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封侯拜將第133章:八國運動會2
起初眾戰車都處於同一水平麵,但跑了一陣子之後,韓國的戰車開始落後了下來,原因是這韓國處於丘陵地帶,而且相較於其他幾國而言財政也不富足,所以既沒有平原開闊地帶用於訓練戰馬,也無多餘錢財用來購買良駒,墊底肯定毋庸置疑。
接下來中山國也落了下風,因為這中山國雖然地處北方,也有洛大的平原用於訓練戰車,但是奈何主政者姬厝實在昏庸無能,就算資源得天獨厚也依然棄之不用,久而久之便日漸荒廢,淪落為戰國八雄之末等位,不過陰險狡詐的中山國在自知戰車方麵趕不上趙國的同時竟然拋出了殺手鐧,將一種具有強烈腐蝕性的藥水灑到了趙國戰車的車輪之上。
接著掉隊的便是燕國,燕國雖然地處北域與少數民族也有貿易往來,自己國家產的良馬以及和其他族群置換的優駒也是十分可觀,但奈何燕國前幾十年一直政治局勢動亂,新繼任的君主姬平(死後諡號:燕昭王)還是在趙雍(死後諡號:趙武靈王)的扶持和保護下才得以在公元前311年順利繼承燕國國君之位,如今是公元前309年的春天,姬平繼位才不到兩年,此時的燕國也處於百廢待興的時期,人才流失嚴重、良馬所剩無幾,自然本國的戰車在這八國運動會上會悄悄掉隊了。
緊接著掉隊的便是魏國的戰車,盡管魏國是最先開始變法革新的國家(李悝變法),曾幾何時它也繼承了晉國的遺風一度是八大強國裏麵魁首般的存在,但百十年過去了,這個昔日的中原第一強國不進則退、腐朽難堪,士兵懈怠不肯訓練、戰車還套用的是一百多年前的舊技術,此時在八國運動會上哪還有不掉隊的道理呢?
韓、山、燕、魏先後落了下風,齊、楚、秦、趙倒是方驂並路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在四百丈的位置,齊國開始慢慢落入了下風,這齊國不南不北且靠海麵山有魚米鹽鐵等重要賦稅來源,可憑山海之財四處購得良禽寶駒,但奈何國內山地丘陵眾多並不利於馬匹與戰車的訓練,盡管馬匹資質極好,車廂造型科學,車左、車右與車夫的訓練也未太鬆懈,不過地理環境因素的掣肘卻也成為了一大遺憾。
齊國掉隊之後,楚國也心有不甘地離開了最前端隊伍。
這楚國是當時八大強國裏麵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地處南方雨水充沛,有大江大湖作為天然灌溉源泉使其境內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甚至於三熟;山多海廣便生出充分物產用於辨貴賤、調餘缺;還有大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大量未投入產能的原始森林,它的優勢資源實在太多太多了,俯拾皆是、不勝枚舉,其他國家由於都過於眼紅妒忌,所以稱其為:蠻夷之國!當然,雖說蠻夷,但卻富甲於天下,所擁有的戰車裝甲體量不下五萬餘乘。雖然戰車的平均質量勉強良好,但奈何擁有之數過於龐大,巨量平庸戰車之中也可精挑細選出百十乘極優之品用於比賽,所以楚國的戰車在八國運動會上位列前三倒也實至名歸!
