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也是剛知道,這個稻花就是那個李稻花,那可是個刺頭。
梁寧這樣的年輕人涉世未深,他可不一樣,形形色色的人都見過,李稻花這樣的人少,但也不是沒有,隻是李稻花比他們更有文化。
她的文風變化太大,這才沒看出來,下崗記是標準的改革文學,骨子裏透著一股昂揚的拚搏精神。
“她畢竟是新人作者。”
“我看到她的新小說了,我個人感覺,比這篇還要好,叫《杜鵑創業記》。”梁寧補充道。
李清泉瞅瞅她,年輕人,還是喜歡感情用事,不過,她的業務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小說好不好還是能看出來的。
又一本,果然快。
“這樣,千字4塊,對於新人來說已經很高了,你不是說他們最近不太寬裕,我做主,提前把她的稿費批下來,下不為例。”
提前批也挺好,梁寧思索著,覺得這樣應該是很好的結果了,下個月就要過年,如果是下個月才發稿費,那過年就太局促了些。
北郵已經放了寒假,學校裏隻剩下職工和一小部分沒回家的學生。
沒回家的學生大多是農村來的,來回一趟的花費,可能要比在這裏住一個寒假的花費還要多,在家還不能很好的學習,路上更是受罪。
學生少了,歐陽遠他們也就不用像以前那樣忙,不過值班還是要值的。
李稻花停下筆:“你能不能別一直盯著,你幹點別的事,看書,看報紙,要不你就學習,說不定還能考上大學。”
從她開始寫稿子,在家沒工作的歐陽遠就一會兒看她,一會兒看稿子,看的人不自在。
“我也想,但是我控製不住我自己,總想看。”歐陽遠低下頭,他真不是故意的。
敲門聲響起,歐陽遠迅速站起來:“我去開門!”
打開門,是梁寧,她最近來的頻繁,樓裏都有不少人認識她了,見到她過來就打招呼:“梁編輯來啦。”
“哎,來了。”
歐陽遠招呼她快進門,留下門外探頭探腦的人。
“稻花,看,我來給你送稿費!我把你們現在的困難跟主編說了,主編為了支持你的創作,提前把稿費給你批下來。
還跟我說,你要是有什麽困難,盡管開口,我們能幫就幫,一定要讓你專心創作。”
梁寧還沒坐下,就趕緊把裝著稿費的信封拿出來。
此時現金最大的麵額是十塊,一百六十多,也是有一定厚度的。
“太感謝了!這下能過個好年了。”李稻花接過信封,打開,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歐陽遠也是震驚,他還沒見過這麽多錢呢,他剛上班沒多久,可存不了這麽多,更別說還有平時的花銷之類的。
接過茶水,梁寧斟酌著開口:“稻花,我覺得,你的新小說很適合我們雜誌,兩篇前後發表,對你也有好處,更容易讓讀者們記住你。”
對於新小說的去處,李稻花其實也還沒想好,或者說,她覺得,目前去哪都可以,一個新人,能發表就很滿足了。
既然梁寧開口,那發表在北平文藝也可以,更何況,北平文藝也不是什麽小雜誌,影響力還是有的。
其實還是缺少人才,放在以後,就李稻花這三腳貓功夫,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
等梁寧走了之後,李稻花把零錢拿出來,一百塊單獨放起來,她準備存錢盡早買房子。
一個是趁便宜,另一個是他們現在住的房子太小,每天窩在小桌子上寫,真的憋悶。
隻是六十多,也足夠他們過個好年,更別說,這個年代,有編製的過年都會發東西,又能省下些錢。
“走!消費去!”歐陽遠是有券的,他們每個月都會發一部分券,各種各樣的,涵蓋生活的方方麵麵,就是比較少。
臨近過年,供銷社人山人海的,去的晚了,就很多東西都買不到,隻能再等一段時間。
北平比其他地方好點,供銷社相對更大,東西也更全,甚至還有一些不需要用券的產品,隻是這樣的東西更少,通常也更貴。
兩個人在人流中擠了半天,就買了點吃的回家,別的李稻花想買她沒票也買不起。
很快,在李稻花的期待中,其他人的忐忑中,北平文藝新期刊發布。
李稻花不用買,她有樣刊,其他人則是幾個人合買一本雜誌,或者是等著圖書館的雜誌到貨。
“哎,是這個吧,稻花這個?”
“應該是,我看就這個名字土。”
“你不要命了,還敢說土!”旁邊的人趕緊讓對方閉嘴。
“《李幺妹下崗記》?咱們這有叫李幺妹的嗎?”
