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太子劉協!【2】
三國:十倍速度,貂蟬說我太快了 作者:天命帝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董太後說讓眾人暢所欲言。
但很顯然這大殿之上還沒有傻到真的暢所欲言的。
皇位交替,正是權力重新洗牌的階段。
隻要一個不小心站錯方向,恐怕就要被排擠出權力核心。
而且剛剛董太後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皇帝已經有意冊立其中一位皇子為太子。
至於是哪位。
能站在這大殿上的又有誰能猜不出來。
如果是皇長子,那麽此時坐在珠簾後的就應該是何皇後跟‘史侯’兩人。
而不是董太後跟‘董侯’劉協。
傳聞何皇後跟皇長子劉辯此時一個被軟禁在長秋宮,一個則是被軟禁在溫德殿。
至於大將軍何進,今天都沒有入宮。
當下來看,董太後已經掌握了全局。
“太傅......”
大殿上一片寂靜無聲,眾臣相互觀望之際,跪坐在珠簾後身著黑色長裙的董太後將目光落在了袁隗的身上。
袁隗拱手躬身上前了一步。
“太傅對此可有何看法啊?”董太後開口詢問。
那雙目光透過珠簾。
“太後......”袁隗高舉手中的笏牌說道:“老臣以為,既然陛下已經意有所指,當然應當順應陛下旨意,雖陛下尚在病重,但也未曾不能痊愈。”
“陛下洪福齊天,必有康複之日。”
“立太子之事為了永保江山社稷,所以,老臣以為,當以陛下心意為重,此也有利於順應天意。”
“善。”跪坐在珠簾後的董太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袁隗這一番話說的是滴水不漏,讓董太後十分的開心。
“既然太傅已經這般說了,那哀家也就不再多言了。”珠簾後的董太後拉著劉宏的手緩緩站起身來。
在董太後站起身來的時候,殿下的眾臣全都跪伏在了地上。
大殿門前,一手按著腰間刀柄警戒的蹇碩也將目光投入了店內,臉上的神情放鬆。
立劉協為太子,的確是劉宏之前的意願。
這一點毋庸置疑。
去年之時,劉宏就有意要立劉協為太子。
隻是當時正處在黃巾之亂,需要何進這個大將軍,需要外戚的勢力來平衡士族。
所以在那種局麵之下,立董侯劉協為太子不利於穩定朝局。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初在有朝臣勸立太子的時候,劉宏才沒有選擇長子劉辯。
“陛下今病重,但早有意立次子劉協為太子。”
一身黑色長裙的董太後拉著劉協一步從珠簾後走出。
穿著錦袍,年僅四歲的劉協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看著殿下的群臣。
“如今陛下重病且不能處理朝政,哀家這個做母親的比任何人都焦急,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哀家按照陛下心意,詢問眾卿冊立太子一事,既然諸卿沒有意見,那哀家也就奉行陛下之意願,冊立董侯劉協為太子。”
“在陛下病重期間,太子監國,由太傅,三公,九卿輔佐太子。”
“直到陛下康複為止。”
“諸卿可有意見?”
跪在地上的群臣叩首在地同時高呼。
“吾等謹遵陛下之意,謹遵太後懿旨。”
“吾等謹遵陛下之意,謹遵太後懿旨。”
“吾等謹遵陛下之意,謹遵太後懿旨。”
在群臣高呼之後,董太後滿意的點頭,然後拉著劉協的手,一步步將劉協指印坐在了象征那至高無上的皇位上。
年僅四歲的劉協坐在皇位上,目光左顧右盼。
“好了,既然太子已定,那諸卿便回去各司其職吧。”
“太傅,司徒,太尉,司空且留下,哀家還有事情要與你們商議。”
此時的董太後已經落座於劉協所做的龍椅一旁。
等眾臣都退去之後,大殿上也就隻剩下了袁隗幾人。
幾人站起身來。
躬身站在階梯之下。
“袁太傅,崔司徒.....”
“爾等都是大漢之肱骨,陛下之左右,輔國之賢能。”
董太後緩緩說道:“哀家不過一介女流,對朝政向來沒有參與,今日之所以如此,也是被迫為之。”
袁隗帶頭點頭。
“袁太傅......”