接下來比賽的幾百丈便是秦趙兩國戰車的膠著時期,其中秦國地處西北,匈奴、戎狄、義渠等北境外邦常產寶馬,秦以此天時地利之便自然優馬秀駒數不勝數。加上秦國四麵環山易守難攻,中間又有一開闊的關中平原為其得天獨厚的厲兵秣馬之所,且周圍物產豐富江河縱橫,使得秦國之馬不僅高駿有力而又膘肥體壯,秦國之兵不但英勇善戰而且虎背熊腰。
當然趙國在練馬養兵這一塊目前也不遜色於秦國,特別是趙雍實行“胡服騎射”、“童子軍訓練營”、“屯耕戍邊”等一係列舉措之後,更是讓趙國的軍政實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趙國的地理位置雖不如秦國有四麵環山的天然屏障,但趙國人貴在吃苦耐勞,他們一代又一代辛苦建造的百裏城牆也能極大抵禦住外邦的入侵以及中原各國虎視眈眈的野心,趙國與蠻、夷、胡、貉等異族接壤,這些異族之地也都盛產金馬銀駒,加上趙國祖上的趙簡子就是相馬能手,家臣伯樂更是靠一雙慧眼聞名於世,所以趙國之馬既有雄極當時的金紫之品,也有後發先至的潛能無敵。此外趙國雖少山川屏障但多開闊草原,加上先祖無可比擬的選馬、練馬、礪馬、配馬之秘術,使得其萬乘之車足以匹敵他國十萬、百萬輛戰車……金中選赤、高裏挑峰自然也便金有足赤、登峰造極。
其實細細論及自身優勢,恐怕趙國戰車要略強於秦國戰車,但是之前中山國戰車落後的時候車上士兵甩出的腐蝕性液體正在悄悄侵蝕著趙國戰車的車轂和車轅,雖然趙國車夫在此時已經發現了行進過程中的異樣,但是比賽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此時勒馬停車下去檢修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行至700丈的時候,趙秦兩國的戰車依然是不分勝負,但趙國馬車的軲轆已經滋滋作響。
750丈之時,這種響聲變得更加刺耳。
到了800丈之時這種尖銳之聲已經讓現場幾十萬名觀眾的耳膜都有些難受了起來。
觀禮台上的嬴蕩指著下方的趙國戰車對趙雍眉飛色舞地說道:“大雍子,你聽一聽再看一看,趙國的戰車馬上就要分崩離析了,還比什麽比啊!這一局我們秦國贏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趙雍淡定地笑道:“這是我們趙國最新發明出來的一種響轂,目的是讓車在行進過程中發出刺耳的聲音以告知方圓幾裏的飛禽走獸辟路回巢。今日在賽場上使用其實是想活躍一下比賽氣氛,給死氣沉沉的觀眾席注入一針強心劑而已!”
嬴蕩對趙雍的解釋顯然一萬個不滿意,他冷哼道:“趙雍,孤王倒是蠻佩服你的,死的都讓你說成活的了!等比賽結果出來,看你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趙雍笑道:“比賽結果寡人早已知曉:我們趙國第一,你們秦國第二!”
嬴蕩白了趙雍一眼,便繼續欣賞起了比賽……
賽道跑到九百丈之時,趙國的戰車滋啦作響仿佛隨時都有分崩離析的可能性……不過趙國的車夫卻極有駕駛經驗,就算是處於這極度不利的條件下仍然沒讓秦國的戰車超越自己的領先地位。
“還有最後一百丈了,堅持一下,勝利肯定是屬於我們趙國的!為了江山社稷、為了趙王陛下、為了黎民百姓,我們必須拚了!”,車夫對著車左和車右打氣道:“我們的戰車隨時可能解體,為了車子能多堅持一會兒,我提議減少車上一切不必要的重量,就算是丟盔棄甲也要確保戰車能駛向終點!”