“沒聽說啊……先看,看看不就知道了。”
這是個短篇小說,很快就能看完,看完之後,幾人麵麵相覷。
“這也能成?”他們懷疑的是李幺妹下崗之後的事。
陳麗之前一直擔心,擔心這小說是批判她的,看完之後鬆口氣,隻是,她作為紡織廠的員工,對李稻花文裏提到的紡織品更感興趣。
他們紡織廠主要生產的是布匹,所有的布匹都是計劃好的,從顏色到款式再到尺寸。
生產出來的產品當然也不愁賣,別說是高品質的,就算是瑕疵品,很多人也是搶著買。
但是文裏,李幺妹後來都把自己的產品賣到國外,掙外匯去了,這可是為國爭光的事啊!
帶著這樣的疑問,陳麗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
回家之後,又跟她老公討論,這小說裏寫的是不是真的,他們這些東西真的能賣到國外去嗎?
劉衛東主打的就是個掃興:“這跟你一個紡織廠的小女工有什麽關係,你還做得了你們廠的主?再說,她一個農村婦女,知道什麽國外啊?”
前麵那句話陳麗還有些不服氣,後麵那句話她還真沒法反駁。
《北平文藝》作為最早複刊的文學刊物,擁有一批忠實讀者,這些讀者的文化水平也普遍較高。
《喬廠長上任記》他們是都讀過的,甚至他們中間,有的人看完,想學習上麵的改革方式,給自己的廠子改革。
有的人看完,想要勸告自己的廠長,學習上麵的改革方式。
所以,當類似的《李幺妹下崗記》出現後,他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看的。
看完後覺得不太對,好像不是給他們這些在崗的看的,是給下崗的看的。
孟和平今天就要離開北平了,他是過來學習的。
在北平這段時間,他覺得受益匪淺,回去的時候,還特地買了幾本《北平文藝》,他們廠就是棉紡織廠,隻是廠子效益逐年變差,人浮於事。
他們來北平學習,除了學習先進的技術,也是為了學習管理製度。
這個時期有派遣學習,等到改革開放轟轟烈烈開始之後,這樣的派遣學習會越來越多,隻要聽說哪個廠子成功了,就會有一堆工廠蜂擁而至,希望學習經驗。
“北平的工廠跟咱們差不多,也有很多困擾,但是我覺得,《北平文藝》上發表的文章也值得我們學習。”
孟和平把下崗記拿出來,指著後半部分的一些內容說:“你們看,我覺得她說的很對,特色很重要,尤其是我們自己國家,自己當地的特色。
我在北平這段時間也了解過,外國人確實不愛在咱們這買電子機械設備,咱們的產品趕不上人家,但是一些小產品,日用品,他們很喜歡。”
他帶回來的書不算多,兩三個人合看一本,廠裏的主要技術人員和幹部層看著小說,聽著他講。
“咱們川省的特色是什麽?熊貓啊,書裏也講過,這熊貓是咱們國家獨有的,別的地方都沒有,咱們就做這個,還有這個……”
開會講了很多,越講,這群人越來勁,不止是書裏的內容,他們自己還延伸出來不少新的內容,比如說衣服也可以這麽做。
他們有蜀繡,當然,這樣的屬於高端品,還有一些不是那麽優秀的刺繡產品,可以走中低端線路。
確定方案,他們就打算先做出來一部分試試水,年後有春交會,他們打算帶上產品看看情況。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在去春交會之前,他想帶著產品先去拜訪下崗記的作者稻花。
工廠裏,優秀的員工有很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員工,她們那時候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熟能生巧,簡單的刺繡自然也是會的,有的還非常的好。
很快,各種各樣的產品擺在孟和平眼前,過完年,他們就可以帶上這些東西去拜訪李稻花。
《李幺妹下崗記》,這樣明顯的改革文學,很快就被人們拿出來跟《喬廠長上任記》做比較。
上任記的作者本身就是重型機械廠的車間主任,人們雖然會批判裏麵的涉政內容,對於改革本身沒有太大異議。
下崗記就不一樣了,人們針對的是改革本身,認為,哪那麽容易就能成功。
一個下崗工人,搞資本主義,搞投機倒把,可恥!產品隨隨便便就能賣到外國,異想天開!