“哀家聽聞大將軍今日告病,但哀家派人去大將軍府邸,卻並未發現大將軍,據說大將軍已經出城,且人在城外軍營當中。”
“袁太傅覺得,大將軍是否對太子以及哀家有所不滿。”
“還有,那個給陛下進獻玉丸的司隸校尉董卓可有下落了沒有?”
“今陛下病重,朝局不穩,太傅覺得應當如何穩定朝局才是?”
董太後一口氣拋出了好幾個問題。
殿下的幾人麵麵相覷。
何進沒有入宮,這怎麽說呢。
應該說是情理之中。
這個時候,換做他們誰是何進,恐怕也不敢入宮。
不入宮的話可能尚有一線生機,如果要是入宮了,弄不好就要被軟禁在皇宮當中。
這宮中禁衛現在可是都掌握在董太後的手裏。
隻要董太後一道命令下來,蹇碩必然會將何進拿下。
所以何進才稱病不入宮。
當然了,話不能這麽說,如果要是直接這麽說了,那就是直接撕破臉一點斡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太後,老臣以為,當前最重要的,便是穩定洛陽。”
袁隗手舉笏牌說道:“如今洛陽兵馬空虛,應當謹防亂臣賊子趁虛而入。”
“而如今洛陽兵力空虛,雖有洛陽八關將士,但卻不足以拱衛洛陽。”
“朝臣以為,若能調集兩支兵馬入洛,拱衛洛陽,當一切無憂。”
董太後微微點頭:“袁太傅可有合適之人?”
早有準備的袁隗直接點頭道:“老臣舉薦去年征討黃巾賊兵的左中郎將皇甫嵩,還有右中郎將朱儁兩人。”
“兩人能征善戰,且忠於陛下和朝廷,且兩人率領的兵馬都是百戰之兵。”
“另外,太後還可以下一道懿旨,讓並州刺史丁原帶兵進入函穀關,封鎖其函穀關......”
說到這裏的時候,袁隗的話音頓了一頓。
然後抬頭看了一眼董太後說道:“太後,雖然董卓進獻玉丸之事尚且不知道和涼州牧段羽是否有關聯。”
“但董卓乃是段羽的嶽父,如果此事真有段羽參與,恐怕涼州反複。”
“涼州兵馬雄壯,且段羽素有世之虎將之名。”
“而且,據老臣所知,段羽跟大將軍何進關係匪淺,如若段羽真的有所異變,當以提前提防。”
“需有一支強兵鎖住函穀關,隻要封鎖函穀關,那段羽就算有千軍萬馬,也難以越過函穀關。”
袁隗的話音剛落下,一旁的司徒崔烈便也站出來支持袁隗。
“太後,臣認為太傅說的對。”崔烈手舉笏牌說道:“涼州牧段羽此人性格暴虐且嗜殺成性,如若真的有所異心,那將是朝廷大患,不可不防!”
“臣以為,封鎖函穀關,絕對不可讓段羽進入函穀關。”
馬日磾還有張溫的目光落在了崔烈的身上。
眼神若有所思。
崔烈這麽急於站在袁隗身邊支持袁隗,還是因為段羽之前在假死的時候,崔烈上書彈劾段羽。
後來段羽以血腥的手段清洗了涼州士族,崔烈怕了。
如果段羽要是進入洛陽了,那崔烈恐怕會第一個被段羽清洗。
何進如今沒敢上朝,打的什麽主意其實也很好猜。
袁隗想要引皇甫嵩還有朱儁兩人入洛陽震懾局麵。
何進又何嚐不想?
隻是何進能用的人不多,段羽恐怕就是最佳人選。
所以,何進八成會召集段羽入洛。
爭奪皇位,各自顯現手段。
段羽若是帶兵入洛,那何進手裏就多了一份籌碼。
阻斷段羽入洛,就等於掐死了何進手裏最後的一個希望。
劉協立為太子,隻要等到劉宏駕崩,新帝登基那一切就塵埃落定了。
袁隗是這樣打算的。
而董太後為了不讓大權落在外戚手中,跟袁隗合作之下,也必然會同意袁隗的建議。
大殿上,除了袁隗還有崔烈願意看到這個結果之外的,還有另外一人。
就是掌握皇宮禁衛的蹇碩。
“太後,末將也以為,謹防段羽作亂,才是重中之重。”蹇碩也衝著董太後諫言。
“好。”身著黑色長裙的董太後微微點頭:“既然諸位大臣都這般說了,那就這麽做吧。”
“哀家這就下旨,依太傅所言,召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還有並州刺史丁原入京。”
但很顯然這大殿之上還沒有傻到真的暢所欲言的。
皇位交替,正是權力重新洗牌的階段。
隻要一個不小心站錯方向,恐怕就要被排擠出權力核心。
而且剛剛董太後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皇帝已經有意冊立其中一位皇子為太子。
至於是哪位。
能站在這大殿上的又有誰能猜不出來。
如果是皇長子,那麽此時坐在珠簾後的就應該是何皇後跟‘史侯’兩人。
而不是董太後跟‘董侯’劉協。
傳聞何皇後跟皇長子劉辯此時一個被軟禁在長秋宮,一個則是被軟禁在溫德殿。
至於大將軍何進,今天都沒有入宮。
當下來看,董太後已經掌握了全局。
“太傅......”
