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盤古首出禦世,天地初分;天皇淡泊無為,幹支始建。


    【譯文】


    盤古是史上記載的第一個開辟天地,進而統治世界的皇帝,此時天和地才有了分界;天皇氏性情淡泊,以德感化人民,無事於政刑,天幹地支是由他所建立的。


    【譯文】


    地皇氏定了日月星三辰,才分出了白天和晚上的時刻;人皇察視山川,將中國分為九區,山川才有了確定的位置。有巢氏教導人民用木頭架起如鳥的窠巢,人民才開始有了居住的地方。燧人氏教導人民鑽木取火,百姓才曉得利用火烹煮食物。


    【原文】


    地皇定三辰,以分晝夜;人皇掌九區,以奠山川。有巢構木為巢,而民知居處;燧人鑽木取火,而民知飲食。


    【譯文】


    伏羲氏畫八卦以開文字的教化。創造六書以代替結繩記事的方法,那時才有甲曆和姓氏,人事漸漸的完備繁盛了。神農氏教導人民種植五穀以養百姓,試嚐百草以治百姓的疾病,那時才有了農事,有了方書製度漸漸的完備了。


    【原文】


    伏羲畫八卦以開文教,作六書以代結繩,甲曆姓氏人事漸繁;神農樹五穀以資民生,嚐百草以療民疾,農事方書,製度乃備。


    【譯文】


    追溯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就是黃帝),開創基業的卻是黃帝的父親少典。對外治理兵事,對內勤修德政,開後王征誅吊伐的先聲;皇帝命令伶侖造六律,命車區造曆象。製定冠冕和衣裳,開後世禮樂文章的源流,得六相為輔佐,天地乃得平治,畫天下為九州,政教於是宣揚。(六相-風後能明天道,太常能察地理,倉龍能辨東方,祝融能辨南方,太鴻能辨西方,後土能辨北方)。金天氏就是少昊氏是黃帝軒轅的兒子,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帝嚳的祖父叫做少昊氏,陶唐的父親叫做高辛氏(帝嚳)。


    【原文】


    粵惟有熊,啟自少典;外治兵,內修德。開征誅吊伐之先;明律曆,製冕裳,肇禮樂文章之祖;得六相而天地治,畫九野而政教敷。


    【譯文】


    許多聖人往下傳流,許多賢人接續統係,其中稱元載、建國號的要推唐堯,接下來的就是虞舜。


    【原文】


    金天為軒轅之子,顓頊乃黃帝之孫,帝嚳之祖曰少昊,陶唐之父曰高辛。


    【譯文】


    唐堯仁慈如天,智慧如神,堯有放勳的大功德,百姓感念他的德政,找不到任何言辭足以來讚美他的好處;解除人民心中不快之處,逐漸豐富人民的財富,虞舜的大德,後人是比不上他的。


    【原文】


    聖聖傳流,賢賢繼統,稱元建國,惟唐及虞。仁如天,智如神,放勳之德,民無能名,解民慍,阜民財,重華之德,人莫能及。


    【譯文】


    夏禹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接續了虞舜的德政,舜把天下讓給禹叫做禪,禹代替了舜而有了天下叫做受禪。這個受禪成功的人叫做禹。商王成湯為了拯救百姓而去討伐夏傑的昏庸無道。這個除暴去虐的叫做湯。


    【原文】


    夏後家天下而代虞,受禪成功曰禹;商王拯生民而伐夏,除暴去虐曰湯。


    【譯文】


    夏傑和商紂雖然是不同朝代的人,後人都稱他們為暴虐的帝王;周文王和周武王前後相承,後世都推稱他們為聖明的天子。


    【原文】


    桀紂異世,同稱暴君;文武相承,均推聖主。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周過其曆而日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幷其地而漸促。


    【譯文】


    周成王占卜國祚的長短,卦象上總可傳三十世曆時七百年,後來周朝卻傳了三十六世共八百七十三年,周朝超過了占卜的曆數,國勢就漸漸的衰敗下去了;春秋時有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戰國時有七雄-秦、楚、燕、趙、韓、魏、齊。後來秦王並吞了各國的土地,其它國家的氣數就漸漸的短促下來了。


    【原文】


    赤帝子誅白帝子,漢祖興劉;假皇帝逼真皇帝,新莽篡漢。


    【譯文】


    赤帝子(漢高祖)誅滅了白帝子(項羽),劉邦當上了漢高祖,劉姓就漸漸的興旺了。王莽攝帝位自稱假皇帝,利用權威逼迫孺子嬰這位真皇帝,王莽就篡奪了漢朝改國號為新,直到光武中興才把他斬除。


    【原文】


    白水真人,實開東漢;中山帝胄,爰霸西川。


    【譯文】


    光武帝劉秀生於南陽白水鄉,所以稱為白水真人,漢高祖都長安稱西漢,光武都洛陽稱東漢;光武中興後東漢才開始興起。漢昭烈帝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稱霸於四川這個地方。


    【原文】


    典午竊當塗之緒,金牛承石馬之宗;五姓據中華而擾晉,六朝依江左而終陳。


    【譯文】


    典午是司馬這個官名的別號,司馬氏篡竊了魏國的帝統,元帝乃是牛氏所生,暗承了司馬的宗裔;五胡-前趙劉氏、後趙石氏、燕慕容氏、前秦苻氏、後秦姚氏。這五姓是當時最著名的胡人,五胡占據了中華時時侵犯晉朝,六朝-東晉、吳、宋、齊、梁、陳都偏安於江左,到了陳就被隋所滅亡-六朝到此終止。


    【原文】


    元魏迅掃群邦,北伐齊而西授周;宇文兼並高氏,得之元而失之楊。


    【譯文】


    元魏就是北朝的魏,本姓拓跋氏稱帝後改稱元,後來又分為西魏東魏;北朝魏掃蕩諸國,北用兵於齊,西禪位於周,宇文氏並呑高齊,得國於元氏,失國於楊氏。


    【原文】


    隋帝弑父篡位,身喪國亡;唐宗劫父稱兵,逆取順守。


    【譯文】


    隋煬帝狠心弑父,篡奪帝位,到後來身喪國亡;唐太宗逼父起兵,得了天下這稱為逆取順守。可惜啊!