普通人隻是私下吐槽,文化人那就直接寫文章批判。
《下崗記,一次拙劣的模仿》
《從下崗記中看到的傲慢》
……
梁寧這樣的年輕人涉世未深,他可不一樣,形形色色的人都見過,李稻花這樣的人少,但也不是沒有,隻是李稻花比他們更有文化。
她的文風變化太大,這才沒看出來,下崗記是標準的改革文學,骨子裏透著一股昂揚的拚搏精神。
“她畢竟是新人作者。”
“我看到她的新小說了,我個人感覺,比這篇還要好,叫《杜鵑創業記》。”梁寧補充道。
李清泉瞅瞅她,年輕人,還是喜歡感情用事,不過,她的業務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小說好不好還是能看出來的。
又一本,果然快。
“這樣,千字4塊,對於新人來說已經很高了,你不是說他們最近不太寬裕,我做主,提前把她的稿費批下來,下不為例。”
提前批也挺好,梁寧思索著,覺得這樣應該是很好的結果了,下個月就要過年,如果是下個月才發稿費,那過年就太局促了些。
北郵已經放了寒假,學校裏隻剩下職工和一小部分沒回家的學生。
沒回家的學生大多是農村來的,來回一趟的花費,可能要比在這裏住一個寒假的花費還要多,在家還不能很好的學習,路上更是受罪。
學生少了,歐陽遠他們也就不用像以前那樣忙,不過值班還是要值的。
李稻花停下筆:“你能不能別一直盯著,你幹點別的事,看書,看報紙,要不你就學習,說不定還能考上大學。”
從她開始寫稿子,在家沒工作的歐陽遠就一會兒看她,一會兒看稿子,看的人不自在。
“我也想,但是我控製不住我自己,總想看。”歐陽遠低下頭,他真不是故意的。
敲門聲響起,歐陽遠迅速站起來:“我去開門!”
打開門,是梁寧,她最近來的頻繁,樓裏都有不少人認識她了,見到她過來就打招呼:“梁編輯來啦。”
“哎,來了。”
歐陽遠招呼她快進門,留下門外探頭探腦的人。
“稻花,看,我來給你送稿費!我把你們現在的困難跟主編說了,主編為了支持你的創作,提前把稿費給你批下來。
還跟我說,你要是有什麽困難,盡管開口,我們能幫就幫,一定要讓你專心創作。”
梁寧還沒坐下,就趕緊把裝著稿費的信封拿出來。
此時現金最大的麵額是十塊,一百六十多,也是有一定厚度的。
“太感謝了!這下能過個好年了。”李稻花接過信封,打開,裏麵整整齊齊的現金。
歐陽遠也是震驚,他還沒見過這麽多錢呢,他剛上班沒多久,可存不了這麽多,更別說還有平時的花銷之類的。
接過茶水,梁寧斟酌著開口:“稻花,我覺得,你的新小說很適合我們雜誌,兩篇前後發表,對你也有好處,更容易讓讀者們記住你。”
對於新小說的去處,李稻花其實也還沒想好,或者說,她覺得,目前去哪都可以,一個新人,能發表就很滿足了。
既然梁寧開口,那發表在北平文藝也可以,更何況,北平文藝也不是什麽小雜誌,影響力還是有的。
其實還是缺少人才,放在以後,就李稻花這三腳貓功夫,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
等梁寧走了之後,李稻花把零錢拿出來,一百塊單獨放起來,她準備存錢盡早買房子。
一個是趁便宜,另一個是他們現在住的房子太小,每天窩在小桌子上寫,真的憋悶。
隻是六十多,也足夠他們過個好年,更別說,這個年代,有編製的過年都會發東西,又能省下些錢。
“走!消費去!”歐陽遠是有券的,他們每個月都會發一部分券,各種各樣的,涵蓋生活的方方麵麵,就是比較少。
臨近過年,供銷社人山人海的,去的晚了,就很多東西都買不到,隻能再等一段時間。
北平比其他地方好點,供銷社相對更大,東西也更全,甚至還有一些不需要用券的產品,隻是這樣的東西更少,通常也更貴。
兩個人在人流中擠了半天,就買了點吃的回家,別的李稻花想買她沒票也買不起。
很快,在李稻花的期待中,其他人的忐忑中,北平文藝新期刊發布。
李稻花不用買,她有樣刊,其他人則是幾個人合買一本雜誌,或者是等著圖書館的雜誌到貨。
“哎,是這個吧,稻花這個?”
“應該是,我看就這個名字土。”
“你不要命了,還敢說土!”旁邊的人趕緊讓對方閉嘴。
“《李幺妹下崗記》?咱們這有叫李幺妹的嗎?”