車左車右接到指令以後迅速寬衣解帶,將厚厚的鎧甲一件又一件地從車上丟了下去……
趙國運動員反常的舉動引得現場觀眾爆笑連連,掌聲不斷。
這也讓一旁秦國戰車上的士兵有了鬆懈怠慢之意。
但比賽絲毫的疏忽與輕敵都是不可取的,此時秦國戰車對趙國戰車已經有了一絲領先的優勢,但秦國車夫卻放棄了最後一次乘勝追擊、甩開對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
距離終點還有五十丈、四十丈、三十丈,雙方仍然相差不到半個馬匹的身位,到了最後二十丈的衝刺之時:趙國車夫祭出了“撒手鐧”將一種特製的香包丟到了馬鼻子上,四匹馬聞之像突然打了“興奮劑”一樣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他們迅猛加速,趕超了領先他們半個身位的秦國戰車……
最後十丈,雙方再次並駕齊驅;最後五丈,趙國的戰車已然確立了一絲優勢;衝破終點之時,趙國的戰車以0.5米左右的微弱之優戰勝了秦國戰車,與此同時,趙國戰車瞬間龜裂,車廂上的車左、車右和車夫都跌得是四仰八叉、頭破血流。
當趙國開始慶賀拿到“車”賽冠軍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原來無恥的秦王嬴蕩雖然在觀禮台正中心位置憑肉眼能看得出趙國戰車確實領先半步衝破了終點,但是他就是死不承認。
況且古代並沒有攝像頭和錄影設備,無法定格衝破終點之時的瞬間畫麵,再加上運動場是一個八卦的環形區域,本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則,有很多區位的觀眾角度確確實實看的是雙方戰車共同撞的線,所以這件事一直爭論了半天也沒個統一的結果!
接下來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攪屎棍不挑水濁的處世之道,韓、魏、楚、燕、齊、中山等國家也加入了論戰。
其中中山國王姬厝、魏王魏?和齊王田開疆率先表明了立場:支持這輪比賽秦趙兩國並列第一同得22.5分的這種觀點!因為這些國家在此時都與秦國處於蜜月期,就算是罔顧事實又怎麽樣?隻要不得罪秦國就萬事大吉了。
而燕王姬平、楚王熊槐則支持趙國第一,秦國第二的這種觀點,因為這些國家主要與秦國不怎麽友好,並且他們的的確確看到了趙國的戰車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戰勝了秦國的戰車。
韓國由於太弱小,雖然嘴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卻不斷地使陰招想促成秦、趙兩國的進一步事態升級。
現在乍一看反對3票、支持2票、中立1票,則秦國與趙國並列第一的局麵似乎已然板上有釘,但大家不要忘了那個可有可無的國家和那個形同虛設的領導人。
關鍵的時候這個國家領袖的一席話卻終結了場上那個複雜多變的局勢!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起初眾戰車都處於同一水平麵,但跑了一陣子之後,韓國的戰車開始落後了下來,原因是這韓國處於丘陵地帶,而且相較於其他幾國而言財政也不富足,所以既沒有平原開闊地帶用於訓練戰馬,也無多餘錢財用來購買良駒,墊底肯定毋庸置疑。
接下來中山國也落了下風,因為這中山國雖然地處北方,也有洛大的平原用於訓練戰車,但是奈何主政者姬厝實在昏庸無能,就算資源得天獨厚也依然棄之不用,久而久之便日漸荒廢,淪落為戰國八雄之末等位,不過陰險狡詐的中山國在自知戰車方麵趕不上趙國的同時竟然拋出了殺手鐧,將一種具有強烈腐蝕性的藥水灑到了趙國戰車的車輪之上。
接著掉隊的便是燕國,燕國雖然地處北域與少數民族也有貿易往來,自己國家產的良馬以及和其他族群置換的優駒也是十分可觀,但奈何燕國前幾十年一直政治局勢動亂,新繼任的君主姬平(死後諡號:燕昭王)還是在趙雍(死後諡號:趙武靈王)的扶持和保護下才得以在公元前311年順利繼承燕國國君之位,如今是公元前309年的春天,姬平繼位才不到兩年,此時的燕國也處於百廢待興的時期,人才流失嚴重、良馬所剩無幾,自然本國的戰車在這八國運動會上會悄悄掉隊了。
緊接著掉隊的便是魏國的戰車,盡管魏國是最先開始變法革新的國家(李悝變法),曾幾何時它也繼承了晉國的遺風一度是八大強國裏麵魁首般的存在,但百十年過去了,這個昔日的中原第一強國不進則退、腐朽難堪,士兵懈怠不肯訓練、戰車還套用的是一百多年前的舊技術,此時在八國運動會上哪還有不掉隊的道理呢?