    【原文】


    惜夫牝後豔妃,亂之於中;悲哉宦官方鎮,擾之於末。


    【譯文】


    牝後有武後、韋後、豔妃有太真,既然已經紛亂於宮中;可悲啊!在朝廷上有太監專權用事,在外有藩鎮擁兵自重又複擾亂於後。


    【原文】


    紛紛五季,八姓十三君;莽莽群雄,九州數十主。


    【譯文】


    紛紛然五代的興廢,共計八姓竟有十三君,莽莽然無數的英雄割據了九州,最多竟至數十主。


    【原文】


    若度德而度義,果孰是而孰非?宋祖剪諸凶而獨秉幹綱;太宗承兄業而懋應大寶。


    【譯文】


    倘若量度他們的德行和仁義,結果那一個是對的,那一個是不對的?宋太祖趙匡胤剿滅群凶獨攬大權,宋太宗趙匡義繼兄大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原文】


    汴梁九帝,為遼之兄,為夏之父;臨安九君,為金之侄,為元之俘。


    【譯文】


    北宋在汴梁(河南開封)建都,共曆經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等共九位皇帝。後來國勢漸弱,對遼國自稱為兄,對夏國自稱為父;臨安九位皇帝自願做金人的侄兒,做元人的俘虜。


    【原文】


    徽欽二宗,蒙塵於北,益廣二主,行遁於南。


    【譯文】


    徽宗、欽宗二位皇帝都是金人的俘虜,蒙塵於北方,益王、廣王都受到元人的逼迫,行遁於南方。


    【原文】


    有元起自北方,上世號為蒙古;自世祖之混一,迄順帝之淪亡,數幾百年,代凡十易。


    【譯文】


    元人起自北方,上世本稱為蒙古;自從世祖統一天下,直至順帝滅亡,其間將近百年,世代凡經十易。


    【原文】


    太祖奮跡濠滁,實開南國;燕王興師靖難,定鼎北平。


    【譯文】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濠滁地方(今安徽鳳陽縣),發跡以後建興南國;燕王起兵平治大難,後來奠都北平。


    【原文】


    逮夫明季之頹靡,爰有思宗之殉烈;儲君不能效靈武之跡,諸藩不能繼江表之蹤。


    【譯文】


    及至明末政事日漸敗壞,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因此而殉國;雖遺有太子,不能學唐肅宗起靈武的功跡,雖有諸王不能仿效晉元帝偏安江左的遺從。


    【原文】


    滿族入關,旗兵製勝。


    【譯文】


    清朝滿族進入山海關之後,八旗兵出奇製勝入主中原。


    【原文】


    有聖祖高宗之盛治,有教匪發撚之奇氛。


    【譯文】


    清朝時有康熙、乾隆二位皇帝的全盛治績,後來有白蓮教匪、發匪、撚匪的擾亂。


    【原文】


    曾左雖號中興,華洋漸開兵釁。


    【譯文】


    曾國藩、左宗裳等雖然平定了發匪之亂,又建立許多中興的功績,但是中外的各種戰爭已經漸漸的展開了。


    【原文】


    以攝政始,以攝政終;總是宮闈之失德。由竊位興,由遜位發,未聞忠烈之捐軀。


    【譯文】


    清朝由攝政王開始,也終結於攝政王,總歸一句話,宮廷內的窮極侈靡遂至不可收拾,是清廷敗亡的原因。清朝竊占了明朝的社稷而興起,因遜了帝位而亡清,當清帝遜位時,沒有一個忠烈的臣子隨著亡朝而殉國的。


    【原文】


    十二帝歸結清廷,三百年略如明祚。


    【譯文】


    清廷自入關以來,共傳了十二位皇帝而終結,其間共計二百九十七年,大約有三百年的氣數。


    【原文】


    辛亥革命,民國肇興。專製推翻,共和成立。


    【譯文】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軍,於辛亥年十月十日起義於武昌,中華民國於是建立了,從此君主專製政體被推翻了,五族一家民主共和政體成立了。


    【原文】


    袁氏以稱帝而即蹶,張勳欲複辟而未成。軍閥跋扈飛揚,政客甚囂塵上。


    【譯文】


    袁世凱自任大總統後,竟想要稱帝,因遭全國各省反對抵製,才下令取消帝製,袁世凱的皇帝夢很快就失敗了;張勳想要使宣統複位,到底沒有成功。自此以後許多軍閥非常的跋扈,內戰不休,導致許多政客居中用事。


    【原文】


    全國統一,端賴北伐之成功;舉世和平,庶遂大同之願望。


    【譯文】


    全國能夠統一,完全依賴北伐的成功,全世界能夠和平相處,那麽世界大同的願望也就可以實現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幼學瓊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幼學瓊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幼學瓊林並收藏幼學瓊林最新章節