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馬元從蘆葦蕩回到家的時候,馬建國正坐在家門口的門檻上,抽著旱煙,一臉陰沉。
果然,馬元沒少一頓打。
馬建國倒不是反感馬元去找霍大山,他隻是恨自己生的這個兒子不爭氣,堂堂馬家的幾百年的木匠手藝學不好,將來馬家可咋繼承,祖宗的手藝可能就會敗在自己這一代的手裏。
尤其馬建國深感自己這些年下來,身體是越來越吃不消,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做出的木工東西也沒有以前那麽完美了。
馬建國為了這件事愁了很久了,那旱煙是抽了一袋接著一袋。
......
這兩日,深秋暖陽。
在茴鄉的麥地裏,遍地充滿金黃,隨著微熱的秋風吹過,漫山遍野的麥穗隨著秋風肆意地跳著舞。
要是從空中的視野向下看,就會發現,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茴鄉的每家每戶都已經亮起了燈,家家早就起床,拽著蛇皮袋,推著小推車,向著自家的麥地而去。
這就是農家的生活,要麽起早,要麽貪黑。
而作為十裏八鄉,木匠手藝活兒最好的馬家,這兩日家裏的門檻快被踏破了,多少人都是來找馬建國租打穀機的,可是來的人太多,馬家僅有的十台打穀機根本不夠用。
於是,馬建國決定,等今年的秋季大豐收忙完,待到冬天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打造新的打穀機,留著明年用。
所以在前兩日,他才去林場看看木材,準備挑選些好的木材回來加工。
各家各戶都拿出好幾把已經磨得鋥光瓦亮的鐮刀,興高采烈一頭紮進那看不到邊的麥海裏麵。
對於久耕於田地間的農民而言,這個時候是最高興的,哪怕是烈日炎炎,哪怕是腰酸背痛。這些看得見的收獲,是他們一年下來,最有力的成果。
馬家也有將近十畝的麥地,馬建國早早地就請了有十幾個麥客,馬家畢竟是大戶人家,所以騰得出閑錢發工資,並且還管這些麥客一頓飯。
一般來說,像這些雇傭麥客的東家,都是本著能省則省的意思,能夠按時發放工錢已然不錯了,像馬建國這種還管一頓飯的,確實少見,故而,來馬家做工的麥客也是絡繹不絕的。
滿山遍野的麥田裏,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第一個開始收割麥子,瞬息就帶起了全鄉的熱情,各家各戶紛紛抄起工具就直奔自己家的麥地,一頭紮進這看不到邊際的麥海當中。
馬建國手指頭淺,平日自己是基本不下地的,偶爾會在割完的麥地,坑坑窪窪地來回走上這麽幾趟。
在馬元小的時候,也經常跟著馬建國做這樣的事情,馬元曾問過馬建國,這是在幹啥。
馬建國說,得經常看看,不然都拿你當傻子呢。
馬元雖沒能理解這話的意思,但也無妨他抻著脖子看看那些麥客在麥地裏的位置,麵朝黃土背朝天,如同楔進木板的那些釘子一樣,極為紮實厚重。
因為今年的秋風較幹燥,於是馬建國就招呼人在自己家麥地邊上搭了個簡易棚子,並且還放有一些綠豆茶,專供麥客幹活累了來休息的。
馬家這群麥客領頭的叫王三,來馬家幹活好幾次了,也是賴著王三手底下這幫麥客手藝好,人機靈,活兒幹得利索,不然馬建國也不會好幾年都請他們來。
“東家啊,這天兒是真熱,你還來監工啊。”王三搓了搓手上的麥葉,擦了擦頭上的汗,一臉憨憨地笑道。
“是熱,但馬上過冬了,這些才是根本。”馬建國挪了挪地兒,指了指麵前的麥地,並且讓王三坐了下來。
“那倒是,這年頭說不準,家裏屯點糧食是要的。”王三猛的灌了一口涼水,這才舒舒服服的呼了一口氣。
