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或許我們還可以談談價格。”
賈森·瓊斯沒有轉頭就走,而是想再談談,這就讓孟和平意識到,有戲。
真的不想要的,看都不會看,隻有買家才會挑剔。
“貴總是有原因,每一步都是純手工製作,大多繡娘要學習兩年以上才能正式上崗。
我們會嚴格把控品質,從布料選擇,到最終成品,都有專業的質檢人員。
我們從來不會用工業化纖原料來替代天然純棉,包括這些產品的顏色,全都是純植物染料,沒有一點化學藥劑。
工業汙染對人們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不是嗎?”
這話,當初李稻花說的時候,被孟和平他們反駁過,明明工業化纖原料要更貴些,棉布最便宜,工業化纖布更好。
“牢牢記住你們的定位,天然健康,要和工業進行切割。
工業化纖布好,是因為它固色結實耐磨,這對於有錢人來說並不是優勢。”
孟和平說的越多,賈森·瓊斯就越是覺得這些產品應該放在貨架上,成為追求健康人士的必需品。
他們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健全的營銷方式,缺少的隻是優秀的產品。
“你說的沒錯。”在去工業化之前,阿美莉卡曾經也是一個工業國家,出過不少次因為工業汙染造成的人身傷害事件。
最近的一次,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持續時間長達幾十年,到了1970年,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市民患上紅眼病。
不止是阿美莉卡,很多早期的工業國家都有嚴重的工業汙染事件,造成大範圍人員傷亡。
也正因如此,才更加追求天然健康無汙染,實在是讓汙染搞怕了。
就在他們交流的時候,不止一個外商圍了過來,有的看到這價格就走了,也有的同樣看中天然健康的賣點。
孟和平還通過現場燃燒布料的方式,來證明,他們的布料絕對純天然。
不管買不買,隻要是看參觀他們展台的,都會贈送一個小小的鑰匙圈,鑰匙圈上掛的是個小的,球形熊貓,胸口處是川棉兩個字,是他們棉紡織廠的簡稱。
結果很成功,他們拉到了三百多萬的訂單,單筆訂單並不大,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不止是阿美莉卡,東洋、日不落、法蘭西……都有訂單。
最重要的是,裏麵的利潤十分樂觀。
跟之前的為了外匯瘋狂降價,賠本掙外匯不同,他們的利潤高的可怕,甚至比正常在國內賣的利潤還要高。
許多還沒開單的工廠都開始往這邊晃悠,孟和平他們的鑰匙圈都要不夠了,後來是看到有拿過的人再過來,直接不給,恨不得再從他們身上薅出來幾個送給買家,友商都是**!
孟和平完全忘記了他曾經說的文明人。
他們這樣的做派自然也讓其他人不滿,不滿歸不滿,大事上還是不能含糊,心裏再怎麽罵,麵上還是不能拆台。
大不了春交會之後大家去取取經,有錢一起掙嘛。
成了!真的成了!
其實北平來的兩個記者都知道,不管成不成,他們的這篇跟蹤報道也絕對會爆。
但是成了,不止報道會爆,對企業和國家來說也是好事,他們要抓緊時間把報道寫出來。
兩人沒等到春交會結束,就匆匆坐上回北平的火車,在火車上也顧不上休息,整理筆記,寫文章。
下火車直奔報社,都顧不上回家洗漱。
“居然真成了?”
