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開先河!【3】
三國:十倍速度,貂蟬說我太快了 作者:天命帝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席間的氣氛也逐漸緩和了許多。
眾人對於段羽心中的那份恐懼也不像是之前沒有見麵時候的那樣了。
不過心中依舊還是對段羽的手段感覺到敬畏。
殺一群,拉一群。
隨著廳內的眾人都喝得差不多了,也都逐漸開始離席。
待到張奐之子張芝,張昶還有張猛三兄弟準備離開的時候,段羽開口叫住了三人。
被單獨留下的三兄弟一頭霧水。
不知道段羽將他們三人留下是有何事。
很快,今晚前來赴宴之人也都相繼的離開了。
隻有三兄弟,還有蓋勳還在廳內。
段羽上下打量了一眼三兄弟。
張奐段羽沒有見過。
因為他穿越來之前,張奐已經死了。
光和四年,也就是三年前,張奐在家中病死。
前半生的張奐為國征戰,坐鎮涼州,抗擊北匈奴。
但後半生的張奐體會到了洛陽朝堂的排斥,也知曉天下士族容不得涼州壯大,被迫辭官的張奐開始專心在家搞學問。
晚年的張奐講誦儒經,寫下三十多萬字的《尚書記難》並且收取了千名弟子。
而張奐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張芝,還有次子張昶也都是得到了真傳。
此時,三兄弟就站在段羽的麵前。
張芝還有張昶兩人都是一身的書卷氣。
唯有張猛,身上有幾分士伍氣。
“石頭,叫人給幾位張公子奉茶醒酒。”段羽衝著鐵石頭說道。
鐵石頭連忙點頭。
“不敢不敢,不敢勞煩君侯。”
張芝連忙致謝說道:“已經多有叨擾君侯了。”
段羽微笑著搖頭道:“伯英客氣了。”
伯英字張芝的字。
兄弟三人,張芝字伯英,張昶字文舒,張猛則是字叔威。
三兄弟雖然長相相似,但身上氣質各有不同。
“張老將軍乃是本侯所敬之人,隻是生不逢時不能立於朝堂為民謀福。”
“當然,這不是張老將軍的原因,原因是朝堂。”
段羽提起張奐,兄弟幾人都仿佛陷入了回憶。
的確。
如果不是張奐被排擠,也不會晚年鬱鬱而終。
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分別走了三條路,但這三條路都沒有走得通。
最後幾人都是死的十分不甘心。
皇甫規甘願投身黨人,但卻不被接納,最終被折騰的死在了赴任的路上。
段熲幹脆投身宦官,可惜最終也飲鴆死在了獄中。
還有張奐,投身黨人不行,投身宦官也不行,張奐選擇了投身清流。
可最終結局依舊如此,被逼辭官鬱鬱而終。
兄弟幾人明顯是受了張奐的影響,至今都還沒有入仕。
“本侯也為張老將軍而感覺到惋惜。”
“不過張老將軍晚年傳授弟子,教授學問,也未嚐不是沒有完成他多年的夙願。”
“本侯知道伯英還有文舒你們兩兄弟都繼承了張老將軍的遺願,這些年主修學問。”
“所以,本侯有一事相請,不知道你們是否願意。”
張芝還有張昶在聽到段羽說有事請求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就已經十分驚訝了。
於是連忙施禮道:“冀侯有所請,我等自然莫敢不從。”
段羽笑著擺手:“沒什麽敢從敢不從的,本侯尊重你們的意願,如果你們不願意,本侯自然不會強求,這一點你們放心。”
“冀侯請說。”
張芝還有張昶看著段羽恭敬的說道。
“是這樣的。”
段羽整理了一下思緒。
這個想法也是他在看到張芝張昶聯想起張奐晚年之後才想起來的。
打破知識的壟斷。
確切的說是打破士族對知識的壟斷。
“你們也都應當清楚,本侯在去年的時候,從冀州,青州等地遷徙了百萬流民入涼。”
“而這百萬流民,將會在來年年初遷徙到涼州的各個郡當中。”
“一場黃巾之亂,有太多的人失去了家。”
“本侯也是不想著百萬流民化作路邊累累白骨,所以才將其遷徙至涼州。”
張家幾兄弟紛紛點頭道:“冀侯大義。”
段羽揮了揮手道:“不是什麽大不大義的,本侯起於微末,自然知曉天下黔首之困境。”
“隻是,總是本侯有這般也是難免有許多照顧不到。”
“這百萬流民當中,有很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
“本侯是想,如果能教給他們一些本領,一些日後能立足的本領,不至於在重蹈覆轍。”
“在聯想起張老將軍晚年教授子弟,本侯想,如果將這些孩子都送到敦煌來,又你們兄弟兩人,本侯在調撥一些人手給你們,傳授給他們一些學識,或許會不會好一點?”