馬建國看著眼前皮膚黑裏透著紅的王三,不禁笑了,他也不知道怎麽就突然覺得這漢子有些好笑。
王三並不知道馬建國在笑什麽,隻是看到馬建國笑了,於是也沒心沒肺地跟著笑了,笑聲洋溢在金黃色的麥地裏,隨風飄向更遠的地方。
“東家啊,你家那小子多大歲數了?”王三突然轉頭向馬建國問道,因為常年在這周圍做工,所以王三是知道馬建國有個兒子的。
“等這場麥子收拾完,他就十二了,也是老大不小了。”馬建國說道。
“十二了呀,那是不小了,東家你就沒想過,讓你家那小子到縣城去念個書,現在好些東家都樂得將娃送到縣城去念書的,聽說現在的學堂能教很多東西的。”王三雖然是個麥客,但也是走南闖北過的,相比較馬建國,他的見識要比馬建國強。
聽到王三這話,馬建國一時沉默,沒有說話,隻是拿出他的老旱煙,點起火兒,吧嗒吧嗒地抽了起來。
“東家,你就當我胡說了,我去做工了。”見到馬建國不再說話,王三也是識趣,沒再說什麽,就直接下地去了。
但馬建國的心裏卻不再那般平靜,縣城,他去過好些次的。說心裏話,馬建國知道,縣城遠非是鄉下能比的。
城裏的人、事都不一樣。
雖然這些年,馬建國嘴上一直說著,不讓兒子去學習,要好好學習木匠手藝,但馬建國也不是個迂腐不化的老古董,再經周圍這些人的勸說,他的心裏早已經是有了些變化,隻是他自己還沒有察覺到。
當天夜晚吃完飯後,馬建國就躺在院子裏,依舊是一口的旱煙,煙霧飄散在空中,像雲一般。
而馬元則是在院子裏,借著皎亮的月光,數著地上永遠數不完的螞蟻,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
“馬元,過兩天你收拾收拾,跟我去趟縣城。”馬建國突然輕聲說道,聲音很小。
正在數螞蟻的馬元猛然抬頭,怔怔看向馬建國,重重地點點頭。
說完這句話後,馬建國徹底放鬆下來,心裏也是美滋滋的,他覺得今年的秋天定然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年。
果然,馬元沒少一頓打。
馬建國倒不是反感馬元去找霍大山,他隻是恨自己生的這個兒子不爭氣,堂堂馬家的幾百年的木匠手藝學不好,將來馬家可咋繼承,祖宗的手藝可能就會敗在自己這一代的手裏。
尤其馬建國深感自己這些年下來,身體是越來越吃不消,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做出的木工東西也沒有以前那麽完美了。
馬建國為了這件事愁了很久了,那旱煙是抽了一袋接著一袋。
......
這兩日,深秋暖陽。
在茴鄉的麥地裏,遍地充滿金黃,隨著微熱的秋風吹過,漫山遍野的麥穗隨著秋風肆意地跳著舞。
要是從空中的視野向下看,就會發現,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茴鄉的每家每戶都已經亮起了燈,家家早就起床,拽著蛇皮袋,推著小推車,向著自家的麥地而去。
這就是農家的生活,要麽起早,要麽貪黑。
而作為十裏八鄉,木匠手藝活兒最好的馬家,這兩日家裏的門檻快被踏破了,多少人都是來找馬建國租打穀機的,可是來的人太多,馬家僅有的十台打穀機根本不夠用。
於是,馬建國決定,等今年的秋季大豐收忙完,待到冬天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打造新的打穀機,留著明年用。
所以在前兩日,他才去林場看看木材,準備挑選些好的木材回來加工。
各家各戶都拿出好幾把已經磨得鋥光瓦亮的鐮刀,興高采烈一頭紮進那看不到邊的麥海裏麵。
對於久耕於田地間的農民而言,這個時候是最高興的,哪怕是烈日炎炎,哪怕是腰酸背痛。這些看得見的收獲,是他們一年下來,最有力的成果。