大多數人都是不看好李稻花的,包括報社的人,事實擺在那嘛,李稻花確實是個沒有進過工廠,道聽途說,也沒有去過國外的人。
業內人士都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她一個外行人指手畫腳,誰都會覺得是笑話。
現在成了,反而讓人難以理解。
董鬱最近都在報紙上發文抨擊李稻花,全方位,多領域的抨擊。
從她的小說,到她的為人,包括李稻花之前寫的《一個農村婦女的自白書》都讓他翻出來抨擊。
李稻花也沒閑著,隔三差五的發一篇小短篇,有的是小笑話,不管什麽形式,最終的結果就是罵董鬱。
兩人是吵的不可開交,梁寧都有些著急,這天天吵架,哪有功夫寫小說啊,前段時間把《杜鵑創業記》給她後,就沒見李稻花準備新作品。
《杜鵑創業記》也因為最近李稻花的下崗記褒貶不一,還天天罵架,被主編給扣下來,看情況再發表。
北平文藝雖然隻設了主要負責人,但是平時圖省事,他們還是會稱呼為主編。
職工樓裏的人可開心了,他們治不了李稻花,有人能治,就是這樣,加大力度。
而且,有人吸引李稻花的視線,他們就不用擔心自己會被她罵,罵了他,可就不能罵我了哦~
就在大家對這場罵戰的忍耐性快到極限的時候,東風來了。
北平日報率先發力,刊登出一則報道,名為《下崗記對棉紡廠的改革啟示》。
詳細記錄了孟和平他們拜訪李稻花,到上課,以及川棉紡廠在春交會上的出色表現。
最後總結,李稻花在《李幺妹下崗記》中描述的棉紡廠改革方向是完全可實現,可複製的,甚至不是一條單一路線,因地製宜,舉一反三,應該能成為更多工廠的改革參照。
接著就是北平晚報,不同的記者,相同的是川棉紡廠的成功。
走入困境的棉紡廠不止川棉紡廠一個,如今隻有它一個成功突圍。
相比自己的失敗,別人的成功更讓人痛苦,尤其是川棉紡廠距離北平這麽遠,他們都願意登門學習。
他們改革的精神和決心也讓中央發文進行稱讚。
已經寫好新一期稿子的董鬱看著鋪天蓋地報紙,上麵都是對李稻花的稱讚,憤怒的把稿子撕掉,怒吼聲,把鄰居們都嚇一跳。
他知道,就算自己寫出花來,現在也沒辦法中傷李稻花了,這次的罵戰是他輸了,而且輸的很徹底,鼻青臉腫的那種。
“快看!李稻花說的沒錯,這樣真的行!”陳麗拿著報紙趕快告訴自己老公,她就說李稻花能行。
劉衛東也看到報道了,那又怎麽樣呢:“人家行跟你有什麽關係,老實幹你的活吧。”
陳麗撇撇嘴,她已經習慣了,劉衛東再怎麽說,不耽誤她一遍又一遍的看報紙,她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李稻花寫的是真的!
報道一出,各單位聞風而動,距離近的,直接登門拜訪李稻花,距離孟和平他們近的,就先去拜訪孟和平。
很多人也是在這時候,才知道,春交會上出風頭的孟和平居然請了強力外援。
職工樓門口每天都有人堵著要見李稻花,剛開始李稻花還能騰出來時間聊幾句,很快就敗下陣來。
棉紡廠來就算了,印染廠,酒廠,電纜廠,甚至後來機械廠,拖拉機廠都跟風過來了。
有些東西,它不是營銷就行的,得有真材實料。
這麽多人,他們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亂了,不止是他們,樓裏的人都被影響到。
每天上下班都要穿過擁擠的人群,做飯也要小心磕碰。
迫於李稻花的淫威,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隻敢背地裏蛐蛐,蛐蛐的時候還得保證身邊人都是安全分子,不會去告密。
最後還是學校出麵,不允許這些人進入學校,這場鬧劇才算結束。
李清泉也覺得是時候把《杜鵑創業記》放出來了,趁著這股東風,絕對能爆火。
李稻花的稿費也從千字四,換成了這篇的千字五。
又是二百多入賬,上次存起來一百,零錢六十多都還沒花完。
《杜鵑創業記》發布之前,北平文藝甚至還做了宣傳,很多人早早就開始期待這期的北平文藝。
聽說是個體戶創業的故事,無數待業小年輕都摩拳擦掌,還有些中年人,他們是為自己的孩子操心,為孩子買一本,好歹有個事做,不至於每天到街上瞎溜達。
天知道,每次他們聽說哪裏打架了,誰被抓走了,都得忙著打聽是不是自己家孩子。
《杜鵑創業記》發布當天,有些工廠還出現了群體請假現象,就是為了回家買北平文藝。
“沒有?北平文藝這麽好的期刊你都不進,你這書店還開什麽啊?”
一個搶著過來買《杜鵑創業記》的人被告知沒有北平文藝,怒不可遏,他可是專門請假過來的。
他的嗓門很大,在他後麵,甚至是在書店外麵的人聽到後也憤憤不平。
“不是我們沒有進,是買的人太多了,我們書店的北平文藝都已經被買走了,你們上別的地方去吧。”
營業員也不慣著他們,沒跟他們對罵都是好的,讓他們去別的地方看看都是她服務好。
“走,我們去別的書店!”
北平的書店不止一家,隻不過中間的距離比較遠。
“什麽?你們還要貨?最快也要等到三天後了。
我知道你們急,大家都急,對,都堵著呢,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你別來,我這也堵!”
