地,即使是拿回來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花大力氣搶沒用的地盤沒必要。
三軍在積極備戰,丹江府這裏,劉二柱雖然有馬佳留下的抗生素,可也飽受骨折的折磨。一條腿上了夾板固定不能動了,袁嘉蘭不厭其煩的精心伺候他。
他是京畿衛隊的元帥,心係鎮南關的戰鬥,自己卻動不得,不免心緒煩亂唉聲歎氣。
好在負傷了以後有心愛的姑娘陪伴,減弱了他煩悶枯燥的情緒。
他受傷之初,每當傷口疼的受不了的時候,袁佳蘭就給他喂止疼藥。
止疼藥沒有起效之前,他就借引子抓住姑娘的小手,說是這樣能緩解疼痛。其實他說的是真的,抓著姑娘的手,嗅著姑娘的體香,比什麽止疼藥都管用。
袁佳蘭就讓他抓著手,就當是用溫存降低了他的疼痛感。
“二柱哥,我看你靜不下心來,其實,你已經是傷員了,就不該關心三軍的進軍情況,算了,你就躺好別理那些事情了,我給你說個笑話怎麽樣?”
他奇怪了;“哦,嘉蘭妹子,你還會說笑話嗎?”
“我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天和公主在一起,你不知道,公主才會說笑話呢,我也學會了幾個,我說給你聽一個吧……”
她清了清嗓子,搖頭晃腦的講了起來:“有個人一家子就他一口,家裏的生活還算過得去,不過,平常出門一共就兩雙鞋。”
“這天他約了朋友出門辦事,到了街上,他朋友看了他腳上的鞋笑話他,說他的鞋子穿差了,兩隻鞋的樣式和顏色都不一樣。他低頭看了看,果然是不一樣的,馬上回家去換……”
“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沮喪的對朋友說,真是見了鬼了,家裏的鞋子兩隻也是不一樣的……”六二柱聽了,隻是咧咧嘴,並沒有達到他哈哈笑的效果。
袁佳蘭看這個不太可笑,就又說了一個:“一家就母子倆一起過日子,費勁巴拉的好不容易給兒子娶了媳婦。新媳婦長得不錯,和兒子也般配,婆婆看了也挺滿意的。”
老兒子結婚大事完畢了,婆婆和兒媳閑嘮嗑,憧憬以後的好日子。
“兒媳啊,我看你也是老實巴交的,和我兒子差不多啊,你們倆啊,以後就好好過日子,明年就給我生個大胖小子……”
“兒媳婦卻不讚同這話,她反對說‘婆婆你快得了吧,前年我在家倒是生了一個,可俺哥差點沒把我給打死’你不要再提生兒子的話了……”
劉二柱這次聽了哈哈大笑,笑了幾下以後抻到了傷腿,就疼的吸冷氣:“哎呀嘉蘭妹子,你快別說了,笑得我抻著傷口了,哈哈,好疼呀……”
“哈哈,二柱哥,你就不要聽笑話了,我給你講一個宋老二的故事吧,也是公主講給我和小惠聽得……”
“從前啊,有個光棍名叫宋老二,父母在他小時候就死了。”
“開春了他想種高粱,可惜家裏沒有高粱種子,就去他大哥的家裏去借。”
“他大哥大嫂人可壞了,就怕弟弟過的比他家好,先是答應借給他了,偷摸的把一口袋的高粱放到鍋裏炒熟了,為的是不讓高粱發芽,好坑他一季度的收獲……”
“把高粱炒熟了後收在布口袋裏,看到鍋台上有掉落的一顆高粱,也收在口袋裏。哪裏知道,那顆高粱種子是生的,弟弟宋老二種到地裏就發芽了。”
“一口袋的高粱種了五畝地,就在地中央長了這麽一顆。”
“宋老二一看,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其餘的高粱沒有出苗,就這一顆看著還不錯,就把應該給五畝地施的肥,都給這顆高粱施上了,水也是隔幾天就澆上幾挑。”
“你猜怎麽著啊二柱哥,那顆高粱吸足了肥喝飽了水,長得比財主家的三層樓高了一倍還多,堪比寶塔的高度啊,高粱杆子比大水缸還要粗一圈。”
“到了秋後了,一顆高粱打了兩千多顆籽粒,籽粒出奇的大啊,個個和人當凳子坐的石墩子一樣大……”
“砍一顆新鮮的籽粒,就夠二十多人飽餐一頓的,一塊塊像切西瓜一樣,蒸熟了就像是年糕的味道,吃起來可香了。籽粒曬幹了,還能磨成麵粉,怎麽吃都好吃。”
劉二柱瞪大了眼睛驚歎:“我去,難以想象啊!”
