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某種原因,把這本書找出來草草翻了一遍,(這個原因我留到最後再說)。
這本書是小學時候看過的,現在再來看,雖然看得馬虎,但還是有若幹新發現的。
首先就是保爾是烏克蘭人,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人。讓我著實吃了一驚。看這本書的時候蘇聯還沒解體,所以當時對裏麵的加盟共和國也都沒有多少概念,不過還是說明我小時候看書太不仔細了——不過我想隨便哪個同齡人對此的反應跟我也差不多——if they bothered to pay attention。
其次,保爾應該是在十月革命之後參加革命的,他參加的那場戰爭,對手似乎主要是波蘭人(不知道和後來著名的卡廷森林事件有沒有關聯),可是在曆史書上,這場戰爭卻都被叫做“蘇聯國內戰爭”,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本來想查一查,結果查了兩三下,google就崩潰啦
後麵還有很大的篇幅講和托洛茨基派的鬥爭(可能是因為《動物莊園》的關係,托洛茨基的形象在我腦海裏一直是一隻又白又圓,snowball一樣的豬,汗……),書中倒黴的托派分子叫杜巴瓦,最搞笑的是,把他批倒批臭以後,他的老婆也借口“他反對黨,他人品不好”把他甩了,理直氣壯地跟了另外一個領導同誌了。這多像章含之的故事呀……
有個發現是這本書其實文筆不錯,對於一個自學成材的作者來說,要寫出點“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這樣的soundbites,其實是最容易的,要塑造保爾這樣的“典型人物”也不是太難,可是能夠有點有麵有實有虛地寫好一場屠殺,一個戰役,還是挺厲害的呀。
這本書的真誠當然不容置疑,簡直就是一個革命版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所以很悲哀,這樣從容燃燒的瑰麗青春,這樣巨大的犧牲,難道最終隻是為了證明,某種人類解放的道路是此路不通的?而且,就連這個小小的貢獻,目前還沒有在全世界完成呢……
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後隻活了30多歲,和雷鋒一樣,早亡或許是對燃盡青春的理想主義者的某種祝福。不知道他如果能活下來的話會怎樣,但我想意誌頑強,能夠戰勝病魔的人或許也有能力戰勝觀念的束縛捆綁和自己的局限,姑且這樣相信吧。
其實看這本書是因為翻看舊的《讀書》,裏麵有一篇文章在懷念冬妮婭,大意是在那個精神貧乏的年代,冬妮婭的海軍式衣裙是心中的一種安慰和溫暖。在被借閱傳看的這本書裏,冬妮婭保爾兩人的愛情部分是書中被翻的最爛的,甚至會被撕走。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但是不反對把老公送去體驗兩天,前提是,還得送回來。
這本書是小學時候看過的,現在再來看,雖然看得馬虎,但還是有若幹新發現的。
首先就是保爾是烏克蘭人,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是烏克蘭人!不是俄羅斯人。讓我著實吃了一驚。看這本書的時候蘇聯還沒解體,所以當時對裏麵的加盟共和國也都沒有多少概念,不過還是說明我小時候看書太不仔細了——不過我想隨便哪個同齡人對此的反應跟我也差不多——if they bothered to pay attention。
其次,保爾應該是在十月革命之後參加革命的,他參加的那場戰爭,對手似乎主要是波蘭人(不知道和後來著名的卡廷森林事件有沒有關聯),可是在曆史書上,這場戰爭卻都被叫做“蘇聯國內戰爭”,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本來想查一查,結果查了兩三下,google就崩潰啦
後麵還有很大的篇幅講和托洛茨基派的鬥爭(可能是因為《動物莊園》的關係,托洛茨基的形象在我腦海裏一直是一隻又白又圓,snowball一樣的豬,汗……),書中倒黴的托派分子叫杜巴瓦,最搞笑的是,把他批倒批臭以後,他的老婆也借口“他反對黨,他人品不好”把他甩了,理直氣壯地跟了另外一個領導同誌了。這多像章含之的故事呀……
有個發現是這本書其實文筆不錯,對於一個自學成材的作者來說,要寫出點“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這樣的soundbites,其實是最容易的,要塑造保爾這樣的“典型人物”也不是太難,可是能夠有點有麵有實有虛地寫好一場屠殺,一個戰役,還是挺厲害的呀。
這本書的真誠當然不容置疑,簡直就是一個革命版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所以很悲哀,這樣從容燃燒的瑰麗青春,這樣巨大的犧牲,難道最終隻是為了證明,某種人類解放的道路是此路不通的?而且,就連這個小小的貢獻,目前還沒有在全世界完成呢……
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後隻活了30多歲,和雷鋒一樣,早亡或許是對燃盡青春的理想主義者的某種祝福。不知道他如果能活下來的話會怎樣,但我想意誌頑強,能夠戰勝病魔的人或許也有能力戰勝觀念的束縛捆綁和自己的局限,姑且這樣相信吧。
其實看這本書是因為翻看舊的《讀書》,裏麵有一篇文章在懷念冬妮婭,大意是在那個精神貧乏的年代,冬妮婭的海軍式衣裙是心中的一種安慰和溫暖。在被借閱傳看的這本書裏,冬妮婭保爾兩人的愛情部分是書中被翻的最爛的,甚至會被撕走。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但是不反對把老公送去體驗兩天,前提是,還得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