北平文藝裏,電話鈴聲就沒斷過,他們之前準備充分的印刷數量根本就不夠。
不止是北平的老百姓在搶購,周邊的書店也都聯係要進貨。
賈森·瓊斯沒有轉頭就走,而是想再談談,這就讓孟和平意識到,有戲。
真的不想要的,看都不會看,隻有買家才會挑剔。
“貴總是有原因,每一步都是純手工製作,大多繡娘要學習兩年以上才能正式上崗。
我們會嚴格把控品質,從布料選擇,到最終成品,都有專業的質檢人員。
我們從來不會用工業化纖原料來替代天然純棉,包括這些產品的顏色,全都是純植物染料,沒有一點化學藥劑。
工業汙染對人們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不是嗎?”
這話,當初李稻花說的時候,被孟和平他們反駁過,明明工業化纖原料要更貴些,棉布最便宜,工業化纖布更好。
“牢牢記住你們的定位,天然健康,要和工業進行切割。
工業化纖布好,是因為它固色結實耐磨,這對於有錢人來說並不是優勢。”
孟和平說的越多,賈森·瓊斯就越是覺得這些產品應該放在貨架上,成為追求健康人士的必需品。
他們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健全的營銷方式,缺少的隻是優秀的產品。
“你說的沒錯。”在去工業化之前,阿美莉卡曾經也是一個工業國家,出過不少次因為工業汙染造成的人身傷害事件。
最近的一次,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持續時間長達幾十年,到了1970年,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市民患上紅眼病。
不止是阿美莉卡,很多早期的工業國家都有嚴重的工業汙染事件,造成大範圍人員傷亡。
也正因如此,才更加追求天然健康無汙染,實在是讓汙染搞怕了。
就在他們交流的時候,不止一個外商圍了過來,有的看到這價格就走了,也有的同樣看中天然健康的賣點。
孟和平還通過現場燃燒布料的方式,來證明,他們的布料絕對純天然。
不管買不買,隻要是看參觀他們展台的,都會贈送一個小小的鑰匙圈,鑰匙圈上掛的是個小的,球形熊貓,胸口處是川棉兩個字,是他們棉紡織廠的簡稱。
結果很成功,他們拉到了三百多萬的訂單,單筆訂單並不大,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不止是阿美莉卡,東洋、日不落、法蘭西……都有訂單。
最重要的是,裏麵的利潤十分樂觀。
跟之前的為了外匯瘋狂降價,賠本掙外匯不同,他們的利潤高的可怕,甚至比正常在國內賣的利潤還要高。
許多還沒開單的工廠都開始往這邊晃悠,孟和平他們的鑰匙圈都要不夠了,後來是看到有拿過的人再過來,直接不給,恨不得再從他們身上薅出來幾個送給買家,友商都是**!
孟和平完全忘記了他曾經說的文明人。
他們這樣的做派自然也讓其他人不滿,不滿歸不滿,大事上還是不能含糊,心裏再怎麽罵,麵上還是不能拆台。
大不了春交會之後大家去取取經,有錢一起掙嘛。
成了!真的成了!
其實北平來的兩個記者都知道,不管成不成,他們的這篇跟蹤報道也絕對會爆。
但是成了,不止報道會爆,對企業和國家來說也是好事,他們要抓緊時間把報道寫出來。
兩人沒等到春交會結束,就匆匆坐上回北平的火車,在火車上也顧不上休息,整理筆記,寫文章。
下火車直奔報社,都顧不上回家洗漱。
“居然真成了?”