“你們覺得這個想法如何?”
段羽的話音一落,張芝還有張昶兩人的眼睛便瞪的老大。
蓋勳很合時宜的走了出來驚喜的說道:“伯英,文舒,這是好事啊。”
“如此傳授數千弟子,將來其中但凡有所成就,那也是你們的功勞,這豈不是也符合老將軍晚年的遺願了?”
“伯英,文舒。”段羽繼續衝著兩人說道:“如果你們答應此事,本侯也會上奏陛下,在敦煌建立一所學堂。”
“至於名字,到時候便由你們命名便是了,本侯也會上呈陛下,將此學堂一柄納入太學。”
學堂。
這並非是段羽首創。
事實上東漢早就已經有了。
有私學,也有太學。
洛陽城外便是太學,而像是盧植之前在緱氏山建立的學堂便是私學。
劉備為什麽會稱盧植為老師,就是盧植在緱氏山建立私學的時候,劉備,公孫瓚等人在那裏承學的。
還有張奐晚年教授學子的時候,都算得上是私學。
在這就是世家大族的族學。
隻不過段羽現在是把這種概念給偷換了。
他名義上是打著官方辦學,實際上辦學傳授的這些學子他將來都會用作治理地方,為開啟民智開枝散葉用。
拋出太學,拋出官職。
段羽看著張家兄弟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已經成了。
“我等自願遵從冀侯之意。”
麵對段羽的許諾,張芝還有張昶連忙感謝地答應了下來。
段羽笑了笑,然後端起了手中茶杯道:“那本侯就以茶代酒,我們飲滿此杯。”
ps:本來是想著周六周日休息兩天,給大家爆更一下的,可沒想到身體抱恙,實在對不起了,小作者盡量多更新一些,求一下發電和小禮物,小作者在努努力!
席間的氣氛也逐漸緩和了許多。
眾人對於段羽心中的那份恐懼也不像是之前沒有見麵時候的那樣了。
不過心中依舊還是對段羽的手段感覺到敬畏。
殺一群,拉一群。
隨著廳內的眾人都喝得差不多了,也都逐漸開始離席。
待到張奐之子張芝,張昶還有張猛三兄弟準備離開的時候,段羽開口叫住了三人。
被單獨留下的三兄弟一頭霧水。
不知道段羽將他們三人留下是有何事。
很快,今晚前來赴宴之人也都相繼的離開了。
隻有三兄弟,還有蓋勳還在廳內。
段羽上下打量了一眼三兄弟。
張奐段羽沒有見過。
因為他穿越來之前,張奐已經死了。
光和四年,也就是三年前,張奐在家中病死。
前半生的張奐為國征戰,坐鎮涼州,抗擊北匈奴。
但後半生的張奐體會到了洛陽朝堂的排斥,也知曉天下士族容不得涼州壯大,被迫辭官的張奐開始專心在家搞學問。
晚年的張奐講誦儒經,寫下三十多萬字的《尚書記難》並且收取了千名弟子。
而張奐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張芝,還有次子張昶也都是得到了真傳。
此時,三兄弟就站在段羽的麵前。
張芝還有張昶兩人都是一身的書卷氣。
唯有張猛,身上有幾分士伍氣。
“石頭,叫人給幾位張公子奉茶醒酒。”段羽衝著鐵石頭說道。
鐵石頭連忙點頭。
“不敢不敢,不敢勞煩君侯。”
張芝連忙致謝說道:“已經多有叨擾君侯了。”
段羽微笑著搖頭道:“伯英客氣了。”
伯英字張芝的字。
兄弟三人,張芝字伯英,張昶字文舒,張猛則是字叔威。
三兄弟雖然長相相似,但身上氣質各有不同。
“張老將軍乃是本侯所敬之人,隻是生不逢時不能立於朝堂為民謀福。”
“當然,這不是張老將軍的原因,原因是朝堂。”
段羽提起張奐,兄弟幾人都仿佛陷入了回憶。
的確。
如果不是張奐被排擠,也不會晚年鬱鬱而終。
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分別走了三條路,但這三條路都沒有走得通。
最後幾人都是死的十分不甘心。
皇甫規甘願投身黨人,但卻不被接納,最終被折騰的死在了赴任的路上。
段熲幹脆投身宦官,可惜最終也飲鴆死在了獄中。