韓、山、燕、魏先後落了下風,齊、楚、秦、趙倒是方驂並路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在四百丈的位置,齊國開始慢慢落入了下風,這齊國不南不北且靠海麵山有魚米鹽鐵等重要賦稅來源,可憑山海之財四處購得良禽寶駒,但奈何國內山地丘陵眾多並不利於馬匹與戰車的訓練,盡管馬匹資質極好,車廂造型科學,車左、車右與車夫的訓練也未太鬆懈,不過地理環境因素的掣肘卻也成為了一大遺憾。
齊國掉隊之後,楚國也心有不甘地離開了最前端隊伍。
這楚國是當時八大強國裏麵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地處南方雨水充沛,有大江大湖作為天然灌溉源泉使其境內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甚至於三熟;山多海廣便生出充分物產用於辨貴賤、調餘缺;還有大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大量未投入產能的原始森林,它的優勢資源實在太多太多了,俯拾皆是、不勝枚舉,其他國家由於都過於眼紅妒忌,所以稱其為:蠻夷之國!當然,雖說蠻夷,但卻富甲於天下,所擁有的戰車裝甲體量不下五萬餘乘。雖然戰車的平均質量勉強良好,但奈何擁有之數過於龐大,巨量平庸戰車之中也可精挑細選出百十乘極優之品用於比賽,所以楚國的戰車在八國運動會上位列前三倒也實至名歸!
接下來比賽的幾百丈便是秦趙兩國戰車的膠著時期,其中秦國地處西北,匈奴、戎狄、義渠等北境外邦常產寶馬,秦以此天時地利之便自然優馬秀駒數不勝數。加上秦國四麵環山易守難攻,中間又有一開闊的關中平原為其得天獨厚的厲兵秣馬之所,且周圍物產豐富江河縱橫,使得秦國之馬不僅高駿有力而又膘肥體壯,秦國之兵不但英勇善戰而且虎背熊腰。
當然趙國在練馬養兵這一塊目前也不遜色於秦國,特別是趙雍實行“胡服騎射”、“童子軍訓練營”、“屯耕戍邊”等一係列舉措之後,更是讓趙國的軍政實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趙國的地理位置雖不如秦國有四麵環山的天然屏障,但趙國人貴在吃苦耐勞,他們一代又一代辛苦建造的百裏城牆也能極大抵禦住外邦的入侵以及中原各國虎視眈眈的野心,趙國與蠻、夷、胡、貉等異族接壤,這些異族之地也都盛產金馬銀駒,加上趙國祖上的趙簡子就是相馬能手,家臣伯樂更是靠一雙慧眼聞名於世,所以趙國之馬既有雄極當時的金紫之品,也有後發先至的潛能無敵。此外趙國雖少山川屏障但多開闊草原,加上先祖無可比擬的選馬、練馬、礪馬、配馬之秘術,使得其萬乘之車足以匹敵他國十萬、百萬輛戰車……金中選赤、高裏挑峰自然也便金有足赤、登峰造極。
其實細細論及自身優勢,恐怕趙國戰車要略強於秦國戰車,但是之前中山國戰車落後的時候車上士兵甩出的腐蝕性液體正在悄悄侵蝕著趙國戰車的車轂和車轅,雖然趙國車夫在此時已經發現了行進過程中的異樣,但是比賽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此時勒馬停車下去檢修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行至700丈的時候,趙秦兩國的戰車依然是不分勝負,但趙國馬車的軲轆已經滋滋作響。
750丈之時,這種響聲變得更加刺耳。
到了800丈之時這種尖銳之聲已經讓現場幾十萬名觀眾的耳膜都有些難受了起來。
觀禮台上的嬴蕩指著下方的趙國戰車對趙雍眉飛色舞地說道:“大雍子,你聽一聽再看一看,趙國的戰車馬上就要分崩離析了,還比什麽比啊!這一局我們秦國贏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趙雍淡定地笑道:“這是我們趙國最新發明出來的一種響轂,目的是讓車在行進過程中發出刺耳的聲音以告知方圓幾裏的飛禽走獸辟路回巢。今日在賽場上使用其實是想活躍一下比賽氣氛,給死氣沉沉的觀眾席注入一針強心劑而已!”