但是,他想錯了,佳佳公主領導的三軍是寸土必爭的,況且是士氣正盛。過去的鎮南關是大德國的,怎麽能輕易放棄。
馬佳帶領三軍抵達了上乙郡的春江城,春江城離著鎮南關不遠,南疆軍的帥府也在這裏。當初南羌國奪了鎮南關,大帥率軍拚命抵擋才守住的。
春江城曾經被南羌國圍困,也是南羌國攻破四郡,情報沒有及時的送達京城的一個原因。
公主帶領三軍把南羌國人殺的大敗,南羌國人這才倉皇撤退的。大家一聽是公主禦駕親征到此了,在南疆軍大帥張亮的帶領下,趕緊出了大營來迎接。
大家看佳佳公主年輕靚麗,臉上薄施脂粉,一副上位者不怒自威的儀容。
大家見禮以後,薛大帥是統領全國兵馬的大帥,官銜級別比張亮高一個等級,薛大帥首先對張亮問責:“張亮,你是怎麽丟的鎮南關,好好的關卡在你手裏,怎麽就忽然易主了?”
“末將該死,北國兵進攻咱們大德國的京城,我覺得南羌國那些小人有可能會趁火打劫,那天晚上,我也是在鎮南關過夜的。到了半夜,南羌國人偷摸的從城牆下爬了上來,等到守關的將士們發現了,他們已經上來幾十人了。”
“他們的弓箭不多,但攜帶的石塊不少,在黑夜裏,我方的將士很難看清飛來的石塊。”
“所以,將士們遭到突襲死傷慘重,我被迫帶領手下逃下了鎮南關……”
馬佳插話:“我知道他們投擲石塊的威力,甚至比弓弩的殺傷力都要大,京畿衛隊的元帥劉二柱,就是被他們的飛石所傷的。”
“你們丟了鎮南關罪過不小,按說從元帥到小兵都要接受處罰的。但你們丟了鎮南關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我的意思是暫時不予你們定罪,還是讓你們戴罪立功吧。”
他也知道皇家現在是佳佳公主說了算,公主是有生殺大權的,何況薛元帥現在是兵馬大元帥了,他可不敢說失禮的話,也不敢幹什麽失禮的事。
“謝謝公主體諒屬下,我們一定要將功折罪,把敵軍趕出鎮南關!”
“不,不能是趕出去就心滿意足了,他們攻陷了咱們的南疆四郡,還傷了我們上千軍士,不能趕出去就拉倒,怎麽也要他們付一些利息。”
“我聽說南羌國在鎮南關外麵的康平裏就不錯,比咱們的四郡的兩個郡合一起都要大一些,稻穀還是一年三熟的,咱們他把富得流油的康平裏拿下來,也可以震懾大德國周邊的宵小,看周邊小國誰還敢把大德國不當回事!”
這些人感覺公主胃口好大,連打帶罰的,不像是大德國皇家以前的行事風格。
就佳佳公主說的這事,這樣強硬的態度和大膽的決策,連薛大帥此前都沒有聽公主說過。
其實,馬佳現在有軍方可以倚靠,有先進於這個時代的武器,有其他人比不了的頭腦,運籌帷幄之中,胃口也相當的大了。
因為大德國以前,從來就沒有主動發起過侵略戰爭。
這次雖然是報複南羌國,而主動侵入他們的國境內,反過來去搶地盤,可也是沒有前例的,這些人都是習慣於守土的,出了國門去搶鄰國的地盤,總有些不習慣。
馬佳給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讓他們理解出國門搶地盤並非難事。
“我們有著犀利的火器,三軍又兵強馬壯,還夾裹著近期的大勝之威,現在就應當拿下鎮南關,吞並康平裏,給我大德國開疆拓土。”
“既然南羌國敢主動挑釁大德國皇家,以小國蔑視大國,就應該有被打疼的心理準備……”
張亮建議:“公主,康平裏的地盤是南羌國地盤總量近乎四分之一,因為周邊都是高山阻擋,氣溫常年的奧熱,也是南羌國最富庶的地方。平常的年頭,稻穀可以一年三熟,這樣的地方在大德國很稀少,在南羌國也不多見。”
“隔著一長溜山脈的鶯歌裏也是不錯的地方,隻是和康平裏的地方比鶯歌裏小一些,不過是康平裏的一半麵積,稻穀也是一年三熟的。”
“我們既然想報了仇後還要開疆拓土,就應該把他們的兩個郡一起拿過來。”
“那個南羌國的皇家,我看最好是一棍子打死算了,連根拔掉,免得他們又死灰複燃……”
“好,我們全軍明天休息兩天,不打仗休息,可不是光睡大覺,也要嚴陣以待,防備敵軍反撲。馬弁還是外出尋找敵軍守衛的薄弱環節,我們的主力一旦準備完畢,就一舉拿下鎮南關。”
馬佳可不希望把南羌國全都拿下,那樣就是滅國之戰了,他們會做困獸鬥的。
如果把南羌國都拿下,也會加大大德國的駐軍人數。除了康平裏和鶯歌裏是好地方,其他地方都是山地,即使是拿回來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花大力氣搶沒用的地盤沒必要。
三軍在積極備戰,丹江府這裏,劉二柱雖然有馬佳留下的抗生素,可也飽受骨折的折磨。一條腿上了夾板固定不能動了,袁嘉蘭不厭其煩的精心伺候他。
他是京畿衛隊的元帥,心係鎮南關的戰鬥,自己卻動不得,不免心緒煩亂唉聲歎氣。
好在負傷了以後有心愛的姑娘陪伴,減弱了他煩悶枯燥的情緒。
他受傷之初,每當傷口疼的受不了的時候,袁佳蘭就給他喂止疼藥。
止疼藥沒有起效之前,他就借引子抓住姑娘的小手,說是這樣能緩解疼痛。其實他說的是真的,抓著姑娘的手,嗅著姑娘的體香,比什麽止疼藥都管用。
袁佳蘭就讓他抓著手,就當是用溫存降低了他的疼痛感。
“二柱哥,我看你靜不下心來,其實,你已經是傷員了,就不該關心三軍的進軍情況,算了,你就躺好別理那些事情了,我給你說個笑話怎麽樣?”