還有張奐,投身黨人不行,投身宦官也不行,張奐選擇了投身清流。
可最終結局依舊如此,被逼辭官鬱鬱而終。
兄弟幾人明顯是受了張奐的影響,至今都還沒有入仕。
“本侯也為張老將軍而感覺到惋惜。”
“不過張老將軍晚年傳授弟子,教授學問,也未嚐不是沒有完成他多年的夙願。”
“本侯知道伯英還有文舒你們兩兄弟都繼承了張老將軍的遺願,這些年主修學問。”
“所以,本侯有一事相請,不知道你們是否願意。”
張芝還有張昶在聽到段羽說有事請求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就已經十分驚訝了。
於是連忙施禮道:“冀侯有所請,我等自然莫敢不從。”
段羽笑著擺手:“沒什麽敢從敢不從的,本侯尊重你們的意願,如果你們不願意,本侯自然不會強求,這一點你們放心。”
“冀侯請說。”
張芝還有張昶看著段羽恭敬的說道。
“是這樣的。”
段羽整理了一下思緒。
這個想法也是他在看到張芝張昶聯想起張奐晚年之後才想起來的。
打破知識的壟斷。
確切的說是打破士族對知識的壟斷。
“你們也都應當清楚,本侯在去年的時候,從冀州,青州等地遷徙了百萬流民入涼。”
“而這百萬流民,將會在來年年初遷徙到涼州的各個郡當中。”
“一場黃巾之亂,有太多的人失去了家。”
“本侯也是不想著百萬流民化作路邊累累白骨,所以才將其遷徙至涼州。”
張家幾兄弟紛紛點頭道:“冀侯大義。”
段羽揮了揮手道:“不是什麽大不大義的,本侯起於微末,自然知曉天下黔首之困境。”
“隻是,總是本侯有這般也是難免有許多照顧不到。”
“這百萬流民當中,有很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
“本侯是想,如果能教給他們一些本領,一些日後能立足的本領,不至於在重蹈覆轍。”
“在聯想起張老將軍晚年教授子弟,本侯想,如果將這些孩子都送到敦煌來,又你們兄弟兩人,本侯在調撥一些人手給你們,傳授給他們一些學識,或許會不會好一點?”
“你們覺得這個想法如何?”
段羽的話音一落,張芝還有張昶兩人的眼睛便瞪的老大。
蓋勳很合時宜的走了出來驚喜的說道:“伯英,文舒,這是好事啊。”
“如此傳授數千弟子,將來其中但凡有所成就,那也是你們的功勞,這豈不是也符合老將軍晚年的遺願了?”
“伯英,文舒。”段羽繼續衝著兩人說道:“如果你們答應此事,本侯也會上奏陛下,在敦煌建立一所學堂。”
“至於名字,到時候便由你們命名便是了,本侯也會上呈陛下,將此學堂一柄納入太學。”
學堂。
這並非是段羽首創。
事實上東漢早就已經有了。
有私學,也有太學。
洛陽城外便是太學,而像是盧植之前在緱氏山建立的學堂便是私學。
劉備為什麽會稱盧植為老師,就是盧植在緱氏山建立私學的時候,劉備,公孫瓚等人在那裏承學的。
還有張奐晚年教授學子的時候,都算得上是私學。
在這就是世家大族的族學。
隻不過段羽現在是把這種概念給偷換了。
他名義上是打著官方辦學,實際上辦學傳授的這些學子他將來都會用作治理地方,為開啟民智開枝散葉用。
拋出太學,拋出官職。
段羽看著張家兄弟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已經成了。
“我等自願遵從冀侯之意。”
麵對段羽的許諾,張芝還有張昶連忙感謝地答應了下來。
段羽笑了笑,然後端起了手中茶杯道:“那本侯就以茶代酒,我們飲滿此杯。”
ps:本來是想著周六周日休息兩天,給大家爆更一下的,可沒想到身體抱恙,實在對不起了,小作者盡量多更新一些,求一下發電和小禮物,小作者在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