嬴蕩對趙雍的解釋顯然一萬個不滿意,他冷哼道:“趙雍,孤王倒是蠻佩服你的,死的都讓你說成活的了!等比賽結果出來,看你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趙雍笑道:“比賽結果寡人早已知曉:我們趙國第一,你們秦國第二!”
嬴蕩白了趙雍一眼,便繼續欣賞起了比賽……
賽道跑到九百丈之時,趙國的戰車滋啦作響仿佛隨時都有分崩離析的可能性……不過趙國的車夫卻極有駕駛經驗,就算是處於這極度不利的條件下仍然沒讓秦國的戰車超越自己的領先地位。
“還有最後一百丈了,堅持一下,勝利肯定是屬於我們趙國的!為了江山社稷、為了趙王陛下、為了黎民百姓,我們必須拚了!”,車夫對著車左和車右打氣道:“我們的戰車隨時可能解體,為了車子能多堅持一會兒,我提議減少車上一切不必要的重量,就算是丟盔棄甲也要確保戰車能駛向終點!”
車左車右接到指令以後迅速寬衣解帶,將厚厚的鎧甲一件又一件地從車上丟了下去……
趙國運動員反常的舉動引得現場觀眾爆笑連連,掌聲不斷。
這也讓一旁秦國戰車上的士兵有了鬆懈怠慢之意。
但比賽絲毫的疏忽與輕敵都是不可取的,此時秦國戰車對趙國戰車已經有了一絲領先的優勢,但秦國車夫卻放棄了最後一次乘勝追擊、甩開對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
距離終點還有五十丈、四十丈、三十丈,雙方仍然相差不到半個馬匹的身位,到了最後二十丈的衝刺之時:趙國車夫祭出了“撒手鐧”將一種特製的香包丟到了馬鼻子上,四匹馬聞之像突然打了“興奮劑”一樣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他們迅猛加速,趕超了領先他們半個身位的秦國戰車……
最後十丈,雙方再次並駕齊驅;最後五丈,趙國的戰車已然確立了一絲優勢;衝破終點之時,趙國的戰車以0.5米左右的微弱之優戰勝了秦國戰車,與此同時,趙國戰車瞬間龜裂,車廂上的車左、車右和車夫都跌得是四仰八叉、頭破血流。
當趙國開始慶賀拿到“車”賽冠軍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原來無恥的秦王嬴蕩雖然在觀禮台正中心位置憑肉眼能看得出趙國戰車確實領先半步衝破了終點,但是他就是死不承認。
況且古代並沒有攝像頭和錄影設備,無法定格衝破終點之時的瞬間畫麵,再加上運動場是一個八卦的環形區域,本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則,有很多區位的觀眾角度確確實實看的是雙方戰車共同撞的線,所以這件事一直爭論了半天也沒個統一的結果!
接下來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攪屎棍不挑水濁的處世之道,韓、魏、楚、燕、齊、中山等國家也加入了論戰。
其中中山國王姬厝、魏王魏?和齊王田開疆率先表明了立場:支持這輪比賽秦趙兩國並列第一同得22.5分的這種觀點!因為這些國家在此時都與秦國處於蜜月期,就算是罔顧事實又怎麽樣?隻要不得罪秦國就萬事大吉了。
而燕王姬平、楚王熊槐則支持趙國第一,秦國第二的這種觀點,因為這些國家主要與秦國不怎麽友好,並且他們的的確確看到了趙國的戰車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戰勝了秦國的戰車。
韓國由於太弱小,雖然嘴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卻不斷地使陰招想促成秦、趙兩國的進一步事態升級。
現在乍一看反對3票、支持2票、中立1票,則秦國與趙國並列第一的局麵似乎已然板上有釘,但大家不要忘了那個可有可無的國家和那個形同虛設的領導人。
關鍵的時候這個國家領袖的一席話卻終結了場上那個複雜多變的局勢!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