大多數人都是不看好李稻花的,包括報社的人,事實擺在那嘛,李稻花確實是個沒有進過工廠,道聽途說,也沒有去過國外的人。
業內人士都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她一個外行人指手畫腳,誰都會覺得是笑話。
現在成了,反而讓人難以理解。
董鬱最近都在報紙上發文抨擊李稻花,全方位,多領域的抨擊。
從她的小說,到她的為人,包括李稻花之前寫的《一個農村婦女的自白書》都讓他翻出來抨擊。
李稻花也沒閑著,隔三差五的發一篇小短篇,有的是小笑話,不管什麽形式,最終的結果就是罵董鬱。
兩人是吵的不可開交,梁寧都有些著急,這天天吵架,哪有功夫寫小說啊,前段時間把《杜鵑創業記》給她後,就沒見李稻花準備新作品。
《杜鵑創業記》也因為最近李稻花的下崗記褒貶不一,還天天罵架,被主編給扣下來,看情況再發表。
北平文藝雖然隻設了主要負責人,但是平時圖省事,他們還是會稱呼為主編。
職工樓裏的人可開心了,他們治不了李稻花,有人能治,就是這樣,加大力度。
而且,有人吸引李稻花的視線,他們就不用擔心自己會被她罵,罵了他,可就不能罵我了哦~
就在大家對這場罵戰的忍耐性快到極限的時候,東風來了。
北平日報率先發力,刊登出一則報道,名為《下崗記對棉紡廠的改革啟示》。
詳細記錄了孟和平他們拜訪李稻花,到上課,以及川棉紡廠在春交會上的出色表現。
最後總結,李稻花在《李幺妹下崗記》中描述的棉紡廠改革方向是完全可實現,可複製的,甚至不是一條單一路線,因地製宜,舉一反三,應該能成為更多工廠的改革參照。
接著就是北平晚報,不同的記者,相同的是川棉紡廠的成功。
走入困境的棉紡廠不止川棉紡廠一個,如今隻有它一個成功突圍。
相比自己的失敗,別人的成功更讓人痛苦,尤其是川棉紡廠距離北平這麽遠,他們都願意登門學習。
他們改革的精神和決心也讓中央發文進行稱讚。
已經寫好新一期稿子的董鬱看著鋪天蓋地報紙,上麵都是對李稻花的稱讚,憤怒的把稿子撕掉,怒吼聲,把鄰居們都嚇一跳。
他知道,就算自己寫出花來,現在也沒辦法中傷李稻花了,這次的罵戰是他輸了,而且輸的很徹底,鼻青臉腫的那種。
“快看!李稻花說的沒錯,這樣真的行!”陳麗拿著報紙趕快告訴自己老公,她就說李稻花能行。
劉衛東也看到報道了,那又怎麽樣呢:“人家行跟你有什麽關係,老實幹你的活吧。”
陳麗撇撇嘴,她已經習慣了,劉衛東再怎麽說,不耽誤她一遍又一遍的看報紙,她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李稻花寫的是真的!
報道一出,各單位聞風而動,距離近的,直接登門拜訪李稻花,距離孟和平他們近的,就先去拜訪孟和平。
很多人也是在這時候,才知道,春交會上出風頭的孟和平居然請了強力外援。
職工樓門口每天都有人堵著要見李稻花,剛開始李稻花還能騰出來時間聊幾句,很快就敗下陣來。
棉紡廠來就算了,印染廠,酒廠,電纜廠,甚至後來機械廠,拖拉機廠都跟風過來了。
有些東西,它不是營銷就行的,得有真材實料。
這麽多人,他們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亂了,不止是他們,樓裏的人都被影響到。
每天上下班都要穿過擁擠的人群,做飯也要小心磕碰。
迫於李稻花的淫威,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隻敢背地裏蛐蛐,蛐蛐的時候還得保證身邊人都是安全分子,不會去告密。
最後還是學校出麵,不允許這些人進入學校,這場鬧劇才算結束。
李清泉也覺得是時候把《杜鵑創業記》放出來了,趁著這股東風,絕對能爆火。
李稻花的稿費也從千字四,換成了這篇的千字五。
又是二百多入賬,上次存起來一百,零錢六十多都還沒花完。
《杜鵑創業記》發布之前,北平文藝甚至還做了宣傳,很多人早早就開始期待這期的北平文藝。
聽說是個體戶創業的故事,無數待業小年輕都摩拳擦掌,還有些中年人,他們是為自己的孩子操心,為孩子買一本,好歹有個事做,不至於每天到街上瞎溜達。
天知道,每次他們聽說哪裏打架了,誰被抓走了,都得忙著打聽是不是自己家孩子。
《杜鵑創業記》發布當天,有些工廠還出現了群體請假現象,就是為了回家買北平文藝。
“沒有?北平文藝這麽好的期刊你都不進,你這書店還開什麽啊?”
一個搶著過來買《杜鵑創業記》的人被告知沒有北平文藝,怒不可遏,他可是專門請假過來的。
他的嗓門很大,在他後麵,甚至是在書店外麵的人聽到後也憤憤不平。
“不是我們沒有進,是買的人太多了,我們書店的北平文藝都已經被買走了,你們上別的地方去吧。”
營業員也不慣著他們,沒跟他們對罵都是好的,讓他們去別的地方看看都是她服務好。
“走,我們去別的書店!”
北平的書店不止一家,隻不過中間的距離比較遠。
“什麽?你們還要貨?最快也要等到三天後了。
我知道你們急,大家都急,對,都堵著呢,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你別來,我這也堵!”
北平文藝裏,電話鈴聲就沒斷過,他們之前準備充分的印刷數量根本就不夠。
不止是北平的老百姓在搶購,周邊的書店也都聯係要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