大殿上一片寂靜無聲,眾臣相互觀望之際,跪坐在珠簾後身著黑色長裙的董太後將目光落在了袁隗的身上。
袁隗拱手躬身上前了一步。
“太傅對此可有何看法啊?”董太後開口詢問。
那雙目光透過珠簾。
“太後......”袁隗高舉手中的笏牌說道:“老臣以為,既然陛下已經意有所指,當然應當順應陛下旨意,雖陛下尚在病重,但也未曾不能痊愈。”
“陛下洪福齊天,必有康複之日。”
“立太子之事為了永保江山社稷,所以,老臣以為,當以陛下心意為重,此也有利於順應天意。”
“善。”跪坐在珠簾後的董太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袁隗這一番話說的是滴水不漏,讓董太後十分的開心。
“既然太傅已經這般說了,那哀家也就不再多言了。”珠簾後的董太後拉著劉宏的手緩緩站起身來。
在董太後站起身來的時候,殿下的眾臣全都跪伏在了地上。
大殿門前,一手按著腰間刀柄警戒的蹇碩也將目光投入了店內,臉上的神情放鬆。
立劉協為太子,的確是劉宏之前的意願。
這一點毋庸置疑。
去年之時,劉宏就有意要立劉協為太子。
隻是當時正處在黃巾之亂,需要何進這個大將軍,需要外戚的勢力來平衡士族。
所以在那種局麵之下,立董侯劉協為太子不利於穩定朝局。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初在有朝臣勸立太子的時候,劉宏才沒有選擇長子劉辯。
“陛下今病重,但早有意立次子劉協為太子。”
一身黑色長裙的董太後拉著劉協一步從珠簾後走出。
穿著錦袍,年僅四歲的劉協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看著殿下的群臣。
“如今陛下重病且不能處理朝政,哀家這個做母親的比任何人都焦急,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哀家按照陛下心意,詢問眾卿冊立太子一事,既然諸卿沒有意見,那哀家也就奉行陛下之意願,冊立董侯劉協為太子。”
“在陛下病重期間,太子監國,由太傅,三公,九卿輔佐太子。”
“直到陛下康複為止。”
“諸卿可有意見?”
跪在地上的群臣叩首在地同時高呼。
“吾等謹遵陛下之意,謹遵太後懿旨。”
“吾等謹遵陛下之意,謹遵太後懿旨。”
“吾等謹遵陛下之意,謹遵太後懿旨。”
在群臣高呼之後,董太後滿意的點頭,然後拉著劉協的手,一步步將劉協指印坐在了象征那至高無上的皇位上。
年僅四歲的劉協坐在皇位上,目光左顧右盼。
“好了,既然太子已定,那諸卿便回去各司其職吧。”
“太傅,司徒,太尉,司空且留下,哀家還有事情要與你們商議。”
此時的董太後已經落座於劉協所做的龍椅一旁。
等眾臣都退去之後,大殿上也就隻剩下了袁隗幾人。
幾人站起身來。
躬身站在階梯之下。
“袁太傅,崔司徒.....”
“爾等都是大漢之肱骨,陛下之左右,輔國之賢能。”
董太後緩緩說道:“哀家不過一介女流,對朝政向來沒有參與,今日之所以如此,也是被迫為之。”
袁隗帶頭點頭。
“袁太傅......”
“哀家聽聞大將軍今日告病,但哀家派人去大將軍府邸,卻並未發現大將軍,據說大將軍已經出城,且人在城外軍營當中。”
“袁太傅覺得,大將軍是否對太子以及哀家有所不滿。”
“還有,那個給陛下進獻玉丸的司隸校尉董卓可有下落了沒有?”