馬家也有將近十畝的麥地,馬建國早早地就請了有十幾個麥客,馬家畢竟是大戶人家,所以騰得出閑錢發工資,並且還管這些麥客一頓飯。
一般來說,像這些雇傭麥客的東家,都是本著能省則省的意思,能夠按時發放工錢已然不錯了,像馬建國這種還管一頓飯的,確實少見,故而,來馬家做工的麥客也是絡繹不絕的。
滿山遍野的麥田裏,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第一個開始收割麥子,瞬息就帶起了全鄉的熱情,各家各戶紛紛抄起工具就直奔自己家的麥地,一頭紮進這看不到邊際的麥海當中。
馬建國手指頭淺,平日自己是基本不下地的,偶爾會在割完的麥地,坑坑窪窪地來回走上這麽幾趟。
在馬元小的時候,也經常跟著馬建國做這樣的事情,馬元曾問過馬建國,這是在幹啥。
馬建國說,得經常看看,不然都拿你當傻子呢。
馬元雖沒能理解這話的意思,但也無妨他抻著脖子看看那些麥客在麥地裏的位置,麵朝黃土背朝天,如同楔進木板的那些釘子一樣,極為紮實厚重。
因為今年的秋風較幹燥,於是馬建國就招呼人在自己家麥地邊上搭了個簡易棚子,並且還放有一些綠豆茶,專供麥客幹活累了來休息的。
馬家這群麥客領頭的叫王三,來馬家幹活好幾次了,也是賴著王三手底下這幫麥客手藝好,人機靈,活兒幹得利索,不然馬建國也不會好幾年都請他們來。
“東家啊,這天兒是真熱,你還來監工啊。”王三搓了搓手上的麥葉,擦了擦頭上的汗,一臉憨憨地笑道。
“是熱,但馬上過冬了,這些才是根本。”馬建國挪了挪地兒,指了指麵前的麥地,並且讓王三坐了下來。
“那倒是,這年頭說不準,家裏屯點糧食是要的。”王三猛的灌了一口涼水,這才舒舒服服的呼了一口氣。
馬建國看著眼前皮膚黑裏透著紅的王三,不禁笑了,他也不知道怎麽就突然覺得這漢子有些好笑。
王三並不知道馬建國在笑什麽,隻是看到馬建國笑了,於是也沒心沒肺地跟著笑了,笑聲洋溢在金黃色的麥地裏,隨風飄向更遠的地方。
“東家啊,你家那小子多大歲數了?”王三突然轉頭向馬建國問道,因為常年在這周圍做工,所以王三是知道馬建國有個兒子的。
“等這場麥子收拾完,他就十二了,也是老大不小了。”馬建國說道。
“十二了呀,那是不小了,東家你就沒想過,讓你家那小子到縣城去念個書,現在好些東家都樂得將娃送到縣城去念書的,聽說現在的學堂能教很多東西的。”王三雖然是個麥客,但也是走南闖北過的,相比較馬建國,他的見識要比馬建國強。
聽到王三這話,馬建國一時沉默,沒有說話,隻是拿出他的老旱煙,點起火兒,吧嗒吧嗒地抽了起來。
“東家,你就當我胡說了,我去做工了。”見到馬建國不再說話,王三也是識趣,沒再說什麽,就直接下地去了。
但馬建國的心裏卻不再那般平靜,縣城,他去過好些次的。說心裏話,馬建國知道,縣城遠非是鄉下能比的。
城裏的人、事都不一樣。
雖然這些年,馬建國嘴上一直說著,不讓兒子去學習,要好好學習木匠手藝,但馬建國也不是個迂腐不化的老古董,再經周圍這些人的勸說,他的心裏早已經是有了些變化,隻是他自己還沒有察覺到。
當天夜晚吃完飯後,馬建國就躺在院子裏,依舊是一口的旱煙,煙霧飄散在空中,像雲一般。
而馬元則是在院子裏,借著皎亮的月光,數著地上永遠數不完的螞蟻,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
“馬元,過兩天你收拾收拾,跟我去趟縣城。”馬建國突然輕聲說道,聲音很小。
正在數螞蟻的馬元猛然抬頭,怔怔看向馬建國,重重地點點頭。
說完這句話後,馬建國徹底放鬆下來,心裏也是美滋滋的,他覺得今年的秋天定然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