“沒聽說啊……先看,看看不就知道了。”
這是個短篇小說,很快就能看完,看完之後,幾人麵麵相覷。
“這也能成?”他們懷疑的是李幺妹下崗之後的事。
陳麗之前一直擔心,擔心這小說是批判她的,看完之後鬆口氣,隻是,她作為紡織廠的員工,對李稻花文裏提到的紡織品更感興趣。
他們紡織廠主要生產的是布匹,所有的布匹都是計劃好的,從顏色到款式再到尺寸。
生產出來的產品當然也不愁賣,別說是高品質的,就算是瑕疵品,很多人也是搶著買。
但是文裏,李幺妹後來都把自己的產品賣到國外,掙外匯去了,這可是為國爭光的事啊!
帶著這樣的疑問,陳麗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
回家之後,又跟她老公討論,這小說裏寫的是不是真的,他們這些東西真的能賣到國外去嗎?
劉衛東主打的就是個掃興:“這跟你一個紡織廠的小女工有什麽關係,你還做得了你們廠的主?再說,她一個農村婦女,知道什麽國外啊?”
前麵那句話陳麗還有些不服氣,後麵那句話她還真沒法反駁。
《北平文藝》作為最早複刊的文學刊物,擁有一批忠實讀者,這些讀者的文化水平也普遍較高。
《喬廠長上任記》他們是都讀過的,甚至他們中間,有的人看完,想學習上麵的改革方式,給自己的廠子改革。
有的人看完,想要勸告自己的廠長,學習上麵的改革方式。
所以,當類似的《李幺妹下崗記》出現後,他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看的。
看完後覺得不太對,好像不是給他們這些在崗的看的,是給下崗的看的。
孟和平今天就要離開北平了,他是過來學習的。
在北平這段時間,他覺得受益匪淺,回去的時候,還特地買了幾本《北平文藝》,他們廠就是棉紡織廠,隻是廠子效益逐年變差,人浮於事。
他們來北平學習,除了學習先進的技術,也是為了學習管理製度。
這個時期有派遣學習,等到改革開放轟轟烈烈開始之後,這樣的派遣學習會越來越多,隻要聽說哪個廠子成功了,就會有一堆工廠蜂擁而至,希望學習經驗。
“北平的工廠跟咱們差不多,也有很多困擾,但是我覺得,《北平文藝》上發表的文章也值得我們學習。”
孟和平把下崗記拿出來,指著後半部分的一些內容說:“你們看,我覺得她說的很對,特色很重要,尤其是我們自己國家,自己當地的特色。
我在北平這段時間也了解過,外國人確實不愛在咱們這買電子機械設備,咱們的產品趕不上人家,但是一些小產品,日用品,他們很喜歡。”
他帶回來的書不算多,兩三個人合看一本,廠裏的主要技術人員和幹部層看著小說,聽著他講。
“咱們川省的特色是什麽?熊貓啊,書裏也講過,這熊貓是咱們國家獨有的,別的地方都沒有,咱們就做這個,還有這個……”
開會講了很多,越講,這群人越來勁,不止是書裏的內容,他們自己還延伸出來不少新的內容,比如說衣服也可以這麽做。
他們有蜀繡,當然,這樣的屬於高端品,還有一些不是那麽優秀的刺繡產品,可以走中低端線路。
確定方案,他們就打算先做出來一部分試試水,年後有春交會,他們打算帶上產品看看情況。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在去春交會之前,他想帶著產品先去拜訪下崗記的作者稻花。
工廠裏,優秀的員工有很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員工,她們那時候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熟能生巧,簡單的刺繡自然也是會的,有的還非常的好。
很快,各種各樣的產品擺在孟和平眼前,過完年,他們就可以帶上這些東西去拜訪李稻花。
《李幺妹下崗記》,這樣明顯的改革文學,很快就被人們拿出來跟《喬廠長上任記》做比較。
上任記的作者本身就是重型機械廠的車間主任,人們雖然會批判裏麵的涉政內容,對於改革本身沒有太大異議。
下崗記就不一樣了,人們針對的是改革本身,認為,哪那麽容易就能成功。
一個下崗工人,搞資本主義,搞投機倒把,可恥!產品隨隨便便就能賣到外國,異想天開!
普通人隻是私下吐槽,文化人那就直接寫文章批判。
《下崗記,一次拙劣的模仿》
《從下崗記中看到的傲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