他奇怪了;“哦,嘉蘭妹子,你還會說笑話嗎?”
“我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天和公主在一起,你不知道,公主才會說笑話呢,我也學會了幾個,我說給你聽一個吧……”
她清了清嗓子,搖頭晃腦的講了起來:“有個人一家子就他一口,家裏的生活還算過得去,不過,平常出門一共就兩雙鞋。”
“這天他約了朋友出門辦事,到了街上,他朋友看了他腳上的鞋笑話他,說他的鞋子穿差了,兩隻鞋的樣式和顏色都不一樣。他低頭看了看,果然是不一樣的,馬上回家去換……”
“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沮喪的對朋友說,真是見了鬼了,家裏的鞋子兩隻也是不一樣的……”六二柱聽了,隻是咧咧嘴,並沒有達到他哈哈笑的效果。
袁佳蘭看這個不太可笑,就又說了一個:“一家就母子倆一起過日子,費勁巴拉的好不容易給兒子娶了媳婦。新媳婦長得不錯,和兒子也般配,婆婆看了也挺滿意的。”
老兒子結婚大事完畢了,婆婆和兒媳閑嘮嗑,憧憬以後的好日子。
“兒媳啊,我看你也是老實巴交的,和我兒子差不多啊,你們倆啊,以後就好好過日子,明年就給我生個大胖小子……”
“兒媳婦卻不讚同這話,她反對說‘婆婆你快得了吧,前年我在家倒是生了一個,可俺哥差點沒把我給打死’你不要再提生兒子的話了……”
劉二柱這次聽了哈哈大笑,笑了幾下以後抻到了傷腿,就疼的吸冷氣:“哎呀嘉蘭妹子,你快別說了,笑得我抻著傷口了,哈哈,好疼呀……”
“哈哈,二柱哥,你就不要聽笑話了,我給你講一個宋老二的故事吧,也是公主講給我和小惠聽得……”
“從前啊,有個光棍名叫宋老二,父母在他小時候就死了。”
“開春了他想種高粱,可惜家裏沒有高粱種子,就去他大哥的家裏去借。”
“他大哥大嫂人可壞了,就怕弟弟過的比他家好,先是答應借給他了,偷摸的把一口袋的高粱放到鍋裏炒熟了,為的是不讓高粱發芽,好坑他一季度的收獲……”
“把高粱炒熟了後收在布口袋裏,看到鍋台上有掉落的一顆高粱,也收在口袋裏。哪裏知道,那顆高粱種子是生的,弟弟宋老二種到地裏就發芽了。”
“一口袋的高粱種了五畝地,就在地中央長了這麽一顆。”
“宋老二一看,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其餘的高粱沒有出苗,就這一顆看著還不錯,就把應該給五畝地施的肥,都給這顆高粱施上了,水也是隔幾天就澆上幾挑。”
“你猜怎麽著啊二柱哥,那顆高粱吸足了肥喝飽了水,長得比財主家的三層樓高了一倍還多,堪比寶塔的高度啊,高粱杆子比大水缸還要粗一圈。”
“到了秋後了,一顆高粱打了兩千多顆籽粒,籽粒出奇的大啊,個個和人當凳子坐的石墩子一樣大……”
“砍一顆新鮮的籽粒,就夠二十多人飽餐一頓的,一塊塊像切西瓜一樣,蒸熟了就像是年糕的味道,吃起來可香了。籽粒曬幹了,還能磨成麵粉,怎麽吃都好吃。”
劉二柱瞪大了眼睛驚歎:“我去,難以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