“今陛下病重,朝局不穩,太傅覺得應當如何穩定朝局才是?”
董太後一口氣拋出了好幾個問題。
殿下的幾人麵麵相覷。
何進沒有入宮,這怎麽說呢。
應該說是情理之中。
這個時候,換做他們誰是何進,恐怕也不敢入宮。
不入宮的話可能尚有一線生機,如果要是入宮了,弄不好就要被軟禁在皇宮當中。
這宮中禁衛現在可是都掌握在董太後的手裏。
隻要董太後一道命令下來,蹇碩必然會將何進拿下。
所以何進才稱病不入宮。
當然了,話不能這麽說,如果要是直接這麽說了,那就是直接撕破臉一點斡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太後,老臣以為,當前最重要的,便是穩定洛陽。”
袁隗手舉笏牌說道:“如今洛陽兵馬空虛,應當謹防亂臣賊子趁虛而入。”
“而如今洛陽兵力空虛,雖有洛陽八關將士,但卻不足以拱衛洛陽。”
“朝臣以為,若能調集兩支兵馬入洛,拱衛洛陽,當一切無憂。”
董太後微微點頭:“袁太傅可有合適之人?”
早有準備的袁隗直接點頭道:“老臣舉薦去年征討黃巾賊兵的左中郎將皇甫嵩,還有右中郎將朱儁兩人。”
“兩人能征善戰,且忠於陛下和朝廷,且兩人率領的兵馬都是百戰之兵。”
“另外,太後還可以下一道懿旨,讓並州刺史丁原帶兵進入函穀關,封鎖其函穀關......”
說到這裏的時候,袁隗的話音頓了一頓。
然後抬頭看了一眼董太後說道:“太後,雖然董卓進獻玉丸之事尚且不知道和涼州牧段羽是否有關聯。”
“但董卓乃是段羽的嶽父,如果此事真有段羽參與,恐怕涼州反複。”
“涼州兵馬雄壯,且段羽素有世之虎將之名。”
“而且,據老臣所知,段羽跟大將軍何進關係匪淺,如若段羽真的有所異變,當以提前提防。”
“需有一支強兵鎖住函穀關,隻要封鎖函穀關,那段羽就算有千軍萬馬,也難以越過函穀關。”
袁隗的話音剛落下,一旁的司徒崔烈便也站出來支持袁隗。
“太後,臣認為太傅說的對。”崔烈手舉笏牌說道:“涼州牧段羽此人性格暴虐且嗜殺成性,如若真的有所異心,那將是朝廷大患,不可不防!”
“臣以為,封鎖函穀關,絕對不可讓段羽進入函穀關。”
馬日磾還有張溫的目光落在了崔烈的身上。
眼神若有所思。
崔烈這麽急於站在袁隗身邊支持袁隗,還是因為段羽之前在假死的時候,崔烈上書彈劾段羽。
後來段羽以血腥的手段清洗了涼州士族,崔烈怕了。
如果段羽要是進入洛陽了,那崔烈恐怕會第一個被段羽清洗。
何進如今沒敢上朝,打的什麽主意其實也很好猜。
袁隗想要引皇甫嵩還有朱儁兩人入洛陽震懾局麵。
何進又何嚐不想?
隻是何進能用的人不多,段羽恐怕就是最佳人選。
所以,何進八成會召集段羽入洛。
爭奪皇位,各自顯現手段。
段羽若是帶兵入洛,那何進手裏就多了一份籌碼。
阻斷段羽入洛,就等於掐死了何進手裏最後的一個希望。
劉協立為太子,隻要等到劉宏駕崩,新帝登基那一切就塵埃落定了。
袁隗是這樣打算的。
而董太後為了不讓大權落在外戚手中,跟袁隗合作之下,也必然會同意袁隗的建議。
大殿上,除了袁隗還有崔烈願意看到這個結果之外的,還有另外一人。
就是掌握皇宮禁衛的蹇碩。
“太後,末將也以為,謹防段羽作亂,才是重中之重。”蹇碩也衝著董太後諫言。
“好。”身著黑色長裙的董太後微微點頭:“既然諸位大臣都這般說了,那就這麽做吧。”
“哀家這就下旨,依太傅所言,召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還有並州刺史丁原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